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特岗教师”专业发展:困境与反思

2024-01-03 09:12左崇良
教师教育论坛(高教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发展青年教师

基金项目: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服务体系构建研究”(22YBA188).

作者简介:

左崇良,男,湖南衡阳人,教育学博士,衡阳师范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教育政策法规研究.

摘  要:特岗教师计划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政策,政策实施以来中国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有所改善,作为一个新生代教师群体的青年特岗教师为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作出了应有贡献,同时也存在着教师专业发展不足等困境。反思特岗教师发展困境,“特岗教师”政策因其短期性、临时性等先天缺陷而限制了青年教师的专业持续发展。基于新制度经济学契约理论进行教师教育改革,推行“特岗教师”专业发展新模式,建立农村教师长效补充机制,能更好地满足农村教育高质量师资的需求。教师教育供给侧性改革不仅能更好满足乡村学校的教师需求,也是对当前地方高师院校转型发展的现实呼应。

关键词:特岗教师;青年教师;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995(2023)09-0004-08

“特岗教师计划”的全称是“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教育政策。“特岗计划”的实施,意在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投身于农村教育事业,促进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随着特岗计划的逐年开展,我国特岗教师的队伍不断壮大,成为农村教师的重要力量。“特岗教师”该如何培养如何管理才能维持特岗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使农村特岗教师“招得来、留得住、教得好”?如何促进特岗教师的专业发展?这不仅是乡村学校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也是地方政府和师范院校需要探索的领域。

一、“特岗教师计划”实施的动因和实效

(一)“特岗教师计划”实施的动因

“特岗教师计划”,是在中央统一领导下教育部等四部门共同实施的专项计划。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中央编办联合启动并实施“特岗计划”,其政策目标是要探索建立农村教师长效补充机制,满足农村教育高质量师资的需求。

“特岗计划”是一个颇具匠心的政策设计。该政策致力于改善农村义务教育的师资结构,克服教师编制的局限,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且对改变广大农村特别是偏远乡村落后的教育现状具有重要作用,从而成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举措[1]。 特岗教师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创新了乡村教师的补充机制,其现实动因是教师资源分配不均衡和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直接原因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紧张形势和“代课教师清退计划”的颁布实施,“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为其提供了前期经验。

“特岗教师计划”是一项特殊的教育政策,具有很强的教育扶贫取向。“特岗教师计划”在解决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师资匮乏问题的同时,能解决扩招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可谓“一举两得”。国家颁布和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将高校与中小学连接起来,通过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县、县以下农村学校任教,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义务教育工作,以逐步解决农村学校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二)“特岗教师计划”实施的成效

2020年9月10日,“乡村筑梦人——2020年全国优秀特岗教师事迹报告会”在北京举行。时任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接见优秀特岗教师代表时指出:15年来累计招聘的95万特岗教师,是建国以来数量最多、学历最高、待遇保障最为齐全的新一代乡村教师,他们已成为发展乡村教育、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对改变农村教育落后面貌、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做出了重要贡献[2]。 优秀特岗教师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行,把青春奉献在国家最需要的地方。

“特岗计划”是我国教育制度的重大创新,特岗教师计划的实施为乡村学校注入了新鲜血液,缓解了农村教师资源短缺的矛盾,巩固了“两基”成果,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多年来,在中央和各省区的共同努力下,“特岗教師计划”整体工作进展顺利,各项预期目标基本实现。在义务教育阶段,特岗教师取代了乡村学校的代课教师,在学历上和年龄上有效改善了农村教师队伍结构,并以教师储备库的方式强化了教师队伍建设。该计划极大地创新了教师选拔机制及聘任管理制度,成为教师学历和素质提升的优化方式,成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模式,起到了提升乡村教师素质和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重要作用。“特岗计划”政策不但为乡村学校补充了合格师资,而且缓解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同时也产生其他一系列良好的外延效应,其政策成效得到了肯定。

