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同乐村

2024-01-02 13:02张艺腾
东方少年·快乐文学 2023年12期
关键词:城里人豆豆小猪

张艺腾

“妈妈快看,好可爱的小猪呀!”美希大呼小叫的,兴奋得直鼓掌。

妈妈在看小鸡们吃东西。地上满是谷粒。几只鸡的头在石板地上不停地快速点动,看上去像是在说“吃吃吃吃吃吃”,又像是在说“是的是的是的是的”。

老人站在屋门处,巡视着这些城里人,神情有几分得意。自从山南边儿的公路修通了,就不时有城里人到山里来看稀罕,老人习惯了。

妈妈随着美希的呼叫来到猪舍前——哇,果然是好可爱的小猪呀。猪舍里,猪妈妈四肢伸展,懒卧于地,惬意地轻哼着。猪宝宝们正在狭小的空间里你挤我、我拱你。

大家聚拢过来饶有兴味地数:“一、二、三、四……十二,十二只呢!”

太可爱了,简直是小宝贝呀!

“可是这么多小猪,它们长大后猪舍就住不下了呀。”一个阿姨颇有长远眼光说。

“不用长大,不几天就卖了。”屋门口的老人听到后,做了解答。

“这么好的小猪为什么要卖?”

“老母猪产仔就是为了卖。”老人解释道。

美希的兴趣都在小猪身上,她太喜欢这些小可爱了,真想把它们抱回家。大人们卖小猪的话题给美希提了醒,她大声对妈妈说:“妈妈,咱们买一只小猪吧!”

买一只小猪?美希的想法让妈妈和大家都感到有些突兀。妈妈看向美希,发现她表情认真,不像是说着玩儿的。

“不行,楼房里没法养猪。”一位阿姨首先发表意见。

“为什么没法养?楼房里可以养猫养狗,我也想把猪当宠物养。”

“可是猪会长得很大,到时候,在屋子里横冲直撞,怎么当宠物?”阿姨说。

妈妈没表态,沉吟了一会儿,她向美希确认:“你确定要养一只小猪?”

美希说:“确定。”

妈妈说:“好吧,可以。”

哇,大家都有些惊讶,谁也没有想到妈妈会答应美希的要求。有人心里嘀咕:看来真是有什么样的女儿就有什么样的妈妈,两个人的思维跟正常人都不太一样。

妈妈并不是任性,她刚刚深入地思考了:第一,不能打击女儿的兴趣。女儿看似突兀的想法其实是有脱俗的内涵的,这样的心灵需要保护;第二,至于小猪买回家长大后会不会有麻烦,那是小事儿,到时候再说就是了。

于是,妈妈向老人正式提出了要买一只小猪的要求。

老人高兴地一口答应了。他算了一下账,当下一只小猪大约值四百多元,付款时妈妈坚持给了五百。

大家虽然不理解这母女二人的想法,但还是很热情地帮忙挑选。妈妈征求了美希的意见,挑了一只看上去最活泼的小猪。

美希太高兴了,她想马上把小猪抱走。但是妈妈想了想,这次自驾游还有好远的行程,带上小猪不太方便,要是在返程的时候带走小猪,那是最好的了。于是,妈妈跟老人商量能不能把小猪先寄养在老人家里。老人一口答应下来。

妈妈跟老人讲好,从现在起这只小猪就算是老人帮忙喂养,小猪吃的饲料由她来照价付钱。

美希在妈妈跟老人讲话的时候已经给小猪起好了名字,叫豆豆。

临走,美希想摸一摸豆豆。老人赶紧把小猪捉出来,抱着让美希摸。

美希摸着小猪光溜溜的后背说:“以后你就叫豆豆了,等着我来接你啊!”

