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目标的影响分析及政策建议

2024-01-05 14:53:44柳泽民安徽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合肥230032
关键词:共同富裕数字经济

徐 仝,柳泽民(安徽医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2)

20 世纪60 年代人类文明来到了信息时代,伴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变革,社会生产力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由此产生了与传统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完全不同的新经济形态——数字经济。数字经济的产生是离不开数字技术这一生产方式的重要作用,数字经济依靠互联网作为载体,以技术创新作为内在驱动力,对当下全球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大数据、5G、智能化、云计算等等新型技术正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在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浪潮中,我国数字经济的规模也在迅速扩大,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会议上强调“数字经济事关国家发展大局”。2022 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为50.2 万亿元,同比增加4.68 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3%,数字经济占GDP 比重高达41.5%,我国数字经济总量规模增速已连续11 年显著高于我国GDP 增速。自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共同富裕作为我国发展阶段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时,实现共同富裕就成了党和国家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了会议议题之一“扎实促进共同富裕”。在经济发展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的数字经济一定是我们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关键所在。

一、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与本质要求

(一)数字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国的数字经济近年来在依靠核心技术的创新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成为我们国家经济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究其原因正是因为数字经济本身相对于传统经济的优越性,在大数据算法日益成熟的今天,企业会针对自己出售商品的直接消费者和潜在客户进行优质生产,改变了传统经济中自主生产的盲目性,提高了生产的针对性,是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智能化,大大提升了社会生产效率。

数字经济改变了传统经济中固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概念,在传统经济下的市场中,消费行为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存在着不对等的关系,而数字经济下的市场不但摆脱了二者的限制,消费者甚至可以“货比三家”,如“淘宝”“天猫”等电商的崛起正是因为大量消费者涌入数字经济所建立的市场中来,节约了消费者的交易成本,当然也节省了商家的实体成本。

中国当下将大数据合理应用到政府工作中去,在大数据的帮助下,政府与市场高度融合起来,政府在分析大数据后,科学解决市场中的供求不平衡问题。在资源配置方面,大数据对政府改善宏观调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建立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市场体系。政府部门的市场监管、社会治理、政务服务等都与大数据进行高度结合,大大提升了政府的办事效率。

现在人人在用的“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数字经济的产物已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地方,大幅改善了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特别是对于原先无法接触到金融市场的群体而言,从而推动了中国的普惠金融发展[2]。惠普金融的发展标示着低收入群体更加受益,有助于减少收入差距,贯彻可持续发展。

所以,数字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竞争力的体现,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并让传统经济把握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机遇,已上升为一项国家战略[3]。

(二)共同富裕是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走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实现共同富裕需要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作为基础,新时代的经济发展则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创造了良好条件,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党中央和政府坚持在发展中保障民生,努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在2020 年底彻底消除了绝对贫困,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脱贫攻坚战取得了重大胜利。“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4]

实现共同富裕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不懈追求和奋斗目标,毛泽东同志首次提出“共同富裕”的概念,邓小平同志也提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立与发展,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5]推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精密结合的战略擘画,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持之以恒、水滴石穿的奋斗目标。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追求。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因为私有制的存在和对无产阶级的不断压榨是实现不了共同富裕的,只有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才能走向共同富裕,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就说到在进入到新的社会制度后“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所有的人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会增加。”[6]马恩虽没正式提出共同富裕的概念,但是消除阶级贫富差距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他们所期盼的未来人类社会样式。

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21 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主题和思想智慧的体现,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战略。

二、数字经济发展对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双重影响

(一)数字红利: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

前面论述到数字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生产效率的提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生产力,相比较于传统经济,它对社会发展带来是更多的机遇和红利,数字经济的发展影响着居民的就业、分配、收入等等,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新方式,数字经济所带来的数字红利对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1.作为新的生产力代表,巩固了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共同富裕的大前提就是要“富”,也就是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达和高质量,随着社会数字技术的不断创新,数字技术逐渐成了众多行业里生产要素流通的关键工具,大大提升了要素的投入产出效益,实现了社会财富的快速增长,曾有实验研究表明,给非洲12 个国家增加互联网的使用率,都相继提高了本地区的财富收入[7]。