三、特岗教师计划实施现状的反思

特岗教师计划的实施,给农村教育加入了新的元素,优化了农村教师队伍结构。但是,特岗教师本身就是一类“弱势群体”,他们在帮扶乡村教育之时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为此我们需要对特岗教师发展现状进行深刻的反思。

(一)“特岗教师计划”实施的不足

“特岗教师计划”政策执行中出现了一些偏差,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着教师结构不尽合理、工作生活面临困境、工作稳定性堪忧、专业发展不足等问题。

1.特岗教师工作稳定性不强

“特岗教师”政策为农村教育发展注入了“新生力量”,有力地提升了农村师资的素质。但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也产生了“特岗招聘”唯学历化、“特岗政策”配套形式化、“特岗教师”难以专业化等问题[3] 。特岗计划是党和国家为解决中西部地区农村教师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问题而实施的一项特殊政策,该计划在贵州、湖南等省区经过十多年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也存在农村师资结构失衡、特岗教师工作稳定性不强、教育教学能力素养不足、后续培训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

2.特岗教师遭遇文化困境

在中国社会急剧变迁的背景下,特岗教师具备“教育理念的传播者、孩子心灵的守护者、新奇世界的展示者和乡村时尚的引领者”等时代特征,但他们在乡村社会中也面临着“乡村社会制度规范的约束、婚恋难与亲子分离、环境的不适应”等文化困境。在理想与现实的迷茫中,新生代乡村教师出现两类群体的分化,分别是随时准备入城的“飞鸽”教师和支援乡村建设的“永久”教师[4] 。有学者对西部地区3468名服务期满留任特岗教师的调查表明,特岗教师群体的农村融合程度处于较高水平,但也存在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不同性别、民族、婚姻状况、子女情况及家乡所在地情况的教师,在农村融合的总均分及各维度得分上均存在显著差异[5]。 因此,地方政府和乡村学校需要关注留任特岗教师的心理认同,兼顾其现实需求,促进其主动融入农村社会。

3.特岗教师的专业发展不足

“特岗教师计划”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义务教育師资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科结构,为乡村教育注入新的活力。然而有调查发现,“特岗教师”在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这影响了“特岗计划”解决农村地区师资紧缺、结构性失衡和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政策目标的实现[6]。

(二)特岗教师发展困境的归因分析

特岗教师发展困境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是多因素综合而成。

1.特岗教师职业认同感不强

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精神境界不同,教书育人的效果完全不一样。特岗教师是一类特殊的教师群体,他们自认为是乡村学校的“临聘人员”,他们的流动意愿强烈,更希望流动到条件好或离家近的学校,职业认同感不强也在加速特岗教师的流动。

特岗教师政策实施十多年来,特岗教师职业认同已成为独立主题,由此可见职业认同对于特岗教师“稳岗”的重要性。广西的一项调查表明,中小学特岗教师的职业认同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在角色认识、职业价值、职业自豪感、职业自尊等四因子中,职业自豪感得分最低,而职业自豪感是影响中小学特岗教师职业认同的关键因素[7] 。特岗教师对自己角色的低认同感与他们的职业压力和职业期待有关,更与特岗教师的职业认知有关。特岗教师来到乡村从事教育工作,具有“非本意”的特征,当特岗教师进入乡村学校之后,他们需要进行角色转换,重构自己的工作生活态度,重构职业信仰,以正确的职业认知来救赎特岗教师的低社会认同感,特岗教师需要形成正确的生存态度以体现教育工作的价值。

2.特岗教师焦虑的滋生对其专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特岗教师的焦虑是特岗教师对教育教学的内外环境、教学事件等缺乏控制,在物质与精神等方面缺乏满足感,或在教师角色、职业自我等方面存在冲突感而引发的心理上的恐慌、紧张、忧虑等生理心理上一系列不适反应以及行为上的应对。现时期我国特岗教师普遍具有焦虑情绪,不同的维度系数包括特岗教师的性别、是否担任班主任、学历层次、任教年级,这些均对特岗教师的焦虑情绪产生影响。特岗教师焦虑情绪滋生的机制在于特岗教师的生存境遇与其心理特性的交互作用,生存境遇体现为特岗教师的工资收入低、工作生活条件艰苦、福利待遇差、保障性措施缺乏、工作压力大以及身份困境,这种生存境遇是引发特岗教师体验到伤害与挫折的外在根源;心理特性主要是指内心的虚弱无助与自卑感[8]。 特岗教师的焦虑情绪对其专业发展会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主要体现为:影响教师专业知识的提升,影响教师专业道德的成长,影响教师专业心理的健全,影响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3.非师范类特岗教师专业发展水平较低

