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视角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2024-01-02 21:35王统勋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3年9期
关键词:黄河流域黄河高质量

王统勋,安 雯

(1.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2.甘肃科技馆,兰州 730000)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先后流经青、川、甘、宁、蒙、陕、晋、豫、鲁等九个省(自治区),最后从山东省东营市注入渤海,流域面积约为75 万km2。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千百年来在华夏大地上哺育炎黄子孙,生生不息,川流不止。尽管如此,沿岸人民在与黄河朝夕相处的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如黄河水沙关系不协调造成的洪涝灾害等。改革开放以后,黄河流域内城镇规模不断壮大,农业、工业以及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给黄河流域带来勃勃生机,同时造成巨大的生态压力。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渐进步,水利设施进一步完善,黄河断流、洪涝灾害、水沙关系不协调等问题逐步得以解决,而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发展模式上升为当前面临的首要问题。2019 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正式走入人们的视野,这一提法之于黄河流域治理具有里程碑意义,而科技创新会为这一过程提供科学愿景和技术支撑。2022 年11 月1 日,科学技术部发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1],为科技创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作用提供纲领性指导文件,从各个方面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科技工作做出明确规划。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国家的重视程度和过往的治理经验来看,科技创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研究意义

1.1 理论意义

从数千年前的大禹治水到1952 年毛泽东提出的“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再到2019 年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定为我国的国家战略,自古以来,黄河治理,处理好沿岸居民和黄河的关系,都在执政者的案头占有一席之地。在多年的黄河治理中,学界取得丰富的理论成果,但是在科技创新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发展的水平测度和路径探索中,相关研究还是不足以起到完全的支撑作用,研究成果也比较匮乏。现有文献中,主要的研究集中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耦合度和传统的黄河生态保护方式。本文侧重于研究科技创新视角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并明确各方关系,在丰富现有研究成果的同时拓宽相关研究边界。

1.2 现实意义

作为我国第二大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承载着巨大的生态功能、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黄河之于中国就如泰晤士河之于英国、莱茵河之于欧洲,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黄河流域横跨中国东西板块,流域内各区域自然特点鲜明,特殊矛盾突出。生态方面,黄河源地区自然地理条件极端,属高原气候区,主要面临的问题是生态不平衡。黄河上中游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水沙关系不协调。黄河下游面临的则是土壤盐碱化、三角洲动植物群落退化等问题。而贯穿黄河全流域的问题则是东西部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生态保护也存在一定矛盾。本文通过相关政策文献的梳理和调研,探索科技创新视角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路径,为国家解决黄河问题献言献策。

2 相关概念辨析

2.1 科技创新

准确地讲,科技创新是指提出新理念(如新概念、方法体系、理论、假设和发现等)的原创性科学研究活动。技术创新是指新的生产技术和在实际应用中对现有技术的升级。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中,科技创新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科技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和源泉。从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到瓦特发明改良蒸汽机,从孟德尔开创现代遗传学到屠呦呦发现并提取青蒿素,历史的经验足以表明科技创新是现代化进程的驱动力,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2 生态保护

生态保护亦可作环境保护,是指由个人、社会组织和政府发起的保护自然环境的实践活动,这一活动的目的是保存自然资源和保护现存的自然环境。生态保护概念古已有之,真正意义上的环境保护始于工业革命以后,工厂排放的化工废料和不断增加的烟尘污染推动了现代环境法的出现。1863 年,英国通过了阿尔卡利法案,以防治空气污染。蕾切儿·卡尔森在1962 年出版了《寂静的春天》一书,书中讨论了化学农药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DDT)对环境造成的严重负面影响,该书在唤起公众环境意识的同时也将生态保护第一次推入公众关注的焦点,亦是因为此书,DDT 最终被禁止使用。2015 年,针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生效。2022 年,针对环境保护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在埃及召开。

2.3 高质量发展

2017 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的表述,将经济增长的关注点从速度转向质量。高质量发展是中国新时代经济的主要特征和主线,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有六大内涵,分别是高效率增长、有效供给性增长、中高端结构增长、绿色增长、可持续增长与和谐增长。追求高质量发展意味着中国将更多地依赖小微私企、工业升级转型、数字经济和高科技发展[2]。根据我国政府的官方定义,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3]。

3 科技创新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系

科学技术在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论是在经济社会还是自然环境治理中,科技创新迎合高质量发展内在需求的重要角色都无法被否定。对政府和其他社会主体而言,推动政策和社会变革以期减少生产和消费过度增长都十分困难,而科技创新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以科学技术取得可持续发展,并解决当下面临的环境问题。

