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技能开发和终身学习应对劳动世界未来

2024-01-05 07:15:40编译王懿霖美术编辑丁国明赵霞
求贤 2023年12期
关键词:劳动力挑战劳动

编译/王懿霖 美术编辑/丁国明 赵霞

全球化的技术变革、国际贸易,以及人口和气候变化,正在改变劳动世界。这一变化在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为人们获得体面劳动带来挑战,给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新冠肺炎疫情对当今劳动世界造成了严重的干扰,加速了历经多年演变的结构转型,也加剧了现有不平等问题。

大多数国家,无论其处于何种发展阶段,都在持续进行着社会转型和经济转型,而由此也衍生出了一个有关劳动世界未来的关键问题——未来的工作会是什么样、需要什么技能?

为更美好的未来,开发技能

技能不匹配是当今劳动力市场面临的日益严峻挑战,对工人、企业和未来劳动世界都产生了多重影响。尤其在后疫情复苏过程中,重启对人的能力投资强烈地反映出紧迫感和责任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终身学习的角度更加重视技能发展并不断增强人的技能。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技能培训、再培训和技能升级,是人们获得体面劳动机会的先决条件和加速器,这将助力其步入劳动力市场并在劳动力市场内部平稳过渡。

技能开发和终身学习,是人们获得体面劳动,推进企业生产力发展和可持续性的决定性因素,可以提高劳动力的价值和产出,提升员工的生活能力、丰富社会生活。对于个人而言,技能开发和终身学习是追求自身利益、步入劳动力市场、摆脱贫困与社会排斥,以及适应不断变化的劳动世界的关键。对于企业而言,技能开发和终身学习为企业生产力发展及创新提供了战略性竞争优势。对于社会而言,技能开发和终身学习为推动经济转型、创造就业、社会包容,以及确立民主积极的公民意识和可持续增长创造了机会。

全球发展趋势及挑战

当今世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将对工人和企业、经济和社会产生深远影响。技能开发和终身学习在帮助企业、工人和社会顺应发展趋势以及抓住机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要求对政策和制度加以调整。新冠肺炎疫情严重扰乱了劳动力市场,但也加速形成了部分长期大趋势,导致结构性压力和与危机相关的压力叠加,给就业、体面劳动和技能培训机会带来巨大挑战。

技术变革和数字化。数字化和技术变革,如人工智能、自动化和机器人,以及我们管理和选择使用它们的方式等,将对劳动力市场产生重大影响,人们的工作方式、从事的工作类型及有效执行新任务所需的技能将发生巨大变化。

从长远来看,技术变革有可能通过其直接、间接和诱导效应创造许多就业机会。随着某些工作任务通过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技术实现自动化,全部工作岗位中有三分之一可能会发生根本性转变。研究者发现,在2018 年至2022 年期间,所需劳动力技能的平均变动率为42%,这导致了岗位职责发生重大变化,而危机所产生的影响也很有可能增强。自动化和数字化降低了对日常工作和体力劳动的需求,却提高了对非日常工作、解决问题等认知技能,以及人际交往技能和其他核心技能的需求。同时,数字密集型工作岗位面临自动化的风险较低。数字化将渗透到所有经济行业,但行业内部或国家之间的情况各异。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础设施和数字互联水平,例如,欧洲 80% 的人口可以接入互联网,而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的这一比例分别为45%和20%,男性上网的可能性比女性高52%。

所有收入群体的数据显示,就业持续向相对较高的技能水平转移,而这一趋势预计将持续。

中上收入国家的高等技能和中等技能职业就业率上升,低等技能职业的就业率下降。在低收入和中下收入国家中,向中等和高等技能职业的转移显而易见。发达经济体中的技能工作岗位减少,主要原因是这些工作任务易于自动化,另一原因是离岸外包,这两者都导致大多数工业化国家出现工作岗位两极分化。这些趋势都说明技术变革偏重于技能。在许多国家,制造业和部分服务业的工作岗位已经减少,只有少数工人已做好转向较高技能工作岗位的准备。大多数工人被迫接受低技能和低收入的工作,这加剧了劳动力市场的两极分化,不平等现象日益严重。

全球化和国际贸易。全球化开放了市场,扩大了地理边界。自1990 年以来,全球价值链的兴起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快速扩张,因为运输、信息和通信等领域的技术进步减少了贸易壁垒,并助推制造商将生产流程延伸至国界之外。新技术也改变了全球工作场所的设置,密集型企业的投资者将生产岗位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新兴产业、职业及技能随之产生。

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上述进程的实质性变化。这一变化不仅对就业产业直接影响,而且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有更为根本性的影响。全球供应链的重构对劳动力技能需求有着深远的影响,而后者是具有韧性的经济多样化和向高附加值过渡的核心驱动力。

气候变化和环境退化。气候变化和环境退化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是生态环保工作对技能需求不断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在《关于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框架内,各国承诺落实国家自主贡献预案,在许多行业中采取积极的气候适应和减缓措施,这将对相关技能的需求产生重大影响。此外,绿色市场和清洁技术创造了就业岗位,也消灭了就业岗位,并引发了岗位变化。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一至关重要的转变,相关教育和技能政策需要进行调整,特别是要在核心就业技能中增加新的环境可持续性技能,比如在普通教育课程、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中,增加绿色工作技能等。

世界劳工组织最近的研究表明,两种政策情景可能会创造1 亿多个就业岗位,即能源可持续性情景和循环经济情景。但也可能会消灭近8000 万个就业岗位。这意味着劳动力将大幅转移,其中对男性主导的职业影响最大。总体而言,与经济绿化相关的新增就业岗位将集中在中等技能工作岗位上,有可能抵消诸如全球化和技术变革等造成的其他劳动力市场的衰退。就职业技能效应而言,可以假定在广义的职业内进行大规模再分配。工人能够在不断发展的产业中重复使用的技能不仅包括核心工作技能(协作、沟通和解决问题等),还包括其他半技术和技术性可转移技能(销售和营销、日程安排、预算、工程等)。预计建筑业将创造许多新的就业机会,而制造业、运输业和销售业的工人将需要进行重大的技能调整。