数字经济发展有两大核心方式: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二者比较来说,产业数字化对社会生产力的提升影响更大更直接,2022 年产业数字化规模达到41 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3%,占数字经济比重为81.7%,占GDP 比重为33.9%[8],将数字应用到原有的生产和服务中来,促进了传统行业的升级换代,使得传统行业的产业结构从单一向多样转变、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转变,传统生产模式一改以往的机械化、固态化,往数字化、网络化发展,产业结构转换升级必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如现在的“智慧农业”“数字金融”“智能制造”等一系列数字化产业,将大数据、数字技术等生产要素要与传统经济特别是实体经济进行高度匹配起来。数字产业化顾名思义就是深入挖掘数字技术中所蕴含的使用价值,随之衍生出新产品与新服务并且销售出去,而开发者从数字技术中开发使用价值的行为就是数字劳动,Facebook、滴滴打车、阿里巴巴等这些企业都是通过对数字信息技术的市场化应用成了互联网巨头。总的来说,依靠数据要素的驱动和数字平台的支撑,数字经济作为新的生产力代表切合共同富裕目标下对经济高质量增长的要求,巩固了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2.增加新兴产业就业与收入,提供了不同群体的共同富裕途径

就业是国家稳定之基,是最大的民生,推动高质量就业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中之重。随着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深度发展,无论是传统行业里还是新兴产业中都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数字经济的发展扩大了原本的市场规模,使得劳动力的需求大大增加,同时前面分析到数字经济增加了社会财富,居民收入增加从而刺激消费以及对产品服务质量的追求,这样又促进了就业的发展。相比较于传统行业,数字经济具有很高的普惠和共享的特征,随之在信息传播发达的互联网上会带来更多的就业和创业机会,伴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市场上掀起了利用信息平台进行创业的浪潮,外加有关部门对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的担保支持和银行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就减少了创业的成本和门槛限制,众多企业开创自己独有的商业模式,扩大了社会就业规模并且促进了就业的高质量发展。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使实体行业发展遭受到了沉重打击,滞留的待就业人口数量庞大,平台型就业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兴起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就业问题,“直播带货”、在线服务、物流运输等行业开始逐渐发展起来。数字经济在依靠信息平台的支撑下,优化了就业结构,实现了就业总体的稳定,提升了就业质量,为不同群体走向共同富裕提供了多种途径。

3.全民共享数字普惠红利,促使了共同富裕平稳前进

共同富裕不仅仅包括高质量的物质生活水平,同时也包括高质量的民生福祉和生活幸福感,“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9]数字经济的普惠性是其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数据信息作为数字经济中的关键生产要素,它的流通性之快导致各行各业都可以共享数字经济带来的红利,人人都可以参与到数字信息带来的普惠机制中来,尤其是针对社会弱势群体也可以机会平等地享受数字红利,在这里我们主要论述数字普惠对民众带来的两个方面的红利。首先是基础设施的完善,政府运用数字技术与市场结合加大对传统基础设施如水电、交通、邮电等的完善力度,为民众的生产与生活带来众多的便利;同时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例如信息基站、网络平台、人工智能等等也在逐渐建设并发展完善,中国5G 技术走在全球前列,截至2022 年底,我国开通5G 基站突破两百万个,占全球5G 基站总数的60%以上[10],建设完备的公共基础设施不但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能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感的关键所在。第二是社会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传统市场下的社会公共服务普遍存在缺乏协作、发展不平衡和效率低下的问题,而通过数字治理的办法,填补社会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短板,将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由此也提高了政府的政务服务能力,政府正积极打造“互联网+政务”模式,“一网通办”“异地可办”“跨省通办”成为趋势,逐渐地建设成了人民群众越来越满意的政府;通过网络数字平台的支持,社保、教育、养老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社会公共服务的水平显著提升,每个人都有均等机会享受到社会资源的多样化服务;大数据算法和人工智能也赋作用于社会公共服务决策体系中,通过预测模型、数据比对等方法达到对社会公共服务的高质量精准决策制定,来实现社会公共服务的供给更加平衡和充分。数字红利的普惠性有利于缩小行业差距,营造平等的社会环境,让全民都能享受到优质的社会公共服务资源,提升居民的生活幸福感,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稳固保障。

(二)数字鸿沟:数字经济对共同富裕的消极影响

数字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关键所在,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数字经济如果一味追求生产效率和财富的增加,必然会为这个社会发展带来不必要的风险与挑战。数字鸿沟是指不同国家、地区、阶层之间对信息技术掌握情况和使用情况间的差距而导致的贫富分化现象,数字信息不共享会造成行业间的垄断,数字经济的发展时间短规模大会导致相关监管不完善,这些都会影响到社会的收入分配问题,数字鸿沟如果愈发严重,国民收入分配就会愈发不平等,两极分化会愈发严重,这对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就起到了消极作用。

