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茂兴 叶 琪
当今世界正历经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格局和国际关系正处于深刻调整期。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演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对传统国际分工格局产生了深刻影响,瓦解并重塑着全球产业结构和创新格局。从大国关系来看,逆全球化行径层出不穷,大国博弈持续强化,俄乌冲突愈演愈烈,地缘政治矛盾不断上升。在不确定的世界境遇下,由主要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组成的二十国集团(G20),从最初的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机制升格为领导人峰会,从起初致力于危机应对转变为长效治理机制,在加强全球宏观政策协调、促进国家和地区间合作、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全球陷入科技竞争、战争冲突、危机频发等多元交织的动荡格局,G20 合作机制也不可避免地遭受冲击和挑战,如何为不确定的世界注入更强的信心和力量? G20 作为代表性最广泛的国际组织平台之一,有义务也有能力积极应对挑战,切实担当起促进全球合作的重任。
近年来,新冠疫情、俄乌冲突等突发性事件的影响,以及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等逆全球化思潮的渗透,使得从金融危机泥潭中逐步走出的全球经济再次陷入增长困境,粮食安全、贫富差距、气候变化、债务危机等长期困扰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难题“雪上加霜”,更诱发了公共卫生安全、全球通胀、金融风险等问题集中爆发。这些都大大消耗了G20 以往的合作成果,给G20 全球治理合作带来了新的难题,凸显了当前G20 合作中存在诸多困境。
G20 由不同发展水平和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组成,这些国家和地区在全球治理合作中有各自的利益考量,许多问题需要经过反复谈判和利益妥协后才能达成共识。因此,G20 对常态化问题的治理较有经验,但是在应对突发性事件方面就显得不足。比如,全球新冠疫情暴发后,G20 作为重要的国际合作组织不得不担当起合作抗疫的责任。2020 年3 月26 日,G20 举行了应对新冠疫情特别峰会,旨在推动全球协作应对疫情,稳定世界经济。然而,G20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处理缺乏预案,各个国家和地区对疫情影响的预估以及采取的应对手段也存在较大分歧,美国、欧盟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或是对疫情危害认识不足,或是忌惮防疫会损害就业和经济增长从而影响执政党的支持率,总体上持消极应对态度,防疫政策摇摆不定。以中国为主要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极力呼吁抗疫合作,并对不发达国家大力援助抗疫物资。美国等国家还将疫情政治化,以断绝资金支持来威胁世界卫生组织“甩锅”中国,甚至在2020 年7 月宣布退出世界卫生组织,德国和法国对此不满,也于2020 年8 月初宣布退出世界卫生组织改革谈判。①李双双:《国际合作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困境及其经济政治逻辑》,《北方论丛》2021 年第6 期。可见,在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合作方面,G20 合作的不稳定性和发达国家以自我利益为中心的本质充分暴露出来了。长期以来,发达国家都是以自我利益最大化作为是否开展合作的依据,这更加凸显了G20 对突发性公共事件治理的脆弱性。
多年来,G20 在应对气候变化、消除贫困饥饿、促进全球包容共赢、推动可持续发展、提升经济发展活力等方面达成了许多共识,为全球经济复苏、国际社会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注入了强大信心。然而,近年来的全球动荡极大地破坏了G20 前期合作成果,把多年来G20 携手努力取得的成效消耗殆尽。如全球贫困人口的大幅增加破坏了减贫成果,全球极端贫困人口从2019 年的8.12 亿上升至2021 年的8.89 亿,四分之三的“新贫困人口”生活在中等收入国家。②贺立龙、张衔:《世纪疫情冲击、全球规模性返贫与中国应对》,《上海经济研究》2022 年第7 期。联合国发布的《世界债务报告》显示:2022 年,全球公共债务(包括广义政府内债和外债)达到92 万亿美元新高,其中,发展中国家所欠债务占全球总额约30%,负担沉重。③贾晓静:《〈世界债务报告〉:债务是制造更多债务的陷阱》,《青年参考》2023 年7 月21 日。美国先是实行超宽松的货币政策,让低息美元大量涌入非洲及新兴市场国家,然后激进加息吸引美元回流。这种极不负责任的货币政策成为了全球债务风险加大的重要原因,然而G20 提出的《缓债倡议》和《共同框架》等新的债务解决机制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④徐奇渊、孙靓莹、熊婉婷:《发展中国家主权债务问题:一个系统、全面、有效的综合解决框架》,《拉丁美洲研究》2023年第2 期。这充分显示出G20 合作充斥着不确定性。发达国家对G20 合作有着较大的话语权和控制欲,在面对利益分歧时选择自身利益而破坏集体利益。缺乏合作精神的G20 在维护合作成果方面的主动权为少数国家所把控,导致前期合作成果被破坏。
