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丽君
(厦门市仙岳医院/厦门医学院附属仙岳医院/福建省精神医学中心/福建省精神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厦门,361012)
抑郁障碍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心境障碍,而抑郁症是抑郁障碍最常见的类型,表现为单次发作或反复发作,发作期存在显著的情感、认知和躯体症状,发作间期症状缓解,具有较高的复发风险[1]。良好的护理干预对保证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有重要意义。叙事护理是具有叙事护理能力的护士通过倾听、理解患者的故事,使用外化、改写、解构等叙事护理技巧,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帮助患者重构生命故事意义,并及时反思护理工作,改善护理质量的护理实践,对人文护理落实有推动作用[2]。研究证实叙事护理用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可有效降低病耻感,提高患者睡眠质量、生命质量及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抑郁程度[3]。本研究即将叙事护理用于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群体中,并着重探讨其对患者心理状态、用药依从性和睡眠质量的改善作用。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厦门市仙岳医院收治的轻中度抑郁症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22;年龄20~64岁,平均年龄(39.96±7.22)岁;病程2~7年,平均病程(3.87±0.61)年。2组一般资料可比(P>0.05)。观察组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19~62岁,平均年龄(39.82±6.83)岁;病程2~6年,平均病程(3.99±0.45)年。研究已获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并得患者家属同意证明。
1.2 纳入标准 1)与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中抑郁症诊断标准相匹配[4],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版本)评分[5]为17~24分者;2)年龄>18岁且处于疾病稳定阶段者;3)有良好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可配合完成量表调查者。
1.3 排除标准 1)基于器质性因素、精神活性物质、其他相关物质滥用引发的抑郁发作者;2)处疾病发作期及病情不稳定的抑郁症者;3)伴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其他精神病性症状者;4)有严重自杀倾向及严重躯体疾病者。
1.4 研究方法
1.4.1 对照组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要求护士根据患者病情症状行观察指导,如疾病宣传、生活指导、用药指导、心理疏导等。
1.4.2 观察组 观察组同时行叙事护理。1)基础准备:护理部根据科室内人员实际情况抽调经验丰富、资历足够、能力优良的护士组建叙事护理小组,行叙事护理能力培训,如伦理培训、案例培训、模拟训练等,确保所有护士有足够的人文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实叙事护理。而后叙事护理小组根据抑郁症患者病史资料、病情阶段、个人生活资料等制定叙事护理方案,叙事护理安排为2次/周,10~60 min/次,持续6周。实施措施:在倾听阶段,护士以真诚、尊重、关注的态度与患者行面对面的积极交流,通过表情、言语等技巧引导患者向护士积极倾诉个人经历、观点、感受、想法等,注意此阶段护士必须积极鼓励并回应患者的交流欲望,对其个人经历、价值观念、生活事项、心理问题等均有清晰和明确的了解;在理解阶段,护士应结合患者个人资料引导其回想个人经历,通过附和、举例、讲解等方法帮助患者明确影响其情绪、行为乃至生活的根源性问题,进而通过实践经历和案例榜样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最终引导患者根据经历思考问题,根据问题寻求方法,根据方法指导行为,为患者塑造个人有关根源性问题的清楚认知;在重构阶段,护士结合患者诉说内容为其分析个体的行为意义和希望蓝图,进而以此为核心帮助患者设计故事内容,通过故事内容中患者过往、现在与未来的联系帮助其调整自我,在过往事件中寻找现在的自我和未来的希望,最终建立对个人生活、疾病治疗的正确观念,引导患者持之以恒地保持稳定积极的情绪状态;在见证阶段,护士在患者同意的基础上邀请患者家属、亲友等社会关系见证患者叙述过程,通过对其叙述过程的倾听引导其家属与其建立更加亲密的社会关系,给予其积极鼓励并满足其亲情渴望。注意患者叙事过程不应打断,护士要与患者家属耐心分析患者叙事内容中体现的感情渴望,以此为基础给予患者耐心的、充分的情感正向反馈。
1.5 观察指标 1)心理状态:于患者护理前后使用汉密尔顿相关量表行心理状态评估,包括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为17项版本,有9项问题评分为0~4分,8项问题评分为0~2分,满分52分,得分越高提示抑郁情绪越严重;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共14项,各项问题评分为0~4分,满分56分,得分越高提示焦虑情绪越严重[5]。2)用药依从性:于患者护理前后使用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MMAS-8)行用药依从性评估,MMAS-8根据问题回答计分,总分0~8分,根据患者得分分为依从性优秀(得分8分)、良好(得分6~7分)、较差(得分<6分)3个等级[6]。3)睡眠质量:于患者护理前后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行睡眠质量评估,PSQI量表共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等7个维度,各维度计分0~3分,总计21分,得分越低说明患者睡眠质量越好[7]。
