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审计、数字普惠金融与共同富裕

2024-01-03 09:29:50蓝莎樊越张育瑄
西南金融 2023年11期
关键词:普惠共同富裕金融

○蓝莎 樊越 张育瑄

西北政法大学管理学院 陕西西安 710122

引言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内容,是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升级转换”和“接力赓续”(许汉友等,2022)。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中指出,共同富裕不仅涉及物质生活富足、公共服务普及普惠、生态环境宜居,还包含文化自信提升、社会和谐安定、乡村全面振兴等方面。当下,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进程中,我国还面临着发展水平不高、收入和财产差距过大、收入分配制度不完善、中等收入人群比重偏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不高、精神文明与文化普惠发展尚存短板等一系列挑战。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上,如何全方位、多举措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成为值得深思的问题。

国家审计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对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审计对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韩峰等,2020)、保障金融安全、强化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公共责任(刘杉,2014)、全面深化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段瑞娟和苏曦凌,2022)等方面具有促进作用。关于国家审计与共同富裕相关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两种研究视角:一是国家审计为共同富裕的实现增添动力。张薇(2022)从物质富裕、精神富裕两个维度出发,构建了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整体框架,从实施共同富裕全覆盖审计机制等多条路径强化国家审计推进共同富裕;任红梅(2023)认为国家审计从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调整方面实现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进而促成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二是在共同富裕逻辑中内嵌研究型审计。研究型审计支持服务于新时代国家战略需求,能够从优化财富实现形式、规范财富积累渠道、改善财富分配过程三个维度助力规范财富积累机制,赋能实现共同富裕战略目标(许汉友和李潇琦,2023),还能够通过助力把握经济发展重心、实现资金有效分配和监督收入来源的合理性为共同富裕之路提供有力保障(许汉友等,2022)。同时,已有研究发现,银行业高质量发展、金融创新等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从而丰富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城市创新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等有助于缓解生活压力、提高居民幸福感,从而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进而实现全体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

实现共同富裕既是国家治理必须完成的重大任务,也是国家治理必然面临的重大挑战。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进程中,我国还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国家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保障,是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监督力量。相关学者从理论方面考察国家审计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丰富了国家审计的经济后果和共同富裕影响因素的研究,但鲜有学者从实证角度探究二者关系。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取2013—2019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聚焦国家审计对共同富裕的作用机理,探究国家审计如何通过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产生影响,在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的基础上为推动和实现共同富裕丰富实践路径,为进一步强化国家审计治理能力提供理论与经验支持。

一、理论分析与共同富裕特征事实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直接效应:国家审计与共同富裕。国家审计是内生于国家治理需求,嵌入国家治理体系的监督控制系统,其本质是国家治理体系中内生的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的“免疫系统”。共同富裕的实现需要通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由此,基于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论,从预防、揭示和抵御三方面功能出发探究国家审计促进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机理。

