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魏 孙向召 赵珍珍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分众教学模式以增强课程针对性为出发点,开展专题化、精品化、互动化、平等化及个性化教学。建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分众教学模式主要依托构建理论讲授分众教学、课内实践分众教学、课外实践分众教学及互联网分众教学四个分模式,对教师和学生、演讲主旨和讨论主题、社会调查和参观体验主题及线上教学平台和“两微一端”平台进行分类,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从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分众教学模式;建构路径;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33-0082-04
Abstract: Focus teaching mod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akes enhancing the pertinence of courses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develops thematic, high-quality, interactive, equal and personalized teach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ocus teaching mod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ainly relies on four sub-modes: theory teaching focus teaching, in-class practice focus teaching, extracurricular practice focus teaching and internet focus teaching. It classifies teachers and students, speech themes and discussion topics, social investigation and visiting experience topics, online teaching platform and "two micro-one-end" platform, so as to teach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 thus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focus teaching mode; constructing path; teaching quality
習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1]。可见,增强针对性是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任课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面对100名左右的学生展开针对性教学,并非易事,而分众教学模式基于分众传播理论,以因材施教和主体性教学思想为指导,以问题区分受众,进而对不同群体施以不同的教育[2],该模式是增强高校思政课针对性的最有效模式之一。
一 高校思政课分众教学模式的内涵与外延
分众本是传播学概念,指传播者依据受众的动机、需要、欲望等方面差异,划分若干个受众群,根据不同的受众群体采取不同的传播内容、手段、方式和策略,通过分众的方法来达到传播大众化的目的[3],而高校思政课引入分众理论进行教学重构,有利于增强课程针对性和实效性,以更好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随着新媒体新技术的普及应用,当代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信息极为便利,同时也能通过新媒体平台随时发表、交流自己的观点,师生都面临着海量真伪信息和多元价值观的冲击,每名学生的学情及思想状况也呈现复杂多元的态势,传统大班课堂漠视学生个性,背离了高校思政课“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基本原则。高校思政课分众教学模式将教师和学生分别进行同质分类,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中心地位,坚持因众而异、差别标准,实施针对性教学,有利于增强针对性,有利于突出大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化,有利于增加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成效[4]。
