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向东
(西北民族大学 体育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我国力争将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绿色低碳发展正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和各行业转型升级的指引方向[1].在这一背景下,大数据作为一种信息资源和产业发展新动力,正逐渐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为智慧体育发展和“双碳”目标实现带来新机遇.大数据在运动员训练、竞赛分析、粉丝体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应用,使体育产业实现精准化、个性化和智能化.2020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要求推进“互联网+健身”,提高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适应数字技术全面融入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新趋势”、“打造智慧共享、和睦共治的新型数字生活”[3].在此背景下,智慧体育、体育大数据也成为体育学界研究热点之一.
体育大数据作为一种新的研究领域,已经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柴王军等人[4]对体育大数据的应用和挑战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分析了大数据在运动员训练、竞赛分析、运动医疗、粉丝体验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指出了数据隐私、数据安全和数据质量等挑战.高蕾等人[5]深入分析了大数据视角下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挑战,认为大数据将是体育产业发展的新驱动力.沈克印等人[6]从国际视角出发,系统地回顾了体育大数据的应用领域、方法、技术和挑战,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而“双碳”大背景下,体育产业的低碳发展也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王孟等人[7]研究了大数据时代体育产业发展模式,提出了“数据驱动的体育产业”发展模式,并强调了在这个模式下体育产业的低碳转型需求.韩雨潼[8]对我国体育产业的低碳发展路径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体育+能源”、“体育+环保”等低碳发展路径,并认为体育大数据技术可以有效推动这些路径的实施.牛拓等人[9]则从更深层次探讨了体育产业的低碳发展模式,提出了以循环经济、绿色设计、可持续消费为特征的低碳发展模式,并强调了大数据技术在推动这个模式实施中的关键作用.尽管上述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但如何结合体育大数据和双碳目标,构建智慧体育产业的低碳发展模式和战略路径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傅钢强[10]通过对大数据在体育中的应用、方法、技术的文献回顾,提出了“智慧体育”的概念,为我们理解和构建智慧体育产业提供了新的视角.牛群[11]对中国体育产业的低碳发展和转型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对于双碳目标,尽管在许多产业中已经有了实现双碳目标的战略路径和实践案例,但在体育产业中,这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较少.也有学者对中国体育产业实现双碳目标的路径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提出了针对性策略,但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
总的来说,关于体育大数据的应用、体育产业的低碳发展以及双碳目标在体育产业中的实现,已经有了一定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然而,这些研究和实践大多还处于初级阶段,还离形成系统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模式有一定的距离.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体育大数据与双碳目标之间的关系,构建智慧体育产业的低碳发展模式与战略路径,以期为中国乃至全球的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体育产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逐渐进入“智慧”的新时代.
智慧体育产业是基于大数据等信息技术,通过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应用,实现体育产业的智能化、精准化.它涉及体育竞赛、训练、管理、营销、服务等多个环节,具有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广阔的发展前景.首先,体育大数据正在赋能运动员的训练和竞赛.通过采集运动员的运动数据、生理数据、心理数据,分析运动员的状态、能力、表现等,可以为教练员训练方案的设计和竞赛策略提供智力支撑,提高运动员的成绩.例如,美国国家篮球协会(NBA)和国际足联(FIFA)等体育组织已经广泛使用大数据技术,以提高球队和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在我国,阿里体育、腾讯体育等公司也已经开始探索大数据在体育训练和竞赛中的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次,体育大数据也正在推动体育管理和服务的变革.通过对体育场馆、体育活动、体育消费等数据的分析,可以优化体育资源的配置,提高体育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满足人们多样化、个性化的体育需求.例如,通过对体育场馆的使用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实现场馆的智能调度和运营,提高场馆的使用效率.通过对体育活动的参与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人们的体育需求和喜好,推动体育活动的创新和多元化;再次,体育大数据也正在带动体育营销和商业化的新模式.通过对体育市场、体育产品、体育用户等数据的分析,可以规划精准的营销策略,创新体育商业模式,实现体育产业的增长和盈利.例如,通过对体育赛事的观众数据、社交媒体数据等进行分析,可以为体育赞助商、广告商营销策略提供精准的数据.通过对体育用户的行为数据、消费数据等分析,可以开发符合用户需求和喜好的体育产品和服务,提高用户的体验和满意度.比如阿里体育的“全民健身计划”和腾讯体育的“运动+”项目,通过对用户运动数据的分析,为用户提供了个性化的运动服务,从而推动了体育消费服务的提升.