(1)国家审计预防功能与共同富裕:“未病先防”。预防功能在免疫系统功能中扮演“排头兵”角色,政府审计机关通过执行审计能够在共同富裕政策实施过程中发挥预防和预警风险隐患、降低不利影响的作用,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前移”。具体而言,包括两个层面:第一,国家审计是由宪法确定,由审计法等法律法规作出规范,由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依法独立履行审计监督权(李明辉和叶超,2022),具有较强的审计权威性和审计公信力,在落实共同富裕政策过程中能够对被审计单位的违法违规行为和违规行为者产生事前威慑,使涉事主体主动放弃或减少不合法行为,从而抑制公共权力滥用、行贿受贿等腐败行为,助力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黄海艳和张娜,2022),为共同富裕实现奠定扎实的基础。第二,国家审计凭借其专业程度在共同富裕政策实施阶段存在的问题严峻之前,及时运行预警机制以察觉潜在风险点并发出预警,协调评估机制来评估被审计单位的绩效及经济风险,及时发现端倪并开展专项整治,即严峻、重要的问题发现在前端,更加强调“未病先防”,从而增强国家审计在落实共同富裕政策中监督控制系统中的有效性。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H1a:国家审计发挥预防功能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2)国家审计揭示功能与共同富裕:“既病防变”。揭示功能在免疫系统功能中扮演“主力军”角色,国家审计能够公正客观、如实反映被审计单位的真实面貌和揭示存在的问题,以敦促相关责任单位及其人员的整改,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纠偏”。具体而言,包括两个层面:第一,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 年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从顶层设计上强调了国家审计的独立性。在落实共同富裕政策时,通过对相关责任人、资金、政策等实施审计,运行揭示机制更能客观、真实地揭示被审计单位在共同富裕政策实施中存在的专项资金使用绩效不高、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等违规违纪行为。第二,在充分运行揭示机制的基础上,运用曝光机制将问题公开透明化,以缓解政府部门之间由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等问题(王丛虎和门理想,2021),并针对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提出治本之策,着力推动源头治理,以实现“既病防变”目标,从而对共同富裕实现过程中的决策和执行系统产生影响。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H1b:国家审计发挥揭示功能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3)国家审计抵御功能与共同富裕:“愈后防复”。抵御功能在免疫系统功能中扮演“防火墙”角色,依托于预防功能和揭示功能,政府审计机关通过健全制度、完善体制、规范机制,来抵御和抑制共同富裕政策落实过程中的风险隐患及各种“病害”。具体而言,包括两个层面:第一,国家审计作为一种常态运行的经济监督和权力制约机制,具有独立的特性,拥有行政处理权、移送行政处理及提请司法处理权等,运行处罚机制向司法机关、纪检监察部门移送共同富裕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事项、线索(王光远和郑晓宇,2019),并作出处理处罚决定。第二,整改机制则是通过提交审计信息、审计建议、综合性报告等方式,对违规行为和事项进行纠错和改进。此外,审计建议前移被多元主体共同采纳,起到部门间相互配合、联动治理的作用(贺宝成和熊永超,2021),可以排除体制性障碍、修复机制性缺陷、弥补制度性漏洞,从而健全和完善共同富裕的相关政策与法规,避免审计服务于共同富裕目标的执行偏差,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制度保障。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H1c:国家审计发挥抵御功能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综上分析,国家审计在共同富裕实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监督控制系统,通过运行揭示、曝光、处罚及整改机制在落实共同富裕政策时进行“体检”,全面检查已出现的问题,向相关政府部门移送违法违规线索,并提出整改意见;运行威慑、评估、预警机制,对违法违规行为者产生威慑效应,防止违法违规问题的发生,对潜在风险起到预防和抵御的作用(姜军,2022),从而助力实现全体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H1:国家审计可以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2.机制分析:数字普惠金融的中介作用。国家审计是为满足国家治理的客观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是国家治理体系中一项基础性制度安排,维护金融安全是国家审计的法定职能(许莉,2010)。国家审计主要通过以下两方面影响并促进数字普惠金融:第一,金融审计作为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的子系统,具有综合性和拓展性,可以对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经营管理、风险防控及内部控制等方面进行鉴证,深入研究被审计对象,揭示并纠正金融业暴露出来的“表象风险”(王家华和丁文彬,2022)。如2022年浙江省扎实开展融资租赁行业防范金融风险审计,揭示问题4方面50个,在金融领域发挥了审计威慑性作用,从而促进金融机构完善治理、合法经营,规范市场秩序,维护社会公平,完善国家金融治理体系。第二,通过对数字普惠金融政策跟踪落实审计,监督审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等政府部门职责履行情况和金融机构的政策执行情况(岳崴和张强,2020),深入剖析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体系缺陷、监管政策漏洞,了解把握政策的实际效果与预期目标效果的差距,促进金融风险防控、预警、处置、问责等制度体系的建设,补齐监管制度体系短板,做好常态化“金融体检”,满足数字普惠金融健康、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