经济增长是解决很多社会问题的“钥匙”,只要经济增长,很多问题都能得到有效化解,但是一旦经济增长放缓甚至停滞,许多潜在的矛盾就会爆发,各个国家便开始围绕存量争夺进行无休止的冲突。因此,为了避免争夺和对抗对全球经济增长动力的耗散,合力推动全球经济增长应是G20 的首要任务。然而,近年来G20 在推动全球经济增长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尤其受到逆全球化思潮的渗透,大国博弈和对抗愈演愈烈,大大破坏了G20 的前期合作基础和建立的经贸网络,造成了产业链供应链不畅,限制了资源要素优化配置的空间,降低了全球生产效率。无论是在加快科技创新以迎接新工业革命方面,还是在巩固提升传统竞争优势以激发增长潜能方面,G20 都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2023 年5 月,联合国《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预测,2023 年世界经济增速将从2022 年的3.1%放缓至2.3%,预计2024 年经济增速为2.5%,持续低于2000—2019 年世界长期平均增长水平3%。受全球贸易及投资低迷、流动性收紧、债务脆弱性上升等一系列不利因素影响,世界经济陷入长期低速增长的风险加大。①《国际组织警示——世界经济长期低增长风险增大》,《中国消息报》2023 年6 月25 日。在全球经济增长的一片低迷预期中,G20 并没有提出实质性的方案和开展实质性的行动。
大国博弈是当前世界政治经济发展最大的不确定性。非西方国家的群体性崛起大有摆脱长期以来受发达国家控制之势,“去西方化”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持续向前推进,西方所谓的民主、自由、人权也因不断暴露其虚伪性加快了“去神话化”进程。②王文:《2023 年,大国博弈“持久战”继续深化》,《前线》2023 年第1 期。霸权国家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恶意挑起意识形态对抗,对崛起的非西方国家进行打压,陆地、海洋、空间、网络、太空等诸多传统或新兴地缘政治空间博弈态势也随之愈加激烈。③葛腾飞:《大国博弈与区域秩序竞争》,《人民论坛》2023 年第12 期。大国博弈加剧了G20 的内部分化:中美矛盾短期内难以调和,俄罗斯遭到多个国家制裁,日本、韩国、加拿大等国家甘愿充当美国的“帮凶”,欧洲各国在中美之间摇摆,东南亚的一些国家既希望加强与中国合作,又对美国有所顾虑。G20 内部利益失衡加速了合作失序,导致合作中断或难以推进。如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极端天气凸显了全球共同面临的气候危机,G20 成员国碳排放量占全球四分之三以上,在减碳和遏制变暖的行动上却显得拖沓。发达国家曾在2009 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承诺,在2020 年之前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至少1000 亿美元资金以帮助后者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但这一承诺迄今为止从未真正兑现。2023 年7 月22 日,在印度举行的最近一次G20 主要经济体会议上,成员国仍未能就逐步减少化石燃料达成共识,并在描述减排途径的措辞上存在分歧。在处理核心和关键问题上,G20 中的发达国家秉承“个体主义”至上,使得可调节和斡旋的空间越来越小,大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大大延缓了G20 合作进程。
不确定的世界局势需要一个有力的国际组织注入稳定性与建设性力量,经历过金融危机以及危机过后全球经济复苏考验的G20,与其他国际组织相比,在全球治理方面更具优越性,其有责任也有能力担当起重塑世界格局的重任。然而,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G20合作走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该选择往哪个方向走,如何走,面临着极大挑战。
G20 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各国宏观政策协调,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缩小发展差距,因此,G20 合作主要是在经济领域以及与经济相关的社会、文化等领域。一直以来,G20 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多边主义。然而,自俄乌冲突爆发后,在包括G20 召开的一系列会议等国际场合中,美国等西方国家都不可避免地谴责俄罗斯,并且要求其他国家也要谴责俄罗斯。印度自2022 年12 月担任G20 轮值主席国以来,举办了包括三次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内的多场会议,但均没有在关键问题上达成共识,发表联合公报,主要原因在于西方国家坚称他们不可能支持任何不包括谴责涉及俄罗斯内容的联合公报,而中国等国家则认为当下G20 更应该关注如何解决全球遭遇的经济困难等问题。很显然,西方发达国家早已不顾G20 的组织身份,而是把遏制俄罗斯作为首要问题,试图强行注入政治意图,通过拉拢更多国家和国际舆论对俄罗斯施压。G20 面临着被政治化和意识形态化的风险。
一段时间以来,西方国家在G20 系列会议上未能就谴责俄罗斯在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的最终声明达成一致,转而寻求其他国际组织的支持。如代表西方发达国家利益且一度没落的G7 则契合了当前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需求。2023 年5 月召开的G7 广岛会议发表声明,认定俄罗斯对乌克兰是侵略行为,并表达强烈谴责,承诺采取措施支持乌克兰和其他受影响国家,同时还炒作涉华议题、妄议台海局势。①王先云:《G7 广岛峰会:野心与实力愈发脱节》,《新民晚报》2023 年5 月25 日。充当美国制造世界动荡霸权工具的北约,不断东扩并持续推进在亚太布局,日益成为西方国家利益媾和的平台。②徐秀军:《北约是美国制造世界动荡的霸权工具》,《光明日报》2022 年5 月18 日。2023 年7 月,在立陶宛维尔纽斯举行的北约峰会发布声明,表达了对乌克兰的坚定支持,并决心全面制裁俄罗斯,同时还施压中国参与谴责俄罗斯。③《北约峰会暴露内部分歧 美国险恶用心难得逞》,《中国日报》2023 年7 月14 日。相比于G20,美国等西方国家对G7、北约等拥有绝对主导权,可以完全按自己的意志行事,大有不断扩大这些组织的规模和影响力之势,而G20 则可能陷入被边缘化的境地。近年来代表发展中国家利益的金砖国家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越来越大,发展中国家亟须抱团取暖以从中获得更多与发达国家谈判的筹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各自为营必然会弱化对G20 的重视程度,逐渐降低对G20 的信任和期待。
