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初探

2024-01-02 18:38丁孝楠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9期
关键词:全球化政策大学

丁孝楠

(重庆财经学院,重庆市 401320)

全球化意味着国家与国家之间越来越深入和广泛的相互联系[1]。全球化给各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和教育领域都带来了许多挑战。为了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各个国家的高等教育都在发生着变革,但不同国家在这一领域的变革速度和深度是不同的[2]。本文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所受到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我国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一、全球化的压力

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各个国家都在经历着深刻的社会变化,各个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也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紧密。国家之间的竞争已经转变成为了经济科技等综合国力的竞争,而先进的教育已经被认为是一个国家增强经济实力的重要原因。教育可以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而社会的进步反过来又可以改进教育,两者相互影响彼此促进[4]。当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的时候,旧有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已无法满足当前的社会发展需求,必须有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政策的出现,才能为国家培养出拥有当下和未来所需要的能力的优秀人才。

二、全球化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

(一)全球化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正面影响

在过去,高等教育的发展理念是由西方的资本主义强国主导。但是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国际高等教育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希望在高等教育发展理念的变化里拥有话语权,产生更加多元的高等教育价值理念。全球化的出现要求高等教育建立开放、包容、多元的体系。我国的高等教育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全球化的影响。

首先,全球化可以帮助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资源曾经是大学生的特权。没有考上大学的人很难提高自己并获得学位。因此,国民教育水平相对较低。然而现在,得益于全球化,云技术等新兴技术催生了慕课等各种新的教育形式,大学教育资源可以在网上获得[5]。学术机构利用信息技术向校外学生提供学位课程和其他课程。同时,远程教育在国内和国际上都在迅速发展。无论你在哪里,只要你上网,你就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全球化促进了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

第二,全球化帮助提高了我国高等教育机构教师的水平。现在,我国许多大学都可以为他们的教师提供出国深造和与其他国家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大学也可以邀请其他国家的学者来访问和讲学。因此,我国教师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此外,我国的一些大学招聘了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优秀博士教师,学术人员的国际化将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

第三,全球化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在教育目标和模式上的变革。当今社会,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很多,不再只依靠课堂和学校去获取专业知识。因此,高等教育的目标逐渐集中在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为了与全球化接轨,我国提倡把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逐步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学不在局限于线下班级,学生的个人需求得到更多重视。

(二)全球化对我国高等教育的负面影响

尽管全球化给我国高等教育带来了一些好处,但也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首先,迫于全球化的压力,我国一部分大学注重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开设盈利性的应用学科。他们在这些科目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其他理论科目,如艺术,却得不到足够的支持。这些大学一味迎合市场,而忘记了发展学术。此外,一些大学在国外设立分校或项目,质量低,监管差。有时外国学位课程只是由本地院校“特许经营”。新机构被赋予授予外国机构学位给国内学生的权利。为了赚钱,这些新机构可能会滥用他们的权利,向学生提供毫无价值的证书。这不仅侵犯了学生的权利,也浪费了高等教育资源。

第二,虽然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不再是精英教育,进入了普及化发展阶段,但是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需要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共同合作。然而,现阶段的全球高等教育领域缺乏与高等教育普及化相适应的理念和规则,使得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具有强权思维,实行单边主义,破坏了全球高等教育的共同合作,影响了高等教育健康有序的发展。因此,在全球化的压力下,为了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我国亟需大量的高质量的科技创新人才。这是我国各个高等教育机构的重要任务。然而,以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为导向,可能导致部分高校过分注重科研,轻视教学。为了完成学校的科研要求,这些学校的老师们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钻研科研,对于教学准备不充分,甚至出现上课念PPT 等上“水课”的现象。这无疑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会造成学生的不满。

第三,全球化会加深我国和发达国家之间高等教育的差距。全球化使各类资本在国家和国家之间流动,包括各级各类人才,这导致人才的国际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为了增强对优秀国际人才的竞争力,发达国家提供了极具优势的良好的科研条件,优厚的生活条件等资源,吸引了众多发展中国家的杰出人才流向发达国家。我国每年会有许多学生和学者前往海外顶尖大学学习和工作。这些大学拥有优秀的师资队伍、先进的图书馆、设备齐全的实验室和相对良好的学术氛围。但出国留学的学生通常需要支付高昂的学费,这会有助于大学聘请优秀的学术人员,更新基础设施和投资于学术研究。相当多的学生和学者为发达国家的大学贡献了他们的金钱和才能,从而促进了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然而,我国的大学仍然缺乏一流的学术人员和足够先进的设施设备。此外,几乎所有的顶级学术期刊都是用英文出版的。对于英语国家的学者来说,使用英语进行学术研究和写作并不是障碍。但对于我国的学者而言,要想取得获得国际认可的学术成果,必须学习一门外语并适应不熟悉的学术体系,用外语思考和写作增加了学者们的压力。这使得我国的大学要跻身世界顶尖大学之列变得更加困难。

第四,全球化加剧了高等教育系统的同化。当前的国际劳动力市场需要更多的熟练人才和对世界各地的语言、文化和商业方法有更深理解的人才,仅为学生准备当地就业市场显然是不够的。在全球化的环境下,大学毕业生不得不与其他国家的学生竞争。为了培养具有国际认可资格的毕业生,大学必须为学生提供一个全球化的学习环境。大学不再是在特定城镇或城市运作的孤立的社会机构。因此,国外某些顶级大学的世界级标准和质量保证体系就转移到了世界各地,包括我国。例如,我国许多大学复制了美国的工商管理模式: MBA 学位。他们在不改变学位结构和课程的情况下使用MBA模式。然而,这个学位最初是基于美国的课程理念和美国的商业实践,为美国学生在美国商业环境里工作做准备的方式,它可能并不适合本国国情。此外,在过去三十年中,排名在世界各地的高等教育系统中变得越来越突出。各种国际大学排名系统彼此相似,这也加剧了高等教育系统的同化。

