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培珊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属于正黏病毒科,根据核蛋白和基质蛋白,分为甲、乙、丙、丁四型。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每年呈季节性流行—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可引起全球大流行。
相比普通感冒,流感起病更急,虽然大部分流感患者可以自愈,但部分患者可因出现肺炎、脑炎或心肌炎等并发症或基础疾病加重而发展成重症病例—少数病例病情进展速度快,可发生并发症而导致死亡。重症流感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年幼儿童、肥胖者、孕产妇和有慢性基础疾病等高危人群中;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一般人群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同样需要提高警惕。
目前,针对流感的防治手段主要包括两种:疫苗预防与药物治疗。今天,我们主要谈谈流感的药物治疗。
说起抗流感药物,大家首先想到的应该是被称为“神药”的奥司他韦。其实,除了奥司他韦,常见的抗流感病毒药物还包括扎那米韦、帕拉米韦(这两种药与奥司他韦一样,均为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以及血凝素抑制剂阿比多尔和聚合酶抑制剂法匹拉韦等。但是,只知道这几种药还是有些少,尤其是在流感季、全民“抢药”的时候,总有些捉襟见肘。下面,药师就再为大家提供一个“新选择”—玛巴洛沙韦。
玛巴洛沙韦是由日本盐野义制药公司和罗氏联合研发的一种新型抗流感病毒药物,于2018年2月在日本率先获批,同年10月获FDA批准上市,是近20年来FDA首次批准的新型抗病毒流感治疗药物。2021年4月,玛巴洛沙韦在国内上市,同年12月被纳入新版医保目录,商品名为速福达。
那么,玛巴洛沙韦有什么特点呢?它与“神药”奥司他韦有哪些区别呢?又是否担得起流感治疗药物“新选择”的称号呢?别急,我们接着往下看,共同寻找答案。
一、作用机制的区别
奥司他韦是神经氨酸酶抑制剂,通过抑制流感病毒表面神经氨酸酶的活性,阻止病毒由被感染细胞释放从而阻止其继续感染新的宿主细胞,具有抗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的活性。
与奥司他韦阻止病毒在人体传播的机制不同,玛巴洛沙韦是一种cap依赖型核酸内切酶抑制剂,通过抑制流感病毒从宿主细胞中夺取宿主mRNA5端的cap结构用于自身mRNA的转录,使病毒失去自我复制能力,达到在早期抑制流感病毒自我繁殖的效果—因此,玛巴洛沙韦阻断流感的速度比奥司他韦更快,是近20年来首个具有创新作用机制的抗流感病毒药物。同样,玛巴洛沙韦对甲型和乙型流行性感冒均有效。
二、适应证、用法用量的区别
服药后,玛巴洛沙韦可以在24小时内杀死流感病毒,是目前获批治疗流感的唯一一款单剂量口服药物。相比奥司他韦每天服药2次、连续服用5天的治疗方案,玛巴洛沙韦全病程只需要服药1次,即可控制病情—这无疑缩短了病毒的传染期,并大幅减少了症状持续时间,且治疗方案简便,患者依从性好,可降低因疗程未完成而导致的病毒耐药性问题。
两种药物的适应证和常规用法用量如下:
1.奥司他韦
(1)适应证:①用于成人和1岁及1岁以上儿童的甲型和乙型流感治疗。患者应在第一次出现症状的48小时内服用。②用于成人和13岁及13岁以上青少年的甲型和乙型流感预防。
(2)用法用量:
①治疗量。
a.成人每次75 mg,每日2次。
b.1岁以下儿童推荐剂量:0~8月龄,每次3.0 mg/kg,每日2次;9~11月龄,每次3.5 mg/kg,每日2次。
c.1岁及以上年龄儿童推荐剂量:体重≤15 kg者,每次30 mg,每日2次;15 kg<体重≤23 kg者,每次45 mg,每日2次;23 kg<体重≤40 kg者,每次60 mg,每日2次;体重>40 kg者,每次75 mg,每日2次。
