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解剖学名词书写偏误分析

2024-01-02 06:53王泽蒙周洪艳
解剖学杂志 2023年5期
关键词:同音字偏误错位

王泽蒙 周洪艳

(海军军医大学国际军事医学交流中心,上海 200433)

系统解剖学是医学专业留学生在汉语预科阶段结束后学习的首门专业基础课程,相较于基础汉语,解剖学中出现了大量专业名词,汉字多且字形复杂。在书写过程中,留学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偏误。本研究搜集了某高校留学生在医学汉语课堂上的听写材料与考试资料,对其中的汉字书写偏误进行了统计汇总,找出易错点进行归类,为留学生今后的专业学习打牢基础,也为教师的授课与辅导提供借鉴思路。

1 材料和方法

1.1 语料选取

研究语料来自国内某高校临床医学六年制本科留学生预科阶段医学汉语课堂听写材料和考试资料(听写材料均来自《实用医学汉语》基础篇1~4册的医学词汇)。学生主要来自亚洲和非洲13个国家,均处于汉语中级水平。本次共搜集到汉字偏误144例,其中与解剖学名词有关的偏误有110例,占比为76.4%。

1.2 偏误类型

张旺熹将留学生书写偏误分为部件偏误和结构偏误[1]。杜同惠对留学生汉字书写差错规律、产生原因及纠正方法做了研究,将差错分为字素混淆、字素易位、字素遗失、笔画增减、笔画变形、错位、音同字错、混音错字8类[2]。肖奚强从部件的角度讨论留学生汉字偏误,分为部件的改换、部件的增损、部件的变形和变位三大类[3]。原新梅对“镜像错位”现象进行了研究,运用认知心理学、视觉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对其成因进行分析[4]。郭圣林从笔画角度,将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分为笔形偏误、笔向偏误、笔际关系偏误和笔画数目偏误[5]。

2 结果

2.1 偏误分类及其占比

本研究结合搜集材料,同时参考前人的分类经验,最终将留学生的汉字偏误分为笔画偏误、部件偏误、同音字替代三大类,累计例数分别为64例、36例、10例,占偏误总数的比例分别58.2%、32.7%和9.1%,其中每一类又可以细化为若干小类(表1)。

表1 留学生汉字偏误类型及示例

2.2 偏误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留学生解剖学名词书写偏误中,笔画偏误和部件偏误占90.0%以上,反映临床医学留学生汉字基础依然较为薄弱,对汉字笔画、部件组合规则的掌握并不牢固。

2.2.1 笔画偏误问题

2.2.1.1 笔画容易缺损1到2笔 缺损容易集中在1个部件的第一笔(穿-、睾-)和最后几笔(体-休、蛛-)上。反映出留学生并未根据部件去记忆,而是对笔画进行死记硬背。

2.2.1.2 点与横的增损最为明显 缺损位置不固定,可能是上方(脉-、抗-),中间(势-、结-),下方(弧-、盲-)。笔画增加多是受相近笔画的干扰,比如(原-,代-伐),以及印刷字体太小而导致误判,比如(舒-,旋-)。

2.2.1.3 小点和小撇容易混淆 包括方向的错位(灰-、血-)和位置的变更(头-、渗-)。除了印刷字体太小致误判外,“镜像错位”也是一重要因素。常见的有左右方位错位、前后方位错位和上下方位错位。原新梅在研究汉字“镜像错位”时发现,汉字“镜像错位”决不是留学生的“专利”,而是人们普遍存在的现象。

2.2.1.4 用其他字符代替部件笔画 比如竹字头写成两个K(管-),点撇捺用圆点和直线代替等(脊-、浆-)。原因是未从根本上正确掌握汉字笔画的属性。

2.2.2 部件偏误问题

2.2.2.1 偏旁的遗漏 比如(淋-林、芽-牙),本质是因为记不住汉字而用简单的去替代,表现出留学生对汉字表义功能理解的欠缺,无法在头脑中建立有效的形义连接。

2.2.2.2 混淆外形相似的部件 留学生的部件替换大部分是改换偏旁,比如“广疒”(症-)、“氵冫”(液-)等,由于形体非常接近,常在书写中被替换。多由于观察不仔细,或是偏旁掌握不牢固而出现的误写。