G20 由全球最为重要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构成,需兼顾不同区域的利益平衡。走过了二十多年的G20,经历了诸多风险和挑战,屡屡破解全球经济困局,是促进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合作的重要平台,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然而,由于G20 采取轮值主席国的形式,不同的主席国偏好的议题不同,有的议题可能在轮值主席国结束后,下一年就被放弃了,其延续性难以得到保证。再加上G20 平台形成的倡议和行动计划并不具有强制约束力,需要各个国家自觉落实和行动,往往会因个别国家或地区不执行而搁置。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声音认为G20 解决不了什么实际问题,已经变成领导人一年一度握手拍照的“外交秀”。特别是2018 年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后,每次峰会举行,全球对中美关系、大国博弈的关注度远远超过了对峰会本身议程的关注。此外,G20 在团结全球抗疫上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推动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缓解债务危机等方面也收效甚微,这些都在消磨各个国家和地区对G20 的好感和信任,G20 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日益平庸化,甚至还存在沦为大国博弈“角斗场”的风险。①王文、王鹏:《G20 机制20 年:演进、困境与中国应对》,《现代国际关系》2019 年第5 期。
G20 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为纽带,向国际社会提供全球公共产品,推动现有全球经济治理机制改革,大大提升了发展中国家的全球治理地位。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的发展差距在缩小,发展鸿沟在缩小,发展地位也在缩小,G20 在提高全球平衡度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冠疫情后,各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受到重创,产业链供应链断裂,大量企业倒闭,失业率激增,社会分化严重,政治矛盾加深,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矛盾激发。为了向外转嫁国内矛盾危机,美国等国家实行单边主义、霸权主义、逆全球化,挑唆其他国家之间的纷争,试图转移国内注意力,为本国经济发展谋求新的机会和空间。美国等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在科技、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打压,试图把发展中国家牢牢锁定在从属地位,击破维系G20 平衡的利益关系网。这种平衡一旦被打破,就会在惯性的作用下使得各种资源要素向强势一方聚集,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和参与全球治理的空间不断被挤压,致使G20 面临走向失衡化和无序化的境地。
虽然不确定的世界境遇给G20 合作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冲击,但没有瓦解G20 的合作基础,尤其是每年的G20 财长会议、G20 发展部长会议、G20 环境会议等系列会议如期召开,表明G20有能力解决当前全球经济发展面临的难题,也表明G20 仍具有促进全球合作的能力。
G20 已走过的24 个年头正值全球经济格局进入快速调整期,大国力量发生深刻变化的时期,也是全球化积累的各种潜在矛盾集中爆发的时期。作为全球重要的大国协调机制和国际金融治理与改革的重要平台之一,从初创时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而召开的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到为应对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而升格为领导人峰会,再到2016 年杭州峰会后G20 从危机应对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以及2020 年为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而召开了特别峰会,近年来为了防止G20 议题被政治化而顶住压力,等等。G20 经历了经济全球化的多种场景,经受住了危机事件的考验,应对过错综复杂的经济事件,提出了多种促进全球经济增长方案,促进了各国宏观政策协调,在全球经济治理中提高了应对挑战的能力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成为G20 应对当前全球不确定性和促进全球经济合作的强大底气。