接下来的行程也是非常快乐的,美希和妈妈去了湿地公园、森林,还在外露营,开篝火晚会,大家玩儿得不亦乐乎。小学这六年里,美希从来没有这样快乐过。自驾游车队的最终目的地是雪山,那种远离尘嚣,足以净化灵魂的绝美景色是大家最终的向往。

但就在离雪山还有五百公里的时候,妈妈忽然接到单位电话,有一件特殊紧要的工作需要她处理。没办法,妈妈只好和大家告别,带着美希提前返程。

时间紧迫,没法按原来的路线返回了。

美希焦急地问正在开车的妈妈:“咱们走了,豆豆怎么办啊?”

妈妈想了想说:“等我回去处理完工作,再专程来接它。”

回到家后,妈妈忙得焦头烂额,美希也为了暑假作业忙得不可开交。等妈妈忙完了工作,美希忙完了作业,就要开学了,没有多余的时间去接豆豆了。

升入初中后,美希的学习任务更重了。妈妈不仅要工作,还要照顾好美希生活的各个方面。晚上管美希的作业,周六日陪美希去辅导班……妈妈把豆豆都给忘了。

可美希没有忘,她问了妈妈三次豆豆怎么办。妈妈说等到国庆小长假,应该就可以去接豆豆了。

小长假还没有到,妈妈就给美希预订了一个数学提高班,一个物理提高班。这样,妈妈和美希都不可能出行了。

到了小长假,妈妈跟爸爸商量,想让他去接豆豆,却被爸爸拒绝了。爸爸的第一个理由是:去接豆豆来回要一千公里,油费加上高速费至少得花上两千多元,只为了接回一只价值五百元的小猪?这不符合经济规律!第二个理由是:他独自开车跑那么远,容易疲劳驾驶,有一定的危险性。第三个理由是:爸爸计算了一下时间,这只小猪从出生到现在应该有两个月猪龄了,体重至少达到了五六十斤,已经不能算是小猪,接回家又怎么养呢?而且肯定也不乖、不可爱了!

这三個理由,第二个对妈妈很管用,第三个对美希很管用。于是,爸爸顺利说服了妈妈和美希,不去接小猪了。那五百元,就当是送给老人了。

豆豆这时候真的已经长到五六十斤了。它每天都在茁壮成长,幸福地生活着。它的兄弟姐妹们已经被主人卖掉,现在,猪圈里只剩下了豆豆,因此得到了妈妈的专宠。它每天都和妈妈撒撒娇,用嘴拱拱妈妈的背,用尾巴扫扫妈妈的脸,有时候故意赖在妈妈的怀里不动弹。

它还得到了老人的格外关爱,尤其是在食物上,有十分充足的供给。对于老人来说,他在小猪身上倾注了一份额外的责任。

在美希一家讨论该不该来接豆豆的时候,老人一家也在讨论。

“这只城里人的猪咋办呢?”老人的儿子说。

当初美希给豆豆起名字的时候,老人没在意。因此,老人全家都叫它“城里人的猪”。

“啥咋办?”老人说,“养着,等人家来领。人家讲好的寄养在咱这儿,还给饲料钱呢。”

“可这都两个月了,人家也没来。要是再不卖,就没人要了。”老人儿子的意思是说,猪长得太大就没法当猪秧子卖了。

“卖?不行!这不是咱的猪,这是城里人的猪,咱不能卖。”

“这么长时间都不来,人家应该是不想要了。”

“不要?哪有这样的道理?人家花了钱的,别说了你!”老人拒绝再跟儿子讨论。

又过了一个月,城里人还是没有来,这头城里人的猪已经长到了一百斤。老人全家进行了第二次讨论。这次讨论比上一次更加严肃,老人的儿子再次提出“城里人肯定是不要它了,应该把它卖掉”的想法,老人的老伴儿和儿媳也非常赞同。

但是老人质问儿子:“这么好的猪,人家怎么会不要呢?要是你,你会不要吗?”

“要是我,这么好的猪我肯定是要。可我也不会这么长时间不来……”儿子嗫嚅着。

“人家兴许是有事来不了,没准儿过两天就来了。咱要是把猪给卖了,咋跟人家交代?”

