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提升路径

2024-01-02 18:38:06郭巍巍吴文彬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9期
关键词:数字化思政核心

郭巍巍,吴文彬

(1.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075;2.广州城市职业学院 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

办好思政课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战略性工作。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思政课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①中国教育报:《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2019-03-26)[2023-03-26],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8/201903/t20190326_375290.htm。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针对思政课建设发表重要讲话[1],结合相应的讲话内容及讲话精神可以发现,思政课教师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校思政课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思政课教学工作开展是对学生的思想认知进行引导[2]。数字化时代下思政课的特殊属性决定着需要一支高素质与专业能力强的教师队伍作为引导开展思政课程教学活动,因此各高校应加强思政课教师的核心素养培育。在数字化时代下高校思政教师的核心素养包含:政治素养、能力素养、道德素养、法治素养、数字素养等,核心素养是教师专业教育能力和综合能力的集中要求和体现。

一、数字化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提升的理论根基

(一)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

办好思政课程是高校承担教育使命的关键所在,任何阶段的教育都担负着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良好的思想品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一个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先培养学生的德行,再开展各项专业教育活动是培养学生的正确路径,而数字化时代的思政课程应该落实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任务。数字化时代意味着社会在不断发生变化,培养时代新人应结合时代的发展,要为社会主义培养高素质人才作为接班人。基于此,高校思政课程开展有着独特的意义,将不再是一门普通的思政课程,也不能将其认为仅是简单的培养学生思想道德任务的课程,要结合国家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来重视思政课程开展。

办好思政课程是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基础,在数字化时代下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合作越来越多,国家发展也与国际形势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在高校所形成的意识形态越来越明显。随着国家的开放,国家与世界的联系更加密切,社会的形态更加多元,各高校也在发生转变,互联网、计算机技术使高校学生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密切。高校作为培养学生思想政治意识的重要阵地,开展思政课程要充分发挥出思政教育的作用,引领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使学生能够有爱国主义精神,具有为社会做贡献的意识。

(二)办好思政课的关键在教师

党和国家对思政课的重视及转化效果关键在于教师,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渗透给学生,学生将其有效地转化为自身的知识体系必须经过思政教师在课堂上采取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思政课教师如何有效地将相应的知识传授给学生,需要将其中所涉及的理论进行阐述,将所涉及的各项价值进行合理引导,进而有效传授各类思政知识,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科学的社会观念,坚定的理想信念,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4]。因此,办好思政课关键在于教师。

与其他课程相比思政课程教育活动开展要求更高,涉及内容较为广泛,这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才可以胜任。数字化时代下思政课教学内容在不断发生改变,这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数字信息处理能力、学习能力与知识更新能力才可以胜任。思政课教学活动开展时需直面现实、直面各类尖锐问题,这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对学生脑海里的思想进行精雕细琢,在学生的心里播下正确思想价值观念的种子。思政课程开展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这需要教师自身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还需要拥有坚定的信仰[5],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影响学生接受相关的思政知识。

二、数字化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

(一)政治素养是首要

政治素养使高校思政课教师有着正确、坚定不移的政治立场,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立场坚定,思想信仰不偏移,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这是高校思政课程建设的首要要求,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政治要强”。因此,在提升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时应重视培育教师的政治立场。要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家国情怀,真正担起国家发展的社会责任。数字化时代下各类思想品德都在发生着变化,但其中所蕴含的历史底蕴、传统文化传播与传承等各项核心内涵始终没有变化过,因而教师应具备爱国主义情怀,并将其有效渗透给学生,这也是“情怀要深”的体现。

(二)能力素养是关键

数字化时代与国家发展的任何时代都有着明显的区别。在数字化时代下开展思政课教学工作,需要教师保持与时俱进的态度,即使在态度一致的基础上也应该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式与教学形式,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做到实时创新。而思政课教学能够及时解决学生的困惑问题,使学生能够更适应社会的发展,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由此也可以有效得到提升,这也是“思维要新”的体现。教师要具有宽广的胸怀,站在时代发展道路上开拓思政教育的格局,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能力,不断增加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中国发展、世界发展等各方信息都应该在思政教学过程中被联系起来,今天的中国与今天的世界、未来的世界之间的联系都应该有效地渗透给学生。教师能够正确地认识到中国的发展,并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有着坚定的信仰,这也是“视野要广”的体现。

(三)师德素养是基础

开展一切教育的关键,都需要发挥出榜样力量。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时刻约束着自身行为,有着教师的独特职业素养、教育自信,以自身的文化素养和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及价值观影响和感染学生,是数字化时代下思政课教师的核心素养之一,也是“自律要严”的体现。这就要求教师展示自身的人格魅力,有良好的个人素养,以自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促进学生更好地跟随自身的教学节奏,在教学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进而更好地传授思政知识。同时,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发挥出主导作用和引领作用,言行举止与行为习惯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思政课教师有着自身独特的使命,有着思政渗透的责任,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精神,言行合一的行为态度,要将尊重和关爱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进而有效地为学生种下真善美的种子,在其教学过程中不断给予思想政治养分,促使种子能够生根发芽,促进学生能够在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将种子养成参天大树,更好地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这也是“人格要正”的体现。