高校思政课分众教学模式作以小众对象授课、个性化授课为主要授课模式,营造分众化小课堂,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在现有师生比例条件下,通过使用新媒体新技术实现分众教学,关注每名同学的思想状况,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全覆盖,以增加思政课的获得感和实效性。高校思政课分众教学模式注重因材施教,开展专题化、精品化、互动化、平等化及个性化教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特殊性进行归类分众,形成不同学情的小众团体,然后再根据不同小众团体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开展个性化教学、针对性教学,以求达到最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根据教师自身的优势和专长组建不同特色的教学小众团体,扬长避短,发挥每名教师的优势,以求达到最佳组合、最佳匹配,同时,无论是课堂内实践中的讨论、演讲活动,还是课堂外实践中的参观、调研及互联网教学,均以分众的方式寻求最优教学配置,以达到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的目标。简言之,高校思政课分众教学模式的内涵就是对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进行分类,对课堂内实践、课堂外实践及互联网教学进行分类,在对学生划分为不同群体的基础上,因事而化,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在紧密结合学生思想实际的基础上,因时而进,紧跟时代潮流,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的作用,因势而新[5],从而实现分众教学的目标。
高校思政课分众教学模式既包括教学主体,又蕴含教学形式,作为教学双主体的教师和学生均为分众对象,作为教学形式的课堂内实践教学、课堂外实践教学及互联网教学同样进行技术性分类。高校思政课分众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应用在课堂上,也可以在课堂之外发挥作用,从而做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始终,确保立德树人实效。高校思政课分众教学模式已经不限于传统的课堂理论讲授,更注重发挥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的育人作用,更加注重借助于网络实现分众教学的目标。简言之,高校思政课分众教学模式的外延以“四梁八柱”为基本框架,其中,理论讲授分众教学、课内实践分众教学、课外实践分众教学及互联网分众教学构成了高校思政课分众教学模式的“四梁”。另外,与理论讲授分众教学相对应的教师分众和学生分众、与课内实践分众教学相对应的演讲主旨分众和讨论主题分众、与课外实践分众教学相对应的社会调查主题分众和参观体验主题分众及与互联网分众教学相对应的线上教学平台分众和“两微一端”平台分众则共同组成了高校思政课分众教学模式的“八柱”。
二 高校思政课分众教学模式的建构路径
高校思政课分众教学模式的建构主要依托理论讲授、课内实践、课外实践及互联网教学四种形式,通过教师主导分众、学生主体分众、课内演讲主旨分众、课内讨论主题分众、课外参观体验主题分众、社会调查主题分众、线上教学平台分众及“两微一端”平台分众八种具体手段,从而加强思政课的针对性。
(一) 高校思政课理论讲授分众教学模式的建构路径
建構高校思政课理论讲授分众教学模式主要从教师主导分众、学生主体分众两个层面入手,一方面,每学期根据每名思政教师的自身优势、学术专长和关注点,分成若干个教学团队[6],每个小团队内的教师再根据自身专长选择若干专题,精心备课,然后再针对各个班级进行循环授课,从而实现教师分众授课、发挥自身优势的目标;另一方面,教务部门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情同质小众班级,从而实现学生分众、因材施教及因人施教的目标。
所谓教师主导分众就是将高校思政课授课内容和任课教师授课专题进行分类,并根据思政课5门任课教师的学术专长和研究兴趣与各个思政课专题进行匹配,从而将原来由一个老师负责讲完某一门思政课所有知识点转换为多个老师分工协同完成,打破高校思政课程传统的“一课一师”“一名教师对应一个班级”做法,逐步实施“一课多师”及“教师专长分众小群对应班级群”的模式。每个教师专长分众小群一般由6名教师组成,该小众团队负责一个教学班,该团队又包括1名主授课教师和5名专题讲授教师,各任课教师依据自身优势和专长进行个性化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关注点、疑惑及学情基础自主安排授课内容,突破传统课堂固定课时、固定内容的限制,在紧紧抓住主要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灵活为学生提供风格不同、口味各异,兼具学术性和思想性的思政课“自助大餐”。
所谓学生主体分众就是教务部门对学生的学科背景、学习基础等情况进行精准的学情分析,并据此将学生分为若干小众班级,教师则根据班级综合学情因材、因专业、因基础、因个体化差异及因个体需求施教,充分尊重不同学生个体学习需求的特殊性。学生主体分众还可以是连接思政课和其他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之间的通道,有利于形成“全方位”育人格局。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将思政课和学生的专业课紧密结合,形成思政课和课程思想政治元素互相配合的“双轨”机制:一方面,确保同一个思政课授课班级的学生属于同一学科门类,充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全面掌握学生的思政课基础,不断发掘学生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另一方面,针对不同学科背景和学情基础的教学班小众群体开展富有特色的教学设计,注意思政课程和其他课程所蕴含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衔接。另外,绝大部分同学也认为相同、相近专业背景的学生一起上课效果更好。
