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师生互动的解剖学课程思政教育的获得感与满意度探究

2024-01-02 06:53雷超宇马爱荣管洲榆屈明宇徐儒逸李晓童王月明卢剑飞
解剖学杂志 2023年5期
关键词:遗体解剖学意愿

雷超宇 马爱荣 沃 雁 管洲榆 屈明宇 徐儒逸 纪 亮 李晓童 王月明 卢剑飞 李 岩△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1 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2018级,2 解剖学与生理学系,3 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2019级,4 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2021级,上海 200025)

课程思政教育是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解剖学课程因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成为培育医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医者仁心的重要而独特的学科。现有解剖学课程思政教育内容充实、形式丰富,但更多的是以教师为主体对学生进行教育和输出,但课程思政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即学生对课程思政教育的获得感与满意度,尚欠缺有效的评价与探讨[2-4]。

师生互动关系指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交流、反馈等实践基础上建立的关系,建立平等民主、双向互动、彼此信任的师生关系,对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提升学生对教学的参与度均具有重要意义[5-6]。借助师生互动模式,可以更好地促进解剖学思政育人目标的实现。近年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深度开展了基于师生互动的解剖学思政教育模式(以下简称“该模式”),包括以教师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和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性实践两大板块。前者由开结课大体老师纪念仪式、实验课精心设计及耐心引导和课堂课后交流渗透三部分构成,后者则包括生命感悟撰写及集结成册、志愿活动筹划参与和科学问题发现总结成文投稿。该模式以学生乐于接受、愿意参与、主动感悟的方式将思政元素渗透到解剖学教学中,于解剖学课前、课中、课后全链条引发学生思考。本研究旨在探究学生对该模式的获得感与满意度,以期为我国解剖学思政教育模式提供参考或借鉴。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通过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020级临床医学专业(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和临床医学五年制专业)和口腔医学专业(口腔医学八年制专业和口腔医学五年制专业)本科生共计135人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对本研究均已知情同意。

1.2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开展基于师生互动的解剖学思政教育模式的教学效果评价。调查问卷由本课题组设计,问卷设计内容包括学生的人口学信息、对教师启发式教学和学生主动性实践两个方面实践模式的获得感与满意度评价,增强医学生责任使命等5个方面的应用效果评价,以及学生对捐献角膜、捐献器官、捐献遗体、签署遗体捐献志愿书的意愿。每个条目均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进行评分,实践模式满意度评分从“非常不满意”到“非常满意”,应用效果评价从“非常不认可”到“非常认可”,意愿评价从“非常不愿意”到“非常愿意”,分别赋值1~5分,分数越高体现满意度/认可度/意愿越高。师生互动模式获得感与满意度评价分包括6个条目,总分30分;学生对实践模式满意度评分包括5个条目,总分25分。

依托问卷星平台,问卷发放到相应班级学生,学生匿名填写和提交,填写时长低于90 s的问卷视为无效问卷。问卷的克朗巴赫系数为0.806,信度良好。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6.0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描述,采用χ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研究共回收有效问卷13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7.8%。

2.1 一般情况调查

被调查的132名医学生中,男生57人(43.2%),女生75人(56.8%);临床医学专业学生112人(84.8%),口腔医学专业学生20人(15.2%);城市生源104人(78.8%),乡镇生源15人(11.4%),农村生源13人(9.8%);无宗教信仰者128人(97.0%),有宗教信仰者4人(3.0%)。

2.2 师生互动模式获得感与满意度评分

在以教师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板块,学生对开结课大体老师纪念仪式的获得感与满意度最高(4.30±0.65),其次是实验课精心设计及耐心引导(4.05±0.81)和课堂课后交流渗透(3.88±0.82),没有学生表示非常不满意(0)。在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性实践方面,学生对生命感悟撰写及集结成册满意度最高(4.26±0.64),其次是志愿活动筹划参与(3.89±0.91),学生对科学问题发现总结成文投稿提出了更高的期待(3.50±0.97)(表1)。

2.3 医学生对实践模式的评价

学生对基于师生互动的解剖学思政教育实践模式的积极评价总体认可度较高,依次为“领悟生命内涵意义”、“增强医学生责任使命”、“增强科学辩证思维”、“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需要”、“缓解日后医患关系”(表2)。

表2 医学生对该模式的满意度评价(n=132)