尽管体育大数据的应用带来了诸多机遇,但也面临一些挑战.首先,数据的隐私和安全问题仍然严重.在体育大数据的采集、存储和使用过程中,如何保护用户的隐私和数据的安全,避免数据的泄露、滥用和篡改,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其次,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也成为一个关键问题.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提升数据的准确性,从而确保数据分析的有效性,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此外,如何提升体育产业从业者的大数据技术应用能力,以及如何完善大数据时代的体育产业政策和法规,也是当前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双碳”目标的提出,为智慧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体育产业作为一种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要源头,有必要在大数据技术支撑下,寻求实现低碳、绿色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响应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而且有利于实现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优化体育场馆和设施的能源管理,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推动体育赛事和活动的绿色运营,减少碳足迹;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推动体育消费的绿色化,引导公众绿色生活.
总的来说,智慧体育产业在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实现体育产业的低碳发展,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双碳”目标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参与全球生态治理的重要举措.我国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包括体育产业,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智慧体育产业,凭借其依托信息化技术实现运营的智能化、精准化和可持续化的特性,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一方面,智慧体育产业能帮助实现碳排放的精确测量和监控.这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基础环节.体育产业,包括赛事组织、场馆运营、运动员训练等,都会产生碳排放.过去由于缺乏精准的测量技术和监控手段,这部分碳排放往往被忽视.然而,借助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我们可以通过收集和分析体育产业各个环节的能源消耗数据、运输数据、物资消耗数据等,精确计算出体育产业的碳排放量.另一方面,智慧体育产业能实现降低碳排放.例如,通过对体育场馆的能耗数据分析,可以优化场馆的能源管理,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实现碳排放的减少.通过对体育赛事的运输数据分析,可以优化赛事的运输安排,推广绿色交通方式,减少碳排放.此外,还可以通过对体育消费数据的分析,引导绿色体育消费,降低体育产品和服务的生命周期碳排放.
实现双碳目标符合全球气候治理趋势,符合体育产业的长远发展目标.从这个角度来看,实现双碳目标不仅是责任,更是机遇.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投入,这将推动体育产业的技术创新和绿色转型,促进体育产业的升级和发展.此外,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全社会的参与,这将推动体育产业的公众参与和社区建设,增强体育产业的社会影响力.总的来说,智慧体育产业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面临挑战和机遇.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实现双碳目标,是智慧体育产业未来的重要任务.
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是体育产业的基础,也是碳排放的重要源头.因此,将智慧技术应用于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推进绿色建筑的实施,是智慧体育产业低碳发展模式的重要内容.首先,绿色建筑设计是低碳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基础,包括采用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如高效保温材料、可再生资源材料等,应用节能设计,如自然通风、自然照明、太阳能利用等,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其次,应用大数据和智能技术进行能源管理也是低碳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重要措施.通过安装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可以实时监测体育场馆的能耗情况,进行能源优化调配,实现能源的最大化利用,减少碳排放,也是低碳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重要措施,包括选择低碳建设技术、优化建设物流、减少建设垃圾等.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体育场馆就实现了绿色建筑设计和智能能源管理的有机结合.在建筑设计上,所有场馆都符合国际绿色建筑标准,采用了高效保温材料、自然通风等.在能源管理上,所有场馆都安装了智能能源管理系统.这些措施有效地降低了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碳排放,为实现体育产业的双碳目标提供了示范.
未来,智慧体育产业需要继续推动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低碳化,以达到双碳目标.在设计、建设、运营等环节全面实施绿色建筑和智能能源管理的理念,同时,需要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提高体育场地设施能源使用的效率,以及对碳排放的监控和管理的精度,如图1所示.
