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盐城红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2024-01-02 12:19杨梁杰包雅玮
关键词:盐城红色旅游红色

杨梁杰,包雅玮

(盐城工学院 社会科学处,江苏 盐城 224051)

盐城是新四军抗战史上的革命圣地,红色是盐城最鲜明的底色。红色文化作为连接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精神纽带,已成为盐阜人民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源泉和精神财富。大数据、人机交互、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激发了红色资源保护的内在动能和红色文化传承的精神势能。2022年5月,国务院《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中指出,到“十四五”时期末,基本建成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背景为地方红色文化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新的机遇,以数字赋能盐城红色文化的高效性保护与有效性传承,成为新时代推动盐城文化高质量发展和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命题。

一、盐城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成效

在盐城市内,红色文化主要以革命活动遗址、红色纪念场馆、革命烈士陵园等物质形态,和主要以“铁军精神”为主的非物质形态存在。全市现有红色遗址248处,包含重要革命遗址55处,其他革命遗址169处,其他遗址24处。6处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1处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烈士命名镇村128个,98家市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景区5家,9个县(市、区)全部列入国家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1]近几年来,盐城市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红色资源保护有序推进

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指导下,盐城市不断强化政策驱动,先后制定出台了《盐城市革命遗址和纪念设施保护条例》《关于传承弘扬铁军精神的实施方案》《关于做好以烈士命名的镇(街)、村(居)烈士墓地修缮、事迹展示等工作的通知》等文件,[2]盐城阜宁新四军盐阜区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入选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八路军新四军白驹狮子口会师旧址”“停翅港新四军军部旧址”“中共中央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旧址”3处旧址被列入省级文化保护单位,东台市入选全国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建设工作正有序推进。

2.红色文化活动形式多样

盐城红色文化资源丰富,通过弘扬红色文化厚植红色基因、塑造文化品牌。重点打造了“铁军魂 盐城红”红色文化主题系列活动,构建了“红色文化村”和红色文化特色街区,打造了全国首个“新四军口述历史展示厅”。积极发挥盐城在“江苏省新四军纪念馆联盟”中的核心作用,联合省内28家新四军纪念馆开展百件文物文化巡展、百场战役专题讲座、百位老兵口述历史、百件红色文化征集等活动,《文化物语——新四军纪念馆馆藏文物故事展》等多个展览在全国多地巡展。盐城各地以红色文化诗歌朗诵、红色文化实地教育、红色书画展览、红色文物和史料征集等红色主题活动精彩纷呈,红色文化传播溢出效应持续放大。

3.红色旅游热潮持续升温

近年来,盐城市红色旅游线路日臻完善,红色旅游逐渐受到老、中、青、幼不同年龄层次人群的青睐。2021年,以盐城新四军纪念馆、盐城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和盐城阜宁中共中央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旧址为重要内容的“致敬新四军,不忘革命路”精品线路,[3]被入选为国家“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2022年,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总工会、省文物局遴选推出了20条“喜迎二十大,见证新江苏”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盐城市“铁军铸魂·生态盐城”“盐阜大地·多彩乡村”“低碳滨海·红色摇篮”三条精品线路上榜。许多红色旅游景点成为中老年人重温激情岁月的“体验地”,成为年轻人聆听红色故事的“打卡地”。

二、数字赋能盐城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现实困境

1.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规划尚未制定

2022年,盐城市出台了《关于加快全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激励政策》,对盐城数字文化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政策激励,但是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整体规划、规章制度尚未出台。《盐城市革命遗址和纪念设施保护条例》中也没有将数字化建设列入保护条例中,红色文化数字化治理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不同地区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工作呈现“各自为战”状态,保护力度各不相同,不同场馆实施的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能力与水平参差不齐,地处偏远或知名度不高的革命遗址场馆数字化保护进展较为缓慢。

2.红色文化传播数字化转型效率还不够高

据统计,盐城不可移动革命文物有172处、馆藏革命文物有5 766件(套),分布范围广泛散布于不同市县区。现阶段还未能运用技术优势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采集、处理与存储,无法实现革命文物的永久性保存和可持续再现。红色纪念场馆的宣传展示主要还是依托文物、图片、文字等形式,难以生动地讲述红色文化蕴含的内在价值。红色文化的宣传、教育形式较为同质化,数字化传播影响力有限,数字化场景应用率偏低,红色文化数字化视觉传播效果有待优化。

