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芳
【摘 要】在幼儿时期进行适当的劳动教育,如环保教育、家务劳动教育等有利于幼儿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一定的劳动技能。环保教育是培养幼儿劳动意识的有效载体,能帮助幼儿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热爱自然的态度。浙江省桐乡市凤鸣街道幼儿园为响应垃圾分类、保护环境的号召,践行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理念,以“让绿色成为幼儿人生的底色”为目标,通过垃圾分类、环保酵素制作和智慧生态农场打造等实践,设计了环保酵素制作劳动浸润式课程。该课程以环保行动串联劳动教育,在融合共生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劳动技能。
【关键词】劳动教育;环保行动;幼儿园;融合共生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大多数智能培养的最佳时期是幼儿时期。幼儿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开始,有着重要的作用,承载着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基的重任。幼儿园要在以劳育人、科教融合等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在幼儿时期进行适当的劳动教育,如环保教育、家务劳动教育等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劳动观念和一定的劳动技能。环保教育是培养幼儿劳动意识的载体,能帮助幼儿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热爱自然的态度。幼儿园在开展环保教育时,要设置明确的教育目标,深度整合园本特色和社会资源,实现从普通环保到智慧环保、数字环保的进阶,为幼儿环保意识的培养打下基础。浙江省桐乡市凤鸣街道幼儿园为响应垃圾分类、保护环境的号召,践行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理念,以“让绿色成为幼儿人生的底色”为目标,通过垃圾分类、环保酵素制作和智慧生态农场打造等实践,设计了环保酵素制作劳动浸润式课程。该课程以环保行动串联劳动教育,在融合共生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劳动技能。
一、劳动环境全域浸润:唤醒劳动意识
家庭和学校普遍重视幼儿的智力教育,忽视幼儿的劳动教育,甚至存在智力教育和劳动教育对立的观念。劳动观念的落后导致劳动教育停留在“拍照打卡”的层面。幼儿的劳动陷入“嘴上说劳动、实际不劳动”的瓶颈。实践证明,只有破除旧的劳动观念,建立新的劳动观念,劳动教育才能与时俱进。雅斯贝尔斯强调“教育即生成”,使儿童“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得到充分的发展。[1]在开展幼儿劳动教育时,要创设支持幼儿主动学习的环境,使幼儿形成正确的劳动意识。
(一)基础劳动基地的创建与启用
垃圾分类宣传与实践教育是环保教育的重要内容。从小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对个体和社会都有重要的意义。在幼儿园开展垃圾分类这一日常活动,能让幼儿参与劳动,初步建立劳动观念和劳动意识。幼儿园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每周开设实训体验课,如环保酵素制作培训。基础劳动基地设有“酵素存放室”“酵素培训室”“酵素产品展示厅”“有害垃圾兑换点”等多个功能区,通过培训活动使幼儿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初步形成环保意识。
(二)智慧生态农场的全域化打造
大部分幼儿园的劳动教育内容主要围绕个人生活事务(如整理书包、整理房间)和简单的田园种植展开,缺乏融合性学习,缺少与社会需求相关的劳动主题内容。要改善这一情况,须打造真实的劳动场域,如利用真实的生活农场项目,强调幼儿的研学体验。幼儿园在进行劳动场域打造时,突破了传统的小菜园、小花园和植物角等劳动区域,致力于打造长周期、有一定科技含量的智慧生态劳动农场。从种植模式上看,智慧生态劳动农场既有传统的土培、水培技术,又有气雾培、鱼菜共生等现代高科技,能够帮助幼儿了解传统农耕到现代科技农业的发展历程。从种植空间上看,智慧生态劳动农场包括平面栽培、立体栽培等栽培形式,能够帮助幼儿在种植活动中了解多样化的种植方式,培养幼儿参与劳动的兴趣和热爱科学的精神。
(三)个性劳动区域的沉浸式体验
幼儿的成长具有个体差异,幼儿园应着力推进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的革新,利用幼儿园区域活动促进幼儿的个别化学习。为了让劳动教育更加适合每个幼儿的成长需求,幼兒园以班级为单位开辟生态劳动探索区,为幼儿提供各类劳动工具和劳动场所,从幼儿的兴趣入手,让他们随时进入活动区域开展观察学习并参与劳动。如: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垃圾分类知识,体验垃圾分类的过程;学习分离酵素的原液和残渣以及处理残渣,体验酵素的制作与发酵过程。在这样的区域活动中,每一个幼儿都有动手的机会,都能进行菜单式学习,其劳动体验进一步深化。
二、劳动课程深度践行:推进劳动教育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课程作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核心载体,对有效推进劳动教育起决定性作用。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课程应从“以劳育人”的视角出发,重新审视劳动教育的价值,厘清、重构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之间的关系,确保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
