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领导: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 基本经验与根本政治保证

2024-01-03 07:38:55张等文解秀丽
理论月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性党的领导

张等文 解秀丽

[摘 要] 在中国这样一个超大规模的国家,包括民主在内的一切政治活动的开展都需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力量作为后盾。总结百年来我国人民民主发展的历史经验,其中最为根本的一条便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领导,既是对中国共产党人探索民主之路的历史赓续,又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民主理论的继承与发展,还是对国内外民主实践经验的理论省思。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不仅能确保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不脱离社会主义的发展轨道,而且能保证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人民性、全过程性、法治性和可持续性等发展特性不被侵蚀。新时代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一如既往地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增强党的领导能力,将党的领导贯穿到人民民主参与实践的全链条和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建设的全领域,以党内民主带动全过程人民民主持续发展。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全过程人民民主;党的领导;人民性

[DOI编号] 10.14180/j.cnki.1004-0544.2023.12.007

[中图分类号] D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544(2023)12-0055-11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论述研究”(21&ZD006)。

作者简介:张等文(1985—),男,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解秀丽(1996—),女,东北师范大学政治法学院博士研究生,东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民主既是一种价值理念,也是一种制度安排,其在世界的任何角落都不缺乏虔诚的追随者,各国都试图立足国情去构建属于自己的民主政治模式。中国式民主在中国行得通、真管用,在民主实践中大放异彩,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1](p303),中国式民主就有了全新的话语体系和理论图景,在民主政治领域进一步实现了“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2]。时至今日,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广阔的中国大地上愈发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发展潜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3](p37)实际上,在拥有超14亿人口的中国实现真正的民主以及实现人民民主的全过程并非易事,只有依赖具有引领力、统筹力和协调力的权威力量才能达成民主治理的共同意志,才能真正做到以民为主,彻底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在一定程度上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探索史是为中国人民探寻民主之光的奋斗史,是全过程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史。从百年历史中可以清晰地窥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证”[4](p8),中国共产党在任何时候都是能够确保我国人民民主道路越走越宽广、人民民主的中国故事越讲越好的根本领导力量。

目前,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研究开展得如火如荼,加强理论阐释与推动实践探索都具有相当重要的紧迫性和必要性[5](p11)。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的内在逻辑、外显成效以及未来发展等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契合并拓展了当前的研究主题。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探索的历史产物,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之一,并在实践领域实现了自我发展以及对西式民主的超越。无论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历程来看,还是就其理论内涵与实践拓展而言,坚持党的领导都是一条需要遵循和传承的宝贵经验。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我国民主政治形态发展的“进行式”[6](p5),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确保其建设与发展有可靠的后盾支撑和长久的动力来源。鉴于此,本文主要围绕“为什么说党的领导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本经验与根本保证”“党的领导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过程中是怎么发挥作用的”“党的领导是如何确保全过程人民民主不变质不变性的”“如何更好地发挥党的领导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中的保障作用”等问题,分析党的领导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关系,进而探讨以党的领导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良性发展的思路。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本经验

一切政治事物的发生与发展必然伴随着内在的逻辑理路,遵循着自身的发展规律。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中国有根有魂,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基于本土民主基因而自我生成的民主形式。历史之中有大道,運用历史逻辑总结建党百年来中国式民主的发展经验可以发现,建设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之道就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只有清醒认识到这种历史必然性,才能够在深刻把握民主政治历史规律的基础上不断找到建设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正确方向与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过程人民民主就是从百年大党践行初心使命的历史逻辑出发,遵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主理论逻辑,并将这一理论运用到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和创新实践之中,形成既满足民众期待又符合中国实际的民主实践逻辑。从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中可以看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离不开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全过程人民民主有效运行和稳步推进的根本政治保证。

(一)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党领导中国人民发展人民民主的历史赓续

近代以来的中国社会曾面临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重大考验,走封建帝制的老路行不通,“历史周期率是我国历史上封建王朝摆脱不了的宿命”[7](p46);照搬西方模式同样没有出路,对西方制度的模仿都以失败告终。缘何中国能够摆脱民族危机,实现民族振兴、国家昌盛、人民幸福?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探索、发展和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漫漫征途,找到了一条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正确民主道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史无疑是不断追寻全过程人民民主之光的奋斗史,党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领导是历史的必然和人民的选择。

