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化”融合下军士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2024-01-02 18:58刘钰英傅吉尧王文彪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51期
关键词:三化教员部队

刘钰英,傅吉尧,王文彪

(1.海军士官学校 一系,安徽 蚌埠 233012;2.中国人民解放军92026部队 1分队,山东 荣成 264314)

坚持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标定了新时代加快国防与军队现代化的发展模式和实现路径。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大数据等前沿科技加速运用于军事领域,战争形态由机械化、信息化向智能化演变。我军打赢现代化战争,必须推进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而智能化战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必须加强智能化战争人才培育。

军士作为舰连的脊梁,是海军舰艇部队的主要组成。士官学校作为培养军士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必须落实国家和军队建设思想和战略部署,全面推进军士职业教育在“三化”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主动适应国防和军队建设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新要求。

一、“三化”背景下对军士人才的发展要求

(一)强化信息化、智能化战斗意识

随着智能化技术在战场上的应用,要求军士能够集多种素质于一身,武器装备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各型之间的关联度、耦合度越来越强,必须强化军士队伍整体信息化、智能化战争概念。

(二)提升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知识

信息化、智能化武器装备在战场中广泛使用,作为武器的掌控者,必须了解装备,因此,军士需要掌握现代化智能装备的技术知识信息,也是我们在职业教育过程中需要加强建设的部分。

(三)锤炼精湛的职业技能

智能化武器装备,要求在操作过程中具有高端职业技能,才能使武器与人完美结合,发挥武器的威力,因此,每一名军士都要发扬工匠精神,以成为国之大匠为目标,在专业岗位上,精钻细研,不断锤炼,提升职业技能水平。

(四)培养多学科复合式人才

智能化战争需要纯熟的操作技能,但不再是单一技能,必须是可以灵活运用多元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军士要适应信息化、智能化战争,必须熟悉战场所有武器诸元,具备很强的职业迁移能力,迅速适应战场环境及节奏,为打赢战争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军士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落后

随着智能化发展,物理系统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需求具有数据分析、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能力的高端人才[1]。现行的人才培养目标仍以岗位技能为主,设置的课程及实训任务过于单一,学科间缺乏融合,目标定位不符合智能化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二)缺少智能化建设整体统筹

缺少能够统领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的领军人物,既专业技术过硬,对新型技术熟悉了解,又要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能够引领整个学校智能化建设方向。由于部系之间交流不够畅通,信息不能共享,各单位基于本身现状制订建设方案,自成一体,没有以全校为整体进行综合统筹。

(三)教职员工智能化意识不足

与普通高校相比较,军队院校与社会发展脱节更严重,广大教职员工智能化感触不深,没有树立智能化观念,智能化知识储备不足,智能化建设以及应用跟不上技术发展的脚步。

(四)学员学习动力不足

学员在课堂上缺乏主动探索精神,学习只为应付考试,不注重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薄弱。堂课上理论知识大多采用讲授的方式,手段较为单一,技能练习反复枯燥,学员兴趣不高,动力不足。

(五)教学应用滞后于智能化技术发展

1.装设备保障建设滞后。装设备配置滞后,许多最新的军事装备已经在部队推广应用,但由于军队院校的独立性与封闭性,尚未普及;理论知识也相对滞后,存在讲授理论以旧装备型号为主的现象,不能与科研院所同步,更不能做到人才培养在先,部队列装在后。

2.智能化管理保障建设滞后。学校信息化、智能化管理保障正在逐步推进,但是仍然还有很大的建设空间。网络建设能够实现全校信息通信,信息共享,但是网络不稳定,速度慢,传播信息大小有限。图书馆引进电子图书库以期实现信息共享,但是资源数量不够丰富,且部分资料陈旧,更新周期较长。智慧教室建设,统一安装多媒体、云计算机,但不能保障学员计算机的使用,且出于保密的因素,不能使用无线的方式,不能完成线上信息交流及教学。VR技术开始尝试使用,但不能保障多人次同时使用,仅以单个技能操作为主,不能保障综合实践训练,复现实战化场景。课程实施、教室、设备分配等计划仍以人工制订为主,没有统一的智能化管理。学员班次多,导致技能实作训练时,实训场所出现冲突,因此需要智能化手段,将实验室、设备、教员进行合理分配,保障排课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3.教学方法手段建设滞后。多媒体课件应用已经普及,含有语言讲解、文字说明、图片处理、动画演示等功能,但是大部分教员只是掌握基础功能的应用,会操作但不专业;三维投影仪、云课堂、微课、在线课程刚开始应用,VR、大数据、仿真实训、物联网等技术在教学中应用较少,教学手段大多仍采用传统方法,智能化技术融入不明显。