儿子说:“那就把五百块钱退给他们。”

“浑话!”老人生气地说,“那不是毁约吗?咱家自从老祖宗起就没干过这种事儿!”

儿子一看无法再理智地讨论问题,只好转为顺从态度:“得得,我啥也不说了。”

儿媳赶紧站出来打圆场:“爹愿意养就养着它吧,就当是自家的猪,养大了卖,或是杀了吃肉,咱也不吃亏。”

全家人的妥协,让老人更加理直气壮地抚养这头城里人的猪。到了第四个月,它已经长到了一百五六十斤。

有一个问题渐渐凸显了——居住空间渐渐不足。猪舍太狭小了,这时候豆豆的体型接近成年,不但不能躺在妈妈的怀里数星星,而且矛盾越来越多。两头猪时不时斗嘴,转身的时候也常发生碰撞。这种居住环境不仅会影响豆豆的成长,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是,没有空间让豆豆的妈妈再生小猪了。

老人愁眉不展,显然一间猪舍无法容纳两头大猪,必须卖掉一头。全家人也都看出了这个问题,但鉴于上次老人的态度,儿子不再提出意见,而且故意不吭声,等着老人自己说出口。他幸灾乐祸地想:这回不卖不行了吧?

老人尽管很焦虑,却迟迟不下决心。闷头蹲在猪舍旁,一天天拖延。

直到有一天,老人的儿子午饭后过来看看,发现猪舍里只剩下一头猪了,但却是那头城里人的猪——老人把用来产仔的猪妈妈卖掉了。

儿子气急败坏地冲进屋里,大声问道:“爹,您卖猪咋不跟我说一声?”

老人理也不理,给他一个脸色,像是说:是你的猪吗?然后扭头走了。儿子“嗨”了一声也走掉了,赌气一个月没再登门。

儿子再来的时候,已经快到年根儿了,他想来和老人商量年下杀猪的事。

老人正蹲在猪舍里,给城里人的猪挠痒痒。这家伙已经长到二百多斤了,懒洋洋地躺在那里,一副理所应当的样子。儿子一看,气不打一处来,很想上前踢它一脚。但老人看穿了兒子的企图,预防性地瞪了儿子一眼,那意思是你要敢踢它,我就踢你。儿子没有轻举妄动。

“爹,这猪城里人肯定是不要了。”

老人不吭声,欲擒故纵,等着儿子往下说。

“到年下,咱把它杀了吃肉吧。给我姐姐家送些,给姑姑家也送些。”儿子想用亲情牌打动老人。

老人不吭声。

儿子觉得有戏,继续说:“再有剩下的,还能拿到镇上卖。您精心地喂了它这么长时间,这是咱应得的。”

“应得的,谁应得的?它不是咱的猪,它是城里人的猪。不是你的猪,你咋能杀呢?”老人终于开了口。

“可是城里人这么长时间都不来领,肯定是不要了,或是人家都把它忘了!”

“忘不了!”老人说,“要是我有一头猪,不管把它放在哪儿,我也忘不了。就算一时忘了,有一天也会想起来。”

“可这都好几个月了,城里人也没来,是他们先毁了约。猪都这么大了,是出栏的时候了,难道还要养下去吗?”

“住嘴!人家好好的买猪,咋能诬人家毁约?”

