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两优香11作再生稻机插栽培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2024-01-04 15:45罗冬玉彭明清冯睿彤杨兴柏罗艳萍
耕作与栽培 2023年5期
关键词:季稻荆门市再生稻

罗冬玉, 韦 巧, 林 娇, 彭明清, 侯 玲, 冯睿彤,杨兴柏, 罗艳萍, 王 富, 李 伟

(1.荆门(中国农谷)农业科学研究院, 湖北 荆门 448000; 2.武汉丰乐种业有限公司, 武汉 430070;3.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合肥 230088; 4.荆门市农技推广中心, 湖北 荆门 448000)

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急剧减少,双季稻种植效益降低,华中地区双季稻正呈现向单季稻和再生稻转变的趋势。当前水稻生产也正处于高产向优质、高产的转型时期,发展再生稻是调优水稻结构、实现粮食优质高产增效的有效途径[1]。

就湖北而言,光温资源有利于再生稻生长,加之地方栽培技术得当,正常年景,部分区域头季稻和再生稻两季产量可达到“吨粮田”的目标。但主栽品种丰两优香1号、天两优616等存在着抗病力不强或头季米质较差或再生季米质表现不佳等问题,再生稻米品牌效应不强,急需优质的品种来进行品牌打造。基于此,2020年协作团队开始引进筛选优质、抗碾压、再生能力强的广适性再生稻品种,于2021和2022年开始在湖北再生稻主产区对六两优香11进行生产示范和栽培措施及实际产量的追踪调查,并就相应的高产技术进行总结,形成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为促进优质再生稻米产业发展提供品种参考和技术支撑。

1 六两优香11主要农艺特征特性

六两优香11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生育期适中,适宜作再生稻种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29.4 d,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少3.5 d;株高127 cm,穗长24.8 cm,有效穗数238.5万/hm2,每穗总粒数178.2粒,结实率84.1%,千粒重26.7 g;抽穗期耐热性5级,中抗稻瘟病,感白叶枯病,感褐飞虱;主要理化性质达到国标3级指标[2]。2016年在安徽、湖北、湖南、江苏、河南等省份开展多点试验,均表现突出,于201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20196107)[3]。

2 六两优香11在湖北作再生稻种植表现

2.1 示范种植面积

自2021年起,六两优香11开始在湖北作再生稻大面积示范种植,主要集中在黄冈市、荆门市和荆州市等地。2021年种植面积356.59 hm2,其中黄冈市170.54 hm2、荆门市31.01 hm2、荆州市155.04 hm2。2022年种植面积1 891.47 hm2,其中黄冈市651.16 hm2、荆门市620.16 hm2、荆州市620.16 hm2。

2.2 示范点模式、栽培管理

对3个示范点(黄冈市蕲春县赤东镇,荆门市沙洋县毛李镇,荆州市洪湖市沙口镇)进行了种植方式、播种量、密度和栽培管理调查。主要结果为,三地均采取稻—再—空闲的种植模式,基本在3月20日前后机插秧播种,平均播种量为31.50~33.25 kg/hm2,平均机插密度为22.68万穴/hm2,其中荆门点用种量相对较大,最大播种量为35.25 kg/hm2,栽培密度为22.99万穴/hm2。各点的头季均重施底肥,不同程度追施分蘖肥和穗肥,再生季毛李点注重促芽肥的施用,而黄冈点和荆州点促芽肥和提苗肥相对较均衡,再生季水分管理均保持浅水或干湿交替状态,遭遇低温等不利因素时灌深水保温。

表1 示范点模式及关键栽培管理

2.3 示范点产量构成及产量

对3个示范点进行了有效穗、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产量构因素及实际产量进行了调查。主要结果为:2021年各示范点头季平均有效穗279.87万穗/hm2,再生季平均有效穗358.2万穗/hm2;头季平均穗粒数159.4粒,再生季平均穗粒数82.5粒;头季平均结实率85.2%,再生季平均结实率88.6%;头季平均千粒重27.3 g,再生季平均千粒重25.3 g;头季平均产量9 600.48 kg/hm2,再生季平均产量5 050.25 kg/hm2,两季合计平均产量14 650.73 kg/hm2。2022年,各示范点头季平均有效穗285.90万穗/hm2,再生季平均有效穗373.48万穗/hm2;头季平均穗粒数167.00粒,再生季平均穗粒数78.2粒;头季平均结实率86.2%,再生季平均结实率90.6%;头季平均千粒重27.6 g,再生季平均千粒重25.6 g;头季平均产量10 108.83 kg/hm2,再生季平均产量5 572.68 kg/hm2,两季合计平均产量15 681.51 kg/hm2(表2)。

表2 示范点产量构成及实际产量

3 六两优香11作再生稻种植高产栽培技术

3.1 头季栽培关键技术

3.1.1选择适宜播期

在湖北,再生稻一般在3月中下旬播种。由于机插秧缓苗期相对较长,六两优香11作机插再生稻种植时,应提早播种不宜迟播。较为适宜播种时间为3月18日-3月25日,若气温适宜可提早3~5 d播种。