三、数字化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提升路径

在数字化时代下高校思政教师的核心素养影响着教师在新时代下的自我成长及教师自身的发展,同时也关系着各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以及学生接受思政知识、思政精神的成效。核心素养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全面性、时代性。因此,高校要重视思政课教师的核心素养发展,积极运用探索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全面提升教师的核心素养[6]。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需长期进行的、综合性系统工程,要从各个方面入手,从外部影响、自身内化等各种方面共同培育教师的核心素养,全方位、灵活、全面地开展培育工作。

(一)社会层面:建立健全保障机制,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

社会要建立健全政策机制,为培养高校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保驾护航。近年来,党和国家都非常关注各高校思政课开展情况,同时也发布了一系列的政策制度文件,其目的是给高校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培养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数字化时代下,国家和社会重视的是培育教师核心素养的外部环境,在良好的环境下,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自身及高校重视培育教师的核心素养。结合相关的政策制度落实情况来看,高校还需要在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注意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需要解决思政课教师的准入问题。在高校思政课教师团队建设过程中,高校应重视新入职思政教师的核心素养问题,从引进阶段开始,检验教师所具备的核心素养情况,制定明确的考核标准,进而有效促使入职高校思政教师队伍的人才能够进一步完善自我修养。在进入高校做教师职业之前,不断完善自己的综合能力,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仰,无论是专业教育能力,还是各项综合能力都应顺应时代不断优化,通过这种方式也能够有效促进高校采用更科学、更有力的方式去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从准入源头去保障进入高校师生教师团队的能力、素养和水平,给原有思政课教师团队注入新鲜力量,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合作,共同推进高校思政教育建设发展。二是需要解决高校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提升问题。所建立的政策制度不仅要实施落实到人才引进阶段,也应该贯穿教师核心素养培育全阶段,相关教育部门和各高校都应对提升教师的核心素养进行统筹管理、统筹规划、加大相关培训等,制定和规划合理科学的奖励制度与晋升渠道,采用激励的方式,使各高校思政课教师更加有激情,朝着高素质方向不断提升自我综合能力,从而有效激励各高校思政教师向更高水平方向发展。也能够有效促进各思政教师之间更高效的交流、合作、学习,达到学无止境。于教师而言,教学是职业,是事业,也是学习,相关的奖励制度和晋升渠道是教师学习效果的体现,也是教师提升综合素养的体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树立榜样,能够促进更多的思政课教师提升进步。

(二)学校层面:优化工作环境,加强教师核心素养培育

各高校的教师工作环境是培育教师核心素养的主要阵地。高校是实施教育活动的场地,也是开展各项职业活动的场地,因此各高校教师在实际工作环境中会面临着教育教学评价、学术研究与个人发展等各方面的困扰和压力。这些困扰及压力存在,会影响思政课教师的工作热情,以及对教师职业的成就感。同时也会缺失开展各类教研活动的动力,不利于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培育。因此,各高校应引起重视,不断优化高校教师工作环境[6],高校领导应给予思政课教师更深层次的关注和关心,在精神上强化教师的信仰引导,采取各类活动促进教师能够树立起良好的职业成就感。并且各高校也应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从物质上或者精神上给予明确的引导,使思政教师能够在相应制度的激励下更好地完善自我,优化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能力。在高校环境中教师与领导、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的各方关系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校应对各类关系有效重视,采取合理科学的激励政策与管理制度来给思政课教师及学校全体教师创建和谐轻松的工作环境,实现相互学习、相互合作、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的校园工作氛围。从社会方向出发,全社会也应尊重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特殊政治属性,需要教师具备坚定的信仰,同时思想性、政治性、理论性等特点存在,社会上有很多人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认同感并不明显。因此,利用数字化时代下的各项信息技术,各高校及社会媒体平台应强化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宣传,引导全社会人们从思想上认同思政课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关心和关注思政课教师的发展,使思政课教师能够感受到学校重视并为其营造的良好氛围,激励思政课教师更富有热情地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

(三)教师层面:练好内功、自信有为,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培育思政课教师的核心素养,教师的自我意识是非常重要的。自我学习欲望和实践锻炼都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内在动力,高校思政课程开展的效果好坏关键在教师,因此教师注重自我修养提升非常重要。首先,重视育人意识提升,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学生需求为主导,用正确的思想理论来引导学生说服学生。其次,为顺应时代发展,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对自身的教学理念与行为进行有效分析,不断反观自身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促进自身的专业能力、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提升。而数字化时代下相关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也应该不断创新与优化,使其所开展的教学活动能够满足新时代学生的不同需求。在日常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应积极主动地与学生交流沟通,学习其他教师的优秀教学方式。同时,高校思政课教师还应该拥有较强的学习欲望,愿意参加各类思政课教育培训与交流活动,进行深层次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最后,思政课教师要以身作则、知行合一,爱岗敬业,将相应的理论知识实践应用到各类工作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四、结语

高校思政课教学是一项非常有意义也具有重要挑战性的教育工作,思政课教师是一项神圣的职业,在数字化时代下高校思政课教师核心素养的提升,应精准地把握培育方向和培育目标。将核心素养作为关键,国家、社会、学校及教师自身应共同发力提升教师的核心素养,切实有效地提高数字化时代下高校思政课程建设,实现思政课和思政课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数字化思政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40
近观天和核心舱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22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军事文摘(2022年12期)2022-07-13 03:12:18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