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儿如何过冬

2024-01-04 17:00许秀华
科学大众·小诺贝尔 2023年12期
关键词:水底冰层结冰

许秀华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代大文豪柳宗元的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冷的画面:寒冷的冬天,山上不见鸟儿飞,路上不见人儿走。江面一叶孤零零的小舟上,一个老翁身穿蓑衣,头戴草帽,独自在飘雪的江面上钓鱼。

读此诗,除了感觉到寒冷,我们还会产生一种鸦雀无声的寂静感、内心无可依托的孤寂感。

为越冬,各显神通

大部分鱼的寿命都远不止1年,因此都要面对严冬的考验。除了少数鱼种,大部分鱼种冬天都不会冬眠。不同种类的鱼,为了越冬,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鲤鱼就是冬眠的鱼类。秋天,它们疯狂进食贴秋膘,然后集体去寻找比较低洼、温暖的水域,几十尾甚至上百尾头贴头地聚集在一起抱团取暖。这时,它们鳃盖活动的频率和呼吸的频率减慢,体温下降至1℃。直到水温变暖,它们才恢复正常的活动。

而不冬眠的鱼,除了照例在秋天狂吃贴秋膘以增强自身抵抗寒冬的能力,还会逐水草而居。首先,水草中的食物相对多一些,使得鱼儿不至于断粮;其次,鱼儿在水草中便于隐蔽,易于躲开猎食者的袭击;最后,由于光合作用,水草附近的水中氧气含量也高一些,鱼儿不至于窒息而死。

水面结冰,水下流动

不同于金属的热胀冷缩,水在0~4℃会出现热缩冷胀的现象:结冰时,体积最大;冰化成水后,体积缩小。水结冰后,冰会浮在水面上,冰下仍可能有自由流动的水。水越深,这种现象越明显。北方的大江、大河、大湖,冬天水面上的冰层可达1~3米厚,但冰层下仍有自由流动的水,并且越靠近水底,水温越高。于是,春夏在水面附近活动的鱼会在秋冬纷纷迁往水底,同时减少活动量,以应对食物匮乏的冬季。钓鱼爱好者在秋冬往往选择进行底钓,就是出于这个原因。

今天的我们不大清楚柳宗元诗中的老翁是在哪里钓鱼的,但我们知道的是,冬天,即使水面冻结成冰,仍然是可以釣鱼的。方法是:在冰面上凿出一个小小的洞,直至看到下面流动的水。在水底低氧环境中憋闷了很久的鱼儿,经不起水面上氧气的诱惑,会浮上来透口气。这时,不论是下鱼钩还是撒渔网,通常都会有收获。每年冬天,东北查干湖的冬捕,其捕鱼量都是颇为壮观的,冬捕的场景甚至都被做成了热门纪录片,在电视台播放。

如果仔细观看纪录片,我们会发现,拉网被拖上来后,周围的水很快结冰,鱼被冻得硬邦邦的。把这些鱼重新放回水里后,它们却又摇头摆尾地活了过来,好像起死回生一样。

有的鱼儿也会被冻伤

骤然降温时,在水里过冬的鱼有时也会被冻在冰层里。这是很危险的事情。和其他生物体一样,鱼的身体也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里有70%~90%是水。当温度过低时,细胞内的水会冻结,形成大量的小冰晶。如果结冰时间短,细胞尚可恢复;如果时间过长,细胞则会被冻坏或冻死。那些短暂被冻住的鱼,如果及时被放入水中,虽然仍可存活,但是体内的细胞已经损伤。

但也有不怕冻的鱼,比如南极鳕鱼,即使在南极海域0℃左右的冰水混合中,仍可自在畅游。原来,南极鳕鱼的血液和体液中含有抗冻蛋白,能够避免细胞里的水在低温下结冰。

而在我国东北,也有一种俗称“老头鱼”、学名为“葛氏鲈塘鳢”的鱼,生活在较浅的沼泽或者河流中。冬天,这样的浅水会一直结冰到水底,老头鱼就会被冻在冰层里。等到第二年春天,随着冰层化开,老头鱼会奇迹般地活过来。所以,它们又被叫作“还阳鱼”。

猜你喜欢
水底冰层结冰
通体结冰的球
Reducing ice melting with blankets 冰层融化,毯子救急
探险者都爱的水底深渊
冬天,玻璃窗上为什么会结冰花?
我来分一分
为什么南极降水很少却有很厚的冰层?
鱼缸结冰
美国湖岸冰层奇景
危险的冰层
“证据”:就在深深的水底下——《今生今世的证据》“读不懂”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