从历史的视角看中国,“现代与传统的最大差别就在于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8](p74),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社会实现从传统到现代自我救赎的光明出路。但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不是谁恩赐给人类的现成制度”[9](p4),中国共产党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带领中国人民为之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革命救国、执政兴国以及发展强国的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从本质上讲,民主就是人民当家作主[10](p2),而人民民主的理论架构就是从民主发展的宏观层面把民主的本意确定为中国式民主的核心价值取向。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民主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带领中国人民收获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果实,赶上了民主发展的世界潮流。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追求在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它是从中观和微观的角度落实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制度安排和具体实践形式。由此可见,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本质追求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不谋而合,二者存在高度的历史关联性和现实契合性。

人民当家作主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之中,党在践行初心使命的不同历史时期都出色地完成了相应的人民民主建设任务,全过程人民民主正是在人民民主的历史展开中逐渐呈现出来的民主状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道路进行了初探,创造性地提出“人民民主”的理念,为争得人民民主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建设全过程人民民主奠定了政治前提。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为了巩固和完善新生的民主政权,进一步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逐步构建起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总体框架,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奠定了制度基础。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恢复和激发了中国特色民主制度的生机和活力,特别注重民主与法治的结合,注重追求民主的有效性和有序性,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发展的光明大道。与此同时,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确定为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进一步健全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为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铺平了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式民主道路越走越宽广,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人民群众的民主参与实践越来越常态化、多样化,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全部环节中都能够看到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身影。至此,中国共产党领导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迈入新时代。回溯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用实际行动探索民主之路,赢得了人民的选择和支持,其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领导符合历史的必然性,具有无可争辩的合法性。

(二)坚持党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领导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建设经验的继承与发展

“党的理论的先进性是体现党的领导历史必然性的根本所在”[11](p103),党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领导地位还来自于其自身理论武装的科学性、先进性。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建立的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的伟大政党,其在追求社会主义民主的正确道路上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民主理论,由此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奠定了深厚的理论根基。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内在要求”[12](p2),牢牢掌握领导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实现工人阶级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高度重视党的领导,并将党的领导不同程度地与民主关联起来。1847年,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革命将建立民主的国家制度,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13](p304)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13](p421),只有建立起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才能实现广泛而真实的人民当家作主。列宁也直言:“只有无产阶级专政才能使人类摆脱资本的压迫”[14](p685),才能实现最底层劳动人民的真正民主。马克思主义将共产党定义为无产阶级的革命先锋队,认为共产党是无产阶级专政体系的领导力量[15](p235)。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成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一个基本原则,共产党对民主政治建设的领导正是这一原则的重要体现。

中国共产党作为名副其实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把坚持党的领导这一重要原则与中国民主发展实际相结合,实现了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领导。中国历代领导人创新和发展了党的领导的理论内涵,为党领导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理论支撑。毛泽东同志极为注重党的统一领导问题,把党建设成为“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16](p602)是其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的明确表述。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又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17](p303)。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提出“我们人民的团结,社会的安定,民主的发展,国家的统一,都要靠党的领导”[18](p342)。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同志也强调,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19](p17),这一重大论断深刻揭示了党的领导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然包含着对民主政治的领导。

党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领导地位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创新与发展的必然体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始终把实现真正的民主作为无产阶级政权的首要目标”[20](p42),在寻找民主为了谁、民主是什么以及如何实现民主等民主政治所关注的也是无可回避的关键问题的答案的过程中,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中国共产党深受这一科学的民主理论的洗礼,历代领导人都抓住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关于人民当家作主的核心要义,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一系列人民民主理论成果,这为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不同时期的人民民主的道路选择以及制度构建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特别是为建设全过程人民民主夯实了坚厚的理论基石。

(三)坚持党领导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是对国内外民主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