数字普惠金融依托于“大物移云智区”等数字技术,与传统金融服务相比降低了服务门槛,激发了经济活力,愈加凸显了“普”“惠”二字(张金林等,202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要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增强金融普惠性。在“十四五”规划时期,我国数字经济正迈向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新阶段。《“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提出“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先行,明确了全面推进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建设与发展的重点方向,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有助于提升金融服务百姓民生水平,促进全体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

“普”与“共同”相呼应,“惠”与“富裕”相照应,字里行间透露了与“共同富裕”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普惠金融为实现共同富裕注入不竭动力。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以下三个方面促进实现共同富裕:第一,驱动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拓展了传统金融的服务边界,对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结构性”驱动效果(唐松等,2020),借助技术创新的“水平效应”与“结构效应”能够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易信和刘凤良,2015),通过协调区域发展、提升消费水平和提高信息化程度增强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孟维福和刘婧涵,2023),助力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第二,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数字普惠金融具有共享、便捷、安全、低成本和低门槛特点,可以充分发挥资源配置效应和普惠效应(孟添和张恒龙,2022),对社会资源合理配置,使其达到帕累托最优(谭燕芝和施伟琦,2023),为城乡金融资源共享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从而促进低收入家庭创业实现经济的包容性增长(任太增和殷志高,2022),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进而促进共同富裕。第三,缓解生活压力,提升居民幸福感。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以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为最终目标(田瑶等,2022)。金融科技发展能显著提高农村家庭幸福感,其中金融科技的覆盖广度和数字化程度对幸福感的提升最为重要(尹振涛等,2021)。同时,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传统金融通过科技赋能方式形成的新产物,可以借助缓解生活压力,提升居民主观幸福感(钱雪松和袁峥嵘,2022),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动能。

综上所述,国家审计可以通过金融审计和数字金融普惠政策跟踪落实审计促进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与此同时,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驱动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缓解生活压力等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H2:数字普惠金融是共同富裕实现的重要保障,国家审计通过提升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而促进共同富裕实现。

图1 为本文理论模型,归纳了国家审计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以及数字普惠金融在国家审计对共同富裕影响研究中的中介效应。

图1 理论模型

(二)共同富裕特征事实

1.共同富裕指数构建。共同富裕是“共同”和“富裕”的一种耦合状态(乔榛,2023),具有全民性与全面性、共创性与共享性、渐进性与差异性,以及对福利国家模式的超越性等内涵(周文和施炫伶,2022)。已有文献对共同富裕的衡量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杨筱明(2023)、韩亮亮等(2022)、陈丽君等(2021)从发展性、共享性与可持续性三方面构建出中国共同富裕指数模型;刘心怡等(2022)从考察居民收入水平和居民收入的极化程度两个方面来评价共同富裕水平;刘培林等(2021)从总体富裕程度和发展成果共享程度两个维度构建共同富裕的测度指标体系。

鉴于发展性、共享性和可持续性既是共同富裕的核心要素,也是推动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郁建兴和任杰,2021),本文以发展性、共享性和可持续性为一级指标构建共同富裕指标体系,相关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见表1。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避免相关性过高,最终选取17个三级指标。首先,使用客观赋权的熵值法对发展性、共享性、可持续性进行测度;其次,由于三项一级指标具有同等重要性,采用平均赋权的加权平均法得到各省份共同富裕指数。