(二) 高校思政课课内实践分众教学模式的建构路径
演讲主旨分众和讨论主题分众是建构高校思政课课内实践分众教学模式的两种最有效途径。
所谓演讲主旨分众就是教师根据课堂讲授内容、热点问题及学生关注点,设置针对性强的演讲题目,然后再依据学情将这些题目分配给不同的学生,从而凸显每名同学思想状况的特殊性。在一学期内,教师鼓励学生全员参与演讲活动,展示个性,由主授课教师对学生的演讲进行总结、评析,并将观点一致或者相似的学生进行归类分众,针对不同小众群体、个体进行教育,其核心在于突出个性、特殊性,确保思政课惠及全体学生。课内实践教学的演讲活动应融入到理论、实践授课的全过程中,一般安排在课堂的开始阶段,主授课教师要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讲出真实的想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师生翻转,即学生讲,教师听,能够更真实、更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和思想动态,从而能够做到精准施教。同时,主授课教师还要做好发言记录和即兴评析,并在课后做好归档、分析及反馈工作。演讲主旨分众的关键在于合理安排发言时间、布置个性化发言题目,教师每学期利用课堂的前10分钟,结合教学大纲及学生关注热点,针对每名学生布置个性化发言题目,确保每一名同学在一学期内至少发一次言,由于课时、班级人数等限制,每名同学的发言时间原则上控制在5分钟左右,这就需要内容高度精炼,要做好提前准备,以演讲的方式讲清楚宏观问题和个人感受。发言题目要和课堂讲授内容、热点问题及学生关注点紧密结合。
所谓讨论主题分众就是根据学情组建若干个学生讨论小组,每个小组的人数一般是8~10人,坚持学生主体性原则,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及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运用多种教学媒介创设问题情境,并以此为基础,主授课教师有针对性地设置讨论题目。主题讨论较主旨演讲更加贴近学生实际关注的问题,主旨演讲一般是宏观题目,主题讨论则更加具体,主旨演讲主要由学生个体完成,而主题讨论则主要由学生小群体完成。主题讨论“分众”的核心要义是立足学生关注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讨论主题分众既是建构高校思政课课内实践分众教学模式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也是实现翻转课堂的最有效渠道之一。主授课教师首先要在学期初分好学生讨论小组,以100人班级为例,一般可以依据相同相近宿舍、共同兴趣及自由组合等方式,分为10个左右的小组,同小组学生要尽可能在心理特点、人格特征、思想状况、宿舍距离及价值观等诸多方面至少拥有一个共同点,从而能够在讨论问题上具有若干共识。
(三) 高校思政课课外实践分众教学模式的建构路径
高校思政课课外实践分众教学模式主要由社会调查主题分众和参观体验主题分众组成。
所谓社会调查主题分众就是主授课教师根据所教班级的专业背景、实际条件及关注热点,组建大学生社会调研团队,列出针对性强、创新性强、切实可行的思政课社会调查选题,任课教师负责组织实施,全程指导,进行考核,评奖评优,总结经验。尽管思政课的社会调查对象非常广泛,但也要与五门必修理论课程知识点、学校自身条件紧密相关,形成自身特色,例如,思政课的社会调查对象可以是扶贫前沿、改革开放先行试验区,也可以是学校所在区域的红色教育基地,从而做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和“社会思政元素”有机衔接,做到“全员”育人,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社会调查主题分众是建构高校思政课课外实践分众教学模式的重要手段,尽管五门必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调查主题各有特点,但均应根据现有条件分类进行,贴合学生特点、实际条件及社会需求。
所谓参观体验分众就是各高校根据自身的地理位置、学校类型、学科优势及自身定位等实际条件,有针对性地和校园内及校园附近易于定期参观瞻仰的思政课实践教育基地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其核心在于增强针对性,从而形成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机制。一方面,各高校可以充分挖掘自身学校的思政元素,以校史馆、校内文化馆及校内展览馆等为依托,建立丰富多彩的思政课校内课外实践教学基地;另一方面,要加强和思政课课外实践教学活动建设,要依托校外社会实践基地,引导大学生了解社会、发现问题。在各高校与全国各地的思政教育基地建立共同育人机制的过程中,各高校要结合自身条件选择相应的实践场所,力求达到最优结对、最佳效果,使学生在实践中受到深刻教育。
(四) 高校思政课互联网分众教学模式的建构路径
建构高校思政课互联网分众教学模式主要依托线上教学平台分众和“两微一端”平台分众来实现,线上教学平台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平台,可以克服大班上课的弊端,有利于任课教师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学情,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教学方案。