科学的理论武装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走向胜利的前提条件,但先进的理论只有作用于富有创造性的实践才能够彰显其真理力量。中国共產党带领中国人民在“从工农民主到人民民主再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探索历程”[21](p2)中创造出了很多适合我国国情的民主实践形式,这些实践形式无一不饱含着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民主的美好愿景。在探索中国式民主实践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断巩固,使其越来越有能力、有信心带领中国人民在摆脱原有民主形式的拘泥以及西方民主思维困扰的基础上去追求更高质量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形式。

不同程度的民主实践为中国式民主的发展壮大提供了经验镜鉴,因而,党领导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是以国内国外民主实践的兴衰成败作为重要参照的。从国内经验来看,坚持党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领导是对我国人民民主实践经验的精辟总结。全过程人民民主深深植根于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民主实践,凝聚了党和人民发展人民民主的集体智慧。在制度形式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一步步创造出形式多样的民主制度,别开生面的“豆选”、特色鲜明的“三三制”以及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代表会议等都为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做好了铺垫,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在实践形式上,从“三大民主”到“四大民主”,再到如今的“五大民主”,民主环节不断健全,各个环节互动贯通、优势叠加,在规范性、完备性、科学性以及有效性等方面实现了多维创新,全时空保障了民主价值的实现。同时,建设全过程人民民主更是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积极回应人民所需所盼所展现的新作为。时代在进步,人民群众在事关美好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些要求归根到底属于民主政治领域[22](p10-11),中国共产党需要基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民主政治发展做出适时调整,通过增加民主供给来满足人民群众对民主的迫切需求[23](p60)。发展并创新中国式民主,没有现成的模板可套用,只能在中国政治实践框架内进行伟大创建。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我国人民民主理论与实践在新时代实现了大繁荣大发展。

党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领导既是对我国民主实践内部环境的深刻透视,更是对西方党派竞争下的民主悖论的深刻反思以及对其民主困境的超越。长期以来,西方国家以莫名的优越感强行输出意识形态,认为只有西方政党制度才能够体现出民主的真谛。但近些年来,西方国家的政党政治乱象频现,民主困境接踵而至,特别是美式民主制度下,社会乱象丛生却依旧党争不止,世人已经逐渐看清多党制民主的丑恶面目[24](p83),其民主输出的市场越来越狭窄。西方民主乱象的背后,重要的原因在于“金钱政治、选举至上和分权制衡的失效”[25](p14),特别是政党的无序竞争下对选举民主的极力推崇,使选举前的漫天承诺与选举后的民主静默形成巨大落差,民主越来越被简化、极化、异化、民粹化。民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将其单纯限制在民主选举这一环节上,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民主,多党轮流执政也给民主制度的有效运转带来诸多不确定性。西方社会面临着政党无序竞争与民主失灵的双重压力,党争游戏终将成为西方自由民主的牢笼。事实证明,历史从未终结,民主也绝非一国独创。与西方多党竞争型民主、选举万能型民主、单过程型民主相比,中国式民主具有真实、长远、广泛和合作的优势[26](p43)。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兼顾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有序民主,是兼顾程序民主与实质民主的真实管用的民主。伴随着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展现出越来越强劲的民主优势,党领导下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独特优势会更加凸显,未来会展示出更加强劲的民主活力。

二、党的领导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保障机理

在现实的政治生活中,某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关键在于其自身的内在规定性或是本质特性。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在党的领导下发展出来的民主新秀,实现了对人民民主的进阶与升华。在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人时刻保持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清醒认知,以高度的历史自觉、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贯彻到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的各个领域、各项制度以及各个环节中,为保证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良性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保证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不脱离社会主义方向

一个国家要走什么样的民主发展道路,需要立足国情进行渐进式的探索。历史已经证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体现在方方面面,不仅能够实现经济上的腾飞,还能够在政治上创造出广泛真实管用的民主模式。我国在追求民主的道路上几经辗转,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选择了与资本主义性质的民主完全不同的民主政治模式,成功找到了中国式民主发展的正确方向。在此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围绕实现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这一重要任务开展政治活动,牢牢把握人民民主的真谛和核心要义,在民主实践和民主理论的双重维度上进行探索与创新。作为民主政治模式的重大创新,全过程人民民主真正实现了对人民民主的深化与升华,展现出了中国式民主的强大生命力。