看老人又有了要发怒的脸色,儿子只好悻悻地走掉。

其实,老人心里也动摇过。城里人是不是真的不要这头猪了?可是好好的猪为什么不要了呢?他想不明白。他觉得最大的可能就是,城里人有事来不了,也许过几天就来了——几个月里,老人就在这样的等待中度过。他盼望着城里人哪一天来了,看到肥大壮实的猪,能由衷地高兴与赞许。

老人坚决的态度让豆豆顺利度过了年关。

很快,春天到了,全家人都对老人和城里人的猪采取了放任态度。儿子是出于赌气,儿媳是出于无奈,老伴儿是根本管不了。不就是一头猪吗?愿意养就养呗。

当和煦的春风吹绿山坡的时候,豆豆已经长到了三百多斤。如果是一头出栏的猪,这已经是最大限度了。猪长到三百多斤之后,生长速度就会慢下来,吃得多,长肉少,这是自然规律。所以一般人家养猪不会超过三百多斤,超过就不划算了。

但老人继续喂养豆豆的决心却愈加坚定了。他觉得天气这么好,风光这么美,城里人也许很快就会来。到时候交给城里人这么大一头猪,想想就让他感到自豪。当然,豆豆每天吃下的粮食和饲料,他都清清楚楚地记着哩。

似乎是为了不辜负老人的期望,豆豆一直在生长,虽然生长的速度明显慢了下来。快到一周岁的时候,豆豆长到了足足五百斤。当然,一直以来老人并没有给豆豆称过体重,都是凭经验来估量。

这时候,“城里人的猪”在老人的家里已经成了敏感词。全家人都对它避而不谈。因为只要一提起它,老人就很激动,他害怕别人提出卖猪——从养猪人的常理来看,猪确实该卖了。每天给豆豆喂食挠痒痒,已经让他对豆豆产生了很深的感情,无论是把豆豆卖掉还是怎么样,他都舍不得。对于豆豆,在老人这里似乎只有唯一的出路——把它交给城里人。除此之外,别的处理方式,老人都接受不了了。

这时,老人也不敢确定城里人还会不会来,但他不愿想这个问题,只一门心思喂养着豆豆。

美希一家是真的把豆豆忘了。自从决定了不去接它,就再也没人提起过它。

豆豆在老人家里引发的矛盾却越来越突出。全家人虽然拗不过老人,但都很反对,时不时就会因为猪生气拌嘴。

豆豆长到了六七百斤,不仅仅是体型庞大,脾气也特别大。也许是因为身体的重量,让它自我感觉很强大,所以它不怕人。除了老人,它不让任何人上前,谁离它近了就举起大嘴威胁谁。它那大嘴有一尺长,要是让它拱上一嘴可是相当危险。它只对老人一个人友好,老人每天给它喂食、挠痒痒,它对着老人哼唧的声音是轻柔的、依恋的。

但老人毕竟年纪大了,养这么大一头猪是越来越吃力。老伴儿身体不好,也帮不了他什么忙。

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这两年国家在镇上盖了楼,只要花上很少的钱,就能用自己的老宅子置换一套楼房,村里已经有好多人家搬到镇上去住了。但一讨论这个问题,老人就极力抵触,扬言他就是死也要死在山上,总是说:“要搬你们自己搬!”

村干部也来劝说过无数次,都不顶用。老人因为要养这头猪,死活不肯下山。老人儿子只好先搬去了楼房,因为他的孙女玲玲要到镇上的中心校去念五年级,要是还住在村里,每天即使午饭在学校吃,上学放学也要跑上两个多小时山路。

少了儿子的照应,老人把牛和驴都卖了。他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猪的身上。

豆豆到了两周岁,长到了八百斤。

老人的体力却在下降。两年过去,老人老了许多,腿脚也更迟钝了。他坚持爬坡下坎给豆豆挖野菜打青草,所用时间越来越长,每天从早忙到黑,仍然不够用。好在孙女玲玲经常来帮忙,全家人只有玲玲理解爷爷。

有一次造句,玲玲写“我爷爷鞠躬尽瘁地养一头猪”。老师认为用词不当,没有给她打对钩。

第三年,老人的老伴儿去世了,全家再次要求老人放弃养猪搬到镇上去住。因为没有了老伴儿,老人的生活变得一塌糊涂,但他还是不肯下山,儿子儿媳只好经常往山上跑,玲玲更是一有时间就来陪爷爷。有一次,老人打草时跌了一跤,半个月下不了地。这可把一家人忙坏了,又要管老人又要管猪,关键是这头城里人的猪脾气还挺大,别人喂它的时候它还要发脾气,差点拱了人,搞得全家人焦头烂额。

