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2024-01-04 11:39高艳
大众投资指南 2023年31期
关键词:预算编制部门考核

高艳

(江苏惠然实业有限公司,江苏 宿迁 223800)

我国很多企业预算管理的方式较为老旧,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问题较为普遍,预算管理难以取得应用的效果。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作为具有计划、协调、控制、考核等功能的工具,对企业有重要价值。

一、相关概念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能够让战略目标和日常工作任务之间实现有序衔接。通过将企业的预算管理目标进行层层细化,落实人员具体工作任务要求,防范在工作过程中的风险。

二、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问题

(一)预算目标缺乏战略导向

当前很多企业的预算目标缺乏战略导向,企业在开展预算管理的过程中不了解预算管理的目的,也不了解预算工作的原则,甚至部分企业认为预算工作仅是对费用的控制,没有认识到预算和战略之间的关系。

(二)预算管理组织缺位

部分企业的预算工作没有得到各级人员通力配合,企业没有形成对预算管理流程的全面约束与控制措施。由于预算管理环节仅得到财务部门的配合,导致预算管理工作难以得到有序执行。

(三)预算编制不合理

首先,很多企业预算编制仅采用增量预算的方法,没有采用零基预算等预算编制方式,预算编制不具有科学性。其次,大部分企业的基层员工缺乏对预算编制工作的参与,容易导致企业的预算和基层员工实际不吻合,不利于达成预算工作的目标。

(四)预算执行与调整不严肃

首先,在预算使用的环节,很多企业没有进行有效的分析,没有针对预算的差异建立管控体系,预算差异产生时不利于及时解决差异。其次,预算调整较为随意。很多企业预算调整不严肃,调整工作不够科学,不利于预算工作有序开展。

(五)预算考评指标粗糙

很多企业的预算考评指标过于粗糙,仅考核财务维度的指标和个人层面指标,没有综合考核不同层面以及不同维度的指标,导致考核工作存在明显的片面性。

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完善预算目标

第一,明确预算管理目的。首先,企业要明确各岗位的要求与责任,防范工作过程中不合理的行为。通过预算管理体系,能够规范各岗位的规章制度以及职能分配机制,改进预算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1]。其次,细致掌握预算管理的相关信息,对预算管理各环节进行监督,在充分掌握预算管理工作要求的基础上,保障企业的预算目标能够顺利推进。最后,通过预算考核体系,激励企业内部的全体成员主动参与到预算目标的执行过程中,借助合理的考评工具对员工实施考评。

第二,明确预算目标设定原则。在实施预算管理环节,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与长期战略目标,构建合理、完善的预算目标体系。

首先,企业要合理设定战略方向,结合战略对企业工作开展指引,并根据目标对企业内部的资源进行配置。

其次,在预算目标确定时,对各项因素进行细致分析。企业不仅需要分析企业的销售收入、利润水平、成本费用控制情况等方面的财务指标,还要分析企业客户满意度、产品开发能力、员工专业素养等非财务指标。企业的预算目标要符合企业工作任务要求,让企业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之间有效衔接,促进企业预算工作任务有序达成。企业在实施预算管理环节中,合理确定预算目标中不同指标的权重,充分反映出预算管理工作导向。在设计预算目标环节,结合企业实际发展方向及管理要求,在参考历史数据、行业标准的同时,让企业管理流程能够得到规范化、科学化控制,让企业的预算管理具有公平性、公正性、合理性。

最后,企业在设置预算目标环节,要将预算进行分解。通过对预算的层层分解,保障全体成员了解自身的工作任务。并通过让全体员工掌握预算工作要求,参与到预算流程中,让预算工作能够得到有序控制。企业将预算要求和企业人员工作之间衔接,将预算要求细化落实到具体员工,让每个员工都能够通过预算工作来实现自身价值,以充分激发人员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第三,合理确定预算目标。首先,企业战略目标是企业长期发展的方向,通过明确战略目标形成以战略为导向的预算工作机制,让企业预算工作流程更加科学。企业在确定具体的预算目标环节,要全方位纳入非财务指标。在分析预算目标环节不仅重视财务指标,还关注非财务指标,建立以平衡计分卡为核心的预算指标,充分关注企业战略发展方向和日常工作之间的衔接要求。