“党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创立者,也是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引领者”[27](p42),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坚强的领导优势、强大的组织优势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注入不竭的动力。一方面,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民主,是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中国特色的民主。另一方面,在国内国际发展环境风云变幻的当代,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实践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既有来自国内的风险与挑战,也有西式民主的渗透与影响,这都需要中国共产党为其创造出所需要的发展条件[28](p35)。建设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既需要动力,更需要定力,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就是一种定力。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性质是全过程人民民主最闪亮的标签和最重要的属性。在党的领导下,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建设与发展寻得了可靠的定力支撑,有了明确的方向指引。苏联和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已经以血的教训向我们昭示,如果不坚持党的领导或是放弃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就会发生改变,社会主义性质的民主也不复存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就会丧失。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建设全过程人民民主指明了社会主义方向,有利于从整体上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

(二)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领导理念保证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人民性

民主不民主,关键在人民。“我国的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的复合式结构”[29](p51),始终把人民作为民主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价值取向内在规定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人民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問题的。”[30](p258)更是道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对于人民性这一鲜明属性的不懈追求。人民始终在场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逻辑起点和思维主线,亦是其经久不变的核心要义,一切为了人民是全过程人民民主践行人民性的价值指向,紧紧依靠人民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坚守人民性的主体依归,实现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矢志不渝的目标追求,这三者的有机结合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人民性的具体体现。

民主好不好,人民最有发言权[31](p83)。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既能顺应民意,抓住民心,又能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与支持。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领导理念不仅体现在党性追求上,更贯穿于治国理政的实际工作中。中国共产党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围绕“为民、务实、清廉”的原则将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之中,在脱贫攻坚、民生保障以及反腐倡廉等诸多领域取得了令人称赞的成就。说到底,人民性终究要落到人民利益的实现上,人民利益至上和党的利益代表的纯粹性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立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正是恪守了党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

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党性的内核,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本质属性,党的先锋队性质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人民性追求存在着高度的契合性。党性与人民性的内在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的价值追求和一以贯之的行动逻辑。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建设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践行人民至上理念的重要体现,既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核心思想,也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人民性提供了理念支撑。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领导理念,才使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人民性得以更好地彰显和维护。

(三)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保证了人民民主发展的全过程性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由全过程和人民民主两个不同侧重点所架构起来的新的理论阐释,前者是一种特性的描述,后者则是一种定性的表达。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突出了人民性这一中心内容,更重要的是在具体落实到实实在在的实践活动之中时,还能够突出人民民主全过程的特点。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把民主原则和民主精神贯穿到治国理政活动的全过程、各方面,既强调人民群众民主参与的深度和广度,又注重民主过程的广泛性和连续性。在人民性的基础上强调人民民主的全过程,更能够诠释中国式民主从理论到实践的优越性,也更能够凸显中国式民主对西方式民主的超越。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19](p481)中国共产党始终发挥统筹全局的领导核心作用,这种全面领导是时间意义上的不间断,更是空间意义上的全覆盖。中国共产党既注重“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32](p6),又能在治国理政的全过程中很好地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全过程不是人民民主华而不实的简单装饰与刻板限定,其作为人民民主内涵的丰富和延展,“突出了过程性和全面性的有机统一”[33](p31)。党的全面领导能确保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民主链条全、民主领域全、民权保障全。一方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系统的,贯穿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全链条。中国共产党对“五大民主环节”的充分领导保证了人民群众广泛的政治参与空间以及有序的政治参与渠道,既能够实现各个民主环节的点状创新,又能够实现各个民主环节的有机衔接[34](p9-10)。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全面的,贯穿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全方位。在我国民主实践中,从立法、行政到社会生活,从中央、地方到基层,从政治、经济、文化到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共产党在所有领域都能吸纳最广泛的群众参与,使人民群众在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都能够实现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运行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最大限度地做到大事小情有群众参与、下情上达有畅通渠道、代表选举有群众投票以及权力运行有群众监督。毫无疑问,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真正实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过程性和全面性,将其真正建设成为最完整的过程民主、最全面的治理民主和最广泛的人民民主[35](p21)。

