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开放性试题的特点及解题技巧

2024-01-03 07:19陈荣圣
中学政史地·初中 2023年11期
关键词:江南地区林则徐开放性

陈荣圣

初中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它不仅让学生了解过去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素养。初中历史的考试内容和形式也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而不断更新,其中的开放性试题是一种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分析和运用能力的题型。它通常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的材料或问题,结合自己掌握的历史知识,从不同的角度或层面,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或看法。这种题型的特点是设问开放性强、答案不唯一,考生可以在有事实依据和逻辑推理的基础上自由发挥。下面笔者从三个不同的角度,结合具体的例题和解析,分别介绍初中历史开放性试题的特点及解题技巧,以对广大师生有所帮助。

一、从材料出发,分析材料内容和意义

初中历史开放性试题往往会给出一些与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相关的材料,如图片、文献、数据、地图等,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或发表看法。这种题型考查的是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即考查学生能否从材料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能否理解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和规律,能否结合自己的知识思考问题,能否对材料进行评价和判断。解答这种题型的技巧是:(1)仔细阅读材料,抓住材料的主要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2)分析材料的类型、来源、目的、特点等,判断材料的可信度和价值。

【例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太祖实录》记载:“朕闻南京城中有饥民数千人,在城外乞食者亦数千人。朕甚悯之。朕欲以粟赈之……”

(1)材料反映了明朝初期哪个方面的情况?

(2)材料体现了明太祖作为一位君主的什么品质?

解析:

(1)这段文字反映了明朝初期南京城内外有大量饥民存在的情况。饥民是指因为战乱、灾荒、贫困等原因而失去土地和生计,流离失所,饥寒交迫,只能靠乞讨或做苦工维持生存的人。饥民是明朝初期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他们的生活状况十分悲惨,也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造成了威胁。

(2)这段文字体现了明太祖作为一位君主的仁慈和爱民的品质。明太祖在得知南京城内外有饥民的情况后,表现出了深切的同情和怜悯,他想要用粮食来救济他们,缓解他们的困难。这说明明太祖有着一颗关心百姓疾苦、为人民谋福祉的心。事实上,明太祖在位期间,确实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改善饥民的生活,如免除赋税、减轻徭役、鼓励开垦荒地、移民边疆、设立仓廪、赈济灾民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社会秩序,恢复了经济生产,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二、从历史现象出发,分析历史原因和影响

初中历史开放性试题有时会给出一些历史现象,如某个事件、某个制度、某个文化现象等,要求学生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带来的影响。这种题型考查的是学生对历史现象的认识能力和评价能力,即考查学生能否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探究历史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能否从历史的发展和变化中看出历史现象所造成的正面或负面影响;能否结合自己的价值观和判断标准,对历史现象进行合理的评价和评论。解答这种题型的技巧是:(1)仔细阅读材料,抓住历史现象的主要特征和表现;(2)分析历史现象的产生原因,考虑其内在和外在、主观和客观、必然和偶然等因素。

【例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江南之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1)材料反映了江南地区什么历史现象?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

解析:(1)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历史现象。

(2)秦汉时期,北方和南方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黄河流域经济发达,是全国的经济重心;而江南地区地广人稀,农业生产落后。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到东晋后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布满了南迁的流民,尤以江苏一带为多;有一部分流民继续南下,进入今天的浙江、福建和广东等地。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当时的江南地区,不像北方那样战乱不休,社会比较安定。在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共同努力下,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并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改进,包括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精耕细作,以及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因此,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主要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社会安定;北方人口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统治者的重视;等等。

三、从历史人物出发,分析历史人物的思想和行为

初中历史开放性试题有时会给出一些历史人物的言行或事迹,要求学生分析其思想、行为的特点和影响。这种题型考查的是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认识能力和评价能力,即考查学生能否从历史人物的生活背景、活动动机、活动目标、活动方法等方面理解其思想和行为的内涵和意义,能否从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环境和社会条件中看出其思想和行为所反映的历史趋势和规律,能否结合自己的价值观和判断标准,对历史人物进行合理的评价和评论。解答这种题型的技巧是:(1)分析历史人物的思想和行为所体现出来的特点和影响;(2)联系所学知识,理解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例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终止之理。

材料二 迨(等到)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材料三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1)上述三则材料都与哪一历史人物有关?他之所以能名垂青史,是因为他的哪一壮举?

(2)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中人物壮举的意义。如何评价材料中的人物?

(3)材料中人物的壮举引发了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哪一场较量?这场较量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解析:(1)分析材料可知,材料描述了林则徐的事迹。他之所以能名垂青史,是因为他领导了虎门销烟。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林则徐到广州后,派人明察暗访,缉拿烟贩。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把所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全部销毁,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民族英雄。

(3)林则徐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导火线)。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政府公然支持罪恶的毒品走私,发动侵华战争。鸦片战争中,尽管广大人民和部分爱国官兵英勇抵抗,但是清朝封建专制制度腐败,统治者昏庸愚昧,对内敌视人民,对外妥协投降,再加上经济落后,旧式的刀、矛、弓箭、抬枪等武器抵挡不住英军新式的步枪和大炮,战争终以中国的失败结束。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猜你喜欢
江南地区林则徐开放性
《林则徐》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初中英语开放性探究式阅读教学策略
林则徐禁烟
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女性服饰时尚消费状况
论明代江南民间书坊的勃兴及其社会意蕴
简论林则徐的以夷制夷思想
联墨双馨
江南地区传统木构建筑半榫节点受力性能研究
寻求开放性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