G20 在促进全球合作中不是墨守成规的保守派,也不是按部就班的机械派,而是对全球经济形势变化有着敏锐的感应能力,对全球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局面能快速作出反应,甚至还能对全球经济形势的演变趋势进行前瞻性预判和部署。从G20 历年的议题设置可以进一步得到佐证,从最早将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与增长纳入议题,到逐步引入国际金融货币体系改革、贸易和投资、环境与能源、反腐问题、包容和联动式发展、创新、数字经济、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全球卫生、强劲复苏、数字化转型等议题。这些议题不仅顺应了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趋势,也致力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未来能源发展、加强数字经济治理等重大难题,表明G20 能与时俱进地适应全球变化,在应对全球不确定性中表现出较强的适应力和创新力。
G20 涵盖了世界最主要的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经济体,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形成了以领导人峰会为引领、协调人和财金渠道“双轨机制”为支撑、部长级会议和工作组为辅助的较为全面、稳定的合作机制架构,多年来在推动全球经济增长、改革国际金融机构和改善国际经济治理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无论是围绕实现中长期增长而凝聚共识、开展合作,还是提高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投票权,或是建立了金融稳定理事会、全球税收论坛等新机制,G20 能尽力做到求同存异,在不同国家利益诉求中寻求包容和平衡,不仅赢得了G20 内部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信任,也得到了众多非G20 国家和地区的认可。在2022 年巴厘岛峰会上,G20 顶住了美国等西方国家企图将政治问题带入的压力,始终坚持应对全球经济挑战的合作立场,达成了会议宣言,彰显了G20 求同存异的合作机制的根基比较牢靠,符合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利益。
中国作为G20 的重要成员、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发展中国家,一直是G20 合作的坚定维护者和支持者,不仅在历届峰会上发出了以“团结、合作、包容”为核心的消除各方分歧、加强合作的呼声,有力推动峰会凝聚共识、形成合力,而且为解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时代课题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更是以“务实者”和“行动派”努力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身体力行地为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抗疫物资,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帮助发展中国家消除“数字鸿沟”,承诺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碳达峰到碳中和务实应对气候变化等。在不确定的世界境遇下,中国为“失序”的世界经济注入了最大的确定性,努力提高发展中国家在G20 中的代表性,推动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影响和带动了一批国家和地区加入支持G20 合作行列,有力地维护了G20 的合作能力。
在不确定的世界境遇中,发展是最大的确定性,越是低迷和动荡,越需要通过发展来注入稳定的力量。经济增长低迷、通货膨胀居高不下、债务风险持续发酵、金融风险不断积累等不是某个国家或某个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难题,而是全球经济发展面临的共同难题。全球化问题最终需要全球化发展来解决,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国际组织机构作为推进平台。在当前的全球组织结构中,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都决定了G20 是最合适、最有希望担当不确定世界境遇下全球治理重任的组织机构之一。虽然G20 中的部分国家和地区对合作持消极态度,或是亦步亦趋地跟随美国,但是他们从未公开表示放弃合作,而是伺机而动。因此,G20仍具有广泛的合作基础,具有坚持多边合作和全球化道路的意愿。G20 合作要顺势而为、应势而变、稳中求新、化危为机,发挥政策协调的积极作用,成为促进全球化提升的积极力量,可从以下几个重点领域入手来强化合作关系。
促进经济增长是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任务,也是G20 的首要任务。经济增长能带动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和人民收入,促进经贸繁荣,进而解决许多社会矛盾。目前全球经济受债务风险、金融风险、通货膨胀等一系列问题困扰,产业链供应链的弥补和修复也需要一段时间,全球经济低迷态势短期内难以扭转,下一阶段经济是向上增长还是向下滑落,取决于各个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联动和新的经济增长动力的注入。G20 要把稳定经济、防止衰退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宏观政策协调,聚焦扶持各国的实体经济和就业,促进数字经济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帮助减轻债务负担和去杠杆,摒弃贸易保护主义,采取更加开放的政策,维持全球供应链和价值链畅通稳定,构筑防止经济衰退的防线,在推动全球经济稳定的基础上探寻经济增长新的动力源。