(四)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的领导方式保证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法治性

民主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治理优勢,其“多数人统治”的价值主张既可以达成治理的有序性,也可能被异化为“多数人暴政”,民主要有效发挥出治国理政的治理功能,必须引入法治,从而为民主在实践中的运行秩序套上制度化的约束[36](p12)。在现代政治中,民主与法治恰似一对唇齿相依的亲密战友,“民主是法治的基础和源泉,法治是民主的保障和维系”[37](p4),民主离开了法治,只能徒具其名,难副其实。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成效显著,但在追寻民主的过程中也曾因法治遭到破坏而走过弯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民主形态”[38](p87),既需要有能够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治领导力量作为坚强的后盾,也需要能够体现和服务于实现人民民主的法治体系来保驾护航。中国共产党就是能够将民主与法治有效衔接的领导主体,其依法治国的领导方式满足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对于领导力量和法治保障的双重要求,使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具有坚强的依靠力量,而且能与社会主义法治紧密联结。

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加强法治中国建设,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领导和治理国家,为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走上法治化道路提供了法治遵循。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注重法治思维并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原则贯彻到国家治理的各个领域,实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民主与法治建设的相得益彰。现行宪法对权力和权利作了明确的主体划分,以根本大法的形式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搭建起完整的法治框架,把“人民”二字体现得淋漓尽致。同时,民主政治立法的逐步完善以及党内民主建设法规的相继出台,都促进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修改的全国人大组织法将“坚持全过程民主”写入法律,正式将这一民主创新纳入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渠道,保证了全过程人民民主沿着法治化方向持续发展与完善。

(五)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领导地位保证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的可持续性

民主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任何民主形式都有它的过去、当下和未来。全过程人民民主形成于中国共产党为追寻人民解放而进行的持续探索和不断跃升的奋斗之中,是对我国民主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点至面发展的深刻总结与顺势升华。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长期领导与逐步推进下,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深度、实践广度不断深化和拓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作用也发挥得越来越明显,其不仅能够有效维护人民广泛而真实的民主权利,而且对于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持久深远的影响。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是“间歇式民主”“消费式民主”,更不是“一次性民主”,它的价值不仅在当代,更要面向未来,因而,必须要在党的领导下继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实现其可持续发展,促使其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

进一步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可持续发展,使其迸发出更大的民主力量,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做出长期的、持之以恒的努力。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人民长期执掌国家政权,其执政过程就是全方面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过程,其长期执政的领导地位为建设全过程人民民主并推进其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地位是在长期的斗争与考验中逐步确立和巩固的,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重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底气来自于其在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为人民服务过程中赢得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获得了长期执政的合法性,形成了坚实的执政基础,凝聚了不竭的执政力量。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找到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民主新路,七十多年的全面执政实践与经验证明中国共产党有决心也有能力实现长期执政,更有信心领导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得更好、走得更加长远。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不会自动产生,更不会自动永续,打铁还需自身硬。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找到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那就是自我革命[19](p559)。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自身的先进性与纯洁性,战胜了长期执政所面临的各种危险与挑战,解决了长期执政的精神状态与队伍建设等问题,巩固了党长期执政的地位。中国共产党内靠全面从严治党,外靠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推动人民民主和自我革命内外联动、贯通协同[39](p10-12),人民立场坚定、自身本领过硬,使其能够跳出执政的历史周期率,也必定能够肩负起“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执政使命,必定能够保证全过程人民民主久久为功、继往开来。

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的路径选择

“民主是中国共产党践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40](p35),没有党的领导,也不可能有中国式民主的跨越式发展,更不可能有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持续发展,这是无可争辩的历史事实、理论沉思和实践启示。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是一种民主价值和民主理念的新提法,更是一种实践属性特别明显的新式民主形态,仍然存在长期发展的余地,是一种发展形式的民主[41](p7)。唯有运用发展的眼光与思维去不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政治实践要求、人民群众需求以及国际局势变化的需要。人民民主是在党的领导下创立的,也必须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发展完善,建设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牢牢把握住党的领导这一根本政治保证,不断推动党的领导优势转换为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优势,使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

