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区域协同创新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2024-01-02 00:41王自恒
科技和产业 2023年23期
关键词:市辖区成都市成都

王自恒, 张 恒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统计学院, 成都 610103)

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中,创新一直处在核心且关键的地位,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必须要把创新作为发展基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涉及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多方面,将创新运用到我国主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强调了科技、制度、管理3方面的创新,也强调了商业模式、业态和文化3方面的创新,并将前三者和后三者一共6个方面的创新相结合。当今经济发展离不开资本的积累,也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变革,更离不开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和密切且精细的社会分工、产业与经济结构更合理。为此,要优化区域创新布局,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成都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提出要立足构建“1+4+N”,即以成都为核心区域,以成德眉资4市及各市的各区县为辅,构建成都市区域协同创新都市圈和成德眉资一体化区域圈,将成渝地区建设成为全国独一无二的科技和协同创新示范区。在构建“一带一路”的国家重大战略进程中,成都都市圈是重要的科技与文化交流的交通枢纽,在西部地区区域协同创新体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加快推进成都市都市圈区域空间结构布局的优化以及功能设施体系的整体完善,充分发挥都市圈内各小片区域优势,形成区域协同发展的新格局。而成都正处于不断向国际化和现代化大都市迈进的过程中,并正在加快推进区域创新城市的建设进程。因此,必须要有国际化和开放化的视野,同时要牢牢抓住全球科学技术革命、工业革命、产业革命的发展趋势,遵循当今科学技术以及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换,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也是为建设“一带一路”,并打造西部地区的内陆开放高地、构建全面开放新态势的关键举措。近年来,随着全球范围内经济发展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为了提高经济增长和创新竞争力,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重视协同创新的重要性,而成都作为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和人才聚集地,具有良好的创新资源和基础。成都都市圈由成都市主要市辖区和成德眉资4市组成,因此研究其协同创新能力对于加强成都都市圈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文献综述

区域协同创新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发展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也备受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国家政策制度不断改革完善的大背景下,创新是经济和社会各方面发展的必然需求。杨林等[1]指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工成本的上升和资源环境约束的增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优化经济发展模式、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同时并提高区域研发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王胡林等[2]强调在“十四五”规划的新形势与新背景之下,创新在科技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全社会开展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活动的物质基础和重要保障。

区域协同创新机制的建设及其能力的提升需要借鉴国内外其他城市及区域协同创新的经验,于是就有学者将国内外一些创新型城市的建设作为研究范例。而四川在当前区域协同创新发展过程中存在软硬件设施不够完善、开放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匹配等一系列问题。张新萍等[3]认为需要提升四川的开放能力与创新水平,以促进四川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四川在进行经济发展与建设的过程中也要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如国内的粤港澳、京津冀、长三角等,国外的美国硅谷等发达城市圈区域协同创新建设,以提升自身的区域协同创新能力与水平。

区域协同创新与区域的各方面发展都有联系。袁娟[4]从区域联系度、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度、产业结构合理度等方面作为研究出发点,着重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经济发展离不开产业集群和区域协同创新;而宋妍妍[5]则是在策源、人才、生态这3个方面论证创新的重要性。与宋妍妍的研究有共同之处的是,李曼宁等[6]实证分析了科技人才对于区域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得出相比人才数量来说,人才质量的聚集对于区域创新水平的提高能发挥更强的推进作用的结论。张玲[7]同样通过基于空间溢出的视角,实证分析了人才及科技创新与区域流通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得出科技和人才都对区域流通业的发展有着正向促进作用,而区域流通业的发展也推动了区域创新水平的提高的结论。

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不断变革与发展,在赵超[8]看来,数字经济的创新能够渗透到区域创新的各个方面,其所发生的深刻性变革涉及创新的主体、要素、组织等,数字经济推动区域创新是数字技术创新与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必然选择,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胡德龙和巢文鸣[9]也通过提出假设后再通过实证检验得出数字经济与市场化是提高区域创新水平、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也强调了非国有企业从主客观条件与国有企业相比,具有更强的创新动力,在区域创新中也能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区域创新要素分布及体系的构建对于区域创新协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区域协同创新体系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支撑和核心应力。范文博等[10]认为它可以让知识经济实现最大化增值,让创新资源实现最优化的配置,实现组织行为的一体化协调。开放性区域创新体系对技术知识的产生、扩散和转化也能起到相当重要的促进作用,王文轲等[11]认为其有助于成都这座城市的地位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区域创新共同体与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具有异曲同工之处,区域创新共同体的构建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陈诗波[12]认为这是成渝双城经济圈共同应对区域重大挑战的有利科技支撑;王建平等[13]也强调建设区域创新体系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与陈诗波的观点基本一致;城市集群对于区域协同创新也同样重要,连俊华和李富强[14]认为在区域协同创新过程中需发挥城市群的主要作用,从微观的角度强调城市群内的明确分工,以及区域内部健全区域协同合作机制的重要性。

