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浆岩岩石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以东华理工大学为例

2024-01-02 18:58陶继华冷成彪许德如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51期
关键词:岩石学岩浆岩专业课程

陶继华,冷成彪,b,许德如,曹 俊

(东华理工大学 a.地球科学学院;b.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 南昌 330013)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课程思政就是利用专业课程的逻辑框架,来实现思政课程的育人理念[2]。课程思政作为新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新举措、新方向,从根本上回应了上述“三个培养人”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以东华理工大学“岩浆岩岩石学”课程教学为例,浅谈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学过程的探索与实践,从而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协同育人机制,实现专业课程的育人目标。我们不揣谫陋,以期抛砖引玉。

一、“岩浆岩岩石学”课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东华理工大学是一所具有地学与核科学特色的高等学校,资源勘查工程和地球化学作为我校极具核地学特色的骨干专业,主要培养能够从事铀矿资源地质勘探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近年来,由于地质勘探工作环境复杂,工作条件相对比较艰苦,加上受网络传播的一些不良思潮和负面信息影响,出现部分地质专业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专业信心不足,不愿将来从事地质行业工作的现象。甚至有些学生大一刚入校,在还没有开始系统学习专业课程,对自己所学专业一无所知或者知之甚少的情况下,就产生了转专业的想法,这对地质专业人才培养和我国地质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那么,如何引领学生提高对专业的认可度和自豪感,坚定为祖国地质事业做贡献的理想信念,传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地质精神,使其成为我国未来地质事业的高素质人才,是地质院校相关专业培养过程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为此,我们要充分应用好课程教学这个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因为课程是育人的载体,课程思政是实现高等教育“三全育人”目标的重要手段,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必须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穿其中,必须抓好课程思政建设,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岩浆岩岩石学”是东华理工大学资源勘查工程、地球化学等核地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因此,在“岩浆岩岩石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挖掘相关度高、契合度强的思政元素,并能适时、恰当地融入教学环节是本课程思政建设的重中之重[3]。

二、“岩浆岩岩石学”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

课程思政既不能生搬硬套,也不能牵强附会,不是简单、粗放地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部分内容嵌入专业课教学中,而是由专业知识合理拓展,“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地自然融入。学生或因情怀而感染,或因情感而共鸣,自然而然地内化为价值取向或理想信念[4]。因此,为了比较好地推动“岩浆岩岩石学”课程思政教学活动的开展,提高教学效果,我们立足学科特点,遵循课程的运行规律,结合课程的知识内容体系,从国内外时事政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岩石地貌景观与地学旅游、重要地学人物、哲学观点、岩石学研究实例等方面,深入挖掘了家国情怀、政治认同、敬业奉献、文化素养、环保意识、科学精神、制度自信、社会担当、哲学思维、地质精神、职业素养、国际视野等思政元素,并将其润物无声地融入课堂教学中。

(一)对国内外时事政策的挖掘

国家为应对国内外形势的各种变化、保障我国切身利益、提升国家竞争实力而发布的各种纲领性政策文件,其中涉及地质领域的部分,可以作为教学案例融入课程教学中。如国家发布的“四深”战略,即“深海、深地、深时、深空”重大战略需求,其中深海探测、深地钻探、月球探测、火星探测等案例,都涉及岩石学研究;众所周知,地球上各种矿产资源都是赋存在各类岩石中,近年来,随着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等高科技和其他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各类矿产资源需求将在未来数十年迅猛增长,供需矛盾将日益严重,全球主要经济体发布了关键矿产清单,未来国家矿产资源和科技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都将集中于对关键矿产资源的博弈。对这些案例的讲解,有助于促进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增强专业自信,增强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和政治认同感,树立为国奉献、专业报国的理想信念,培养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

(二)从传统文化中挖掘

华夏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上下五千年的漫长岁月中,形成了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其中不乏一些岩石学研究的案例。如明代文学家于谦创作的七言绝句《石灰吟》、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七言古诗《望夫石》、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太湖石》等,以及“铁石心肠、金石为开、坚如磐石”等成语,都涉及了岩石特征的描述。这些案例不仅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通过这些案例的学习,既加深了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无形中提高了他们的文化素养,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三)岩石地貌景观与地学旅游的挖掘

我国地学旅游资源丰富,各类岩石地貌类型广泛分布,这些岩石地貌所涉及的岩石有助于学生认识和了解地球上三大岩石的地质特征与演化历史。比如安徽黄山和江西三清山的花岗岩地貌,广东丹霞山和江西龙虎山的丹霞地貌,还有我国西南地区广泛发育的喀斯特地貌。向学生展示这些景区的地貌并讲解相关的岩石与地球演化历史,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帮助学生理解地球演化与人类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引导学生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