(一)增强党的领导能力,将党的领导贯穿到人民民主参与实践的全链条

“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全面、系统、整体加以落实。” [3](p64)党的领导从来都不是抽象的话语表述,必须要自觉地将其落实到具体的客观实践之中才能彰显其价值。党的领导能力对于党的领导起到实际支撑和落实作用,高超的领导能力是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中国之治”的能力密码,是保证和建设中国式民主的关键因素。因而,增强党的领导能力建设便成为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完整的实践链条,党的领导能力就体现在对“五大民主”环节的领导方面。如何更好地领导人民开展各种民主活动,如何推动各个民主环节之间的有效衔接,如何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各个环节的操作路径等问题,是检验党的领导能力的重要参照。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在党的领导下不断探索丰富多样的民主实践形式,在“五大民主”的全链条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以及社会号召力,充分激发出中国共产党在民主政治领域充沛的政治潜能,进而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把好方向、凝聚共识。一是要健全民主选举程序,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特别要注重选举渠道的多样性、选举代表的廣泛性以及选举方式的复合性等;二是要扩大民主协商的议题来源,高效发挥基层党组织密切联系群众的天然优势,广纳群言、广集民智,积极探索多种协商类型以及多种协商形式,不断推动民主协商与民主选举的优势互补;三是要坚持民主决策,每一项重大决策前要采取调查研究的方式了解实际情况,以座谈会、恳谈会、征询会、听证会等方式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使决策建立在民主和科学的基础之上;四是要大力推动民主管理,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自己,运用好手中的政治权利去更加广泛地参与各级各类公共事务的管理,特别是对基层公共事务的管理;五是要强化民主监督,完善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广泛调动人民参与民主监督的积极性,使党治国理政的全部事务始终运行于阳光之下。

(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将党的领导贯穿到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建设的全领域

制度能够管根本、顾长远,建设全过程人民民主需要坚实的制度支撑,需要以制度优势来稳固民主根基,更需要完整的制度体系来确保人民民主参与过程的完整性。全过程人民民主背后蕴藏着“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逐渐健全了以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为主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各式各样的制度从人民主权、多党合作、民族自治、基层民主等多个维度集中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制度的不同层面,凝聚了极大的制度合力[42](p13),将人民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真真切切落到了实处,维护并实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要具备完备的制度体系,更要着眼于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的现实需求,要坚持依靠制度、用好制度,深入推进制度创新,最重要的是要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构建中贯彻和落实党的全面领导的理念。

党的全面领导“要求在国家政权的体制机制和制度安排中体现党的领导”[43](p32)。要想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序发展,必须要从多个方面协同发力来完善和落实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一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主体作用,在其履职范围内积极探索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有效形式和途径,把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实际工作之中,确保国家权力归人民所有的同时保障人民充分享有民主权利。二要将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到新型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制度建设领域,继续提升多党合作、政治协商以及区域自治的制度化水平,不断拓宽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化的渠道。三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到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中来,针对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相关的制度建设,及时把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提上制度安排日程,加快构建出科学有效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体系,让人民群众切实体会到全过程人民民主就在身边。在党的全面领导下,不断健全和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能够切实增强民主制度发展的及时性、系统性和稳定性,从而激发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治理绩效。

然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只是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有效运行的开端,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相关制度规定,把提高制度执行力摆在突出位置,即要把党的全面领导具体落实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各个环节,落实到各级各类组织的治理活动之中,落实到党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各级党组织的党员干部要做党的全面领导制度的坚定拥护者和有力执行者。唯有如此,才能够切实完善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以及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提供制度支撑。