表1 共同富裕指标体系

2.我国共同富裕发展态势。

(1)时序演变特征。如图2所示,2013年以来全国的共同富裕水平整体上呈现稳步发展趋势,共同富裕指数从2013 年的0.295 增长到2021 年的0.443,这表明我国共同富裕水平总体上呈现出向好的趋势。在2013—2020年期间,共同富裕水平的增速相对缓慢,而2020—2021 年增速明显加快,增长了0.18。原因主要在于2020 年底新时代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全国范围内实现了大规模的脱贫,使得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益处,从而促进了共同富裕水平的提升。发展性和可持续性发展较快,而共享性发展的速度则相对较慢,说明我国在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贫富差距也在缩小,让更多人分享到了经济增长的成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加大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领域的投入力度,加强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以及促进教育、就业等机会的平等化等增强共享性,在2020—2021年有较大幅度增加。发展性、共享性及可持续性并驾齐驱方能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进而推动共同富裕水平的提升。

图2 共同富裕指数水平测度

(2)空间演变特征。分区域来看(见表2),东部地区共同富裕指数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2013 年到2021 年,东部地区共同富裕指数从0.366上升到了0.537,高于全国总体水平,而中西部地区共同富裕指数也有所上升,年均增长速度高于东部地区。东部地区较高的共同富裕指数可能归因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优质、居民收入水平较高等因素。可持续性指数的走势与共同富裕指数相似,各区域的可持续性指数在2013 年至2021 年间呈现整体上升趋势,但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仍然较大。在2021年,东部的可持续性指数达到了0.543,而中西部地区的可持续性指数为0.286。然而,从2018年开始,东部地区的可持续性指数增速放缓,而中西部地区的可持续性指数开始快速上升,这表明东部地区在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更好的平衡与协调。在发展性指数方面,中西部地区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而东部地区的增长则相对缓慢。到2021年,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性指数为0.473,而东部地区的发展性指数为0.653,这表明中西部地区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方面正在迎头赶上。共享性指数在东部地区从2013 年的0.320 增加到2021 年的0.416,而在中西部地区从0.277 增加到0.413。虽然两个地区的共享性指数都有所增长,但中西部地区的共享性指数增长幅度更大。

表2 区域共同富裕指数及分项指数

二、数据来源与模型设定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取2013—2019年的30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研究所用的数据均由手工收集整理完成,其中国家审计相关数据来源于2014—2020年《中国审计年鉴》;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来源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2011-2021)》;控制变量等相关数据来源于2013—2019 年《中国统计年鉴》。考虑到数据可得性以及部分地区关键数据严重缺失,故剔除相关地区,最终得到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2013—2019年样本观察值210个,对连续型变量均进行1%和99%分位的Winsorize缩尾处理,数据处理与分析使用Stata17完成。

(二)变量定义与描述性分析

1.变量定义。

(1)核心解释变量。本文核心解释变量为国家审计(Audit)。基于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论,国家审计具有预防功能、揭示功能和抵御功能。借鉴刘雷等(2014)、树成琳和宋达(2015)的研究,以被采纳审计建议的自然对数来衡量预防功能,用Audit-p 表示;以审计查出主要问题金额的自然对数来衡量揭示功能,用Audit-r表示;以审计促进整改落实有关问题资金的自然对数来衡量抵御功能,用Audit-m表示。鉴于各项功能都具有同等重要性,借鉴郭檬楠等(2022)的研究,对各项功能按照平均赋权的方法,采用加权平均法构建国家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2)中介变量。本文中介变量为数字普惠金融(DFI)。该变量使用北京大学发布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2011-2021)来衡量,该指数基于蚂蚁金服账户交易记录大数据,包括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三个维度(郭峰等,2020),具有覆盖范围广、考量指标多、赋权方式合理等优点。

(3)控制变量。参考现有文献的做法,本文在模型中还加入如下控制变量:政府规模(GSIZZE),以财政支出与GDP之比来衡量;通货膨胀水平(CPI),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自然对数来衡量;开放程度(Open),以进出口贸易总额与GDP之比来衡量;城市化水平(URB),以城镇人口与地区总人口之比来衡量;此外,本文控制了年份固定效应(Year)。