数字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为区域创新创造了良好条件。金融对于区域协同创新也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而吕羽麟[15]则是从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角度,实证分析后得出金融与区域协同创新二者之间不可分割,且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与吕羽麟的研究方法类似,吕鲲等[16]同样也通过实证分析,论证并得出数字经济和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对区域创新水平的提高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学者们的主流观点都强调了区域协同创新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主要涉及科学技术、金融、区域创新要素(如人才、供应链、产业链、区域联系度等)以及协同创新体系构建,而这些方面一直以来是区域协同创新能力及水平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区域协同创新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选取从事科学研究和实验所投入的人员及经费、政府对于科技的财政拨款、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于科学技术的贷款作为反映科技与金融对城市或区域协同创新能力的指标,并构建计量模型,选取相应城市或地区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科技与金融对于区域协同创新的影响。

2 成都市区域协同创新状况分析

《成渝地区双层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成都都市圈(成德眉资同城化)国土空间规划》在这最近几年相继发布出台,成都开始着力构建与打造半小时交通圈与通勤圈,而德阳、眉山、资阳3地毗邻成都,是成都都市圈的重点建设与发展区域,其区域协同创新的水平也与成都市域的协同创新状况密切相关,因此,现对成德眉资城市群的协同创新情况进行分析。

2.1 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

区域协同创新水平与其经济基础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地区生产总值(GDP)最能反映其经济基础,而城市科技金融的支持体系对国民经济的增长与发展,以及巩固经济基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选取几个能反映城市或区域金融科技体系支持力度的指标:R&D经费、R&D人员数、政府财政科技拨款、科技贷款余额。

以数据来源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为原则,选取成德眉资4市和成都的9个主要市辖区2013-2022年的面板数据作为样本。指标的数据均来自《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四川统计年鉴》和成德眉资4市的统计年鉴和公报。

2.2 变量与模型构建

可用分形理论与引力模型相结合的方式,探索各城市以及城市各区域之间的总体协同创新状况。因此在参考了相关学者的研究方法和模型之后,构建任意两城市i、j间的“协同创新相关联系强度”变量Rij。

(1)

式中:Mi、Mj分别为城市i和j的创新潜力;Rij为城市i和城市j之间的协同创新联系相关强度;rij为城市i和城市j二者之间的距离。

在此基础上,构建城市区域之间总体的协同创新维数D,可将任一城市区域作为研究主体,由M个城市或区域组成,编号为j,j可以用1,2,3,…表示,城市及区域数量为N,可用编号a、b、c、…表示。城市a与该城市的协同创新联系强度总量为

(2)

同理,可以计算该城市区域与其他城市区域的协同创新联系强度总量,同时进行排序,用Ra、Rb、Rc、…表示,得到“位序-联系强度”数据。将这些数据代入分形和分布的函数形式:

lnN(R)=lnA-DlnR

(3)

式中:N代表该组;A为常数;N(R)为该组数据中其他城市区域与该城市区域的协同创新联系相关强度的总量位序;R为其位序中的协同创新联系相关强度总量;D为协同创新维数,可以将“位序-联系强度”数据代入式(3)中之后经过计算和变形,直线斜率的相反数就是协同创新维数D,D能够表示城市之间以及该城市内某区域与其他区域的协同创新情况,D越小,该城市区域与其他区域之间的协同创新联系就会很微弱,D越大,该城市区域与创新潜力较强城市和创新潜力较弱城市的协同创新联系越均衡,但其区域的地理位置也会随着D增大而变得更偏僻,如果D在一个比较适中的位置,那么该区域就处在靠近甚至位于该城市区域的中心,将黄金分割数0.618和1作为重要临界值,根据D的大小,可以将其分为6个等级,同时也对应地把城市群的协同创新状况分为6类,见表1。