(三)加强党内民主建设,以党内民主带动全过程人民民主持续发展

党的建设包含着党内民主建设这一重要子集,重视党内民主建设不仅缘于其对党自身建设意义重大,还在于其在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进程中所发挥出的巨大作用。“党内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关键”[44](p5),以前者带动引领后者是中国式民主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与可行途径,具有不可争议的正当性与必要性。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以其强国富民的历史使命、长期执政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兴国的丰硕成就赋予了这种带动引领作用的正当性。另一方面,党的全面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有机统一的政治逻辑内在规定了要以党内民主来带动全过程人民民主,这既是党领导人民民主的时代要求,也是中国式民主創新发展的趋势所向。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党内民主带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增强党领导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的内生力量的同时还能够实现二者发展的同频共振。在这一过程中,首当其冲是要发展和完善党内民主,没有党内生活的民主化,就不会有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正常化;只有在党内生活中培养党员民主意识、树立民主作风、健全民主制度,才能使党内民主建设走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的最前端。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应当科学地认识民主集中制这一实现形式。民主与集中是党内民主的一体两面,前者能够保证党员在自由平等的基础上充分发表个人见解,而后者能够避免无政府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偏于一隅或者将二者对立割裂都是非科学的做法,这样不仅不能实现党内民主,还会带偏人民民主[45](p7-8)。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的道路选择。只有在保障民主权利、完善程序民主、约束党内权力等方面发挥党内民主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合力效应,注重党内权力的规范运行、党内制度的合理构建以及保障党员权利的有效行使,才能不断提升党内民主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引领与示范作用。新时代,更要意识到加快发展党内民主的紧迫性,只有在党内民主得到长足发展的情况下,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才能够拥有一个可资效法的样板。

(四)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激发人民群众建设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主体作用

重视群众工作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无论何时,党都始终积极动员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视群众路线为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制胜法宝。全过程人民民主以人民当家作主为价值目标和实践向度,在具体实践中关注民生、聚集民意,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创新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结方式,成为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在新时代的成功典范。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是为了搞摆设、做形式,而是要真实反映人民群众诉求,只有深入群众,倾听民意,注重调研,才能做出科学民主的决策;只有坚持人民主体观,才能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高质量运转。

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注重民主流程全、参与内容全、覆盖范围全,更重要的是民主的主体要全,即注重民主主体的广泛性与包容性[46](p46)。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过程中,人民群众具有无可怀疑的主体地位,必须要将全体人民纳入民主活动的全过程。但这种主体地位不是主观行为的胡乱彰显,更不是私利追逐的非理性表达,人民群众的主体性需要中国共产党这一领导力量通过观念、组织、体制等多方面的支持和保证作用来进行塑造和建构[47](p27)。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最重要的是在激发和唤醒人民群众主体意识的基础上将党的领导与人民群众的共同参与有机结合起来,进而形成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的强大合力。值得注意的是,践行群众路线绝不是一种被动的行为,不能坐等人民群众来参与国家事务,必须主动走进群众、接触群众[48](p203)。中国共产党必须在其全部工作之中坚持群众路线、走实群众路线,把人民的满意度作为检验群众路线实践活动效果的衡量标准。在走群众路线的过程中必须做到走心、走长远,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努力搭建党群关系间的“连心桥”[49](p31)。一方面,走群众路线不能搞形式主义,党员干部必须从内心深处对群众路线上心,以发自内心的深情走进人民群众的心坎里。另一方面,贯彻群众路线要落到实际,切忌纸上谈兵,群众利益无小事,要真正做到落实问题有保证,解决问题无后患。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永远在路上,要不断促进群众路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与此同时,要顺应大数据时代发展潮流,探索走群众路线的新思路、新方式,注重互联网技术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应用,走好线上群众路线。简言之,群众路线就是要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积极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高度自觉,并将这种自觉体现到客观的治国理政活动中去。

综上所述,民主不是某个国家所独有的价值,而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多数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实现了民主的现代性转轨。“人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50],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追求现代化和民主化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地走过了一个世纪,回顾中国共产党一百余年的历史,不论从党的建设来讲,还是从强国富民的伟大事业来看,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推动人民民主的探索与实践。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所要追求的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人民民主,坚持党对这一民主形式的领导具备深厚的逻辑底蕴和明显的领导优势。“在中国式民主视域下,中国共产党既是全过程人民民主价值和理念的提出者和倡导者,亦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现实实践的积极践行者和重要参与者。”[51](p37)因而,新时代继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建设与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同时,还要兼顾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世界局势,正确认识其对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带来的挑战,坚持党对中国特色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权构建的领导和引领。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2]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 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N].人民日报,2021-06-02(01).