图1 智慧体育场地设施发展模式
体育赛事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从参与者的交通出行、赛事的运营到媒体直播,各个环节都存在着显著的碳足迹.因此,在智慧体育产业的低碳发展模式中,如何通过大数据和智慧技术,提升体育赛事的能源效率,降低碳排放至关重要.在此背景下,智慧赛事运营应运而生.例如,通过智能交通系统,可以精准预测赛事期间的交通需求,调度公共交通资源,鼓励观众使用公共交通,减少私人车辆使用,从而降低碳排放.此外,还可以通过优化赛事运营过程,如精准预测电力需求,合理调配电力资源,降低能源浪费,从而减少碳排放.对于赛事的媒体直播环节,可以采用云计算、边缘计算等技术,优化数据传输,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同时,赛事组织者还可以通过碳足迹计算和碳补偿机制,进一步降低体育赛事的碳排放.例如,北京马拉松在推进绿色体育和低碳化方面也有显著成效.马拉松赛事作为体育活动,对于推动体育产业的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交通方面,北京马拉松倡导选手和观众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参与赛事,以此降低碳排放.同时,赛事组织者通过优化比赛路线和日程,减少对城市交通的影响,从而降低碳排放.在赛事现场,使用太阳能照明设备,减少电力消耗,降低碳排放.通过大数据监控,对赛事的电力需求进行精准预测和管理,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在媒体转播方面,通过应用云计算等技术,优化数据传输,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此外,北京马拉松宣传推广绿色、环保的无塑料赛事理念,鼓励选手和观众参与垃圾分类和回收,减少对赛事环境的影响.这些措施无疑为体育赛事如何实现低碳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未来,智慧体育产业需要在提升体育赛事的能源效率,降低碳排放方面继续努力,以达到“双碳”目标.这需要深度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构建更加智能化、绿色化的赛事运营模式.
“双碳”目标背景下的体育制造业,同样面临重大的挑战与机遇.包括运动服装、运动器材等生产制造在内的体育制造业,可以通过材料创新、生产过程优化以及绿色物流等方式,应用大数据和智能技术,实现低碳化的转型.首先,材料创新有助于减少体育制造业的碳排放.近年来,一些知名运动品牌已经开始使用回收材料,不仅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而且有助于推动废弃物回收,降低环境负担.其次,通过应用大数据和智能技术,可以优化制造业的生产过程,提高能源效率.如预测产品需求,避免过度生产,减少能源浪费.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碳排放.最后,绿色物流也是体育制造业实现低碳化的重要途径.通过物流网络优化,选择低碳的运输方式,减少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同时,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物流路径的规划和优化,也能大大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碳排放.总的来说,通过材料创新、生产过程优化和绿色物流等手段,体育制造业有巨大的潜力实现碳排放的降低,为实现体育产业的“双碳”目标提供了有效途径.
体育场馆服务是体育产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关系到运动员的竞技表现和观众的观赛体验.在追求环保与低碳的当下,体育场馆服务的转型升级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在绿色建筑设计方面,体育场馆作为一个大型建筑,其设计理念对于碳排放有着直接的影响.例如,选择高效的绝热材料可以减少空调系统的使用,可以显著降低能耗.能源管理方面,通过智能化的管理系统,可以实时调整空调、照明等设备的运行状态,避免能源的浪费.例如,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在没有赛事或训练时自动关闭部分设备,或者根据观众人数的变化调整空调的运行状态.绿色服务方面,可以优先使用本地、有机的食材,减少运输带来的碳排放.在餐具和包装上,可以使用可回收或者可降解的材料,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低碳交通方面,体育场馆也可以通过改善交通设施,鼓励观众使用公共交通或者非机动车前来观赛.例如,可以在场馆周围设置自行车停车设施,或者与公共交通公司合作,提供观赛日的免费乘车服务.通过以上措施,体育场馆服务可以实现低碳化的转型,为实现体育产业的“双碳”目标做出贡献.同时,也可以提高场馆的运营效率,提升观众的观赛体验,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重提升.
在体育产业向低碳发展的过程中,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引导体育产业内部的积极响应,催生市场创新,并促使企业转型.首先,需要制定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低碳政策.应当制定详尽的体育产业环保标准和碳排放限制,对体育设施建设、运营、赛事组织等关键环节提供清晰、具体的规范.体育产业可设定明确的碳排放目标和实现步骤,进而形成符合预期的低碳发展轨道.政策引导的明确性和可预期性,可以有效减少市场主体的不确定性,促使体育产业自主调整战略,以符合政策导向,推动低碳转型.其次,还应当具有激励性的措施来推动体育产业内部的积极响应.这些措施包括优惠的税收政策、专项资金补贴、技术研发支持、人才引进优待等.例如,政府可以为采用低碳技术的体育设施建设项目提供税收优惠,鼓励更多的体育企业采用环保建筑材料和绿色建筑设计.同时,政府可以设立专项资金,补贴体育企业在低碳转型中的额外开支,降低其转型成本.对于在低碳技术研发上取得重要成果的企业,政府可以提供技术研发支持,如技术转让优惠、专利申请指导等,以激发其持续创新的热情.此外,引进相关的高技能人才,也是政策可以考虑的方向.这些具有激励性的政策,可以作为一种稳定且可预期的推动力,引导和推动体育产业低碳发展.