表1 城市区域D值等级及对应特征

2.3 成德眉资城市群的协同创新状况分析

成德眉资的区域协同创新受到中心城市群的辐射指引。成都、德阳、资阳、眉山这4个城市都均有自身的优势产业,在其中心城市群内部,各城市的协同创新联系紧密,并且进行着密切的分工协作,已经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为优势产业的成都城市群、以能源设备和新型材料为主导产业的德阳城市群、以食品与化工为主导产业的眉山城市群,以及以医疗器械和食品加工为优势产业的资阳城市群。成都、德阳、眉山、资阳4座城市群2013-2022年的D值如图1所示。

图1 2013-2022年成德眉资城市群协同创新分形维数D

从纵向角度来看,对于成都城市群来说,D值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由2013年的0.42下降到2022年的0.28,这说明成都对周边城市的垄断和虹吸作用呈现逐年增强的趋势,这与国家对西部地区中心城市政策倾斜,以及四川省对于省会城市建设的重视密不可分。近年来,国家和四川省加大对成都市周边的高速交通网络的建设进度,提升了成都与周边城市与区域的交通便利性,使其高梯度优势和“增长极作用”得以发挥出来。从横向角度来看,各城市的D存在着明显差异,总体上,资阳的D值较大,且高于德阳和眉山的D值,而德阳和眉山的D居于成都和资阳之间,成都的D值较小。根据D的等级划分,以2022年为例,分析成德眉资各城市的协同创新状况。成都的D值偏小,城市群优势过大,对周边城市创新资源的垄断和虹吸作用较强,对周边城市的创新辐射带动效应可能被削弱,但因其省会城市和西部中心城市的地位,仍有较强的城市和区域带动效应;德阳和眉山的D值适中,城市群有明显高梯度优势,对周边城市创新资源的垄断和虹吸作用适中,对周边城市的创新辐射带动效应良好;资阳的D值偏大,城市群的高梯度优势已经失去,对周边区域的垄断和虹吸作用较小,辐射带动效应较差。

综上所述,通过构建能反映成德眉资4座城市协同创新状况的变量,从整体上分析了成都、德阳、眉山、资阳的协同创新状况,显然,成德眉资4市的协同创新状况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资阳对周边区域的创新带动效应较差,德阳和眉山对周边区域的创新带动效应良好,而成都对周边区域的创新带动效应最佳。

2.4 成都主要市辖区的协同创新状况分析

选取成都的9个主要市辖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个主要中心城区(锦江、青羊、金牛、武侯、成华)和4个近郊区(龙泉驿、双流、新都、青白江),而青白江和双流位于成都市辖区边缘,且分别靠近德阳和眉山,因此,这两个区在成德眉资协同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成都2013-2022年9个主要市辖区的D值如图2所示。

图2 2013-2022年成都9个主要市辖区协同创新分形维数D

从图2中横向的角度可以看出,成都9个主要市辖区的D值存在明显差异,结合D值的等级划分,青白江区2013-2018年其D值大于1,属于边缘城市,而2019年之后其D值均小于1,并且由2019年的0.967下降到2022年的0.906。这说明随着2019年成都轨道交通运输设施的不断完善,便利了青白江区与成都中心城区的交通往来,从而增强了青白江区与成都其他市辖区的区域协同能力,由偏僻地带转变为了边缘地带,但由于青白江区的地理位置在成都市辖区内较为偏远,远离中心城区,这也是青白江区D值长期偏大的主要原因。新都区D值2013-2022年均小于青白江区,由2013年的0.815下降到2022年的0.724,主要原因是新都区相比青白江区更靠近成都中心城区,交通相对更便利,再加上2019-2022年城市地铁轨道交通体系往新都区顺延,新都区着力打造成都的“北部商贸城”,使得新都区与成都中心城区的区域协同联系度提高。同理,双流区的D值由2013年的0.953下降到2022年的0.675,由边缘地带转变为了中间地带,可以看出双流区2013-2022年发展速度较快,这不仅与成都市近10年来地铁轨道交通的发展有关,更主要的原因是成都市将天府新区在双流区范围内进行规划建设,投入了大量的科技、金融、人力等高质量资源。龙泉驿区作为仅次于成都市主要5个主城区(锦江、青羊、武侯、金牛、成华)的市辖区,其D值稳定在0.6~0.8,一直处在中间地带,但也从2013年的0.765下降到2022年的0.629,与中心城区的协同创新水平有提升的趋势,这与龙泉驿区汽车高新产业的发展以及成都市“东进”计划中加强东部新区的建设有关,虽然龙泉驿区目前与中心5城区发展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但以汽车等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发展基础,再加上成都市重视东部地区的建设,龙泉驿区未来会有较强的发展潜力。而锦江、青羊、武侯、金牛、成华区作为成都市的5个老城区,D值2013-2022年几乎都处在0.4~0.6,属于区域协同创新的核心地带,与这5个老城区雄厚的经济基础、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历年来强大的金融与科技人才吸引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综上所述,成都的9个主要市辖区中,青白江区位置偏远,D值10年来一直偏大,其区域协同创新水平还有待提升;双流区和龙泉驿区的区域协同创新水平进步明显,特别是龙泉驿区在区域协同创新中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锦江、青羊、武侯、金牛、成华区作为5大老城区,在区域协同创新中其核心区域的地位难以撼动。