2.描述性分析。表3 为描述性统计结果,共同富裕的标准差为0.14,其中最小值为0.102,最大值为0.816,可见各省份共同富裕指数之间存在一定差距。数字普惠金融的标准差为62.69,最小值为118.01,最大值为410.28,说明各省份间的数字普惠金融间存在极为显著的差异。核心解释变量国家审计的标准差为0.38,其解构指标预防功能、揭示功能、抵御功能的标准差分别为0.40、0.41、0.49,说明不同省份的国家审计机关整体问责力度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源于各省国家审计机关预防功能、揭示功能和抵御功能的效能差异。

表3 描述性统计结果

为检验上述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对以上变量进行了方差膨胀因子(VIF)检验,变量间的VIF值范围为[1.73,3.86],各变量的VIF值均远低于10,表明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可进行后续回归分析。

(三)模型设定

1.基本模型。为了检验国家审计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本文构建以下回归模型来检验假设H1、H1a、H1b、H1c:

式中CP表示共同富裕,IV分别表示国家审计、预防功能、揭示功能及抵御功能,Controls为控制变量组,k为控制变量数,ε表示随机扰动项,i、t分别为省份和年份。

2.机制分析。为了检验国家审计、数字普惠金融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借鉴温忠麟和叶宝娟(2014)的研究,构建中介效应模型验证国家审计影响共同富裕的机制,即检验假设H2:

式中Audit表示国家审计,DFI表示数字普惠金融,其余变量定义与式(1)相同。

三、实证结果

(一)基准回归结果:国家审计与共同富裕

为验证假设H1、H1a、H1b、H1c,利用模型(1)进行回归,回归结果见表4,列(1)国家审计与共同富裕回归系数为0.060,在5%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验证了假设H1。列(2)、(3)、(4)分别验证了国家审计的预防功能、揭示功能、抵御功能与共同富裕的相关性。国家审计的预防功能的回归系数为0.073,t值为2.85,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国家审计预防功能显著正向促进共同富裕实现,验证了假设H1a。国家审计的揭示功能的回归系数为0.027,t 值为1.73,在10%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国家审计的揭示功能和共同富裕显著正相关,假设H1b被验证。国家审计的抵御功能的回归系数为0.032,t值为1.97,在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国家审计抵御功能显著正向影响共同富裕,验证了假设H1c。总体来看,国家审计显著正向影响共同富裕,即随着国家审计功能的增强,共同富裕水平会随之提高。

表4 国家审计与共同富裕基准回归结果

(二)中介效应回归结果:数字普惠金融的中介效应

为验证假设H2,利用模型(2)和(3)进行回归,结果见表5。由表5的列(1)可知,国家审计与数字普惠金融的回归系数在10%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国家审计可以显著促进数字普惠金融;由表5的列(2)可知,数字普惠金融与共同富裕回归系数为0.003,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表明通过加速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可以促进共同富裕;由表5的列(3)可知,国家审计与共同富裕的回归系数为0.045、数字普惠金融与共同富裕的回归系数为0.003,分别在10%、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国家审计可以通过推动数字普惠金融,从而驱动共同富裕。假设H2得到验证。借鉴温忠麟等(2004)、温忠麟和叶宝娟(2014)的研究,为保证检验效果最优,本文同时引入Sobel 检验和Bootstrap 检验对中介效应做进一步检验。Sobel检验结果表明P值为0.094,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国家审计对共同富裕的直接效应显著,数字普惠金融的间接效应也显著。综合检验结果可以看出,数字普惠金融在国家审计推动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

表5 中介效应回归结果

(三)稳健性检验

1.改变变量测度方式。第一,改变国家审计测度方式。鉴于使用加权平均赋权的方法可能会对国家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准确性有所影响,因此采用客观赋权的熵权法综合计算所得的指数来测度国家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以检验回归结果的稳健性。回归结果见表6,表明以熵权法测度国家审计可以显著促进共同富裕和数字普惠金融,国家审计可以通过推动数字普惠金融,从而驱动共同富裕,检验结果与前文保持一致,说明本文所得结论是稳健的。