G20 是全球重要大国事务协调平台和全球治理改革平台,其协调和治理的内容不仅包括应对经济危机、推进可持续发展和创新联动、促进包容性增长,还包括加强政策协调、推进结构性改革、发展数字经济、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实现共同复苏,等等。G20 合作的焦点随全球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形成了发现问题、识别问题、解决问题的危机快速响应机制和应对机制。然而,受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价值观的影响,在重大利益抉择面前,G20 合作是脆弱的,全球化进程中隐藏着许多潜在的风险和危机,需要对这些可能爆发的风险进行充分预判。只有把握好G20 合作各方利益契合点,才能不断绷紧G20 合作的纽带。面临全球经济高通胀、高风险、高债务、低增长等预期相互叠加,G20 应加强对解决现实问题的合作以减少潜在风险爆发的可能性,如聚焦全球金融监管改革,以促进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加强各国政策协调以降低债务风险,帮助不发达国家消除贫困和饥饿,促进可持续发展;加强清洁能源转型方面的国际合作,帮助提高各国能源安全和建立低碳增长方式,等等。G20 需要逐渐建立全球治理的风险预警体系和防控体系,为实现强劲、有韧性的增长积蓄力量。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生命科学、地球空间等领域的高速迭代给各国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和各国科技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在此背景下,重大科技创新和关键科技攻关仅靠某一个国家和地区是难以完成的,合作是必然的选择。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寄希望于把握住这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联合开展科技创新是G20 合作的重要纽带。G20 峰会应将加强科技创新置于首要议题,商讨依靠科技创新解决全球性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组织实施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集中各国的科技创新优势力量,加强产学研合作,着力开展前瞻性基础研究,在战略策源、社团发展、期刊建设、科技奖励等领域搭建更多的组织载体和平台,扩大政府部门、高校、科研机构等各层级机构和科技人才交流,拓展合作的渠道和空间。①朱琳:《科技创新推动国际经济复苏》,《经济日报》2022 年8 月2 日。科技创新合作越深入,G20 合作紧密度也就越高,而且科技创新的外溢效应,会进一步强化G20 在科技创新成果运用领域的合作,如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绿色发展、消除贫困、促进卫生健康、加强金融监管等领域,进而形成更加广泛、更加系统的创新合作网络。
G20 合作的不稳定性与制度规则和运行机制不完善有关。近年来,新兴市场国家虽然在经济总量上与发达国家的实力在缩小,但是G20 的话语权多半还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中国、俄罗斯等国家始终反对把政治议题纳入G20 议题范畴,广大发展中国家也始终持中立的态度来极力维系G20 合作关系。为避免发达国家放弃G20 合作的可能,应尽快建立和完善G20 的制度规则,以制度规则的信任来弥补国家间信任的缺失。G20 要加快推进自身的结构性改革,将结构性改革从政策层面进一步上升到制度层面。一方面,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要加强团结,弱化对发达国家的依赖,在G20 中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在相互交流中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更广泛的理解和认同,增进互信;另一方面,G20 轮值主席国要有魄力和担当,要有智慧和谋略,积极协调不同国家之间的利益纠葛,力求每次会议都能形成公报,不断提高G20 合作治理效能。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不可逆转,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必然趋势,任何国家和地区早已在全球化体系中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同世界经济和国际体系深度融合。当前不确定的世界境遇只是全球化发展进程中暂时的曲折和风浪,并不会改变发展的本质和规律,更阻挡不了人类文明进步的步伐。G20 能否团结合作,制定解决方案,不仅关乎全球能否更有力地抵御经济衰退,也关乎人类社会能否更有智慧地应对不信任、冲突、危机等安全隐患。各国需加强对话、增进互信,聚焦重点合作领域,积极迎接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和新兴国家的崛起,全球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变化,新兴市场国家要求提高全球经济治理地位的意愿也越来越强烈。G20 必然要顺应这一趋势,积极吸纳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代表,不断扩大其代表性和影响力,进一步推动全球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有关扩大G20 成员范围的呼声不断。如2022 年8 月,中国第一个明确提出“支持非盟加入G20”,随后,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印尼G20 峰会上、美国总统拜登在美国-非洲峰会上也先后明确表达支持非盟加入G20。拥有极大发展潜力的非盟如果能够顺利加入,意味着广大的非洲地区可以和更多的发达国家、新兴市场国家开展经贸往来,实现互利共赢,给G20 带来递增的边际收益。此外,一些拥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小国、资源能源储量丰富的国家也都有望成为G20成员的后备力量。G20 力量的进一步充实,必将不断激活全球力量,推动多边主义合作。