d.疗程5天,重症患者可适当延长。
②预防量。
a.成人每次75 mg,每日1次。
b.1岁以下儿童推荐剂量:3~8月龄,每次3.0 mg/kg,每日1次;9~11月龄,每次3.5 mg/kg,每日1次。
c.1岁及以上年龄儿童推荐剂量:体重≤15 kg者,每次30 mg,每日1次;15 kg<体重≤23 kg者,每次45 mg,每日1次;23 kg<体重≤40 kg者,每次60 mg,每日1次;体重>40 kg者,每次75 mg,每日1次。
d.疗程10天。
e.可与食物同服或分开服用。但对一些病人,进食同时服药可提高药物的耐受性。
2.玛巴洛沙韦
(1)适应证:适用于12岁及以上单纯性甲型和乙型流感患者,包括既往健康的患者以及存在流感并发症高风险的患者。
(2)用法用量:在症状出现后48小时内单次服用本品,对40 kg≤体重<80 kg的患者,单次剂量为40 mg;对体重≥80 kg的患者,單次剂量为80 mg。
【注意】避免与乳制品、钙强化饮料以及含高价阳离子的泻药、抗酸药或口服补充剂(如钙、镁、铁、锌或硒)同时服用。
三、药代动力学的区别
奥司他韦和玛巴洛沙韦均为前体药物,口服后迅速吸收。
奥司他韦口服给药后在胃肠道迅速吸收,经肝脏和(或)肠壁酯酶迅速转化为活性代谢产物奥司他韦羧酸,3~4 h达到峰浓度,成人清除半衰期约为7.7 h。奥司他韦具有较高的口服生物利用度,至少75%经首过代谢转变为奥司他韦羧酸,<5%在尿液中以奥司他韦羧酸的形式被重吸收。
玛巴洛沙韦口服吸收后,会在胃肠道、肠上皮细胞和肝脏中迅速代谢成为具有活性的巴洛沙韦,空腹服药后约4 h达到峰浓度,成人清除半衰期约为79.1~99.7 h。
三、不良反应的区别
奥司他韦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症状、咳嗽、支气管炎、疲劳及神经系统症状(头痛、失眠、眩晕);曾有抽搐和精神障碍的报道,但不能确定与药物的因果关系。在对1~12岁儿童进行的前瞻性试验中,收集的不良事件数据显示:呕吐是奥司他韦较安慰剂唯一更常见的不良反应。
玛巴洛沙韦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腹泻、支气管炎、恶心、鼻窦炎和头痛。成人和12岁以上儿童对单剂量的玛巴洛沙韦耐受性良好。临床试验表明,与安慰剂(24.6%)和奥司他韦(24.8%)相比,玛巴洛沙韦的不良反应总体报告率较低(20.7%)。
四、特殊人群用药的区别
1.儿童
奥司他韦可用于12岁以下儿童,而玛巴洛沙韦在我国还未被批准用于12岁以下的儿童。
2.孕妇
尽管奥司他韦在孕妇中应用的安全性资料有限,但现有研究尚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而且流感有可能对孕妇和胎儿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应尽早应用奥司他韦进行抗病毒治疗。至于玛巴洛沙韦,其对孕妇的潜在风险尚未可知,妊娠期内避免使用。
3.哺乳期女性
奥司他韦的哺乳期用药分级为L—尽管奥司他韦及其活性代谢产物可于人类乳汁中检出,但浓度非常低。所以,根据患者临床情况,可考虑使用。而对于玛巴洛沙韦及其活性代谢产物是否会分泌至人乳汁中尚不清楚,所以,哺乳期如需使用,应避免哺乳。
4.肾功能不全患者
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肌酐清除率<60 mL/min)使用奥司他韦需减量;成人终末期肾病(肌酐清除率<10 mL/min)非透析者不推荐使用奥司他韦。对于玛巴洛沙韦,目前尚未有肾功能损害患者安全性与有效性研究。在肌酐清除率≥50 mL/min的患者中,群体药代动力学分析未发现肾功能对巴洛沙韦的药代动力学产生有临床意义的影响。
5.轻中度肝功能不全患者
患者使用奥司他韦和玛巴洛沙韦均不需要调整剂量。对于重度肝功能不全患者,两者的研究均待完善,并未获得足够多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