[3]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5]张君.全过程人民民主:新时代人民民主的新形态[J].政治学研究,2021(4).

[6]桑玉成.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需要深入研究的若干基础性问题[J].探索与争鸣,2022(4).

[7]红言.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J].红旗文稿,2022(2).

[8]林尚立.人民民主:中国共产党90年的探索[J].传承,2011(19).

[9]李慎明.坚持党的领导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能力的关键[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3).

[10]林尚立.论以人民为本位的民主及其在中国的实践[J].政治学研究,2016(3).

[11]刘汉峰.坚持党的领导是百年奋斗首要经验[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22(1).

[12]何锡辉.新时代坚持党领导全面深化改革的逻辑理路[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6).

[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4]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5]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6]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7]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8]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9]习近平.习近平著作选读: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20]章羽,桑玉成.辩证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叙事与理论价值[J].思想理论教育,2022(5).

[21]陈亮.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邏辑理路、比较优势与实践路径[J].内蒙古社会科学,2022(2).

[22]包心鉴.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在逻辑和时代价值[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22(2).

[23]肖立辉.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逻辑与体系框架[J].人民论坛,2022(1).

[24]鲁品越.全过程民主:人类民主政治的新形态[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1(1).

[25]田改伟.西方民主衰败的五大原因——近期国内外媒体对西方民主的反思[J].红旗文稿,2014(15).

[26]董树彬,付金辉.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比较优势[J].理论探索,2022(3).

[27]黄百炼.习近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与理论创新[J].理论视野,2022(1).

[28]胡永柱.党的领导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证[J].理论前沿,2003(8).

[29]王宗礼,郎得明.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复合性优势[J].理论探索,2022(4).

[3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31]程同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安排、民主实践和治理效能[J].党政研究,2022(2).

[32]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33]李锋.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体系的构建[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22(2).

[34]杨守涛.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的三个基本议题:是什么、怎样定位、如何发展[J].领导科学,2022(3).

[35]刘小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特质初探[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1).

[36]莫纪宏.依法治国与全过程人民民主[J].中国司法,2021(8).

[37]胡玉鸿.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法理释读[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22(4).

[38]董树彬.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特色与优势[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1(12).

[39]张义全.外靠人民民主内靠自我革命 确保我们党长盛不衰[J].中国纪检监察,2022(3).

[40]张爱军.全过程人民民主与民主的三维构建[J].理论月刊,2022(1).

[41]任剑涛.“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权力无缝隙监督[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

[42]柴宝勇.坚定自信地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21(5).

[43]张荣臣,王启超.党的领导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保证[J].理论学刊,2020(2).

[44]张爱军.党员民主素质与全过程人民民主[J].河南社会科学,2022(4).

[45]祝灵君.推进全过程民主离不开党的领导[J].探索与争鸣,2020(12).

[46]赵永红.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逻辑与制度路径[J].行政论坛,2022(1).

[47]程竹汝.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之基[J].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1(6).

[48]王绍光.袪魅与超越[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49]刘培功.社会治理共同体视域下基层党组织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逻辑理路与完善路径[J].理论探讨,2022(2).

[50]习近平.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J].求是,2023(11).

[51]陈冬冬,齐卫平.政党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演展逻辑[J].湖北社会科学,2022(3).

责任编辑   申   华

猜你喜欢
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性党的领导
试论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
把牢信访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中国石化(2022年5期)2022-06-10 06:39:36
坚持党的领导
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 12:10:18
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民主理论的新基石
人民论坛(2021年31期)2021-11-16 14:08:53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法治保障
东方法学(2021年5期)2021-11-05 13:14:57
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推进人大工作守正创新
学习百年党史 坚持党的领导
“七一”重要讲话的重大理论创新及意义
人民论坛(2021年21期)2021-08-23 02:46:49
履职尽责 主动作为 在坚持党的领导下发挥人大作用
人大建设(2017年11期)2017-04-20 08:22:43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保证“十三五”规划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