3.1.2保证播种量、基本苗

再生稻头季移栽应稀密得当。过稀,头季产量低,再生季难以高产;过密,则易发生病虫危害,增加管理成本,同时影响再生季[4]。六两优香11做机插再生稻时,应适当增加播种量,推荐种量32.0~36.0 kg/hm2,一般机插栽插规格(14~16)cm×30 cm,基本苗83.33万~95.24万株/hm2。

3.1.3合理施肥管水

头季施肥宜遵循重施底肥,早施分蘖肥的原则,保持收割前茎叶青,谷粒黄,以保证稻茬再生能力。一般肥力田块,头季底肥,复合肥(15-15-15)525.0~600.0 kg/hm2;分蘖肥,尿素105.0~150.0 kg/hm2;穗肥,尿素112.5 kg/hm2、复合肥105.0 kg/hm2,依据苗情合理搭配氮磷钾肥,或穗肥不施用尿素。

再生季田间水分应保持干湿交替或浅水的状态,遇到强降雨应及时排涝,以防止腋芽受到损伤或难以萌发。分蘖期以湿润灌溉为主,分蘖末期晒田时,应及早晒田,促根深扎,提高抗倒性,晒田宜轻晒,不宜重晒。孕穗期保持灌浅水,灌浆期保持干干湿湿[5],做到干田收割,收获前7 d,应结合促芽肥的施用进行第二次晒田,晒到脚踩不陷为宜。

3.1.4适度控旺防止倒伏

头季稻倒伏与否对再生稻芽苗的生长影响十分相关,防止头季稻倒伏是保证再生稻芽苗生长和产量的重要保证。六两优香11头季稻株高普遍在125~130 cm,抗倒性不强,需适度控制头季长势,避免发生倒伏。

3.1.5加强病虫害防治

头季稻需重点防治病虫害的发生,以保证茎叶的正常生长,为再生季奠定基础。尤其要防治螟虫、稻飞虱危害茎秆,同时做好纹枯病、稻瘟病的防治。

3.1.6适时视情收割、合理留桩

一般而言,头季稻九成熟时要抢晴天收割,或见芽收割,且宜在土壤较干,适合收割机下田时进行,避免对稻桩的损伤过大,影响再生季出苗和生长。但头季稻在遭遇连续阴雨等不利天气时,应视成熟时期天气情况,尽量提早收割,以保证再生季的生长,为再生季弥补产量损失奠定基础。

留桩高度应根据各地寒露风来临早晚和头季收割时间综合考量。一般而言,头季稻在7月底8月初收割,留桩高度可控制在25~30 cm;头季稻在8月初至8月15日收割,留桩高度35~40 cm;头季稻在8月15日至20日收割,留桩高度40 cm左右。

3.2 再生季栽培关键技术

3.2.1适时追施促芽肥

头季稻收割前10~15 d,根据长势判断,促芽肥施肥量,以促进腋芽生长,一般田块追施尿素112.5~195.0 kg/hm2加复合肥105.0 kg/hm2或加钾肥112.5~150.0 kg/hm2。施肥时应保持田间浅水层或湿润,施肥后应及时排水,特别是机收田要保证收割机能及时下田收割。

3.2.2适度控水

头季收割后应及时上跑马水,以后水位逐渐增大。发苗期田间水深不宜超过3.3 cm,让其自然落干,湿润发苗、浅水长苗;孕穗期保持一定水层,保证有水孕穗;灌浆成熟期保持干干湿湿[6]。

3.2.3看苗追施提苗肥

再生稻齐苗后追尿素,具体施肥量看苗情而定,一般用量为105~150 kg/hm2,保证再生苗生长的充足养分。

3.2.4加强病虫害防治

注意稻飞虱、稻瘟病的发生,特别是在头季稻收割后要迅速防治一次稻飞虱,在再生季破口露穗前2~5 d防治穗颈瘟和稻飞虱。在荸荠混作区还应注意福寿螺的防治。

3.2.5完熟收割

头季收割后由于机械碾压和各节位腋芽生育进程不一,再生稻抽穗、成熟期存在先后顺序,不宜进行过早收获,以免影响产量和品质,应坚持所有再生稻完熟收割[6]。

4 结 语

通过对六两优香11作再生稻机插栽培的表现和高产示范点的栽培技术分析,在适时早播、保证播种量和基本苗、重施头季稻基肥、重点防治头季病虫害、头季适时适情早割、留桩高度保持在30~35 cm、均衡配施促芽肥和提苗肥等条件下,头季稻和再生季稻两季总产量能达15 000 kg/hm2以上,该品种和技术适用于大面积生产,能够较好地实现再生稻产量和品质的协同提升。

猜你喜欢
季稻荆门市再生稻
再生稻绿色丰产增效技术
“稻+再生稻+马铃薯”种植模式适用栽培技术
再生稻促芽追肥机研制
荆门市诗词学会
荆门市恒悦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头季稻与再生稻稻米品质比较试验
粮食 超级稻再生稻平均亩产创世界纪录
蜕变
湖北省再生稻面积达140万亩
如何打造汉水流域养生中心城市——以荆门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