表6 稳健性检验结果(一)

第二,改变共同富裕测度方式。采用客观赋权的熵值法计算得到各省份共同富裕指数,回归结果见表7。与基本回归结果一致,国家审计显著正向影响共同富裕,H1 再次得到支持。国家审计的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分别在1%、10%、10%的水平上显著正向促进共同富裕,H1a、H1b、H1c再次得到支持。数字普惠金融与共同富裕回归系数为0.004,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显著促进共同富裕,国家审计、数字普惠金融与共同富裕分别在10%、1%的水平上显著正向影响共同富裕,表明国家审计可以通过推动数字普惠金融,从而驱动共同富裕,回归结果保持不变。

表7 稳健性检验结果(二)

2.替换原回归模型。使用面板Tobit 模型进一步验证主回归结果的稳健性,回归结果见表8。回归结果与前文保持一致,再次证明本文所得结论是稳健的。

表8 稳健性检验结果(三)

(四)东部、中西部地区的异质性分析

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方面存在的差异可能会影响国家审计对共同富裕的作用效果,因此,按照国家统计局对东部、中西部的区域划分原则,本文将样本数据进行分组回归,结果见表9。回归结果显示,无论是在中西部地区还是在东部地区,国家审计、数字普惠金融都能够显著促进共同富裕,即在考虑了地区异质性之后,国家审计仍然显著正向影响共同富裕。此外,国家审计和数字普惠金融与共同富裕的回归系数在东部地区较大或者较为显著,也就是说国家审计和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作用在东部地区表现得更为明显。

表9 地区异质性分析

四、国家审计赋能共同富裕的浙江实践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1 年5 月公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提出要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推进共同富裕和现代化先行,擘画壮美蓝图。浙江省是全国唯一一个所有设区市居民收入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具备开展示范区建设的基础、优势和潜力。以2021年为例,根据前文测度的共同富裕指数,浙江省共同富裕水平居全国第三,除直辖市外位居全国第一,同样表明浙江省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上具备良好的基础条件,符合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战略定位。国家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助力共同富裕的有效手段,为达到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目标,需要借助审计力量。因此,本文以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为研究对象,探究国家审计赋能共同富裕的具体实践。

(一)保障政策制度,夯实共同富裕审计基础

2021年6月,浙江省公布《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 年)》,指出要推进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在浙江实践。同年8月,公布《浙江省审计机关促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 年)》,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审计力量。浙江省作为共同富裕示范区,为保证2025年共同富裕示范区取得实质性进展,审计机关2022 年修订实施《浙江省内部审计工作规定》,2023 年又对《浙江省审计条例》进行修订,强调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其中,2022 年浙江省共完成审计项目1788个,查出违规金额105.11亿元,促进增收节支和挽回损失218.87亿元。

此外,浙江省紧贴审计工作需求,出台了《强化审计质量控制及优化审计业务流程的意见》等一系列加强审计质量管控的制度办法,在全国审计机关率先发布实施《审计数据归集规范》地方标准等;加强审计与人大监督、纪检监察监督、组织部门干部监督等各类监督的贯通协同,出台了相应的制度,如杭州市临平区出台《关于健全完善协同联动监督机制深化审计成果有效运用的实施意见》、湖州市印发《关于加强纪检监察监督巡察监督与审计监督贯通协同的实施办法》、乐清市出台《关于建立检察公益诉讼与审计监督协作配合工作机制的意见》等,努力做到一审多项、一审多果、一审多用,一体构建多跨协同的大监督格局,其中,2022 年全省审计移送处理事项801件,移送处理人员1055人。上述举措为国家审计赋能共同富裕发展提供了政策制度保障和理论实践基础。