三、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建议

(一)我国高等教育政策存在的问题

全球化带来的根本竞争是知识和人才的竞争。同时,全球化促使教育目的和功能发生革命性变化,也影响着教育政策的产生和发展。如果不重视全球化的力量,就无法制定出恰当的教育政策,无法发挥教育的重要作用,从而阻碍了人才的培养和国家的发展。为了适应这种变化趋势,我国的高等教育政策必然也要做出相应的改变。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制定教育政策不仅要以全球化的教育理念为依托,更要结合本国的具体国情和实际情况,制定出能够良好平衡全球化和本土化的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的制定包括制定、实施、分析等流程,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制定,会对教育目标能否实现产生影响。教育政策制定部门对于全球化和全球化对于教育的影响的认识,会对我国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产生直接的影响。然而目前,我国教育政策的制定缺少专业人员,对本国现状和全球化现象缺乏深入理解,导致教育政策的制定过程缺乏协调性,政策的内容缺乏完整性,对人才培养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持。此外,教育政策的制定要以本国的价值观为依托,以促进国家的发展为目的。成功的教育政策应该能够在全球化的浪潮里帮助传播本国的文化,增强本国的文化软实力。但是在我国实际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难以实现上述要求,造成我国教育政策和国家的发展存在脱节现象。

最后,高等教育的发展受到国家经济发展的制约,高等教育可持续性或普及化发展都需要投入足够的经费。我国不同高等教育机构的科研能力差距较大,如何合理分配教育经费是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我国高等教育政策的完善措施

首先,我国的教育政策制定部门在开展相关工作时,需要认识到全球化的影响力和高等教育的重要作用。为了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应该加强对教育政策制定的重视程度,以本国的发展战略为基础,制定切实有益的教育政策。我国是教育大国,高等教育在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领域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培养高端人才,促进文化传播,提升经济实力及政治的稳步发展等方面。

第二,在教育领域,发达国家制定的国际教育标准往往会被发展中国家借鉴实施,但是发展中国家通常需要借助发达国家的帮助才能达到那些标准。在发达国家提供帮助的过程中,并不会根据被援助国家的具体国情制定符合被援助国特色的教育改革目标。这就导致被援助的发展中国家逐渐丢失本国的教育特色,全球的教育逐步变得统一化标准化[6]。为了保证本国的教育特色不丢失,我国的教育政策制定者应该对发达国家提出的各类教育标准保持警惕,以批判的态度进行筛选借鉴,确保能够达到全球化和本土化之间的平衡,制定出真正能够促进本国发展的教育政策。

(三)坚持党的领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为了提升我国人才的国际竞争力,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教育政策。我国的国家领导人已经明确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理念。这一理念具备鲜明的中国特色,也为全球化时代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之下,我国的高等教育应该加深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更加包容开放的心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更新教学技术[7]。同时不断增强对各行各业的顶尖国际人才的吸引力,为人才的安置和发展提供更加完善的政策保障。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树立全球化的眼光,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发挥积极的作用,提供中国智慧。因此,在制定国家教育政策时,既要考虑国内发展需要,又要考虑全球问题。这也将有助于增强我国在全世界高等教育领域的影响力。

高校承担着培养国家所需要的人才的重担,而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又受到国内国际局势发展变化情况的影响。因此,高等教育的政策制定者应该持续关注国际国内的变化情况,及时更新人才培养方案,不断优化课程设置,积极开发适应当下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内容,并要争取机会主动参与全球高等教育发展标准和规则的制定中去[8]。同时,务必继续坚持党的领导,在党的带领下发挥教育大国的担当,加深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结合本国的具体国情,不盲目照搬国外的高等教育标准,有目标有方法地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进步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发展之路。

(四)加深合作,促进国家人力资本的增长

我国的高等教育政策要以促进国家人力资本的增长为目的。全球化强调教育在全球市场背景下促进国家竞争力增强的重要性。全球市场已经出现,因为信息、服务、商品和资本的交换变得更快、更便宜。因此,各国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然而,全球市场的出现可能会导致一种新的帝国主义形式,它依赖于控制资源的能力。为了获得更多的资源,国家之间必须相互竞争,并努力提高自己的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能力。我国的宏观经济竞争力需要提高,因为它影响到一个国家的整体竞争力。高等教育在提升宏观经济竞争力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成功的经济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力资本,而成功的教育可以促进人力资本的发展[9]。此外,国家高等教育政策要支持教育在教育目标和教育模式上的必然变革,集中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让学生能够批判性地分析信息并准确地获取所需要的知识,为国家培养真正具备竞争力的人力资本[10]。

此外,国家的高等教育政策应有利于国家参与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全球化促进了学术的流动。目前,世界上许多大学都为教师提供出国深造和与其他国家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此外,一些大学还邀请其他国家的学者来访问和讲学。出国留学的学生人数也在增加,学者和学生之间不可避免的交流和沟通有助于提高国家的学术水平。因此我国的高等教育政策应该继续鼓励国家之间的学术交流。

五、结语

一个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除了要增强本国的综合国力,提升全民族的国际竞争力以外,更要站在为全人类发展谋福利的大格局之下。在全球化的今天,全人类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高等教育在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为全人类谋福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的高等教育要继续坚持党的领导,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奋斗,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在高等教育方面的差距。

猜你喜欢
全球化政策大学
政策
“留白”是个大学问
政策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助企政策
政策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