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伴睡眠障碍患者系统性睡眠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4-01-02 07:14吴翠花黄慧英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3年9期
关键词:系统性精神分裂症障碍

吴翠花 刘 敏 黄慧英

(三明市台江医院,三明,365000)

精神分裂症伴睡眠障碍临床上比较常见,目前认为睡眠障碍是精神分裂症导致的伴发疾病,若能够治疗精神分裂症则患者睡眠障碍自然能够得到改善[1]。若患者药物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与睡眠障碍同时作用导致患者出现迟发性运动障碍或静坐不能情况,可以给予患者安定类药物改善睡眠情况[2]。精神分裂症患者白天假睡情况比较常见,虽然白天休息时表现为睡眠状态,但是睡眠质量并不高,患者并未得到充分休息,夜间睡眠质量差[3-4]。因此若想改善患者睡眠障碍情况则必须让患者恢复正常作息,尽量减少患者白天卧床时间,让其在夜间能够保持较高质量的睡眠,必要时可以联用抗精神病药物,以恢复正常生物节律[5]。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症伴睡眠障碍患者,观察精神分裂症伴睡眠障碍患者系统性睡眠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9月三明市台江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伴睡眠障碍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45.17±7.20)岁。对照组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18~62岁,平均年龄(43.84±6.89)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纳入标准 经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伴睡眠障碍的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者。

1.3 排除标准 其他疾病严重者;其他疾病致精神病者;自伤者;交流沟通障碍者;因其他原因退出本实验者。

1.4 研究方法 对照组精神分裂症伴睡眠障碍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精神分裂症伴睡眠障碍患者采用系统性睡眠护理干预。1)常规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伴睡眠障碍患者采用药物干预、环境管理、饮食干预、生活指导,确保患者按医嘱剂量和时间服药,保持环境安静卫生,健康饮食减少白天饭后睡眠,保持个人卫生,为药物治疗提供保障[6]。2)系统性睡眠护理干预。a.健康宣教:对精神分裂症伴睡眠障碍患者采用活动的方式进行知识讲解,提高患者相关知识掌握水平。b.评估患者睡眠质量:根据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nsomnia Severity Indeex,IS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对患者失眠严重程度和睡眠质量进行评估[7]。c.睡眠环境管理:对病房环境进行重新布置,确保患者睡眠作息符合正常节律。d.心理干预:对患者心理情绪进行评估,引导患者参与各类娱乐活动,倾听患者内心诉求。

1.5 观察指标 对比2组精神分裂症伴睡眠障碍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36条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36-Item Short-Form,SF-36)[8]、ISI评分[9]、PSQI睡眠质量评分[10]、社会功能评分[11]、自我管理行为评分、自我效能感评分[12]、生命质量评分。

2 结果

2.1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系统性睡眠护理干预总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干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0,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2.2 2组患者精神症状评分比较 系统性睡眠护理干预下一般精神病理、阴性症状、阳性症状评分低于常规护理干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21、9.256、9.830,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精神症状评分比较分)

2.3 2组患者精神状态评分比较 系统性睡眠护理干预下焦虑抑郁、敌对猜疑、思维障碍评分低于常规护理干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89、8.530、10.171,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精神状态评分比较分)

2.4 2组患者失眠严重程度评分、睡眠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ISI量表、PSQI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07、5.928,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失眠严重程度评分、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分)

2.5 2组患者社会功能评分比较 观察组社会性退缩、个人生活自理、对外界兴趣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04、7.931、8.029,P<0.05)。见表5。

表5 2组患者社会功能评分比较分)

2.6 2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比较 观察组心理自我调节、社会生活能力、医嘱行为遵从评分高于常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30、11.265、10.857,P<0.05)。见表6。

表6 2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比较分)

2.7 2组患者自我效能感评分、生命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GSES量表、SF-36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95、6.881,P<0.05)。见表7。

表7 2组患者自我效能感评分、生命质量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常规护理干预下精神分裂症伴睡眠障碍患者恢复效果有限,无法解决患者睡眠质量低的问题,因此对常规护理干预进行优化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从睡眠障碍问题入手,采用系统性护理干预方法,希望能够改善精神分裂症伴睡眠障碍患者的预后恢复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系统性护理干预下患者睡眠质量、精神症状以及其他指标更加优秀,因此本文研究具有积极意义。但是,本文并未对精神分裂症伴睡眠障碍患者病程时间进行统计,未能排除病程时间对患者睡眠障碍和精神症状情况恢复效果的影响,存在一定局限性。

综上所述,精神分裂症伴睡眠障碍患者系统性睡眠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干预,因此系统性睡眠护理干预更具推广价值。

利益冲突声明:无。

猜你喜欢
系统性精神分裂症障碍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对于单身的偏见系统性地入侵了我们的生活?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跨越障碍
超声引导经直肠“10+X”点系统性穿刺前列腺的诊疗体会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脑尔新胶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初步临床观察
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
“换头术”存在四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