老人能下地了,一瘸一拐地来给豆豆喂食、挠痒痒。豆豆激动得好像流出了眼泪,嘴里哼哼唧唧地跟老人说话。老人嘴角哆嗦着,眼睛也湿润了。

生病期间,儿子本来已经说服了老人,答应把豆豆卖掉。因为这时候,老人也相信城里人不会再来了。儿子找有经验的人看了猪,估量这猪得有一千斤,只多不少。看猪的人也帮忙联系了买主。

买主带人来捆猪的时候,老人又反悔了,坚决地说不卖了。

儿子质问老人:“您不是答应了吗?怎么又不卖了?”

老人狡辩道:“我是答应了卖,可我没说什么时候卖。”

“那您说什么时候卖?”

“等我死了!”

兒子气得直跺脚,只得作罢。

这下,豆豆成了全家最大的心病。

玲玲班新换了一位语文老师,是城里来支教的大学生,她给学生出作文题,要求学生写生活中最熟悉的事。玲玲就写了一篇《爷爷的巨猪》:我爷爷养了一头猪,它是一千斤重的巨猪。但它不是我爷爷的猪,它是城里人的猪。在我们全家人眼里,它是一头没人要的猪,但我爷爷鞠躬尽瘁地养着这头猪……

支教老师没有对“鞠躬尽瘁”提出异议,却专门把玲玲叫到办公室,给她讲作文要真实,不能瞎编,哪儿有一千斤的猪呢?

玲玲委屈地说:“老师,这是真的!这头猪有一千斤,爷爷已经喂了它三年。”

支教老师很好奇,专门跟着玲玲去爷爷家里看巨猪。哇,原来是真的!太神奇了,一头猪居然长得像牛一样大。尽管它没有牛那么高,而且由于体重过大,站立都有些困难了,卧在那里是白花花的一大摊。支教老师不但十分惊叹,还特别感动:一位老人鞠躬尽瘁把一头城里人的猪喂养了整整三年,只为了当初的一句承诺!

支教老师把玲玲的作文配上爷爷给巨猪挠痒痒的图片发到了朋友圈,作文下面还有一句批语:一句承诺重千斤。中文系毕业的大学生水平就是不一样,擅于提炼主题,一下子就把玲玲全家人的一块心病升华为一个朴实的老人恪守承诺的故事。

如果一头猪长到了一千斤,还有图有真相,那它在网络的传播力会相当大。没几天,《爷爷的巨猪》加图片转发量飙升,许多人知晓了千斤巨猪和蹲在它旁边的瘦小老人的故事。不少人亲自驾车来看,拍了更多的图片和玲玲的作文一起转发。

来实地考察的人进一步了解到这个小村子叫同乐村,于是这个信息也被披露到网上。还有更细心的人看到老人的身体已经十分弱,明显养不动这么大的猪,在发图的同时表达了对老人或许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担忧。还有人认为老人恪守承诺很感人,但陷入如今严重损害健康的困境更让人同情,看上去佝偻瘦小的身影很是可怜,追寻原因则是买猪人不守承诺造成的。这种观点也得到了一些人认同,不客气地指责城里的母女太不负责任。

对老人的担忧让大家产生了共鸣,因此有更多的人参与转发。有人提出愿意购买这头猪为老人解决问题,还出了很高的价钱。但实地考察的人反馈说,这行不通,老人宁死也不会卖猪。

天南海北不计其数的人参与讨论,这就是典型的网络发酵。好在大多数人头脑清醒,都认同“只有找到买猪人,才能根本解决问题”的观点,于是发起了“寻找买猪人”的活动。

朋友圈真是万能啊,转来转去真的让美希看到了。

晚上,美希写完数学作业想休息会儿,就刷起了朋友圈。突然,她的眼睛像被戳了一下,“哇”地尖叫起来——她一眼就认出了豆豆身边的老人,尽管豆豆已经大到超出她的想象,但是老人和豆豆旁边的背景都没有变呀。

美希赶紧拿给妈妈看:“妈妈快看,这是我们的豆豆!”