特岗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影响着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教师教育大学化改革以来,我国师范教育体系开始向教师教育体系转变。近年来,为缓解农村地区教师补充渠道不畅、教师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各地采取了降低专业限制等措施吸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地区任教,越来越多的非师范毕业生进入中小学教师队伍当中。师范与非师范毕业生在教育教学中的工作状态有无差异?影响因素有哪些?基于湖北省基础教育教师调查数据的分析报告表明:师范毕业生的工作满意度、离教意愿、教学能力均显著强于非师范毕业生;师范与非师范毕业生的培养过程差异较大,教师职业吸引力不足以及教师补充政策低门槛是导致上述工作状态差异的主要原因[9]。 调查发现,特岗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处于中等偏上,师范类特岗教师在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维度的水平均高于非师范类特岗教师,且师范与非师范类特岗教师在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维度存在显著差异,主要原因在于职前教育的差异。

三、“特岗教师计划”政策的改进

新时代我国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农村义务教育整体发展持续向好,但成绩和问题互现,“特岗教师”政策仍有改进空间。

(一)构建青年“特岗教师”专业发展新模式

教育的质量不能跨越教师的质量。教育供给侧改革不仅需要从治理理念、治理模式和治理能力等方面构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教育体系,还要从教师教育角度探索教师培养培训和专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

1.推进教师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近年来,党和国家不断推出旨在促进教师队伍建设的教育政策。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这是我国第一个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文件,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意见》将教育和教师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为师范院校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师范院校需要主动适应教育现代化对教师队伍的新要求,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的《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提出:以提升教师教育质量为核心,以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为支撑,以教师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推进教师教育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从源头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该政策的目标任务有:加强中西部地区和乡村学校教师培养,重点为边远、贫困、民族地区教育精准扶贫提供师资保障;建设乡村教师成长发展的支持服务体系,高质量开展乡村教师全员培训,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到2022年,基本健全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支撑各级各类教师的专业发展。全面推进师德养成教育,使广大教师在工作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2022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的通知,着力推动教师教育振兴发展,努力造就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小学(含幼儿园、特殊教育)教师队伍,为加快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的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加快构建教师思想政治建设、师德师风建设、业务能力建设相互促进的教师队伍建设新格局。

2.关注青年特岗教师,构建“特岗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基于教师教育供给侧改革之需,构建“特岗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具体参见表1:“特岗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框架结构。

推行“特岗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以提升教师能力素质。相关路径有:第一,引导和支持高校办好师范类本科专业,加大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本科层次教师培养力度,为乡村学校培养和输送“特岗教师”。第二,优化乡村教师资源配置,是补齐教师短板之举。强化乡村教师补充,促进城乡交流轮岗。加大乡村教师补助力度,优先支持青年教师。推动各地提高对乡村教师补助标准,扩大补助覆盖面,加强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让乡村教师住有所居。帮助乡村青年教师解决普遍存在的困难,关心特岗教师的工作生活,并在培训、职称评聘、表彰奖励等方面向乡村青年教师倾斜。第三,乡村青年教师素质提高行动。采取有效措施促进青年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强化师范生教育实践工作,让学生有机会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重视教师的职后培训。对于新入职的青年特岗教师来说,他们学历水平相对高、对教育事业充满热情,但是他们的教育教学经验少、实践能力弱。因此,加强特岗教师的职后培养,寻求有效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是教师教育供给侧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特岗教师计划政策的完善