首先,推动体育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合理化主要通过低碳发展策略,使体育用品制造业与体育服务业、健身休闲业与竞赛表演业能相互协调发展.比如,体育用品制造业在生产过程中,可以更加注重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碳排放,从而带动健身休闲业与竞赛表演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高级化体现在体育用品制造业可以向高加工度产业演进,比如开发更环保、更健康、更智能的体育产品,以满足市场对高质量低碳体育用品的需求;其次,在低碳发展导向下,智慧体育产业需要更加注重低碳环保理念,提高低碳体育产品与服务的市场占有率.推动绿色运动装备的研发和生产,提供低碳运动服务,如骑行、步行等,不仅可以吸引消费者的关注,提高市场竞争力,还可以促进体育市场竞争程度和价格形成优势机制.最后,实现智慧体育产业的合理布局.根据各区域优势资源,如经济基础、大众消费潜力、地理资源等,可以形成各具特色的绿色体育产业地域组合,进而促进区域间的发展能够实现扬长避短、优势互补.例如,沿海地区可以发展帆船、冲浪等海洋体育项目,山区可以开展登山、滑雪等户外体育项目,这样既能推动各区域体育产业的发展,又能满足大众的运动需求.这种合理布局还能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对于一些具有自然景观优势的地区,发展户外体育旅游,将有利于吸引游客,促进当地的旅游产业发展.不仅可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还可以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
市场是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对于推动体育产业的低碳转型具有巨大的潜力.构建碳交易与碳税协同互补机制,可以让市场主体感知到碳排放的成本,自觉寻求降碳的技术和模式,从而推动体育产业的低碳发展.第一,为体育产业的低碳发展搭建一个公平、透明、高效的交易平台.通过对体育产业的碳排放设定配额,引导体育产业主体通过碳交易实现碳排放的减少.让有效降低碳排放的体育企业有机会出售其额外的碳配额,而碳排放较高的体育企业则需要购买碳配额以补偿其过量的碳排放.这一机制使得碳排放减少成为一个可获利的途径,从而引导体育产业向低碳转型;第二,对体育产业的碳排放实施税收政策,使碳排放的成本被体育产业主体充分感知.这一政策将鼓励体育产业主体采用低碳的生产和运营方式,以减少碳排放并降低碳税负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细化碳税的征收标准和程序,确保碳税的公平性和可操作性;第三,鼓励体育产业开发碳中和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市场对低碳产品的需求.如通过提高体育产品和服务的能效,实现产品和服务生命周期内的碳中和,开发低碳运动装备、绿色体育场馆等.
体育产业企业是实现低碳转型的主体,需要在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推动下,积极推进绿色转型,打造低碳的价值链.首先,推动绿色供应链管理.智慧体育产业的绿色转型需要从源头抓起,即供应链.企业需要在采购策略、供应商选择、合作方式等方面进行绿色转型.比如,在采购策略上,可以设立绿色采购比例,优先选择符合环保标准的供应商.在合作方式上,可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鼓励和帮助供应商提升绿色生产能力;其次,实施绿色生产与运营.体育产业企业需要对生产和运营过程进行绿色改造.可以采用节能设备、高效能源,积极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提升生产和运营效率,降低碳排放.同时,企业也应积极探索服务数字化,比如开展线上运动教学、线上比赛等,既可以降低实体活动的碳排放,也能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与此同时,发展绿色产品和服务.体育产业企业应从产品设计、制造、包装、销售、回收等全过程进行低碳化改造,发展绿色产品和服务.同时,通过品牌故事、用户体验等方式,引导消费者认同、选择绿色产品和服务;最后,实现碳中和.企业应设立明确的碳排放减少目标,并制定详细的行动计划.在实现内部碳排放减少的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购买碳减排额度或投资碳补偿项目,实现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