妈妈看到图片后,也确认照片里的是豆豆:“是豆豆,天啊,它长这么大了,一千斤啊!”妈妈没好意思说“这是我们的豆豆”。

美希说:“怎么办呀?全网都在找我们!”

妈妈歉意地说:“真没想到会这样。我本来是好心的……不过也好办,我们去把豆豆领回来!”

“那得赶紧,网上说老爷爷的身体不行了。”

“咱们周六就去!不过,咱们得悄悄的,更不能发朋友圈。”

周六,妈妈和美希天不亮就出发了。妈妈真是够拼,天快黑的时候,就带着美希赶到了老人家里。

老人正守在豆豆身边,一边给它喂食一边给它挠痒痒。白天的时候还挺热闹的,来了两拨网友看稀罕。好在他们下午都走掉了,要是让他们见到“城里母女”,说不定会挺麻烦。

美希惊喜地跑向豆豆。它从那么小变得这么巨大,太神奇了。但豆豆毫不客气地举起大嘴阻止美希近前——它当然早就不记得美希了,美希和妈妈在它眼里都是陌生人。

老人一眼就認出了美希和妈妈。他盼望好久好久了,她们的样子是一直记在心里的。

老人站了起来,从猪舍里走出来:“你们……来了。”

“来了,来了!”妈妈激动地说,“大爷,对不起,真的对不起……”

妈妈的声音里满是歉意,满是知错后的不安。看到眼前的老人与三年前相比明显衰老了很多,与一边巨大肥硕的豆豆相比,老人憔悴瘦小得令人心疼。

老人没有责怪她们的意思,蹒跚着向她们走近了两步,说:“来了就好,来了就好。人老了,唉,喂不动它了,你们领回去吧。”

老人的话里,还带着满满的不舍。

老人打电话叫来了儿子,玲玲也跟来了。按照小本子上记下的豆豆这三年吃下的饲料和粮食,妈妈给老人结清了账。妈妈本来还想算一算老人给豆豆挖的那些野菜和青草值多少钱,但老人坚决不肯。老人说给豆豆挖野菜和青草是他情愿的,不能算钱,而且当初说好的只是饲料和粮食算钱。

老人拿着钱,转身交给了儿子,好像钱压在手里不舒服。他说了句:“猪,你们领走吧。”说完,抬手去抹眼睛。

老人儿子主动说可以帮她们联系一辆卡车,但妈妈摇了摇头。来时的路上妈妈已经思考过了,她是不会把豆豆领回去的。老人千辛万苦养大的猪,自己怎么好意思领回来呢?

妈妈是想给老人结清饲料钱之后,就把猪赠送给老人,也是给老人的一点补偿。但一见到老人,妈妈就知道这个办法行不通。如果把猪送给老人,老人只能继续养下去,还是解决不了问题。

“这个猪,我不带走。”妈妈对老人儿子说,“我想捐出去,比如捐给……养老院。”

“这个倒是行。可是,这猪值好多钱呢!”老人儿子说。

妈妈坚定地点了下头:“没关系,捐吧。镇里有养老院吗?”

“没有。”

“那……或者学校也行。”妈妈转脸看着玲玲。玲玲正和美希说悄悄话,她俩这么快就成了朋友。

听说要把巨猪捐给学校,玲玲笑逐颜开:“给我们学校吗?那太好了!我们可以让它住在操场上,每天都拔草给它吃,下课还可以去看它。”

老人儿子笑着说:“傻丫头,学校里怎么养猪?不是给你们学校去养,是杀了给你们学校吃肉。”

玲玲立刻哭了:“不,我不吃肉!”