深入贯彻和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需要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维持东、中、西部及城乡之间的教育公平,对“特岗教师计划”的实施进行一些改进和完善。

1.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长效机制的构建

“特岗教师计划”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短期补充机制,还是长久之计?政府没有明确表态。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特岗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我国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文件,但特岗教师政策对相关因素考虑不够周全,致使政策在执行时出现一些问题。由于乡村学校合格教师数量不足,学科结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不合理,供需矛盾突出,继续实施“特岗计划”很有必要。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9》指出,2017年各地共招聘特岗教师7.7万人,分布在1万多所农村学校;调查显示,《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后,对支持计持满意态度的乡村教师达占84.85%,83.46%的乡村教师愿意继续留任乡村学校任教[10] 。

“特岗计划”政策是一个有待完善的教育政策,该政策在主体间交接界面上存在缺失与模糊问题,包括契约空间存在“非合意”的强制签约、“信息不对称”下的契约内容隐匿、“不合理”的规定和“不平等”的协定等扭曲与变异问题;在下一步的政策改进中,首先借助新制度经济学的契约理论,明确政策主体间的职责,明晰的交接界面是政策执行控制的根本问题,相关制度应对每一个上下游政策主体的职责予以明确划分;其次要在政府与特岗教师之间建立“契约—责任”张力关系。[11]

在保障特岗教师切身利益的基础上,政府进一步完善特岗教师计划配套政策,加大支持力度,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全面管理,以形成长期、科学、稳定的运行机制。“特岗教师计划”长效机制主要体现四个方面:明确责任机制,管理具体到部门;转变政府职能,调整公共教育权力结构;发挥社会积极监督作用,协调多主体之间关系,形成利益共同体。“特岗计划”政策目标指向、实施范围与规模、特岗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编制、培训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明确,并对政策进一步完善,以吸引更多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推进教育公平,推动教师教育一体化发展,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和教育脱贫攻坚工作。

2.改进乡村教师的培养培训方式

乡村教师的发展状况在较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农村教育的发展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强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较强的政策文件,提高了乡村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促进了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教育扶贫和乡村振兴发挥了推动作用。然而,政策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着乡村教师“向城化”现象突出、教师培训环节薄弱、职称评聘困难等问题。为此,瞄准关键问题和深层次问题,精准设计相关政策,不断提高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不断提升政策实施效果。[12]

教师是教育改革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是学校教育的主导力量和办学的依靠力量。推进教师教育改革须以供给侧为突破口,通过调整与优化要素配置,在理念、机制、资源、技术等方面推动教师培养体制创新,建立起能够引领时代发展与进步的教师教育治理体系,扩大乡村教师的引进渠道和培养方式。《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提出:高校毕业生取得教師资格并到乡村学校任教一定期限,按有关规定享受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提高乡村教师的薪酬并提供更多终身编制。《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也适用于特岗教师,这一政策有利于激励更多的特岗教师留下来和终身从教,也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师范院校毕业生朝乡村学校流动。

3.增强青年特岗教师的文化自觉

为了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需要优先振兴乡村教育。为了实现乡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乡村学校及其青年教师需要解决文化与信仰的问题,以及乡村社会伦理体系的重建问题,这是乡村教育应有的教育定位。

青年特岗教师的文化自觉,表现为特岗教师对乡村文化的历史与未来具有清晰的认知,对乡村文化的发展有信心,并将保护与传承乡村文化作为自己的责任,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践行传承乡村文化的职责。特岗教师的文化自觉是其融入乡村社会的保障,是保护与传承乡村文化的需要。当前,特岗教师中存在着对乡村文化的认识不足,文化消费、文化娱乐等方式日渐脱离乡村社会的困境,因此需要从国家层面的制度引领、社会层面的文化实践引领、个人层面的主观能动性等方面建构特岗教师的文化自觉[13]。具体的路径有:通过营造社会支持氛围,提高特岗教师的职业自信;创建良好学校环境,增强特岗教师自我效能感;通过开发乡村特色教育和乡村文化熏陶,帮助特岗教师增强职业自豪感,促进中小学特岗教师职业认同水平的不断提高。

