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贝苏
网友@郑晓叔叔说过自己朋友的一段真实经历。
有一次他与一群朋友吃饭,大家把酒言欢,好不快活。
没想到,隔壁桌的顾客更兴奋,相互敬酒时,好几次都把酒水飞撒到了他们的饭桌上。
他的一位朋友忍无可忍,劝说了邻桌几句,结果对方拒不认错,反而恶语相向。朋友原本打算息事宁人,可对方却不依不饶,越骂越难听。朋友血气上涌,跟对方扭打在一起。最终被对方用啤酒瓶砸伤了头部,脖颈动脉也险些被割破。
生活中有些人,身上充满了愤怒、暴躁等负面情绪。与之较劲,只会有两种结果:一是你赢了,但付出了巨大代价;二是你输了,把自己搞得心情烦躁、满身戾气。与这类人较劲,是在把负能量往自己身上引。
最明智的方式其实是能躲则躲,该远离就远离。
莫言的小说《晚熟的人》中,有个故事的主人公也叫莫言。
莫言写作成名后,招来表弟宁赛叶的嫉妒。宁赛叶处处跟他作对,不是对他冷嘲热讽,就是指责莫言不推荐自己的作品是因为嫉妒自己的才能。莫言对此愤怒不已,想狠狠回击。但转念一想,自己若是争辩,恐怕会引来对方更大的恶意,加之自己还有许多书稿未完成,有吵架的功夫,不如多写点故事。最终,莫言选择了对表弟敬而远之。
人与人之间,是有磁场的。
与满身负面情绪的人较劲,他会无形中消耗你。
最终,他的戾气变成你的,他的厄运也成为你的,这才是最惨痛的代价。遇到负能量的人及时抽身,才能保护好自己的能量场不受污染。
古语讲,有心者有所累,无心者无所谓。
很多时候,一个人觉得很累,并非是遇到的困难有多大,而是在小事上耗费了太多心力。
想想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场景:早上睡过头,你责怪自己不自律,懊恼地洗漱完,心情沮丧地出门;挤地铁时被人踩了一脚,你瞬间怒火中烧,心想今天怎么这么多倒霉事;到了办公室,同事没像往常一样跟你问好,你就琢磨自己哪里没做好,反复内耗。
与细枝末节的小事纠缠,小事变大事,大事变破事,自己也会被耗得疲惫不堪。
心理学家苏珊年轻时,总会为一些小事心情低落。公寓停电、错过地铁、朋友聚会没有邀请她……过度思虑这些琐事,导致她很难专心工作,每天的状态都很糟糕。
后來,在导师的指点下,她不断自我觉察、自我纠正,把所有心思都用于心理学的研究。
当她一步步从落后的公立中学,走到国外的高级学府,她发现不顺心事变得越来越少。
如今,她早已从一个满腹牢骚的小女孩,成为耶鲁大学的心理学教授。
作家周国平说,一个人把心力全用在计较小事小非上,就没力气去考虑影响人生的大事。
提升能量最好的方式,是小事不纠缠,凡事不多想。
我们的精力有限,应该聚焦在真正值得上心的事上。
画家几米说:在一件事上纠缠太久,你会烦、会痛、会伤神、会心碎。到头来,你不是跟事过不去,而是跟自己过不去。
最近重温经典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对男主角李的经历感受颇深。
李原本有一个幸福的五口之家,令人遗憾的是,他的一次疏忽,导致3个孩子葬身火海。
之后的时间,李几乎每天都会想起那次悲惨的事故。
他甚至能清晰地回忆起大火的迅猛、孩子们被烧毁的面容,还有妻子撕心裂肺的哭喊。
这段悲伤的记忆不断折磨着他,使他变成了一只不受控制的怪物。
他总是无缘无故地对人发火,一言不合就打人,生活充满混乱与冲突。
最终,妻子也不堪忍受,离开了他。
彻底毁掉男主角生活的,不只有那场大火,还有他始终不肯放下的过去。不断咀嚼伤痛、反刍痛苦,伤口会一直溃烂流血。
不再与过去拉扯,时间自会成为治愈一切的良药。
Facebook首席运营官谢丽尔·桑德伯格40岁那年,丈夫意外离世。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她只要一想到与丈夫相处的细节,就感到锥心蚀骨的痛,眼泪止不住地流。
最绝望的时候,她的朋友格兰特告诉她:“我们可以采取一定的方法,一步步从不幸与灾难中复原。”
在格兰特的引导下,谢丽尔开始用写作疗愈自己,并无私帮助有同样心理创伤的人。
慢慢地,她从灾难中走了出来。
后来的她,出版了多本书籍,还登上《时代周刊》的杂志封面,被评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巴尔扎克曾说:“人生不能忘记许多,生活便无法继续。”
放下并不是真正的遗忘,而是在自我疗愈中慢慢积蓄能量,走向新的明天。
心理学上有个说法:每个人处理一件事,都是大脑重塑的过程。凝视深渊,也被深渊凝视,常持仇恨,也会被仇恨反噬。
泰戈尔笔下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位擅长肖像画的画家,拒绝将画卖给自己的仇家。可仇家偏偏要买他的画,两人常常因此吵得不可开交。画家整日憎恨、诅咒仇家,久而久之就很难专心作画了。因为他的脑子里,全是仇家的影子,根本装不下别的影像了。
作家王尔德曾说:一个人不能永远在胸中养着一条毒蛇,不能夜夜起身,在灵魂的园子里栽种荆棘。仇恨,会偷走一个人的能量。把时间都花在诅咒、怨恨上,到最后,旁人毫发无损,你却深陷泥潭。
作家余秋雨曾对伤害过自己的4个人耿耿于怀。二十多年时间里,那4个人曾利用权势剥夺了他父亲的生存权、他的名誉权,还严重干扰他妻子的工作。多年来他一直把仇人的姓氏记在心里。可心里的怨恨装得多了,他整个人也开始充满戾气。不是看这里不顺眼,就是看那里不对劲,一言不合就大发雷霆。长此以往,他的工作也受到影响,家庭关系也一团糟。
某个深夜,他与朋友围炉守岁、彻夜长谈后方才顿悟:怨恨别人,其实是在惩罚自己。很多时候,面临伤害,放纵情绪、滋生恨意是本能的选择。但如此的结果只能是:因为憎恨一个人,而耽误了自己的一生。
书要向后翻,人要向前看。能原谅就原谅,不能原谅的就释怀,生活才能焕发新的生机。
责编/伊和和
E-mail:yiheh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