美希的眼泪也下来了。两个孩子刚刚明白过来,妈妈说的捐给养老院或学校,都是要杀掉豆豆的。

“不,我不同意!”美希大声对妈妈叫起来,“它是我的豆豆,我绝不同意杀它!”

玲玲抽泣着:“是我和爷爷把它养大的,我绝不吃它的肉。”

看到两个孩子泪珠扑簌的样子,老人也特别伤心,但他没法说什么。在他心里,既然猪的主人来了,一切都要由主人决定。

妈妈心里乱极了:“美希,你听妈妈说,豆豆这么大,咱们领回去没处放也没法养,捐出去是最好的办法。”

美希哭着说:“那就不能捐给一个不杀它的地方吗?”

玲玲也立刻跟着说:“对呀,捐给一个不杀它的地方!”

是呀,美希一句话提醒了大家,孩子纯净善良的内心给大人开启了一个新思路。

妈妈想了想,说:“太好了,美希和玲玲说得对,我们可以把豆豆捐给一个不杀它的地方。那我们都来想一想,可以捐给哪里呢?”妈妈当然也愿意豆豆能继续活下去,有这样好的主意,她内心也轻松了。

可是,捐给谁呢?

养老院和学校肯定是不行了。美希说动物园,可是动物园一般只接收野生动物,不会要一头家养的猪吧?玲玲说马戏团,马戏团也不太现实,一千斤的猪运输很不方便,又太能吃,马戏团承担不起。

妈妈想到了动物研究所,她当即就给朋友打电话。经过沟通,他们联系到了一位研究所的所长,但是所长说他们的经费养不起一头巨猪,倒是可以把它制成标本。妈妈客气地挂断了电话。

一个难题摆在了他们面前——可以接受一头捐来的千斤巨猪,又不能杀,还要继续把它养下去,到哪里去找这样的地方呢?

没能为豆豆想到一个好去处,美希和妈妈无法返程。

第二天,大家正一筹莫展时,玲玲带着支教老师来了。支教老师笑盈盈的,带来了好主意。她说,可以把豆豆捐给村里。

村里会要吗?村里能继续喂养豆豆吗?妈妈和美希都有些不敢相信。

支教老师笃定地说:“会的!”她认识同乐村的第一书记,知道他正在谋求发展乡村旅游。同乐村原始风貌的石头房子和古朴民风是最好的旅游资源,而豆豆这头在网络上小有名气的千斤巨猪,正好可以成为一个看点,并且还是古朴民风最好的见证。这样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带着忐忑的心情,美希和妈妈跟着支教老师找到了同乐村的书记。果然,一提捐猪的事,书记喜出望外,立刻答应接收豆豆,并向美希和妈妈保证,一定会好好把豆豆喂养下去,不让它受半点委屈。

接下来,双方商议好了一些细节,很快拟定了捐赠书。妈妈和美希在捐赠书上签了字。

给豆豆找到了这么好的归宿,真是令人欣喜!妈妈和美希依依不舍地跟大家告了别,放心地回去了。

不久以后,村里修起了小广场,供游客停车休息,也供村民售卖土特产。就在小广场的旁边,还修建了一个宽宽敞敞的猪舍,豆豆就住在里面。猪舍边还竖起一块大牌子,上面写着豆豆的小传,详细讲述了豆豆的故事,里面当然不会少了对重承诺、守信誉的古朴民风的赞誉。每当人们看到豆豆,都会想到这村里有一位“一句承诺重千金”的老人。

同乐村的旅游很快发展起来了。因为老人和豆豆,很多人都知道了这个小村子。村口的石壁上凿上了几个大字:欢迎来到同乐村!

猜你喜欢
城里人豆豆小猪
自由自在的豆豆
城里人
豆豆过夏
在全球,每两个人中就一个“城里人”
可爱的小猪
小猪家着火了
唐豆豆的意外惊喜
乡下人与城里人
城里人 乡下人
我是豆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