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龙 李梓祎
摘 要: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为核心叙事主线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具备贯彻文化自信教育的独特优势。文化自信有效融入“纲要”课程,既需对教材的内容知识体系予以梳理与突显,亦需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纲要”课教材内容中所涉及的灿烂辉煌的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革命文化、改革开放后繁荣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提供历史根基与现实依据;而理清文化自信与其他“三个自信”之间的逻辑关系、结合教材内容编排特点进行纵向比较突出、丰富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要素皆为有效方法策略。
关键词:文化自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知识路径;教学策略路径;教材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33-0098-04
Abstract: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leading Chinese people devoted themselves to revolution,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is the principle line of Outline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with possesses the unique advantages in cultural confidence education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cultural confidence into Outline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the textbook content system should be dredged and highlighted, some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methods should be adopted. The brillia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he new democratic revolution and Socialist Revolutionary Culture leaded by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thriving Socialist Cultu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fter reform and opening, providing the historical and realistic basis for college students'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education. Untangl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ultural Confidence and three other confidence, making vertical comparisons on the basis of features of content arrangement in textbook, enriching teaching methods and elements, are effective methods and strategies.
Keywords: cultural confidence; Outline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knowledge path; teaching strategy path; textbook content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正式地一并提出,使“四个自信”的理论内在逻辑结构正式、完整的形成[1]。在2022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着重强调坚定文化自信在内的“四个自信”,是我们坚持自信自立、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必然要求[2]。在“四个自信”之中,将“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3],也即文化自信有效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增进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效认同进而培育并树立其文化自信,是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与基本要求。在高校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当中,纵贯整个近现代中国历史、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叙事主线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以下简称“纲要”课),因其教学内容涵盖、承载了当代文化自信教育的历史根底与现实依据,更应成为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有效战略阵地。
一 文化自信融入“纲要”课的知识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是推进文化自信、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必然要求。可知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革命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当代中国推进文化自信建设、进行文化自信教育的三个基本方面与着力点。而事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无疑应当成为当代青年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主阵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叙事主线纵贯整个中国近现代历史,内容涉及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革命文化,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更应成为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文化自信教育的主要阵地。文化自信有效融入“纲要”课,必须对其教材所涉及的文化自信教学内容及其作用予以有效梳导与突显,从而更好地使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革命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效成为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历史根基与现实依据。
(一) 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历史根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2]。灿烂辉煌的中国古代文化,是当代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历史根基。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发展之连续性、丰富性及对世界文化繁荣发展所做出的重大贡献,是大学生树立当代文化自信的底气来源[1],它支撑起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材(2023版)第一章第一节的首要部分,专门强调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灿烂辉煌程度,指出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历史文化从未间断、一直延续至今的国家,并特别强调了“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基因,也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4]。中华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根源,即为“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5]。而以中华民族精神为支撑的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也正是当代中国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历史基础。在“纲要”课程的起始阶段,其理应成为一项重要教学内容。不仅如此,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最显著的精神特质、最深层次的价值精神追求,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与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生存、发展所必需仰赖的沃土[6]。