3 成都市区域协同创新因素的实证

由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区域协同创新水平的高低离不开科技与金融的支持与投入,且科技与金融是区域协同创新的重要推动力。因此选取相关数据和指标,参考相关学者的研究,从微观的角度实证分析科技与金融对于城市及区域协同创新的作用。

3.1 数据来源与变量设定

选取的数据与前文相同。为了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研发创新成果的水平,选用专利授权量(PAST)来衡量研发创新成果,并作为被解释变量;企业R&D投入(ENT)、政府科技拨款(GOV)、金融机构如银行的贷款余额(BANK),这3个指标作为解释变量;将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即人均GDP(PCGDP)、研发人员投入情况用R&D活动人员(PER)来表示,并将这两个指标作为控制变量,其余控制变量有区域及城市的GDP(GDP)、该市及该区域全社会的R&D经费(SOC)和人员数(PEO)、该市及该区域政府财政科技支出(GOV)和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变量(FIN)。

3.2 模型设定

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理论基础和研究借鉴,并通过对其理论的学习之后选择并建立合适的数据模型分析成都市都市圈区域科技与金融对于区域协同创新的影响,其数据模型为

(4)

式中:Yit为全部的总产出量;A为成都市都市圈的技术水平;Lit为成都市都市圈的劳动力投入量;Kit为成都市都市圈的资本投入量;α为劳动力产出的弹性系数;β为资本产出的弹性系数;εit为误差项。对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两边取自然对数变形为

lnYit=lnA+αlnLit+βlnKit+lnεit

(5)

在该模型的基础上,以科技金融投入、区域研发创新及其他影响研发创新的变量来构建回归模型:

ln PASTit=αi+β1ln ENTit+β2ln GOVit+

β3ln BANKit+β4ln PCGDPit+β5ln PERit+μit

(6)

式中:i为成都市9个主要市辖区和成德眉资4市;t为年份;αi为常数项;β1~β5为回归系数;μit为随机误差项。

4 实证检验与分析

4.1 F检验和Hausman检验

为了确定面板数据模型到底适用于哪一种形式,需要进行F检验和Hausman检验,使用stata 15.0对成都市9个主要市辖区和成德眉资4市2013-2022年的面板数据进行检验。

4.1.1F检验

F检验结果见表2,F统计量为65.89,卡方统计量为32.68,二者都大于相伴概率的0,这就意味着拒绝了混合回归模型的零假设,因此选择固定效应模型。

表2 F检验结果

4.1.2 Hausman检验

Hausman检验结果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卡方统计量为27.45,相伴概率为0.008,卡方统计量大于相伴概率,这也意味着拒绝零假设,因此应将固定效应模型作为实证基准模型。

表3 Hausman检验结果

4.2 回归结果分析

根据建立的数据面板模型,将成都9个主要市辖区和成德眉资4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法,使用stata15.0将其面板数据代入模型(1)~模型(6)进行回归,结果见表4和表5。

表4 成都9个主要市辖区样本回归结果

表5 成德眉资4市样本回归结果

从表4和表5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R&D投入、财政科技支出对区域研发创新的影响显著为正,说明R&D投入支持和财政科技支出对于区域协同与科技创新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与区域研发创新正相关,促进了区域研发创新水平的提升。

4.3 稳健性检验

为了保证实证分析模型的可靠性,使用软件stata15.0并采用分位数回归的方法将数据导入stata软件中,并将上述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见表6。

表6 分位数检验回归结果

由表6的检验结果所示,模型在1%显著性的水平上通过了检验,证明固定效应模型具有实证的可靠性,通过了稳定性检验。

5 结论和建议

在对成都市9个主要市辖区和成德眉资4市的现状,以及科技与金融对区域协同创新的影响的实证分析与检验之后,得出以下结论。

1)成德眉资4市的区域协同创新水平差异较大,2013-2022年,大多数年份成都的区域协同创新水平较高,而德阳、眉山、资阳的区域协同创新水平较低且不及成都。

2)通过研究成都9个主要市辖区的区域协同创新状况发现,9个市辖区的协同创新状况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根据城市的协同创新状况将其所处地带分类,以2022年为例,锦江区、武侯区、青羊区、金牛区和成华区作为成都市主要的5个中心城区处于核心地带,龙泉驿区和双流区处于周边地带且仅次于5个主要中心城区,新都区处于中间地带,青白江区则处于边缘地带。