4.提高青年特岗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在职学习和培训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手段。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新教师树立科学的课程观。教学工作中,教师不是教书匠,而是课程的实施者、创造者,教师要能根据课程标准、学生的实际、现实的课程资源,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教师能依据一定的教育理念、学校的办学特色、学生发展的需要,开发校本课程,这些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新要求。因此,各级地方政府应建立新的教师培训机制,保障教师培训经费,规范教师培训管理,开展以新课程为主的新型教师培训。

提高“特岗教师”的专业素养,可采取以下措施:适时出台和推进教师、校长交流制度,促进“特岗教师”的专业发展;突破原有体制对“特岗教师”学习交流的限制,改善“特岗教师”的工作生活环境;组建教师实践共同体,营造集体学习的范围;加强教育理论学习,重视交流和反思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通过在职培训、专题研修、教学研究、远程教育、送教下乡、观摩示范等多种形式,提高特岗教师的专业能力,使特岗教师熟悉新课程,掌握新课程的主要特点,树立现代教育观、质量观和学生观,使特岗教师具备科学的课程观、宽广扎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以及实施素质教育的观念和能力。

四、地方师范院校在特岗教师培养培训中的角色

在新形势下,地方高师院校应牢固树立为农村教育服务的思想,努力拓展为农村教育服务的功能,在特岗教师培养培训中有所作为。

1.响应国家政策为乡村学校培养教师

我国2010年之后的一系列教师教育政策,都在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创业,为乡村学校补充合格师资。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许多地方高师院校的学科专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农村教育服务的意识也有所削弱。在“十三五”期间,国家加强对师范院校的支持,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启动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实施教师队伍建设工程,以建立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的中国特色师范教育体系。2018年《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加大对师范院校支持力度,整体提升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办学水平。《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 年)》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教师教育振兴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十大行动,其目标任务是:经过5年左右努力,办好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教师教育院校和师范类专业,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基本健全,为我国教师教育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为吸引更多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特岗教师的选拔和任用依据的是“自愿报名、择优选拔”的原则。特岗教师的招聘条件有三个:(1)符合招聘岗位要求,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2)以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为主,鼓励本科师范专业毕业生应聘,特殊情况可适当招聘高等师范专科毕业生;(3)参加过“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有从教经历的志愿者和参加过半年以上实习支教的师范院校毕业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国家政策规定,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可报考特岗教师,优先考虑师范专业毕业生,师范院校毕业生以及生源地考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聘。

2.地方高师院校在培养和输送特岗教师的优势

由于“特岗教师”具有短期聘任和二次流动的特点,中国没有一所高校有哪个专业是用来培养特岗教师的。特岗教师作为国家实施多年的教育政策,需要一些高校对此作出响应,地方师范院校可以在培养和输送特岗教师方面作出一些实践探索。

地方高师院校在培养和输送特岗教师方面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高校毕业生报名参加特岗教师计划,自愿到基层服务,努力实现责任与奉献的统一,這是当代大学生主体价值观的深刻体现,对于社会发展和大学生自我价值实现都有着深刻的意义。现时期,我国有很多高校毕业生(非师范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也有一些乡村学校缺乏足够的合格的教师。地方师范院校的非师范生在学校四年,一千多日夜的耳濡目染,他们对师范教育有更多的认知,也会对乡村教育产生了一定的感情。因此,除了公费师范生之外,地方师范院校应该鼓励一些有志于教育事业的非师范生投身乡村教育,每年选拔和输送一批品学兼优的非师范生,为地方基础教育尤其是乡村教育提供充足的教师资源。