(一)设置明确的教育目标
园本课程体系是幼儿园的顶层架构。幼儿园根据每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劳动教育的特征确定教育目标,并对目标进行细化设置。确立的教学目标体现了劳动认知、劳动情感、劳动技能三方面的协同发展,用“以劳育人”品质课程推动幼儿的发展,并不断更迭、发展与创新。教学目标包括帮助幼儿获得基本劳动能力,提升劳动技能,塑造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二)设置进阶的课程内容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那些最简单的劳动过程,都应当渗透研究性、试验性的思想。有思维参与的劳动,行动和思维之间不断促进,思维在检查、纠正、改善着劳动过程,劳动也在发展智慧。[3]幼儿园构建了环保劳动课程群。该课程群从垃圾分类开始,让幼儿从生活中的点滴入手了解环保劳动,并以垃圾分类的具体内容细化环保课程,促使幼儿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积极的劳动态度,将垃圾分类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具体课程内容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设置。如针对小班幼儿,设计趣味性的认知型基础课程,引导其进行观察,激发其对酵素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教师通过《每一滴酵素都是宝》《酵素人家》等微课,开展科普性的认知型基础课程,与幼儿进行趣味互动。针对中班幼儿,设计实验型进阶课程,让幼儿进行实践体验,如让幼儿通过摇一摇、看一看、记一记、比一比等活动,形成持续探究酵素的兴趣。针对大班幼儿,设计创新型“智慧农业”拓展课程,即开展“立体农场、鱼菜共生、火星农业”等新型智慧环保课程,拓宽幼儿的眼界。
(三)实施并评价课程
劳动教育要与幼儿园活动的主要环节匹配,渗透在集体教学、区域活动、节庆活动中。幼儿园以集体教学、区域活动、项目活动、节庆活动、实践活动等形式实施园本课程,以完整的课程体系激发幼儿的劳动兴趣。与此同时,幼儿园还建立了多样的劳动教育评价机制。一方面,通过“进阶评—激励评—联动评”等嵌入式评价形式,将评价全方位地融入幼儿的劳动实践全过程,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另一方面,将幼儿、教师、家长等作为评价者,形成多主体参与的劳动课程评价体系,构建园、家、社共同评价的评价格局,发挥多元评价、多方激励的作用,关注幼儿学习的全过程。
三、劳动经验有效推广:践行劳动行为
常规的劳动教育以种植活动、饲养活动和手工活动等基础性劳动为主,聚焦幼儿个体。为避免劳动教育的单一性,幼儿园以酵素劳作为核心,将劳动课程拓展为不同群体参与的公益性社会劳动。从果蔬垃圾的收集、配比、发酵,到酵素产品的制作、兑换,幼儿园建立了一个长周期的劳动实践循环链,并通过建设以环保型劳动教育为核心的区域共享平台,将课程经验向区域外辐射、推广。
(一)线上渠道推送
幼儿园充分发挥线上渠道的作用,对外共享环保劳动的教育经验。一方面,幼儿园通过网站、公众号等平台,开辟“环保”“劳动”专题板块,分享幼儿的环保劳作故事、家园劳作趣事、劳作过程闪光时刻、成长日记等内容,鼓励全体幼儿以照片、音频、视频等形式进行投稿。公众号每周进行特别推送,宣传“劳动小达人”,推广劳动教育的价值,发挥品质课程的育人效应。另一方面,幼儿园整合、挖掘劳动教育典型经验,扩大宣传力度,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在区域层面组织开展现场交流活动,分享幼儿园在劳动教育方面取得的优秀成果与宝贵经验。
(二)全域式推广
幼儿园联合社区、街道等进行环保劳动推广活动。具体采用“一点三辐射”推广样态,联合桐乡市凤鸣街道,创建了“1+100+10000”的“酵素人家”辐射样态,即建立1个酵素培训基地(幼儿园),培训100个遍布街道及各行政村、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酵素制作”点,惠及10000户家庭。在幼儿园和幼儿的努力下,家家户户基本都能做到“果皮垃圾不出门”,居民的环保意识明显增强。
(三)专人制推广
幼儿园成立了由教师、幼儿、家长组成的宣讲团队,开展劳动公益培训、环保宣讲等活动,走进全市各个乡镇街道、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区、养老院等,并通过以有害垃圾兑换劳动产品(酵素洗涤产品)的方式进行推广,真正落实“垃圾分类源头减量”的行动。幼儿园还联合环卫所建立兑换工作站,定期开展“有害垃圾兑换”活动,利用劳动产品打通宣传渠道,向全社会推广环保劳动教育的成果。
环保行动助推劳动教育,体现了幼儿园的育人价值。幼儿园以“酵素劳作”为教育品牌,充分展现了环保教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共生,开创了一个开放性的“以劳育人”特色教育品牌。“一桶酵素”发酵出了科学味道,提升了一所幼儿园、一个街道、一个区域公民的科学素养,创造了丰厚的社会经济效益,提升了环保文化的影响力,彰显了劳动教育的价值。幼儿园在培养幼儿环保意识、锻炼幼儿劳动技能的同时,真正开创了学前教育科教融合的崭新样态。
参考文献:
[1]陈薪水.基于灵魂塑造的教育观:读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0(4):95-96.
[2]吴晶,胡浩.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J].人民教育,2018(18):6-9.
[3]马思远,班建武.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社会公民:苏霍姆林斯基劳动教育思想的人学主张[J].中国德育,2023(13):17-21.
(浙江省桐鄉市凤鸣街道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