3)通过实证检验成都9个主要市辖区和成德眉资4市的金融科技对于区域协同创新的影响,发现R&D投入支持和财政科技支出能够促进区域协同与科技创新;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与区域研发创新呈现正相关的关系,能够促进区域研发创新水平的提升。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从以下3个方面为成都市区域的协同创新发展提出建议。

1)充分发挥核心城市的引领作用。成都作为西部中心城市和成渝经济圈以及成德眉资经济圈核心城市,应继续保持其创新水平的高梯度优势和“增长极”作用,保证较高的开放度、较高的高端要素的集聚度和创新活动的活跃度,在充当创新枢纽的同时,更好地发挥其对周边腹地的创新辐射带动作用。与德阳、眉山、资阳3市在产业合作、公共服务和城乡协同等方面推进一体化发展,继续完善以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的产业体系,在保证具备创新先发优势的前提下,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实现创新发展,逐步达成辐射带动德阳、眉山、资阳创新发展的目标,进一步发挥成都市对德眉资3市的创新引领作用。

2)统筹规划各城市和城市内各区域的协同创新发展。继续保持成都市在成德眉资城市圈以及锦江区、武侯区、青羊区、金牛区、成华区5个主要中心城区在成都市辖区中发挥核心地带的协同创新引领作用,促进其外部经济性的创新要素集聚,破除市场垄断,更好地发挥自身对周边地带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周边地区和城市的协同创新发展。龙泉驿区和双流区作为中间地带城市,需要发挥自身连接作为核心地带的5个主要中心城区与作为边缘地带的青白江区二者之间的桥梁作用,使龙泉驿区和双流区既能享受到5个主要中心城区的技术和人才的互补,以及区域之间的协同创新交流,又能吸引青白江区相对低成本的创新要素。此外,青白江区要积极加强与外界的技术沟通和交流,让自身更好地参与到成都都市圈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的建设中。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大对成德眉资城市群的交通网络的建设力度,完善和改进交通基础设施,加密交通网络,便利德阳、资阳、眉山3市与成都之间的交通,从而有利于创新要素在都市圈内的流通,让都市圈的区域之间有更加便捷的交流渠道,从而全面提升区域之间的分工合作和协同创新能力。

3)因地制宜地提升金融科技对于区域协同创新的支持效率。要加强成都都市圈内各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并加快其研发成果向更优质、更全新的方向转化,同时,要在都市圈城市区域当地培育创新型企业,并鼓励创新型企业积极与政府以及各类金融机构开展深度的合作,发挥政策性金融的引导作用,建立覆盖面广的信用担保体系。政府也要发挥其自身的推动作用,引导成德眉资和成都市辖区的大型企业、担保公司甚至民间资本一起助力信用担保平台建设,一起参与科技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集合多方力量打造高效率的平台机制,并深化银行体制机制改革,鼓励金融科技创新。新都区作为中间地带、青白江区作为边缘地带,要从区域最基本的实际条件出发,打造特色产业和特色资源,并结合从外引进的高新科学技术和高素质人才,以形成提升经济增长与科技创新的互动效应。对于德阳、眉山、资阳3市来说要合理使用财政拨款,严惩政府内部贪污受贿、挪用公款,保持政府财政的纯洁性,这样才有助于提高财政拨款使用质量,从而提高财政拨款对科技创新和科技人才的支持效率,以提高当地的区域创新水平。于此同时,也要加大对当地人才引进政策的落实力度,提升人才引进福利水平,提高当地的人才吸引力,激励人才对于当地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以提升创新型人才对于科技创新的支持效率,从而提高本地的区域协同创新水平,缩小与成都的差距,以实现成德眉资一体化均衡发展。

猜你喜欢
市辖区成都市成都
中共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委简历
同构视阈下的异构治理:市辖区体制的优化进路*
成都市青羊区:推行“一网通办”下的“最多跑一次”
2019年1~6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1—12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穿过成都去看你
数看成都
成都
我国市辖区行政体制改革难点探析
地级市及市辖区职责划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