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深度教学的策略研究

2024-01-05 14:14温作铭
中学数学·初中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深度素养探究

温作铭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初中数学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初中数学教学的标准也更全面.新标准既强调了先进教学理念的传播,更突出了育人模式的变革.那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如何更有效地落实新课程标准所体现的要求与目标呢?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深度学习.本文中针对数学课堂如何开展深度学习展开论述.

1 对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及深度学习的理解

所谓的“核心素养”其实是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个方面的综合体,它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新时代教学的育人目标.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不但要求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所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得到理性思维的发展和创能意识与能力的提高.

所谓的“深度学习”则是深入理解性的学习.既是对概念更深层次的理解,也是指向核心素养的学习.不是日常课堂上简单的“这是什么?”“怎么解释呢?”等问题的诠释,不是简单的知识的罗列和展示,而是需要结合新呈现的情境对所学知识概念的深入把握,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究,不断进行知识建構,进而让问题得到解决和反思改进,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与拓展.

2 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部分课堂教学的设计氛围不够合理

现在课堂上的教学设计形式大都是教师讲、学生听,采用“满堂灌”“一问一答”“蹭时间磨洋工”等方式的不在少数.面对这些陈旧的形式,我们不能不说“太不适宜”了,长此以往,所形成的教学模式只能是学生被动听,教师夸夸谈,学生也会变得越来越懒,自主学习意识根本不能形成,这与我们常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相违背.

2.2 学生自主学习的形式过于单一

一些课堂中,学生开展学习的形式虽然有所改变,但还是简单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简单的学生分组,提出问题小组内进行交流,互相补充说明问题的思路,最后概括总结得到问题的答案,这样就算完成了小组任务.其实,这样的讨论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对问题的深入思考还是不够的.虽然能简单解决问题,但是在探究方面还是不够,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根本得不到提升.

2.3 问题的开放程度不够深

核心素养提出的要求之一是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足够“开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创新的目标.现在的课堂教学只注重问题的简单“开放”.如,条件拓展开放一点,结论分散一点,思维发散一点,就认为是“开放”问题了;问题得到解决就认为进行了创新发展、创造设计了.其实不然,这样虽然在内容和形式上实现了“开放”,但是大多数问题没有得到“深度学习”.

2.4 问题创新程度的深度设计还很肤浅

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在问题设计上都是拓展并延伸,不能很好地体现问题的探究过程,有时候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参与程度达不到,导致学习效果不佳.有的问题在设计上虽然突出了问题的探究经历,但往往是仿照过程探寻结果,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到位.这样的教学结构,问题探究过程也不能很好地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

3 核心素养下构建初中数学深度教学的策略

3.1 加强情境素材链接,培养认同感

(1)从身边的情境入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快速进入问题情境,这就需要我们第一时间将课堂内容展示给学生的,让学生获得问题的感染力.好的情境素材能够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吸引力,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入到问题情境中,从而激发问题.因此从身边关注的一些问题入手,能更好地获得认同感.例如,从“无土栽培种植”探究种子的发芽率、从父母的消费引入谈销售问题、从“导航路线”研究路径等问题,这样能激发学生的问题探究意识,培养科学发展观.

(2)从科学的前沿入手.虽然跨学科研究已经不是新问题了,但如果将最近的一些科学研究成果拿到课堂上展示,会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航天科技、航母承载量、纳米技术、芯片研发以及最新的信息技术前沿问题,不但能引发学生深入学习课本内容的兴趣,激发探究意识,也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和人生价值观.

(3)从德育的发展入手.借助数学课本中一些数学家有关问题研究的史料,可以将研究过程进一步展示说明,引导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问题的研究成果都不是简单形成的,可能凝聚很多人的心血,例如,祖暅同其父祖冲之一起解决球面积的计算问题过程,元代数学家朱世杰发展出"四术"的事迹,等等,都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从而为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与能力的发展,以及道德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3.2 加强师生互动过程,提高思维力

(1)延缓课堂时间,突出学生思考力.课堂教学是一个集中学习与研究的空间,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学生在短时间内可能不能一下子把握,也不能由简单的“会”或“不会”下结论,需要我们在课堂上有效地“等待”,让学生有适当的时间进行思考,获得深入的体会.这样延缓思考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变化.