4.信息共享、更新滞后。作为军事职业教育,保密是进行一切活动的前提,因此互联网、无线通信等应用受到制约。军队院校与地方职业院校、企业、科研院所之间联系不紧密,有关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信息化智能化原理知识、智能化技术应用等信息,没有稳定的获取渠道。与部队之间,没有专门的资源共享平台。部队对岗位人员要求、装备、规范等信息时时在更新,主要靠教员调研、代职交流等方式,信息流通不够全面、及时;没有形成信息流通机制,专门的设施和专业人员对信息资源进行整理,保障资料搜集的及时性、全面性。教员与学员之间,沟通交流限制在课堂上,缺乏教员与学员交流互动平台。

三、“三化”条件下教学改革建设思考

(一)紧贴岗位智能化需求,精准培养目标定位

“三化”融合条件下,人才培养必须紧贴未来战场和岗位需求,把培养能打胜仗的人才作为最终目标。发动全校的力量,在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下,优化顶层设计,科学构建适应“三化”融合条件下的人才培养能力素质模型以及人才成长路线图,并以此来指导编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适应未来战场需求的智能化课程体系[2]。

(二)扩宽“三化”视野,培养智能化意识

加大智能化宣传力度,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集会,了解智能化科技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扩宽全体教员、学员视野,丰富“三化”知识,提升智能化素养;大力鼓励创新,将“三化”知识转为应用,通过鼓励教员、学员参加“三化”相关大赛,锻炼“三化”应用能力。

(三)完善职业教育“三化”应用环境

领导重视,全校统筹,打破专业壁垒,制定全校性建设规划,分步分段可持续性发展,完善智能化应用环境。

1.打造智能化网络平台。学校统一打造适合职业教育的智能化网络平台,平台采用保密通信渠道:军综网、北斗通信、光纤等,保障信息在内部流通,不泄密。购建线上线下应用软件,实现学员课上讨论、回答问题,课下自主学习、作业提交、学员分组、讨论交流等功能,为自主学习、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提供保障。建设课程管理体系、评价体系、竞赛体系等软件,在全校范围内实现智能化管理[3]。

2.建设智能化教学保障条件。职业教育实践性特征突出,对教学场地、保障条件的需求和要求更强,解决最新式武器装备缺少、教学训练场地不足等问题都需要信息化、智能化。使用信息、智能技术,建立模拟、虚拟装设备,在全校统一建设的格局上进行专业特色建设,构建囊括学校全部专业平台,引入学校统一管理体系,虚拟、模拟装设备单机联网均可使用,解决教学装备不能及时更新、与部队配装不一致等问题。采用智能化技术打造训练场地,保障多个班次、多人同时训练;虚拟、模拟、实装相结合,解决由于设置故障、操作失误可能导致装备不可修复性损坏这一问题。

3.打通壁垒,资源共享。“三化”背景下,军士职业教育改革,绝不能闭门造车,需要丰富的信息资源,在此基础上,与单位实际相结合,创新建设具有军士职业教育特色的现代化学校。信息资源分为外部引进和本校两部分。主要有部队装设备、训练信息,地方院校、科研院所、厂家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应用情况,国外信息化智能化应用情况,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发展情况等。本校共享资源包括基础建设、专业建设、条件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手段创新和教材建设等。

(四)更新智能化教学模式

1.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通过智能教学系统,上课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员可以在线布置作业、解答疑问、模拟测试、组织讨论辨析、对学员学习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等。学员可以自主完成预习、搜集资料、填写问卷、提出问题、参加测试、参与探讨、竞赛PK,分享操作的体验、经验总结、实验报告等,提升学员自主能动性。学员可以采用问答、竞赛、讨论展示、辩论等多种方式巩固理论知识的学习。设计智能化操作方式,通过层层晋级,使学员享受训练的成就感,继而提升学员的综合素质与实践动手能力。