(二)聚焦核心目标,促进共同富裕政策落实

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共同富裕的题中之义。浙江民生审计以“政治—政策—项目—资金”为主线,密切跟踪民生政策的执行、民生资金的使用和民生项目的建设运营情况,发现并深入探讨民生政策、资金和项目存在的问题,剖析其中存在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缺陷和制度性漏洞,从而提出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提高民生政策、资金和项目的规范管理,进而为解决民生难题和保障民生底线贡献审计力量。浙江省聚焦重大民生保障,2021年对困难群众救助资金进行审计,通过政治、政策、项目、资金的线索追踪,发现部分市县在救助对象的认定上存在不精准现象,并对此进行督促整改,切实发挥国家审计在推动社会救助政策落地实施、确保社会救助资金有效使用、保障困难群众基本权益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重大项目落地是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浙江省2021 年紧扣“共同富裕”主题,围绕“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启动了388个重大项目,旨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并于2022 年进行专项审计,对项目的全过程进行跟踪审计,抓住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保障重大项目落地,改善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从388个重大项目中抽取153个项目进行审计,审计结果显示,项目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计划项目开工不够及时、项目品质内涵有待提升、营商环境仍需优化、项目建设管理有待加强等。针对审计调查发现的问题,出具了专项审计调查综合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以推进审计问题整改,包括更严格的项目谋划申报、加快项目建设推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等。如针对33个重大项目未按计划推进问题,已经按照相关审计建议采取行动并取得了显著的改进,其中29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完成投资19.8亿元;4个项目已恢复施工,完成投资1.1亿元。

(三)赋能数字技术,助推共同富裕提质增效

数字化技术赋能审计能够推动审计工作资源集中化、业务数字化、方式智能化和决策科学化,真正实现科技强审、“智治”审计,促进审计现代化。首先,浙江省审计厅以问题为导向,基于“理论+制度”支撑体系,通过数字化审计平台和模块的集成,实现了审计数据的全面整合和共享,坚持“小切口、大场景”的思路搭建N个应用场景;其次,通过“经济体检”发现审计重大问题,运行审计整改一体化智能管理系统无缝对接“重大审计问题清单”,构建系统化、动态化、科学化管理的审计数字化改革“1+N+2”体系架构,形成“发现—反馈—整改—共享”闭环机制,有效保障重大决策部署落地及推动制度建设,从而助推共同富裕提质增效(见图3)。

图3 数字技术赋能国家审计促进共同富裕

温州市坚持以民生为本,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背景下,2022年开展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审计工作。首先,在审计过程中注重使用金审工程平台,据统计,在审计分析所查找的问题中,通过大数据比对分析发现的问题占比达94.1%;其次,结合内外部数据和实地走访,全面深入了解当前开展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借助审计整改一体化智能管理系统,全链条监督审计整改进度,确保审计整改落地见效。通过此次审计,共发现2423名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有问题,存在应享未享各类救助保障、长期滞站人员落户安置工作不到位等问题,问题整改率达95%,助力2308名困难群众获得救助保障,促成发放或追回违规享受救助补助资金共计449.23万元。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国家审计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是促进实现共同富裕动力来源之一;且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数字普惠金融也为实现共同富裕注入不竭动力。本文基于2013—2019 年30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国家审计、数字普惠金融与共同富裕三者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

第一,国家审计可以通过发挥预防、揭示和抵御三大“免疫职能”,扮演“排头兵”“主力军”和“防火墙”角色,强调“未病先防”、突出“既病防变”和重视“愈后防复”,对实现共同富裕全过程监督控制,助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一结论在通过改变共同富裕、国家审计测度方式和替换回归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

第二,积极推动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助于进一步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机制分析表明,国家审计通过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促进实现共同富裕,数字普惠金融在国家审计推动共同富裕的进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

第三,发现国家审计和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不会因为地区异质发生改变,但是在东部地区,国家审计和数字普惠金融对于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发展水平和需求差异不同所致。

