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东 张爱娟 池志文
(1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麻沙镇中心卫生院药剂科,南平,354200; 2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妇幼保健院药剂科,南平,354200)
失眠是指即使有合适的睡眠环境及机会,患者仍对睡眠时间与质量不满,且以“入睡困难”“睡眠浅易醒”“难以维持睡眠”“通宵难眠”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睡眠障碍,若未及时加以干预,则易引发抑郁、焦虑等多种代谢紊乱疾病,一定程度上增加抑郁症发生风险[1-2]。现阶段,临床将舒乐安定、阿普唑仑、阿戈美拉丁等药物作为失眠首选治疗方式,虽可暂时缓解失眠症状,但长期服用易使患者产生耐药性或药物依赖性,故效果呈一定局限性[3]。现代中医学将失眠归属于“不寐”范畴,并分为阴虚火旺、痰热上扰、心胆气虚证型,其中阴虚火旺证常伴有手足心热、心烦、耳鸣、颧红等典型体征,病机为肝肾阴虚、虚火亢盛,故治疗原则应以“滋阴”“降火”“养血”“疏肝”为主[4]。酸枣仁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具有养血安神、去除肝火之效,且用药较为灵活,可随症加减治疗[5]。同时隔药灸具有逐寒祛湿、活血化瘀的作用[6]。基于此,本研究采用酸枣仁汤加味结合隔药灸治疗失眠阴虚火旺证患者60例,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麻沙镇中心卫生院门诊失眠阴虚火旺证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60例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31~82岁,平均年龄(52.28±4.47)岁。对照组60例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30~84岁,平均年龄(52.51±4.33)岁。2组患者性别、年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17年版)》[7]诊断标准确诊,症状至少持续3个月。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8]中失眠阴虚火旺证,主证:不寐多梦、彻夜不眠;次证:头晕、头胀、急躁、易怒、心烦、面红、目赤、耳鸣、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腻,脉弦细而数。
1.3 纳入标准 1)均接受本研究治疗方案;2)意识清醒,可正常与人沟通;3)均了解每一项研究内容,达成书面协议。
1.4 排除标准 1)药物过敏者;2)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失眠者;3)存在原发性肝肾功能障碍者;4)合并严重的精神及心理疾病者。
1.5 研究方法
2组均应用阿普唑仑(哈尔滨凯程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3022022),1片/次,1次/d,睡前口服。
1.5.1 对照组 行隔药灸治疗。选取适量山茱萸、熟地黄、山药,粉碎成末,面粉调匀,制成圆形药饼(直径约2.5 cm、厚度约0.8 cm),取肾俞穴、脾俞穴、足三里穴、关元穴、神阙穴(双侧穴位均取双侧),使患者取适当体位,充分暴露穴位,将药饼放置于穴位,然后将制作好的锥形艾炷(高约1.0 cm、底径约1.5 cm,每壮约0.3 g)放置于药饼上点燃,每穴灸3壮,隔日灸1次。
1.5.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酸枣仁汤加味治疗。药物组成:酸枣仁20 g、茯苓15 g、首乌藤20 g、磁石20 g、知母10 g、合欢皮10 g、川芎10 g、甘草6 g。辨证加减:肝郁不舒者加佛手10 g、郁金12 g;心悸不宁者加生龙骨25 g、五味子9 g;心脾亏虚者加党参12 g、白术15 g;痰浊内阻者加石菖蒲15 g、陈皮10 g。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200 mL,100 mL/次,2次/d午晚分服。
1.5.3 疗程 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疗程(28 d),至疗程结束后进行复查。
1.6 观察指标
1.6.1 临床疗效 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9]评定标准,显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整体睡眠时间在6 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力充沛,停药后未见复发;有效:夜间睡眠时间4~6 h,睡眠质量较前有所好转,但停药后复发;无效:未达以上任一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6.2 睡眠质量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10]评估睡眠质量状况,包括7个维度,各维度计0~3分,最高分21分,评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
2.1 2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58/60),对照组为86.67%(52/6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 2组患者治疗后PSQI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PSQI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分)
失眠作为临床常见睡眠障碍类疾病,普通人群患病率10%~15%,通常表现为入睡困难、早醒、睡眠维持困难等症状[11]。目前,西医治疗该疾病主要以药物与认知行为疗法为主,其中药物存在撤药反弹、依赖性等问题,认知行为疗法存在时间长、操作困难、费用高等弊端,故效果不甚理想。中医学将失眠归于“不寐”范畴,早在《足臂十一脉灸经》《外台秘要》中就有病名记载。近年来,现代中医在失眠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认为病因与情志失常、瘀血内阻、外邪入侵、劳逸失常、饮食不调有关,病机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以心肾阴亏、气血两虚、心胆气怯为主,“标实”则以肝火、气滞、瘀血、痰浊为主,日久邪气内阻,阳入阴分,正气不足亏虚,心神被扰,导致失眠,故治疗需重养心、安神、补益[12-13]。鉴于此,我们结合临床实践及治疗经验,以中医辨证论治为原则,应用酸枣仁汤加味结合隔药灸予以治疗。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体疗效以及睡眠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酸枣仁汤作为失眠常用方剂,主治阴虚火旺证。方中酸枣仁味甘性平,养血补肝,安神养心,为君药。茯苓健脾宁心,知母清热泻火,首乌藤祛风通络,共为臣药。川芎辛散温通,合欢皮疏肝解郁、宁心安神,磁石镇惊安神,平肝潜阳,共为佐药。甘草补肺益气,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可共奏解郁除烦、清热宁心、镇惊安神、养血活血之效。同时中药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重要表现,因此临床在治疗时需严格遵循“局部与整体辨证相统一”的原则,在重视患者整体疗效的同时,更需关注其局部功能状态。因此,我们在基础方之上,贴合患者实际症状灵活加减,相辅相成,对症下药,以此促使患者心肾交、肝肾健、气血和,从而从根源上改善睡眠障碍症状。而隔药灸是药物外用、灸疗以及温热理疗三者结合,药物经穴位皮肤渗透入内,调节脏腑、气血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本研究所取穴位肾俞为膀胱经穴位,为肾经经气与膀胱经经气相交汇处,具有温肾助阳之效;脾俞为足太阳膀胱经,具有利湿升清、健脾和胃、益气壮阳之效;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穴位,具有温中补虚、调和脾胃之效;关元为补益之要穴,具有补肾固涩、补阳益气之效;神阙即肚脐,又名脐中,为人体任脉要穴,具有升清降浊、健脾和胃之效[14]。将隔药灸与酸枣仁汤联合应用,可有效发挥强强联合的优势,进一步提高疗效。
综上所述,应用酸枣仁汤加味联合隔药灸治疗失眠阴虚火旺证患者疗效确切,具有推广价值。但本研究存在样本量偏少、观察指标存在局限性等不足之处,今后将有待完善。
利益冲突声明: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