2.堂课与自主学习相结合。运用数字化学习方式,加大慕课、微课设备平台建设力度,学校和部队联合开发慕课,通过智能教学系统,实行弹性教学模式,让学员自己思考、协调、试验、决策,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增强学员学习动力,培养学员自主学习能力。

3.情境式教学。依靠智能化条件保障大量真实信息资源,营造具有实战环境的教学氛围,通过“任务导向”“项目化教学”引导学员探索和发现问题,通过角色扮演,真枪实弹地解决问题,体验战场环境的紧张和节奏,更快适应工作岗位。

(五)课程体系建设

1.增补智能化知识模块。智能技术涉及机器人、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知识,课程设置加入反映新技术和新方法的课程内容,在现有课程的基础上,针对现代化战争需求,增设智能化课程内容。

2.满足学员个性化需求。通过网络教育平台,利用全球优质课程资源,满足学员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丰富课程体系,在专业选修课中,设置多个人工智能模块,学员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感兴趣的课程;建立选课平台,合理安排学员上课时间、地点等,学员可以科学、快捷、方便地完成选课和学习。

3.融入教学、科研成果。将教学改革成果与科研成果融入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动态更新教学内容,保证“三化”融合条件下部队建设、训练创新、装备发展应用,以及科研攻关和理论成果及时转化为教学内容。

4.促进多学科合作。海军舰艇部队是一个整体,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深度融合,需要复合型人才。因此,不能被局限在单学科内,应重视多学科合作的教育方式,培养同时具备航海、导航、武备、侦察、情报、指挥等综合性知识背景和跨专业问题处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六)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加大学校与部队、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扩建集教育、跟训、项目开发于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实现人才培养与部队需求、教学改革与部队技术革新、专业精神培育与部队岗位文化紧密对接。

(七)打造现代化师资队伍

1.提升教员智能化素养。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智能教育时代,要培养学员的数字能力,首先要提升教员的数字能力。随着院校信息化建设,数字校园、智慧校园、虚拟仿真实训室等设施逐步完善,教员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应用水平也要逐步提升;同时,还应提升数字化设备应用能力,进而全面提升职业院校教员特有的信息素养和技术应用能力。

2.“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根据教员层次不同,组织新信息、新技术培训,定期安排教员到高校进修,到部队基层“顶岗”锻炼,到科研院所、企业跟研跟训,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融会贯通。从各地方职业院校、部队高校聘请专业人才定期到学校任教培训,选拔一批专业素质扎实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到学校任职,邀请部队经过实战锤炼的各岗位精英和指挥管理人才到校传经送宝。打造一支师德高尚、具有创新意识、掌握精湛技术、拥有实践经验,同时真正精通现代教育、教学规律的高素质职业教育教师队伍[4]。

(八)智能化评价机制建设

1.实行综合素质测评制度。增强学员成绩评价的全面性,反映学员知识水平、能力强弱、素质高低等综合素质,通过多种考核方式,全面考查学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激励学员独立思考、开拓创新。

2.理论与实践评价相结合。理论认知的评价,可采用课中阶段测试、小论文、小发明、小设计等方式和课终闭卷考核。实践体验的评价,根据专业特点和课程性质,可采取社会调研、撰写报告、实地考察、分析总结、软件操练、实装演练、故障排除等多种形式。

3.个性化评价。充分考虑学员在认知特征、学习特点、工作经验和职业兴趣等方面的差异,有针对性地设计和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评价方案。

4.真实性评价。贴近实际工作情境和过程,放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全面真实地考查学员的表现。

5.过程性评价。体现学员个体的学习成长过程,关注其能否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能否形成科学的学习方式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6.引导部队进入评价环节。部队是用人单位,学员学得好不好,部队最有发言权,将部队引入评价机制,共同制定考核方式、评分标准,参与试卷的组卷、学员的面试、成绩的评定等,全面考核学员的适岗能力。

结语

随着技术的发展及智能化武器装备的配备,战争方式随之发生了变化,对作为舰艇“脊梁”的军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军士培养的摇篮,士官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也要适应战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进行教学改革。

猜你喜欢
三化教员部队
俄部队军演
儿在部队又立功
拆弹部队 勇者之盾
军校新教员岗前培训的策略探讨
老部队
实施矿井“三化”建设持续提升煤矿机电安全管理水平
班级文化建设要注重“三化”
我们是光荣的军校教员
浅谈青年教员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