2.2.2.3 汉字上下左右结构出错移位 杜同惠在研究留学生汉字书写差错时提出,留学生习惯简单地将几部分结构像堆积木般堆积在一起。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很多留学生书写时身体倾斜,书本与纸张摆放角度都存在问题,容易出现结构错位、大小比例失调等问题,比如(覆-、阴-)。

2.2.3 同音字替代的问题 无论中国学生还是外国学生都经常发生。但不同于部件替换中的音同字错,同音字替代是字形迥异的别字,比如(髓鞘-髓桥、终板-终半)。由于留学生在听写过程中完全忘记某个汉字的写法,故只能选取以前学过的同音字来替代。

3 讨论

3.1 对预科语言教师的建议

3.1.1 端正留学生的汉字书写态度 部分留学生在书写时存在因敷衍随意而丢三落四、重机械模仿而轻书写方法的情况,因此教师要与留学生讲清楚准确书写对课程学习以及后续专业深造的重要意义,同时帮助学生归纳书写技巧,提高书写自信。

3.1.2 引导留学生充分了解汉字的书写理据 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体系,任何汉字字符都不是笔画和部件的无序堆积。若留学生不了解书写依据,就会出现笔画变形、笔际关系混乱、部件移位等大量偏误,因此从一开始就要让留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夯实汉字的基础。

3.1.3 对常见偏误进行反复的纠错训练 对于笔画偏误,要加强对于点、横,还有出现在较隐蔽部位细小笔画的观察与记忆,还要注意印刷体和手写体在笔画上的细微不同,规范板书的书写规范;对于部件偏误,既要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汉字意符的含义,也要结合汉字构型图,建立方块字意识和部件有机组合观念。

3.1.4 因材施教,了解不同国家的书写习惯 教师还要了解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汉字认知心理,及早发现不同国别留学生在方位地域上的民族差异,同时纠正部分留学生的写字姿势,培养其养成良好的汉字书写习惯。

3.2 对解剖学教师的建议

3.2.1 通过加大字号或书写板书,凸显难写汉字 解剖学名词中,存在大量笔画众多、构造复杂的汉字,如桡、囊、髓、睾、醇、瓣、刺、覆……。这些汉字在预科阶段不会出现,留学生只能通过观察教材进行模仿书写,但教材字体小,留学生识别困难,导致笔画的增损和变形,且印刷体和手写体存在细微偏差,观察不仔细就极易出现混淆。建议解剖学教师在课件上用楷体加大字号凸显难写汉字,或者在黑板上手书汉字笔画,帮助留学生辨别和记忆。

3.2.2 通过医学释义,帮助留学生记忆汉字 留学生书写出现部件缺损更改、同音字替换等问题,一方面是粗心大意,另一方面则是没有真正理解其含义。建议解剖学教师在讲解词语时,利用医学知识解释汉字的理据,告知留学生为什么使用这个汉字,从医学释义中去理解字形、记忆写法。如留学生没有学过“襞”,容易将“皱襞”写成“皱壁”。教师可以通过展示解剖学图片,并通过衣服褶皱进行对比,加深上“辟”下“衣”的字形记忆。对于“分泌”写成“分必”,教师可以通过解释“分泌”多为流质,所以要有三点水作为偏旁。“胰岛”写成“胰鸟”,是因为没有记住胰岛是类似岛样结构的细胞群,“岛”与“鸟”的形状大相径庭。类似的还有为什么是“桡骨”而非“绕骨”,是“冠状面”而非“关状面”等等。

猜你喜欢
同音字偏误错位
同音字与多音字练习
面向语音合成的藏语同音字研究*
有趣的错位摄影
同音字 我会分
让同音字辨析不再困难
“一……就……”句式偏误研究
新HSK六级缩写常见偏误及对策
避免“错位相减,一用就错”的锦囊妙计
介词框架“对……来说”的偏误分析
“错位教育”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