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木金
(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心内科,龙岩,364000)
冠心病心绞痛是指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使心肌出现急剧暂时性缺血和缺氧情况的发生,患者出现胸痛及胸部不适等临床症状表现[1]。该疾病发病时是心脏缺血反射至身体表面最终感受到疼痛感,主要为前胸出现阵发性胸痛、压榨性疼痛等表现,还会伴有其他症状[2]。疼痛位置主要位于胸骨后部,能够放射至心前区及左上肢位置,在劳动及情绪激动时病情发生概率较大,发作期间疼痛时间可持续3~5 min左右。引发该疾病的原因主要有心肌供血不足、血管中脂肪的大量堆积形成斑块后促使冠状动脉的产生缩窄,进一步减少了对心肌的供血最终导致冠心病[3]。该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等方面的影响较大,在治疗中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4]。据该病的相关护理研究结果发现,对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产生,提高其睡眠质量,降低其负性情绪的产生及影响[5]。为此,本研究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对患者负性情绪、治疗依从性、睡眠质量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中男24例,女31例,年龄63~88岁,平均年龄(63.15±2.61)岁,病程2~5年,平均病程(3.26±1.34)年。对照组中男34例,女21例,年龄62~83岁,平均年龄(65.24±2.18)岁,病程3~5年,平均病程(3.15±1.32)年。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纳入标准 1)经心电图及心脏彩超和临床症状等检查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1];2)无合并肝肾功能障碍患者;3)无精神异常患者,无血液系统性疾病;4)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1.3 排除标准 1)精神疾病患者;2)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3)依从性差患者。
1.4 研究方法
1.4.1 对照组 给予基础护理。为患者讲解相关疾病知识,冠心病产生的原因、引发冠心病心绞痛产生的原因及主要症状表现,为患者讲解冠心病心绞痛疾病的相关注意事项。协助其进行治疗前各项基础检查,根据其病情状况为其选择制定合适的治疗措施。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其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并对其实施情绪缓解措施,降低不良情绪对其产生的影响。对其饮食结构实施纠正,给予其清淡、易消化、富含丰富的膳食纤维及维生素的饮食,保障其身体中营养的平衡。
1.4.2 观察组 在实施基础护理的基础上予以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1)对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实施检查、评估,对其当前的情绪状态进行评估,查看其睡眠质量状况。2)预见性心理护理,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从沟通中分析患者当前的心理状态,为其实施心理疏导,缓解因病症产生的心理压力。为其讲解当前的治疗效果及相关成功案例,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对患者提出的相应需求满足其合理需求,使用积极的语言给予其鼓励,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3)疾病健康教育,为其讲解疾病健康知识,引发冠心病心绞痛疾病产生的原因、相关注意事项、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相应不良反应现象,在治疗后期中并发症产生对其身体健康的不良影响等。为其讲解预防该疾病的相关方法措施,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其病情恢复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与积极性。4)实施病情护理,对其心绞痛发病的疼痛持续时间、疼痛程度等方面状况进行询问调查并记录,为患者实施体征状况检测,对其疼痛性质及疼痛时间等实施记录,对心绞痛复发患者给予相应的疼痛处理。指导其服用标准剂量的治疗药物,在实施血栓溶解后对其是否产生疼痛情况、疼痛程度及疼痛位置等实施全面检查,并对其症状改善情况实施记录。5)实施健康锻炼,根据其病情的恢复情况,为其选择相应的运动锻炼内容,例如慢走、太极拳等,指导患者进行较慢的运动锻炼内容,提高其身体功能状况。禁止患者进行强烈的运动,防止其血压的升高。6)实施饮食干预护理,对患者的饮食结构实施相应的控制管理,强化对饮食结构的指导,叮嘱患者及家属对患者的饮食进行管理,减少其对高脂肪、高胆固醇等食物的摄入,禁止摄入大量高热量以及高糖类食物。根据患者当前的病情恢复情况为其制定相应的饮食结构,选择易被患者消化,低热量、低油、低盐低脂的食物,提供蛋白质及维生素等鲜果时蔬的摄入,从而促进其肠胃的蠕动和消化系统的运作。
1.5 观察指标 1)心理状态。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水平,包括焦虑自评量表(SAS)(临界值为50分)、抑郁自评量表(SDS)(临界值为53分)。2)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睡眠质量,包括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及PSQI总分,每个维度0~3分,总分0~21分,分数越高睡眠质量越差。3)生命质量。采用生命质量量表(SF-36)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命质量水平,包括生理职能、躯体功能及社会功能,满分100分,分数越高患者生命质量越好。4)依从性比较。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包括完全依从、依从、不依从。
2.1 2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水平比较 护理前2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SAS、SDS评分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分)
2.2 2组患者护理前后PSQI评分比较 护理前,2组患者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PSQI总分和各维度评分较本组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护理前后PSQI评分比较分)
2.3 2组患者护理前后生命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2组患者生命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生理职能、躯体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较本组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护理前后生命质量评分比较分)
2.4 2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治疗依从性85.45%(47/55),对照组治疗依从性60.00%(33/55),2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见表4。
表4 2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例(%)]
冠心病在老年群体中是较为常见且多发的心血管疾病[6],是一种因冠状动脉器质性狭窄、阻塞等情况引发的心肌缺氧缺血或心肌坏死表现的心脏疾病,通常称之为缺血性心脏病。该疾病的发生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狭窄程度相关。冠心病心绞痛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胸闷、压榨性疼痛、胸骨后和咽喉部出现紧缩感等[7]。对该疾病可通过进行动态心电图心脏负荷试验、X线、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项目实施检测,进一步确定当前的病情状况。引发冠心病心绞痛发生的因素较多,因此在病情的治疗过程中应为患者实施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8],对诱发原因实施预防,从而降低心绞痛的发生概率,进一步保障其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在患者治疗后的恢复过程中,保证患者的睡眠质量能够有效促进其机体的恢复进程,降低心血管供血不足情况的发生。据相关疾病护理研究发现,为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最终的健康恢复效果,可提高睡眠质量及治疗依从性[9],降低负性情绪及其负性情绪对病情产生的消极影响等。在对患者实施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对身体状况实施检测并进行详细的记录,可为后续的治疗护理提供相应的帮助。实施预见性心理护理措施,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从中了解其心理情绪状态,讲解相关治疗成功案例,提高患者的治疗护理信心及治疗护理依从性[10],给予积极的鼓励语言建立治愈信心,对患者提出的合理需求予以满足。予以疾病健康教育,讲解疾病产生的原因、相关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等,提高对疾病的认知。予以相应的病情护理,对发病疼痛时间及疼痛程度进行记录,指导服用正确剂量的治疗药物。根据病情恢复情况给予相应的锻炼内容,提高身体功能,降低血压升高促发心绞痛发生的可能。对饮食结构予以纠正管理,对不良饮食习惯予以纠正,禁止对高糖、高热量脂肪食物的摄入,为其提供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新鲜蔬果,维持身体营养平衡,促进肠胃蠕动及消化系统的有效运作,进一步促进病情的恢复。本研究结果可见,护理实施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水平、PSQI评分、SF-36评分、治疗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给予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负性情绪的发生及影响,提高睡眠质量、生命质量水平及治疗依从性,促进病情的康复。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负性情绪、治疗依从性及睡眠质量的护理影响效果显著,在相关疾病护理工作中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利益冲突声明: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