2.4 学生捐献意愿

学生对捐献角膜、捐献器官、捐献遗体、签署遗体捐献志愿书的意愿较高,愿意捐献角膜的学生达到了81.81%,78.03%的学生愿意捐献器官,56.06%的学生愿意捐献遗体,愿意签署捐献志愿书的学生比例为71.97%(表3)。

表3 学生捐献意愿(n=132,%)

2.5 捐献意愿与满意度评分的相关性

捐献角膜、捐献器官、捐献遗体、签署遗体捐献志愿书的意愿与对于基于师生互动的解剖学思政教育实践模式满意度评分(满分30分)之间两两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捐献角膜(r=0.334,P<0.001)、捐献器官(r=0.308,P<0.001)、捐献遗体(r=0.304,P<0.001)、签署遗体捐献志愿书(r=0.374,P<0.001)的意愿与对于基于师生互动的解剖学思政教育实践模式满意度评分成正相关。

3 讨论

3.1 学生对基于师生互动的解剖学思政教育模式获得感更强、满意度总体较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医学生对基于师生互动的解剖学思政教育模式学生满意度总体评分较高,尤其对以教师为主体的“开结课仪式教育”和以学生为主体的“生命感悟撰写及集结成册”较为满意。究其原因,以教师为主体的“开结课仪式教育”乃本院开展多年并已形成独到经验的传统做法,借助清明节献花、医学生宣誓、创作文艺作品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仪式中感悟生命、敬畏生命。“生命感悟撰写及集结成册”则由本院学生近2年自发组织开展,通过撰写生命感悟并主编成解剖学人文汇编《生命的乐章》,让学生自我启发,并互相启发,真正实现了同辈影响。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现、相互讨论、共同提高的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凸显学生主体的互动式教学成为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路径[7]。

3.2 对思政教育模式更满意的学生捐献意愿更高

学生对该思政教育模式的满意度与遗体捐献意愿呈正相关,提示对思政教育获得感更强、更满意的学生,内在自驱力更明显,会有更高的奉献精神和遗体捐献意愿。对思政教育更加满意的学生往往更愿意思考解剖学的人文内涵,并在人文关怀维度激发出更大的内驱力,从知到行,转化为更高的捐献角膜、捐献器官、捐献遗体和签署遗体捐献志愿书的意愿。先前的研究同样显示,影响遗体捐献的主要因素包括解剖课的人文关怀缺乏等等,导致尸体来源短缺一直困扰着以遗体捐献作为人体标本来源渠道的医学院校[8-9]。因此,通过加强解剖课思政教育,涵养学生的人文内涵,可以间接提升学生遗体捐献的意愿,并且在之后成为遗体捐献的号召者和践行者,增加遗体捐献率,尸源充足和人文教风共同推动我国解剖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3.3 基于师生互动的解剖学思政教育模式的不足与改进

本思政教育模式在设计、实施及评价等流程上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首先,学生对“科学问题发现总结成文投稿”提出来更高的期待。“科学问题发现总结成文投稿”对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到每个个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局解操作过程中发现变异的人体结构不常发生,就导致难以让每名学生均能据此开展细致研究[10]。其次,项目实施过程中,主动组织参与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性实践的学生仍为少数,不过将随着项目影响力的不断扩大逐渐增多。最后,本研究纳入的学生数量和专业构成等方面不够全面,未来将健全评价体系,以更好地评估、完善并发挥解剖学思政教育的成效。

基于师生互动的解剖学思政教育模式顺应时代发展,弥补了传统思政教育以教师为主体的不足,通过强调学生的主体位置并发挥学生的内驱力,提升了思政育人的成效。除此之外,良好的解剖学思政教育作为医学生早期学习阶段的重要一环,还能增加学生对遗体捐献的意愿,切实从思想上和行为上均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情怀。未来,该模式将持续打磨和完善,希望为我国解剖学思政教育体系提供实践参考,促进我国医学教育事业稳健发展。

猜你喜欢
遗体解剖学意愿
CBL结合微课在神经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许集美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榕举行
提倡捐献遗体器官 免丧葬费甚好
各界群众参加陈忠实遗体告别仪式
车载式遗体火化设备设计与应用
交际意愿研究回顾与展望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解剖学教师培养模式的探索
正常人体解剖学知识竞赛的规划设计与组织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