其次,对企业的预算指标进行分解。企业在确定预算指标之后,要将预算目标分解至各部门,形成全员参与、全环节共同配合的预算工作机制。企业要让各级主体对预算工作中的事项进行协调,并形成统一的意见。在形成预算目标后,由预算管理办公室将预算目标进行分解,要求各部门掌握自身工作目标,确保预算工作方案更加合理。

(二)健全预算组织

第一,健全企业的预算组织架构。首先,设置预算管理委员会,由企业总经理任组长,财务总监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参与到其中,开展预算的相关决策工作,并定期召开会议分析预算不足。其次,设置预算管理办公室,负责预算编制上报、下达;在预算控制中,负责分析、控制、调整;在预算考评中,负责数据收集等工作。最后,明确企业内各部门的职责分工。企业内部的各部门需要主动承担预算归口工作,积极与财务部门开展配合,针对预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建议,通过细化各部门的管理分工机制,根据员工工作任务要求细化管理体系,结合各部门工作实际落实预算工作具体管控要求,从而实现对资金的细致分配。在预算指标下达之后,各部门要针对预算执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分析与动态调整,以保障预算目标顺利达成。

第二,加强对企业内部全体员工的培训。为了确保企业预算管理发挥应有的作用,企业应该让员工主动参与到预算管理的过程中,转变预算不被员工重视的问题[2]。通过合理的培训措施,全面提高人员参与预算的能力与积极性。

(三)优化预算编制

第一,选择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企业对于不同的支出,企业需要采用恰当的方法编制预算。对于预算额稳定在一定区间内不会发生巨大变动的,例如物业费、职工薪酬等费用,可以从采用增量预算编制;对于容易受到各类因素影响的办公费等采用零基预算方法编制,结合企业发展和外部环境发展,使相关费用更加科学;对于支出金额较高的固定资产构建、在建工程建设等可以采用滚动预算的方法进行编制,动态调整企业的相关预算。

第二,规范预算编制流程。企业在预算编制中,需要激发各层级人员参与预算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优化预算编制的流程,通过激励员工参与预算工作,促使企业的预算工作更加合理。

首先,企业要落实各部门预算工作的具体责任,在十月底之前将文件送达各部门,帮助各部门开展预算的编制。

其次,企业各部门在明确预算目标与阅读预算指导文件的基础上,需要加强员工之间的讨论,结合各部门的工作情况、管理水平等方面的信息,由各部门编制预算草案。各部门在编制完成预算草案之后,提交预算管理办公室汇总,之后预算管理委员会综合各部门的资源分配情况、企业发展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判断预算管理草案是否基本合理,通过协调形成最终预算。

第三,重视企业预算编制重点。首先,在编制采购预算时,企业的采购预算由企业采购部门结合企业上一年度库存量、生产量、销售量等因素决定,采购部门在对各类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编制企业的库存预算、采购成本预算等预算。企业要关注企业的采购成本、采购需求量等方面的因素。在编制采购预算时,要结合企业的销售预算确定预计销量、库存量等分析采购预算。在采购预算中要重点对企业的应付账款预算进行编制,应付账款预算要结合不同供应商给企业的信用政策以及企业的应付账款付款率确定不同时期的企业应付账款的金额。

其次,编制企业的生产预算。企业要以车间为单位编制直接材料、内部供应原料等预算。在编制制造费用预算时,要以车间为单位分析车间在生产过程中水电费、办公费等预算。

(四)强化预算执行与调整

第一,强化预算的执行机制。企业在日常工作中,要强调预算对各项工作的控制作用,以此避免资金浪费等一系列风险。通过严格落实控制流程的规范化要求,对企业各项工作进行严格监督,定期执行预算分析。通过定期跟踪和分析预算工作情况,了解预算工作流程中的偏差,并提出改进预算管理工作的方法,确保预算管理工作各类事项能够得到及时整改及动态优化。同时企业在预算执行环节,对于发生的偏差要分析偏差是否超出可控范围,结合不同程度的偏差情况明确处理机制[3]。

对于较小的偏差,由预算管理办公室查明原因,并要求相关人员整改;对于较大的偏差,需要上报预算管理委员会进行裁决。对于预算外资金的支出,要先经过预算调整,经过审批之后才能支出。原则上预算一年只进行一次调整。此外,对于职工薪酬、管理费用、资产折旧等不得进行调整,超出预算不能审批。