3.地方高师院校在区域教育治理体系的责任

在区域教育治理体系中,地方高师院校具有人才智力优势,理应主动承担起服务区域社会发展的重任。地方师范院校是乡村教师的摇篮,与地方基础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面对乡村教育的落后现状,地方高师院校不能袖手旁观,应树立主人翁意识,利用现有的各种资源为农村基础教育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地方高师院校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服务农村基础教育工作,这将带来地方高师院校与农村基础教育互促共赢的局面。现阶段国家支持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发展,建立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的师范教育体系,推进地方、高等学校、中小学校“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在这种政策背景下,地方高师院校应拓宽路径,在招生就业方面加强与地方的联系,开辟高师教育通向农村基础教育的新渠道;改革教育教学内容,提高师范教育服务农村基础教育的针对性;创新教育服务工作,开创师范教育服务农村基础教育的新局面。

4.基于教师教育供给侧改革,构建特岗教师发展新模式

教师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动力源泉。《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 年)》提出了计划目标:师德教育显著加强,教师培养培训的内容方式不断优化,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为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和人才支撑,该计划与特岗教师发展模式高度契合。

为了真正实现《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目标,地方高师院校应基于自身特点和改革需求,构建特岗教师发展新模式,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第一,落实师德教育新要求,增强师德教育实效性;第二,改进教师教育课程,提高教师培养质量;第三,协同多方主体,促进青年特岗教师的专业发展。总之,“特岗计划”的完善,需从特岗教师培养、培训、管理、待遇、表彰等方面持续加强。

參考文献:

[1]高润青.“特岗计划”:促进教育公平的新支点[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06):12-16.

[2]教育部.点亮万千乡村孩子的人生梦想,“乡村筑梦人——2020年全国优秀特岗教师事迹报告会”举行[EB/OL].(2020-9-10)[2020-9-29].http://www.moe.gov.cn/jyb_zzjg/huodong/202009/t20200910_486990.html.

[3]张济洲.农村“特岗教师”政策实施: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07):26-28.

[4]王成龙.新生代乡村教师的文化困境与职业选择[J].青年探索,2016(01):84-89.

[5]蒲大勇,王丽君,任兴灵,许红平.西部特岗教师:留下容易,坚守难——基于对西部地区3468名服务期满留任特岗教师的大样本调查与分析[J].中小学管理,2019(02):40-43.

[6]安富海.“特岗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基于对贵州威宁县和河北涞源县的调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0):39-43.

[7]张传月.中小学特岗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调查研究[J].教育导刊,2016(10):74-77.

[8]曹小雪.特岗教师焦虑的滋生对其专业发展的负面影响及干预策略[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20.

[9]黄旭中.师范与非师范毕业生工作状态差异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10]《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9》发布:悦纳乡村儿童、乡村教师成为农村教育新起点[EB/OL].(2019-1-15)[2023-10-1].http://www.jyb.cn/rmtzgjsb/201901/t20190115_212031.html.

[11]范晓东.“特岗计划”政策执行中的交接界面与契约空间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8(12):80-84.

[12] 李兴洲,唐文秀.乡村教师政策靶向瞄准优化策略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06):35-42.

[13] 王中华,贾颖.论乡村特岗教师文化自觉的困境与策略[J].教育导刊,2020(06):11-17.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Young “Special Post Teachers”: Predicament and Reflection

Zuo Chong-liang

(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 Hengyang 421002 )

Abstract:The special post teacher plan is an educational polic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y, the structure of rural teachers in China has improved. As a new generation of teachers, special post teachers have made due contributions to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rural education. There are practical difficulties such as insufficient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young special post teachers. Reflecting on the motivation of the “special post teacher plan”, the “special post teacher” policy limits the sustainabl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young teachers due to its short-term, temporary and other congenital defects. Based on the contract theory of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promoting the reform of teacher education, implementing a new model of “special post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establishing a long-term supplementary mechanism for rural teachers can better meet the needs of high-quality teachers in rural education. The supply-side reform of teacher education can not only better meet the needs of teachers in rural schools, but also reflect the reality of the current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ocal norm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special post teachers; young teachers; teacher education;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猜你喜欢
教师教育教师专业发展青年教师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技术支持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专家评价对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影响的叙事探究
利用云录播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研修平台
微视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我国教师教育实践研究综述
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非洲教师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