1.数字生产与消费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阶层之间的不平衡

根据世界银行2022 年研究报告,我国居民基尼系数为0.47,超过了规定的国际警戒线0.4,收入差距过大,在当代中国数字生产和消费环境下,城乡、地区、阶层之间的数字鸿沟现象依旧存在,拿互联网举例,中国从未使用或不依赖互联网去生活的用户依然存在,而这一现象的原因并不是当地无法接入互联网,而是因为部分用户不会使用和不方便使用的问题。前面所提到的数字普惠效应明显在东部沿海、在城市、在中高收入家庭中效果更加显著,中国的数字经济发展也呈现出“城市强于农村,东部强于中西部”的特点,数据信息要素都向发达地区集中倾斜,经济发展的“马太效应”进一步显现。农村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总的来说位置偏僻、教育资源落后、数字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这就导致了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率较低,数字生产与消费本质上就更倾向于第二和第三产业,这也使得以第一产业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享受不到信息技术创新所带来的数字红利,由于收入差距和数字鸿沟的问题使得这些地区在享受公共服务、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关乎民生福祉方面更加的不平衡,在“马太效应”的作用下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差距被进一步拉大,区域协调发展受到挑战。

即使都生活在社会环境较好的城市里,不同阶层之间在数字生产和消费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天差地别,阶层里的“马太效应”的特征依旧存在,高收入人群或者那些直接掌握数字技术核心资源的阶层享受到的数字红利和物质财富往往越多,他们的收入更高并且时间也更加自由充沛。大部分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与精力更多花在基本生存上,在数字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也没有获得太多的利益,强者愈强、赢者通吃,阶层固化问题显著,互联网公司里的技术高管和电子厂里操控机器工作的员工都是从事着数字工作,收入差距却天差地别。数字经济发展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阶层之间的差距和不平衡必然会阻碍社会进步,影响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质量和效率。

2.数字平台垄断问题加剧

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说道:“现代的垄断就是由竞争本身产生的”[11]由于数字经济在发展中普遍存在赢者通吃的问题,平台享有的数字红利是否被共享,平台为了在市场中抢占优势地位获得更多的利润,必然会导致数字平台的垄断现象的出现。数字经济发展初期阶段,为了响应“先富带动后富”的号召,有关部门监管力度相对宽松,这也就造成了后期数字经济发展的平台垄断和市场无序扩张的问题,数字平台依靠着自身的技术优势、数据优势、基础设施优势等建立起垄断地位,如常见的“平台二选一”“大数据杀熟”侵犯用户数据隐私安全等都是由于数字平台垄断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这进一步使得市场上出现数字信息技术核心企业和边缘企业的不对等、企业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不对等的现象。数字平台的垄断不仅遏制了数据信息的共享,影响到其他边缘企业的生存,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甚至对全社会的大众创新和进步都产生了阻碍作用。完善相关数字市场监管法律法规,保持数字经济市场的有序透明和公平竞争才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基本前提。

3.数字经济对劳动者的挤压效应

数字经济发展对缓解就业压力、创造就业岗位的作用是不可小视的,但是数字经济所提供的岗位大多数是知识密集型产业,这也就意味着技能欠缺的劳动者面临着被替代的风险,基础工作可以被各种各样的人去替代着做,诞生越来越多的“产业后备军”,激烈的竞争可能加速劳动对资本从形式隶属向实际隶属的转变,进而降低广大劳动者的社会属性[12]。数字信息技术的特点之一就是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这也从片面上造成了劳动从业者被无限剥削的局面,看似在智能电子设备前自由的劳动者,但其实并不能掌握自身,企业家会模糊劳动时间和非劳动时间的概念,劳动者的休闲时间也被企业家无偿的私人占有,一些互联网巨头甚至宣扬“996 是福报”的企业精神。与此同时数字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一大批新兴互联网企业的创建,也向社会提供了大量新就业岗位,如网约车司机、外卖员、快递员等是数字时代的产物,这些“零工经济”从业者的岗位大多工作辛苦、劳动时间长、工资不高,最主要的是劳动就业保障不够完善,大多数从业者并没有基本的五险一金,如果发生劳动合同纠纷,也往往处于不利地位难以获得劳动法的有效保护。数字经济对劳动者带来的挤压效应对缩小社会收入差距带来了挑战,给社会发展带来了问题,影响了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三、消除数字鸿沟,增加数字红利,助推共同富裕