2.1 2组患者HAMD、HAMA评分比较 护理后,2组的HAMD、HAMA评分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HAMD、HAMA评分比较分)
2.2 2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优良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用药依从性优良率比较[例(%)]
2.3 2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后,2组的PSQI评分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该项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分)
抑郁症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严重性精神疾病,其发病机制错综复杂且发病原因至今仍无定论,被认为是由遗传环境、神经内分泌、免疫炎症、肠道菌群等多种因素构成的巨大网络共同作用的疾病结果,对人类的身体健康及经济财产均造成了巨大的损失[8]。在中国,最新调查数据显示中国范围内抑郁障碍的终生患病率已经高达3.4%[9],但患者就诊率极低。如一项地区统计显示河南省18岁及以上人群中抑郁症患者的就诊率仅为32.8%,不知道这是一种病和觉得问题不大是导致患者不就诊的主要原因[10]。因此,加强对抑郁症的宣传显得尤为重要。另一方面,在抑郁症的治疗中必须要根据患者实际耐受情况选择合适的、正确的和长期的治疗药物,而良好的疾病管理同样是抑郁症患者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抑郁症基层诊疗指南(2021年)》[11]中亦指出:患者服药依从性管理、生活方式管理与家属健康教育、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医患关系,是抑郁症患者疾病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叙事护理作为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与患者个人情绪表达、家属健康教育、医患关系等密切相关。因此或可将叙事护理用于抑郁症患者的护理管理中,借助叙事护理与患者个人、家属、医患关系、健康教育之间的亲密关系,利用叙事护理的根本原理并以此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本研究即将叙事护理用于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群体中并着重观察该项护理模式的相关功能影响。
将叙事护理用于轻中度抑郁症患者中的过程进行具体分析,可以发现叙事护理的应用基础在于医院内部拥有足够的完全掌握叙事护理实践能力的护理人员,才能以护理人员为基础组建叙事护理小组,结合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的个体情况为其制定叙事护理方案;而在叙事护理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大体可分为倾听、理解、重构和见证4个阶段,其中倾听阶段的目的在于以患者主诉、护士倾听的方式,让护士全面、正确地了解患者过往经历与个人情感。理解阶段的目的在于明确护士对患者倾听的目标要求,确保护士能够充分理解患者个人情感表达内容,从而找出患者不良情绪与行为中的根源性问题。重构阶段的目的在于以护士分析引导患者思考个人经历,为患者描述和构建希望蓝图,最终对患者的叙事内容进行重构,帮助患者明确问题根源和解决方法。如此3个阶段的实施既能通过言语交流疏导患者内心压抑的情绪,又能通过叙事解构帮助患者构建新的希望,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积极有效的调整。最终在见证阶段联合患者家属的力量,通过患者社会关系给予患者整个护理过程中的正反馈力量,减轻患者内心痛苦的同时以强大的亲情帮助患者建立自信心。总体而言,叙事护理可通过倾听、理解、重构和见证4个阶段的分割,于轻中度抑郁症患者护理实践中依照叙事护理方案落实护理措施,保证叙事护理方案落实有效的同时,还能对比方案中的护理目标对其他患者或后续的叙事护理方案进行优化改革,以框架保障护理措施、以目标改革护理计划,充分保障护理效果的持续性和长久性。临床研究证实:叙事护理能促使抑郁症患者勇于表达,帮助患者积极应对并提高生命质量[12]。而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护理后的心理状态、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同时用药依从性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与其他研究结果[13-14]相近。充分说明叙事护理在轻中度抑郁症患者中的良好应用效果,可对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睡眠质量起到积极的改善作用,同时能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等级,全面保障疾病治疗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叙事护理在临床应用中既有优势也有劣势,其中劣势例如缺乏标准实施流程和框架、整体耗费时间较长等[15]。因此叙事护理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仍需结合院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此外,本研究亦存在整体规模不大、缺乏长远随访的不足之处,叙事护理在轻中度抑郁症等精神疾病患者中的整体效果亦有待更加持久和大范围地落实观察,方能明确其标准和效果。
综上所述,叙事护理对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状态、用药依从性及睡眠质量均有积极影响,值得推广应用。
利益冲突声明: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