人口结构变化。人口结构变化深刻影响劳动力结构,对技能政策构成重要挑战。到2030 年,全球人口预计将增长10%,而其中60% 的增长将出现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教育水平落后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南亚。在这些地区创造就业机会和为年轻群体提供相关教育培训方面,这些转变构成重大挑战,因为不断增长的劳动力和缺乏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会同时导致低技能工人过剩和中等技能工人短缺。然而,鉴于年轻和创新型工人的发展潜力,人口增长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发展中国家将人口红利转化为增长和发展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对高质量教育和培训的投入,以及创造体面就业岗位方面。

发达经济体的人口老龄化,同样面临着重大挑战。60 岁以上人口的比例预计将从2000 年的10% 增加到2050 年的21.8%,这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构成重大挑战。在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下,护理健康等行业中的培训机会得以增加,人口老龄化将影响这类行业的技能需求。劳动力短缺往往与技能短缺相关,许多发达和老龄化经济体已经感受到了这种情况,而且预计在未来几十年,这种情况在许多中等收入国家会变得非常严重。年纪较大的劳动力如要保持就业能力,就会有不断提升其数字化和技术相关技能的压力;他们将需要进行再培训和技能升级,以应对快速变化的劳动力市场需求,以及不断变化的技能差距和不匹配问题。

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并将持续对年轻人及成年人获得技能培训和终身学习机会产生严重影响。正在接受教育和培训以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年轻人因学业中断而受到严重影响。妇女受疫情的打击最大,因为在受影响较大的行业和疫情防控的一线职业中,妇女人数过多。由于健康风险增加,并且实行远程工作和在线学习后需要提升数字技能,因此年纪较大的工人也处于特别脆弱的境地。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要体现转型议程,确保获得相关技能的机会,支持年轻人向就业过渡,并满足妇女、低技能工人和其他底层弱势群体的需求。

劳务移民增加。熟练劳动力短缺是国际移民的关键“拉动因素”之一,其他还包括更高薪酬和更好工作条件、更好工作岗位和职业的机会。管理好劳务移民可以平衡劳动力供求,有助于发展和转移各级技能,并助力原籍国、过境国和目的地国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劳务移民人数从1.5 亿增加到1.64 亿。

然而,如果支持机制不足,劳务移民就会给体面劳动带来挑战。世界劳工组织对欧洲国家劳务移民与已经居住在这些国家的工人之间资格不匹配的分析,突出表明劳务移民在劳动力市场中通常处在弱势地位,其中部分问题是由于他们的技能没有得到认可。改进或认可先前的技能,并制定适当的技能发展计划,可以避免由此导致的“人才浪费”和技能使用不足,并帮助劳务移民找到与其技能相匹配的工作,融入劳动力市场。这对于高收入国家尤为重要,因为那里有全球三分之二的劳务移民。对于原籍国而言,这被称为“人才外流”,高技能适龄工人外流是他们需要面对的挑战——如何留住人才,回国后如何使用其技能,以及如何创造体面工作机会。

终身学习——劳动世界的未来

为了应对当下具有挑战性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我们需要认识到重新评估技能、加强终身学习和技能开发的重要性。终身学习已经被视为重要的社会组成部分和劳动世界未来的关键。

以人为本的方针。以人为本的方针将人的需求、愿望和权利置于出台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政策的中心位置。终身学习是以人为本方针的关键,因为它支持人们适应变化,可以避免付出高昂的社会代价,并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一变革的积极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对每个人的福祉构成直接或间接的威胁。这种危机只能通过大规模的以人为本议程来解决,其中第一优先事项是拯救生命和制定长期健康应对措施,然后是制定可持续性、包容性和有复原力的长期恢复战略。同时,出台刺激经济的政策,保护工人;投资于优质和体面的就业,以发展个人的能力和技能。

以人为本的方针要求加强所有人的能力,加强劳动机构的能力,促进包容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促进充分的生产性就业和人人享有体面劳动。以人为本方针的重要因素是,为所有人提供优质终身学习的机会,并实施支持人们完成职业生涯过渡的有效措施。以人为本方针还应重申就业关系的重要性,并考虑到社会对话、性别平等、社会保护和基本权利。同样重要的是,承认和支持企业作为就业创造者的作用,以及创造有利于改善营商环境的政策和激励措施。

虽然学习权利的概念已经确立,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其实施仍然非常有限或缺乏。确保这一概念适用并发展,需要社会的重视,所以挑战依然存在。终身学习的普遍权利被理解为基于既定权利的所有人获得学习的保障。然而,在目前的状况下,享受这个权利的覆盖面并不普遍,其仅限于劳动力市场的特定群体。除了极少数国家之外,普遍学习权在初等和中等教育系统中更为普遍,但该项权利很少适用于技能培训、再培训和技能升级。为使全民终身学习权利体系有效运作,需要建立综合方案和综合融资机制等。

未来的劳动世界,需要终身学习权利体系,需要以人为本的方针政策。为达到此目标,政府、企业协会和工会组织要在三方协商和社会对话的基础上,结合国情,携手努力,共担责任。

(来源:世界劳工组织)

猜你喜欢
劳动力挑战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今日农业(2021年1期)2021-03-19 08:35:16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今日农业(2020年24期)2020-12-15 16:16:00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叽咕乐挑战
叽咕乐挑战
叽咕乐挑战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