(一)以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缩小区域差距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之路,数字经济作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助推器,以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消除数字鸿沟、走向共同富裕的关键所在。首先要加大对农村人才体系的培养力度,通过对农村居民的数字信息技术培训,培育新型农民,建设乡村人才孵化基地;同时要针对乡村和偏远地区进行数字信息专业技术人才输送,采用人才帮扶政策,为建设数字化乡村提供人才储备。其次要推动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移动网络的普及率,升级改造乡村数字化公共基础设施,加强中西部偏远地区的网络建设,推动农业数字化发展,为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的信息服务。最后要将数字技术赋能乡村产业体系中去,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产业振兴,积极引导数字信息平台将技术拓展到乡村和偏远地区的农业产业体系中,积极构建生产加消费的全方位数字产业链条,推进“互联网+农业”建设,让农业赶上数字信息技术发展的进程。

(二)促进公平数字分配,弥合数字鸿沟

由于数字平台的垄断,资本积累的问题从传统行业过渡到数字经济中,甚至更增强了资本对剩余价值的剥削程度,资本积累的两极分化问题并没有因为数字经济的兴起得到解决反而加剧了我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为此政府有关部门要完善数字经济在初次分配和二次分配下的制度路径。首先是初次分配中就要将公平放在首位准则,要完善数据作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减弱资本对不发达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约束性,利用数字技术扶持平衡要素报酬;鼓励劳动者积极尝试新媒体新职业,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工作的灵便性增加个体的劳动报酬收入。其次在数字经济的二次分配下要充分发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调节作用,政府利用数字技术建设现代化服务型政府,努力将大的蛋糕分好,完善数字经济行业中的税收制度,要将数字虚拟财产也纳入到国家税收任务中来,避免逃税漏税行为,同时对待乡村和偏远地区要进行减税免税的扶持工作;积极利用财政杠杆作用,财政拨款尽可能地向乡村和偏远地区倾斜;利用好数字信息技术完善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缓解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

(三)加强数字平台监管,杜绝平台垄断

由于数字平台依靠创新技术为发展基础,所以相比较于传统行业,数字平台的垄断更容易破坏市场竞争平衡,强化有关部门对数字平台垄断问题的监管力度对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是有积极意义的。首先,如果单一使用传统反垄断的法律和方法治理互联网平台的垄断行为是片面的,有关部门需要加强完善修订《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电子商务法》《价格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工作,为政府监管行为提供法律保障,同时要加强市场监管人员对垄断行为的认定工作的培训学习;其次,除了针对技术的垄断行为,数据的控制也是数字平台进行垄断行为的工具,为此要防止企业签订关于数据的一系列不平等协议,杜绝数字平台不共享数据的行为,积极促进企业内部做到自觉管理,做到有关部门监管和企业自觉经营的有机结合模式;最后,政府有关部门要善于运用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对数字平台进行线上监管,针对不规范经营企业进行全方位动态监管,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企业经营进行监督、跟踪、合理预测并加以防范。

(四)完善就业保障体系,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数字经济的发展对实现高质量就业是一把双刃剑,针对数字经济下劳动者受挤压效应影响巨大的问题,有关部门要积极完善就业保障体系,做好社会保障工作。首先,为了缓解当下的就业困境,政府要加大财政对人力培训的支出力度,对低技能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深化教育改革,重视企校人才对接合作培养工作,推进我国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解决技术领域人才供给不足的问题;其次,有关部门要完善失业保障体系,对于在被淘汰的传统行业里失业的人员,要在满足其基本的生活保障的前提下,施以相应的政策鼓励其再就业和再创业;最后,要健全完善数字经济劳动保护法,着重在劳动报酬权益保障、劳动安全保障、劳动卫生保障等关注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同时数字经济下劳动者同时享受的权利不可少,例如休息休假、技术培训以及五险一金等等,要促进劳动法与数字经济新形态的匹配工作,清楚界定“零工经济者”和数字平台之间的关系,积极遏制不同阶层之间就业环境的不平等现象,同时要规范企业积极履行劳动保护责任,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数字经济
共同富裕
经济(2022年11期)2022-11-05 08:25:06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 01:44:56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 06:45:02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华人时刊(2021年21期)2021-03-09 05:31:28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生周刊(2020年13期)2020-07-04 02:49:22
答数字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00
数字看G20
南风窗(2016年19期)2016-09-21 16:56:12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