G20 面临的主要挑战不是其本身合作出现了问题,而是部分国家和地区把单边、双边或局部的个体意愿和矛盾带入G20,从而破坏了合作原则和基础,例如,美国一意孤行,推行单边主义。短期内要改变美国的意愿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积极争取既想追随美国又摇摆不定的“投机力量”。这些“投机力量”主要以利益得失为权衡标准。因此,要加强新兴经济体合作,充分利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上合组织等新兴经济体合作平台,在经济、政治以及安全领域加强多边合作,促进新兴经济体在国际金融治理体系中发挥作用,建设新的全球金融稳定框架。促进新兴经济体联合开展科技创新,推进新工业革命,对内促进经济绿色化、数字化转型以夯实实体经济基础,对外加强交流与沟通,增进互信,最终形成有效应对外部冲击、维护国家安全平衡的可行方案。新兴经济体合作形成的强势增长力量必定会给发达国家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和红利,增强发达国家合作意愿,进一步夯实G20 的合作力量。
当今世界各国正处于各种矛盾的集中爆发期,史所罕见的多种风险挑战集中涌现,政治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环境安全、生物安全、网络安全、人口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等传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挑战复杂交织,并呈现联动性、跨国性、多样性特征,人类社会陷入前所未有的多重安全困境,安全正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变量。①连俊:《安全问题成全球经济复苏重要变量》,《经济日报》2023 年2 月28 日。G20 合作不仅要考虑如何凝聚全球力量推动经济增长,还要考虑如何避免G20 议题政治化前提下减少安全因素对经济发展与合作的影响,聚焦经济增长议题,为紧张的国际局势“降温”,化解传统安全风险。要把发展和安全统筹考虑,通过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化解非传统领域的安全风险。G20 将更加注重推进安全体制机制、安全队伍条件建设、安全治理能力提升等方面,形成合力,更好地发挥全球风险防范的“减震器”和“稳定器”作用。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也是应对不确定经济形势最稳定的力量。无论是历次工业革命带来了西方工业化强国的崛起,还是去工业化经受金融危机沉重打击的深刻教训,这些世界经济发展经验表明,以实体经济为基础的强大经济体系才是抵御各种风险挑战的基石。2008 年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掀起了“制造业回归”浪潮,以期通过推动“再工业化”来巩固和提升国际竞争力,加速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进程。2020 年暴发的新冠疫情造成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断裂”,再次引发全球对制造业部门的重视,开始对工业生产进行重新布局,加速推动全球供应链和贸易链加速重构。近年来,G20 议题对实体经济的关注度不断提升,主张的科技创新、数字经济赋能等均以提升实体经济竞争力为目标。未来G20 合作将会继续聚焦实体经济领域,做强其作为提升科技水平和增强竞争实力的重要载体,深化各国全球价值链分工与协作,合力推动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共建高质量的世界经济。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始终是G20 合作的积极倡导者和行动派。这不仅体现在2008 年金融危机后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提振经济的宏观经济政策,推动全球经济从国际金融危机中复苏,还体现在主张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以增加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投票权。在G20 杭州峰会上,中国首次推动全球2030 年发展议程进入G20 讨论议题。在新冠疫情大流行时期,中国积极倡导G20 合作抗疫。中国提出并带头实践的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平衡、可持续、包容增长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案,发挥了全球经济增长“稳定器”和“动力源”作用。中国将继续在G20 中发挥连接大国关系、保持领导人沟通的纽带作用,而G20 也需要中国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更大的动能。与G20 中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的消极应对相比,积极努力的中国将在促进G20 合作中被赋予更多的信任和期待,中国也必将为G20 合作贡献更多更包容的智慧和行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