(2)加强质疑辩论,增强过程体验感.对于有些问题,特别是有质疑性的问题,教师也不要快速下结论,可以激发学生不断质疑、辩论,让学生从各自的角度展开论述,充分体现问题解决的过程.学生之间的评议,不同看法的对比,都会将问题答案引向同一个焦点,借助讨论,让学生思考、再思考、再创造,最终获得的成功感是最具有说服力的,思考结果也是最具有深度的.

(3)深入剖析研究,发展学生思维力.有些问题,学生看到的可能仅仅是表面,而看不到问题实质,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剖析,深刻理解把握.例如,在研究“整式规律性问题”时,刚开始大部分学生理解不到位,教师针对问题提出一连串的疑问:第一个图形或式子所表示的问题我们清楚了,那能否获得第二个答案呢?同样地,第三个能不能解出来?根据前几个问题的解法,能不能快速解答第100个小问题呢?若能,我们将具体的序号转化成字母,那第n个问题又该怎么解答呢?连续的提问,不仅让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而且在此基础上进行变式拓展训练,学生思维能力也会得到不断提高.

3.3 促进团队建设研究,形成凝聚力

(1)加强团队化建设,培养合作探究意识

俗话说:“一人行速,众人行远.”个体虽快,但是精力有限,不能持久.众人扶持,加强合作,才能走得久远.数学学习也应该这样,这样的教学才能让学生的深度学习得到发展.很多问题的分析、方案的设计,仅仅依靠学生个体很难完成,即使完成了,也是表面上的答案.借助团队力量,可以从更多方面获得知识来源,在各人提出的信息分析过程中,又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选择、结论加工能力.例如“测量”“调查研究”“综合实践”等活动,紧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但合理分工,发挥每一个人的优势,问题就可以得到更好的解决,深度和广度两方面都得到发展.

(2)开展问题化研究,形成共同研究合力

数学的深度学习,不仅仅是数学这一学科,更多的是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数学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重要的是素养的提升.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相促进,互相包容,形成“学习—研究—促进—提升”螺旋式培养模式,这都需要团队的力量才能真正完成.在团队的影响力下,学习的目标才能聚焦于一点,从而形成更好的研究合力,收获意想不到的成果.

3.4 完善课堂教学评价,激发持续发展力

(1)加强目标化评价,增强成功感

开展深度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这就需要教师在评价过程中随时了解和把握学生的目标达成情况,借助监测过程,及时改进教学,让学生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得到认可,动力也就会越来越足.

(2)进行激励性评价,形成动力感

激励性评价是进一步推动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加油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要体现“深度研究”,如何正確激励评价至关重要.采用什么样的激励语言,激励标准是什么?简单的“好”“你真棒”“不错”等,都不是激励性的评价.评价要落实在过程中,针对每个环节都要适当、准确地作出评判,“若再详细一点,过程证明就更具体”“如果改正一下证明方法思路可能更清楚一些”等,这样的评价让学生在感受中得到提升,动力就会更足.

(3)注重差异性评价,证明价值感

当然,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明显差异特征的生命个体,对于数学的学习,也不是完全雷同的.因此,要注意实施差异评价,这样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才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不同的学生对问题的解法往往不同,教师要针对性地进行评价,让每个学生在不同程度的研究发展中得到认可,从而体现自己的价值感,这样的评价会更好地激发不同的学生进行深入研究与学习.

(4)强化发展性评价,形成深入感

对于问题的研究评价,不能完全依靠标准答案进行,有时候也要看到过程的“闪光点”.在研究分析过程中一些方法可能更巧妙,有些思想可能渗透的作用更多,这都需要我们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和挖掘.只有这样,才能让问题更体现出价值,深度教学才能更有深入感.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数学深度学习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必须切实提高自己的课程把握能力、教学育人水平,准确把握“好”的问题,促进学生形成结构化的认知能力,从而全面提升数学思维品质,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深度素养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