所谓线上教学平台分众就是根据实际条件,利用不同类别的线上教学平台,在紧紧抓住“立德树人”根本教学目标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在线学习资源及授课方案。目前,中国大学课程较为普遍采用的线上教学平台包括学习通、雨课堂、智慧树、中国大学慕课、钉钉和学堂在线等,很多学校还开发设计了众多自主SPOC网络教学平台,可谓异彩纷呈,各有特色,而且在这些众多平台中,已经形成了功能较为强大、师生认可度较高、适用范围较广的若干网络平台,这就为线上教学平台分众提供了前提。线上教学平台是学生平时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课堂外主导课程主要依靠线上教学平台,充分發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无时间、空间限制的师生“云上”对话,真实掌握学情,并据此将学生分众,有针对性地上传教学资源,同时,借助网络教学平台高效率捕捉大数据的优势,教师根据掌握的学生关注热点,按需整理课程资料,针对学生最为关心、最为疑惑的问题设置议题,根据大数据提供的结果设置个性化考查模块和重点传授知识点,从而真正做到小众教学,因材施教,确保高校思政课的授课质量。
线上教学平台是建构高校思政课互联网分众教学模式的重要手段,其优势还在于以信息化手段精准分类教学、因人施教。线上教学平台的广泛应用使高校思政课也向“数字化”发展,其研究范式及方法也从单一定性研究向定性、定量交叉融合研究转化。随着5G技术、人工智能及虚拟仿真等技术的日益成熟,高校思政课也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在不偏离主题及方向的前提下,探索信息技术视域下的重构路径。当前,高校思政课较为广泛应用的线上教学平台不仅有在线“教案”“章节视频”“资料”“作业”及“考试”内容,还有“通知”及“统计”功能,在其线上教学活动中还包括了“分组任务”“主题讨论”“问卷”“直播”“投票”“签到”“群聊”等功能,这些功能不仅可以有效地呈现出每名学生的基础知识点掌握情况,还能够精准反映出教学效果及存在的问题,从而确保了分众教学的实际效果。
所谓“两微一端”平台分众就是指任课教师要在“微信”“微博”及网络客户端上积极与学生交流,随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并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分类,然后开展有针对性的网络引导,以确保所教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微信”平台是展示学生个性的重要平台,由于该平台已经得到普及和推广,教师可以在充分尊重学生隐私的前提下,关注学生“微信”的“朋友圈”“视频号”“看一看”及“搜一搜”的内容,从而掌握学情,将所教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群聊小组,开展有针对性的解惑释疑。尽管“微博”没有像“微信”一样用户那么多,但仍在互联网上发挥着“意见领袖”的作用,高校思政课不仅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还应引导大学生能够成为传播真理的“种子”,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因此思政课在网络客户端上也不能缺席。
三 结束语
高校思政课分众教学模式适应了当前时代背景和现实需要,进一步突出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有效整合了课堂教学、课内实践教学、课外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有利于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从而能够拉近思政课程和学生的距离,更加贴近学生。当前,高校思政课分众教学模式已经具备广泛应用的基础,一方面,当今时代的大学生禀赋各异,教师研究方向各有侧重,互联网得到普及和应用;另一方面,当前分众教学模式探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高校思政课分众教学模式能使当代大学生把握好历史和现实、历史和逻辑、纵向和横向之间的逻辑关系,能使当代大学生更加坚定“四个自信”,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从而使当代大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能够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13.
[2] 张润枝,陈艳飞.分众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政课中的运用[J].湖北社会科学,2015(11):185-189.
[3] 苗伟.确立分众化普及方法——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途径[J].理论月刊,2016(9):22-25,31.
[4] 徐秉国,李芳,李敏,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分众化教学策略探讨[J].学习月刊,2020(9):41-42.
[5] 苏阳,周倩.以教育信息技术推动高校思政课分众教学模式应用[N].河南日报,2020-12-11(010).
[6] 贾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三位一体改革模式探索——以厦门大学为中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34(5):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