“纲要”课的文化自信教育,需先着重讲明古代中华文明在世界上的长期领先地位。对于中国古代所形成的天人合一、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讲信修睦和厚德载物等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和道德观,也需要对学生予以讲解、介绍,因为它们“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2]。这样不仅能使历史文化素养相对欠缺的当代大学生了解古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灿烂辉煌,从而夯实其文化自信的历史根基,也有助于其认知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的相通相近之处,从而使其在“纲要”课中后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学习中形成縱向一贯的文化自信逻辑体系。
(二) 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革命文化是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依据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也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文化建设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革命文化,是当代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历史根据。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社会主义革命,是“纲要”课程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是在废除封建买办文化、冲破文化战线上的“反围剿”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发展、壮大起来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并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显示出了强大生命力,因为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4]。其作为新民主主义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指明了中国革命文化的发展方向。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领导地位,在反对封建文化、帝国主义文化过程中,宣传、建设人民民主与社会主义文化,在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中,完成从新民主主义文化向社会主义文化的转变。
在“纲要”课该部分的教学过程中,应当突显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一系列文化建设工作成就以及该时期我们党所锤炼、形成的一系列精神谱系的重要价值,前者如推动“左联”成立、发展抗日革命文化运动、推动文化界抗战统一战线、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阐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文化纲领和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标及“双百方针”等等,后者如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和“两弹一星”精神等等。“纲要”课中进行文化自信的讲授,应特别关注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革命文化的重要性,因其作为革命时期的中华民族新文化,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品质,又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带有鲜明的中国特点与民族特性,为后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直接的历史根据。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当代现实依据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2]。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当代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最直接的现实依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立足中华文化立场与当代中国实际,以面相现代化、面相世界、面向未来为方向,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为价值旨归,具有鲜明的中国特点、中国气派,从而激发起了全民族的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了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纲要”课中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文化自信教学内容,应主要从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事业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理论与实践成就来进行展开,而这一内容也正是“纲要”课程后期教学内容的主题、主干所在。首先,要讲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正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内涵的不断丰富与厚度的持续增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了更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支撑。其次,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取得的伟大实践成就,作为文化自信教育的有效抓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7]。所以当代中国在站起来基础上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巨大飞跃以及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实际,也恰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高度自信、高度繁荣的。繁荣发展、砥砺前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及其当下所取得的伟大理论与实践成就,正是当代青年大学生确立文化自信的直接来源与现实根据。在“纲要”课后期的教学内容中,要特别注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讲解,以现实、真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就来培育、树立当代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 文化自信融入“纲要”课的教学策略路径
在“纲要”课中更为有效地进行文化自信教育,除需对教学内容知识体系进行必要的突显与疏导外,还应讲求一定的教学策略与方法,这主要包括理清文化自信与其他“三个自信”之间的相互逻辑关系、结合教材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进行纵向比较突出,以及丰富教学方法与教学要素等。
(一) 理清文化自信与其他“三个自信”之间的相互逻辑关系
“四个自信”相互之间并非完全分割、互不牵连的独立性存在,而是有机相连、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文化自信作为“更基础、更广泛、更根本的自信”这一基本特质,决定了其与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之间有着紧密的逻辑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持与发展,需要社会主义文化予以从中调适进而化解道路进程中的各种矛盾,文化自信可谓道路自信的灵魂,“道路自信必须以文化自信为基础”[1]。理论自信是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与核心动力,而文化自信更是理论自信本身的最终价值诉求。没有科学理论支撑、提挈的文化很难存续不灭,而没有文化积淀、不符文化发展逻辑的理论亦难被人民群众所认同与坚守。社会主义的制度与其文化也是密切相连、相得益彰。社会主义文化能起到指引、帮扶社会主义制度的作用,而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更是社会文化繁荣、文化自信得以萌生的制度基础与基本保障。