对于采购预算、研发预算等容易受到外界影响的预算,可以设置波动比例,在波动比例之内的予以调整,采用半刚性的执行方法。对于销售预算、生产预算这类可变性较强的预算,当出现差异时,明确原因之后就可以进行调整。

第二,动态监控预算执行情况。企业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要重视预算要求。一是对变动成本进行分析。变动成本包括材料费、人工费、机械使用费,主要分析预计生产量和实际生产量之间的差异,判断变动成本所发生的节约或超支情况。变动成本发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部分企业人员经验欠缺、设备运行能力下降等问题。通过充分关注变动成本的情况,能够帮助企业把握生产的质量以及提高管理工作的规范性。

二是对固定成本的预算进行分析。企业的固定成本包括人员工资、专项费用、管理费、运输费等,相关成本不会随着企业的产量而发生变动,要采取预算阶段就能够进行合理分析。对于固定成本发生变动的情况,可能是由于企业在日常工作中各项经费的支出审批不力,对人员的管理不当所造成的,此时企业要针对相关问题进行科学的控制。

第三,明确企业的调整反馈机制。首先,健全预算调整机制。企业预算确定之后不得随意调整,但是当发生重大不可预见因素时,例如国家政策发生重大改变、企业业务发生重大调整等事项发生时,各部门需要提交佐证材料证明预算调整的必要性,并结合预算控制的原则开展调整。其次,建立预算的反馈机制。企业在预算执行的环节需要定期开展反馈,定期反馈给各部门调整工作,以保障年度预算目标顺利达成。

(五)改进预算考评

第一,明确预算考评的原则。科学的预算考核机制,对于优化企业的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企业要强调预算对各项事项的约束,强化全面预算管理的要求。通过分析企业各项事项执行效果及人员在预算工作中的责任落实情况,分析预算工作情况,达到提高企业管理规范性的目标。企业的预算考评对象是企业的全体员工,在设置预算考评体系时,要结合企业的预算目标进行设置。

一是分级考评原则。企业内部不同层级人员管理职责有一定的差异,不同责任主体的目标也有一定差异,企业需要结合不同主体设置合理的考评机制,保障预算顺利开展。

二是总体优化原则。企业的预算考评工作必须以企业总体的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在考评时需要充分重视企业维度的指标。

三是公平、公开原则。企业的预算考核标准必须公平,考核的结果需要及时公开,提高全体员工对考核工作的认可度。

四是强调目标管理的原则。企业实施预算考评的环节中,要以目标管理为原则,明确预算管理工作的方向,细化预算绩效管理流程的具体考核标准,将预算绩效考核的要求落到实处。企业要确保预算绩效考核能够符合企业的战略规划,合理设置具体预算绩效目标。通过将各企业预算绩效目标和战略目标进行衔接的方式,确保企业预算目标能够围绕集团的整体发展方向执行。

五是企业实施预算考核,要由各部门作为工作主体对管理流程中的要求进行分析,并以此形成具体的预算考核方案,确保预算管理要求落到实处。

第二,构建细致的考核指标体系。为促使企业的预算考核指标更加细致,企业可以通过平衡计分卡的思路明确预算的考核要求。

首先,合理确定企业的考核权重。企业的考核权重确定方法分为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企业在建立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指标体系之后,需要采用合理的方法分配权重,确保企业的考核和企业预算目标相衔接。

其次,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考核指标的权重有一定差异。企业要通过细化企业、部门、员工层面的考评体系,在对员工考评时,既需要重视个人指标,又需要重视部门指标和企业的指标。例如A企业在预算考评的过程中,将企业、部门、员工三个层面通过德尔菲法明确权重,并分析三个层面达成的情况,确定最终的绩效考核系数,如表1所示。

表1 A企业甲员工预算考核表

由此可见,A企业甲员工的考核系数为0.95。该方式能够激发全员参与预算积极性指标,从而促使员工之间实现高度配合,让员工重视企业整体的管理目标。

四、结束语

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有重要的意义,能够帮助企业落实战略规划,促进企业实现健康发展。全面预算管理通过预算编制、执行、考评等环节,促使预算管理的各环节实现有效整合。但是当前很多企业预算的各类问题阻碍了预算工作的正常开展。本文论述了较为完善的预算管理框架,有助于优化预算管理体系。

猜你喜欢
预算编制部门考核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对公共部门预算编制中讨价还价行为的解释
7部门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