(四)岩石学研究领域中重要地学人物事迹的挖掘

在岩石学发展过程中,我国涌现了一大批优秀人物,比如全国优秀教师周新民教授勉励大家“为国家重大需求或有意义的自我科学兴趣去努力,去开创新领域、新方向,做出若干能写入国际性教学用书中的基础性成果”;李四光等老一辈地质人在当时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勤奋严谨地开展地质工作,发扬不畏艰难、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和“三光荣”精神。通过对这些人物事迹的讲解,既增强了学生听课的兴趣,也传承和弘扬了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地质精神,潜移默化中完成了价值观的引导,也培养了学生勤奋严谨的职业素养。

(五)哲学观点的挖掘

“岩浆岩岩石学”作为岩石学系列课程的重要分支课程之一,它是研究岩浆岩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产状分布、分类命名、共生组合、成因机理和岩浆的起源、演化及岩浆活动与矿产、构造关系等的一门独立学科。“岩浆岩岩石学”蕴含了大量的哲学观点,比如岩浆岩的物质成分包括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不同的化学成分会形成不同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决定矿物成分,矿物成分又反映岩石的化学成分。当我们观察到岩石中有大量石英出现时,就推测岩石是富集Si元素的;当我们发现岩石中有大量暗色矿物时,就推测岩石是富集Mg、Fe元素的。也就是透过矿物之“现象”来看化学成分之“本质”,体现了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使学生增强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六)岩石学研究实例的挖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地质研究成果突破了许多欧美国家地学界的认识,为我国和世界地质科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比如我国华南地区出露了世界罕见的大面积花岗岩,并伴生了一系列金属矿产,我国在华南花岗岩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受到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重要研究成果;又比如北京市“最美科技工作者”李献华院士带领团队跑出月壤研究的“中国速度”,刷新了月球的认知记录,将科学界认知的月球岩浆活动结束时间推迟了8亿~9亿年。通过这些案例的学习,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也无形中增强了他们的专业自信、制度自信、科学精神、社会担当和职业素养。

三、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实施路径的思考

课程思政教学要以具体课程为载体,从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阐释课程知识点的内涵。本文以“岩浆岩岩石学”课程为例,基于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思考,提出从教学大纲、专业教师队伍、教学资源、教学评价与反馈机制等方面出发的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实施路径,从而实现专业课程的育人目标。

(一)完善课程教学大纲,明确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完善教学大纲,明确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加强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深度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梳理各教学单元中思政元素及融入点,明确课程思政的元素及其内涵,使得课程思政的内容更加清晰、明确、具体,使课程思政育人与专业知识教育密切联动和有效结合,以课程思政促进课程建设,用课程质量丰富课程思政,有效指导和推动课程思政教学的顺利实施[5]。

(二)组建和优化课程思政专业教师队伍,发挥专业教师在课程思政中的主体作用

专业教师处于高校教育教学第一线,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引路人,专业课思政教育的组织者、设计者和执行人。在大学校园里,专业教师与学生相处机会最多,最有条件了解学生的基本思想动态[6]。因此,可通过对专业教师队伍的外引内培方式,组建和优化课程思政专业教师队伍,在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中让专业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自觉承担起专业教育与思政育人协同并进的责任,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中完成思政元素的价值引领,让课程思政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丰富和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发挥课堂教学作为思政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课程是育人的载体,针对课程思政元素相对应的专业课程知识点,恰当地选择相关的典型案例、素材等进行延伸,并根据学科特点发展,持续挖掘和积累各类思政元素教学案例及素材,并将其归类梳理,不断丰富和完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资源库,并将其充分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从而发挥课堂教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四)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与反馈机制,注重育人育才的有机统一

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亟待完善课程思政有效性教学评价体系。课程思政隐性的意识形态教育模式,打破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隔绝的“孤岛效应”[7]。因此,我们需要对传统教育教学范式中以知识考核为重点的单一考试及评价方式进行改革,结合德育成效的潜在性、综合性和发展性特征,健全课程教学质量与效果评价机制,既评价专业教育目标,又评价思想政治育人目标,既注重专业课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又注重教育的实际效果。同时,根据评价反馈结果,结合课后反思、学生反馈及人才跟踪情况,持续改进课程思政,实现育人育才的有机统一。

结语

本文仅以“岩浆岩岩石学”课程为例,浅谈课程思政实施的必要性,就如何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并与专业教学有机融合,以及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实施路径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只要专业课程教师高度重视,积极主动地思考和理解课程思政这一教育理念的内涵与要求,持续挖掘和积累完善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修订和完善符合教育规律的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大纲,明确育人目标,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就能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实现专业课程教师的育人责任。

猜你喜欢
岩石学岩浆岩专业课程
四川得荣新州辉长闪长岩体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硬厚岩浆岩下采动地表沉陷规律研究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重磁资料在岩浆岩综合解译中的应用
巨厚坚硬岩浆岩不同配比的模型试验研究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沉积岩石学》获批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项目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太原组储层岩石学特征及其对物性的控制研究
钙岩屑砂岩岩石学特征及成岩作用——以川西丰谷地区须家河组四段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