由此可知,在“纲要”课的讲授中,理解文化自信与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的紧密关系并结合后者来贯彻文化自信教育,势必有助于大学生全面、深刻地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从而树立起文化自信。因为对以“四个选择”为核心课程目标的“纲要”课而言,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正为其教学内容之主体部分,故在课程中进行文化自信教育,必须时刻理清、处理好其与其他“三个自信”这一课程主体教学内容之间的逻辑相互关系,这不仅不会使文化自信的相对重要性有所下降,反而会使学生在对“四个自信”的综合、相互把握中更好地增进对文化自信的认同与理解。
(二) 结合教材内容编排特点进行比较突出
“纲要”课教材前三章内容主要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近代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与资产阶级革命派等各阶级探索国家出路历程及其失败的历史,中间四章则是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并取得伟大胜利的历史,最后三章主要是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并取得重大理论与实践成就的历史。上述教材内容的设计与编排特点,以及“四个选择”这一课程教学目标的必然要求,决定了“在比较中突显”是“纲要”课的主体教学方法。而“纲要”课的文化自信教育,也恰恰能通过这一教学方法得以有效落地,其中更以教材前两部分内容最具典型性。
五四运动之前历时八十年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先后经历了农民阶级发动的太平天国运动、封建地主阶级兴办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改良派领导的戊戌变法以及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辛亥革命四次救国探索方案。以上各阶级救国探索失败的根本原因,仍在于拜上帝教、“中体西用”、公羊“三世说”和三民主义等指导思想文化上的先天不足或固有缺陷。汲取基督教教义片段并杂糅中国封建农民起义中“平等”“均平”等思想而形成的拜上帝教,因其不符合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趋势与本土文化传统,不可能使太平天国跳出旧式农民运动的轮回,更遑论在近代中国完成救亡图存。封建地主阶级试图以西方器物补救中国封建伦常的“中体西用”思想,因其封建性的理论设计难以调解封建政权与近代西方先进器物之间的体用不合,故不可能在保卫封建、依赖西方的过程中真正发挥先进器物的有效性,不得不以失败告终。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公羊“三世说”以及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三民主义,作为两者的指导思想,皆未正确、深刻揭示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未能正确认识、援用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以进行彻底地反帝反封建斗争,也都难逃失败的命运。然而不同于以上近代各阶级探索失败的命运,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能够最终走向成功,正在于其以深刻揭示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为指导,并将这一思想、文化理论灵活运用于中国革命,在扎根中国社会实际、立足最广大人民群众之中开创并不断推进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最终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与人民富裕。通过对以上近代各阶级指导思想的纵向成败对比,能有效突显出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中国历史的选择,进而培育起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价值认同,使其真正确立起文化自信。
(三) 丰富教学方法与教学要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当下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战略阵地,决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程教材内容进行单维的刚性灌输,更应该丰富其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实现由单一教学方式向多元教学方式、单一课程教材要素向多维教学要素的双重转变,从而在课堂教学中形成一种生动性的引导,以强化课堂教育的实效。文化自信教育方面亦应如此。在“纲要”课中贯彻文化自信教育,应充分利用“纲要”课独具的史实性、场景性、导向性等优势,丰富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实现文化自信的多维注入与情境、价值认同。专题教学、实践教学、情境教学和问题教学等教学方式,皆可有效运用于“纲要”课的文化自信教育教学中。如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多次论战及其最终被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选择、接受的这一历史必然过程,可以专题教学方式展开,以突显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从而增进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及后续以其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革命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认同。此外,组织高校青年学生参观学校驻地的红色文化景点进行实践教学,并结合教材内容设置历史情境讲授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革命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并让其进行历史情境参与和切身体悟,无疑有助于大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增进内心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此外,在教学内容要素方面,以“纲要”课教材内容为基准,既可以以历史文献资料为基础开展经典阅读、趣味阅读,也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技术,让MOOCS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走进课堂、走近学生,实现文化自信教育教学方面上的媒介要素拓展。
三 结束语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重要战略阵地。其中,培育、树立起当代大学生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价值认同并进而确立起其文化自信,正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必然要求与应有之义。相比高校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而言,揭示文化自信教育的历史背景、教学内容纵观整个中国近现代历史、以“四个自信”为核心课程目标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无疑是高校贯彻文化自信教育、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最为有效的战略阵地。在“纲要”课教学过程中,实现文化自信教育有效融入其中,需对相应的教学内容体系进行疏导与突显,这可从教材内容中的灿烂辉煌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革命文化、繁荣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个方面进行纵向铺展。而在“纲要”课文化自信教学的策略与方法上,则应把握好文化自信与其他“三个自信”之间的相互逻辑关系、结合教材内容特点进行纵向比较突出、以及丰富教学方法与教学要素等方面。
参考文献:
[1] 罗建华.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习近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与定位[J].求实,2017(5):4-12.
[2]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9,43.
[3]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7-1.
[4] 本书编写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13,158.
[5] 習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140.
[6] 秋石.坚定文化自信谱写文化强国新篇章[J].求是,2017(13):8-12.
[7]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