结合本文的研究结论与国家审计作用于共同富裕的案例实践,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顶层设计,完善国家审计、数字普惠金融制度,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保证。国家审计和数字普惠金融可以助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了更好地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需要从顶层设计入手,加强国家审计、数字普惠金融制度建设。其一,在数字时代,国家审计机关要抓住契机,加快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科技强审”战略,利用数字化技术优化审计流程;重视培育数字人才、提高审计队伍的数字化素养和能力;整合各地审计机关的资源、推动实现国家审计的数字化再造;打造国家数字化审计平台,消除地方审计机关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审计信息的共享和协同,提升国家审计效能,从而更好地助推共同富裕。浙江经验表明,数字技术赋能国家审计可以有效提升实现共同富裕的效率和质量。其二,金融监管机构应当适度放宽对数字普惠金融业务的限制,降低其准入门槛与经营条件,以此拓展非银行金融机构在数字普惠金融领域的活动范围。这将使小微企业和广大民众从更多的渠道获得融资,满足多方主体的各类金融需求,有助于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数字普惠金融业务的监管协调,建立健全监管协调机制,加强监管政策的协调和统一,保障数字普惠金融业务的安全和稳定,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二是高效联动,加强国家审计、数字普惠金融与其他相关方面协同,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其一,政策协同:国家审计、数字普惠金融与共同富裕三个领域的政策应当相互配合、协调推进。国家审计部门可以与数字普惠金融机构合作,共同制定推动共同富裕的政策措施,加强对其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三个领域的政策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其二,国家审计与数字普惠金融协同:数字普惠金融在国家审计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中发挥了中介效应,为发挥这一作用,国家审计机关应对数字普惠金融机构进行定期审计和评估,对其提供的金融服务进行全面审查和监测,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健康发展;政府要加大对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优化基础设施构建布局,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满足不同群体的金融需求,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全要素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生态体系,提升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效率和便捷性,从而增强经济效应,以确保符合共同富裕的要求。其三,多元主体协同:在公布审计报告的基础上,审计与人大监督、纪检监察监督、组织部门干部监督等各类监督协同配合。浙江经验表明通过制度保障可以更好地贯通监督。除此之外,政府还可以鼓励各类金融机构、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参与其中,形成高效联动的工作机制,合力推进共同富裕的实现。

三是因地制宜,发挥国家审计和数字普惠金融在实现共同富裕中的作用,是助推共同富裕的有效举措。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各地区之间的资源禀赋存在显著差异。针对国家审计和数字普惠金融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地区效能差异,首先,中西部地区审计机关要兼收并蓄学习东部地区的先进审计理念和模式,可采用东西部交叉审计的模式,科学制定发展战略,加强交流沟通、学习先进经验;东部地区应借助本地优势资源,数字技术赋能增强审计的监督效能,强调审计结果“一审多用”,对建议的采纳情况、未采纳情况进行追踪,并对整改情况进行持续监督,由此更好地作用于共同富裕。其次,中西部地区应不断优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依靠政策制度倾斜引入先进数字技术、高素质人才及社会资金等优质资源,积极挖掘低收入群体的数字普惠金融需求,减少无效冗余的金融供给,以高效金融服务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东部地区金融机构应借助本地良好生态,积极推进数字普惠金融业务和产品创新,优化金融科技创新生态,实现金融供给和金融需求的精准对接,并借助金融外溢效应助力其他地区发展,迈向共同富裕目标。

猜你喜欢
普惠共同富裕金融
共同富裕
经济(2022年11期)2022-11-05 08:25:06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节能与环保(2022年3期)2022-04-26 14:32:46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 06:45:02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华人时刊(2021年21期)2021-03-09 05:31:28
新疆吉木乃县:县总工会推进普惠服务
今日农业(2020年21期)2020-12-19 13:52:28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金桥(2018年12期)2019-01-29 02:47:36
君唯康的金融梦
日照银行普惠金融的乡村探索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12
农村普惠金融重在“为民所用”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