当今社会,科技创新的思潮涌入几乎所有领域。世界各国都在基于科技能够提供新的可再生能源而替代正在枯竭的能源,建立相关可持续发展模型,并采用科技手段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从而实现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黄河流域最重要的资源就是水资源和生态资源,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测度是生态和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表述充分说明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密切联系。基于对黄河流域2003—2019 年的创新能力调研[4],黄河下游的城市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高于黄河上游城市,科技创新显著地提高了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黄河流域中下游的生态保护水平也明显高于黄河流域上游,根据科技创新水平的地域变化,黄河流域的科技创新水平与生态保护水平成正相关。

4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实施方案

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科技创新的纲领性指导文件,《实施方案》提出了6 项具体行动[1]。一是实施水安全保障关键技术攻坚行动。二是实施生态保护关键技术攻坚行动。三是实施环境污染防治关键技术攻坚行动。四是实施高质量发展与文化传承创新行动。五是实施综合治理工程示范行动。六是实施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这六项内容精确提炼了《实施方案》的内涵要义,将科技创新这一文字概念以可操作的具体形式落到实处。这六项内容从科技创新角度涵盖了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个方面,明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过程中亟待解决的环境难题,明晰了地域差异导致的黄河上、中、下游各自区位的特殊矛盾,将文化问题融入创新主题,并突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中各政策主体的职能边界,扩大政策影响范围,明确要求企业在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参与,具体地提出科技创新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发挥作用的方法和方式。

5 基于科技创新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路径

5.1 鼓励科技制度创新,加强创新人才吸引力

黄河流域九省区科技创新人口仅占全国20%[5],科技创新动力活力明显低于东南发达地区。造成该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本地科技创新制度存在不足之处,无法形成有效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导致科技人才创新积极性较差,创新效能较低。二是受东部发达地区健全的创新政策和高收入吸引,黄河流域各省区人才流失严重,创新科研人员水平总体较低,导致创新能力弱。因此,对黄河流域各省区而言,尤其是创新能力处在第三梯队的内蒙古、青海、宁夏[5],应尽快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政策制度,着力提升高校教育水平,加强科技创新型人才吸引力,吸引高质量科研人员回流,鼓励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提升整体创新水平。有效发挥研究型大学、科研院所在科技创新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深挖黄河流域内高校和科研机构科技创新潜能,推动科技成果转化[6]。

5.2 加强流域生态保护科技投入,改善传统保护模式

在黄河流域传统的生态保护模式下,经常存在一刀切、政策脱离实际等情况,此模式很容易导致资源浪费严重但保护效果不明显,投入高而效能低。在实际操作中,黄河流域各地应深入调研本地生态情况,收集、整理并筛选出有效的数据资料,并以此作为依据,对数据资料进行科学严谨的分析,结合地区实际需求,利用前沿科学技术,制定科学的保护政策。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过程中,加大科技投入,依靠科技创新,对保护过程进行赋能。

5.3 优化科技创新成果共享机制,协调区域发展

黄河上、中、下游科技创新水平不一,总体特点是四川省、山东省创新水平明显高于黄河流域其他地区。黄河流域与国内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相比,科技创新能力也处于落后状态。地域科技创新水平不平衡严重制约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内,各地政府应牵头打破地域限制,在抓住当地生态和发展主要矛盾的同时,加强与发达省市的科技创新交流,共享科技创新成果,切实完善科技创新成果共享机制。国家也应适当调配资金、人才资源,发挥东部科技创新发展的龙头作用,协调东西部发展,在利用科技创新助力生态保护的同时保证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5.4 调动企业科技创新积极性,激发企业科技创新潜能

科学技术型企业是黄河流域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也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一方面,企业科技创新可以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是打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任督二脉”的关键;另一方面,传统工矿企业一类的高排放、高污染企业中的科技创新能有效减少能耗、降低污染水平,从源头上减轻甚至消除破坏黄河流域生态的现象。国家应在政策上和实际行动中激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在重大关键核心领域实现技术突破,以此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5.5 保持开放态度,借鉴国内外河流治理科技创新经验

英国的泰晤士河、欧洲的莱茵河在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都曾有过不堪回首的生态历史,泰晤士河曾经臭气熏天,莱茵河更是一度被人们称为“欧洲的下水道”。但如今的这两条河流都恢复了生机,给沿岸民众带去丰富生态资源,这也与可持续发展的主题深度契合。泰晤士河和莱茵河的治理离不开科技创新力量的投入,尤其是莱茵河,瑞士、法国、德国等各国学界人士联合,共同探索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模式,制定保护策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应总结中外河流治理的经验教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吸收其优秀的科技成果,在此基础上进行符合黄河流域实际的科技创新,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迈向新的台阶。

6 结语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百年大计,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其成功与否关乎流域内民众乃至全国人民的福祉和国家的兴旺。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应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在新时代的黄河治理中,各地应凝心聚力,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共创黄河流域美好未来。

猜你喜欢
黄河流域黄河高质量
生态环境部启动新一年度黄河流域“清废行动”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黄河』
黄河流域灿烂的齐家文化——陶器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增强大局意识 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