3.红色文化数字化呈现缺乏深度跨界合作

盐城红色文化数字化呈现平台多且杂,不同软件和应用之间的数据标准、数据质量体系不一致,不同地区之间红色文化资源数据缺乏关联与融合,“数据孤岛”与“应用孤岛”现象频发。文旅、宣传、工信与科技等不同部门之间数据沟通机制有待建立,信息互联互通互享的渠道有待完善。红色资源与其他资源之间缺乏串联整合和规模效应,不仅给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带来难度,而且使红色文化传播的效果大打折扣,线上线下联动的数字化红色文化宣传媒介有待进一步挖掘。

4.红色旅游推动红色文化传承效果不理想

盐城各市县区内红色旅游形态较为传统,“打卡签到”“走马观花”式游览模式居多。红色旅游所依附的载体数字化程度不高,部分红色旅游体验科技感与趣味性不足,交互性与沉浸感不强。先进事迹和红色故事数字化叙事能力不强,红色旅游依托的文化传承未能浸润人心,传承效果不佳。地方红色文化产业有待丰富,红色文创产品大同小异,优质红色数字产品较少,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创产品未能走出“深闺”,市场供给与消费需求不匹配,在情感层面无法真正打动大众。

三、数字赋能盐城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对策建议

1.战略引导,促进红色文化发展数字化变革

联合多个部门成立盐城红色文化保护发展工作小组,对盐城中长期红色文化数字化发展进行战略规划。围绕具有突出意义、重要影响、重大主题的革命历史遗址资源,从红色文化数字展览厅、红色旧址云上体验馆、红色文化数字公园等方面着手建设地方红色文化传承标志性项目。进一步拓展红色旅游与其他关联产业的共生发展,加强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红色文化传承的数字化转型与品牌化打造。设立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专项资金,将红色文化数字化保护列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中,通过激励政策吸引社会资金、并积极引导数字技术专业人才参与到红色文化的数字化保护中,保证红色文化传承的可持续发展。

从政府投入牵引撬动企业投入,从政策层面加强盐城红色文化数字化管理。加强资源、技术、服务三者的有机衔接,全面推动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智改数转”。联合数字文化产业领军企业出台相关政策扶持盐城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库建立,协同图书馆、档案馆等部门建立盐城红色文化文献资源的检索系统和数字化文献分享系统,实现红色文化资源数据库的科学运行与管理。突出地方特色,整合资源实现区域红色文化资源互联与共享,积极培育数字红色文化市场,大力支持数字红色创意产业发展,打造红色文化产业集群,强化当地红色文化品牌发展,不断活跃红色文化衍生的消费市场,在红色文化保护传承的同时努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2.技术支持,推进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

借助数字技术做好现有红色文化资源的预防性保护。协调有关部门组建多专业多学科团队,利用信息技术对盐城各历史时期、不同区域的红色文化遗产进行信息采集与整合,建立盐城红色文化资源云上数据系统。依托激光扫描和遥感测绘等技术对现存红色革命遗迹等进行扫描提取,构建三维立体模型,完整获取空间坐标信息和三维纹理信息,[4]实现红色遗址和革命文化的数字化永久性保存。运用缩微拍摄和数字化加工等技术,对红色纸质文献和图像档案等资源进行数字化存档,防止物理存储的丢失或损坏。加强红色文献的数据采集、挖掘、筛选和分类,缔结红色资源联盟,推进优质资源整合,形成盐城红色文化数据资源动态目录,实现红色数据资源在全市乃至全省、全国范围内的互联互通、共融共享。

借助数字技术做好已损坏红色文化资源的修复性保护。聚合各方力量组成红色文物数字修复团队,利用三维全景等技术,将破损文物的原始形态进行复原,并运用色彩还原优化其原貌。借助摄影和计算机技术,对红色实物遗产如革命文物、图片文档、书籍资料等进行高清图像采集与重构,建立红色文物图片档案册,对红色文物进行清晰度复原和损坏性修复。利用现代音效处理等技术,对声音、视频等红色文献资料进行声音修补、声画合成等音效处理,[58]永久性保留珍贵的红色音频资源。对于一些损毁较严重无法修复的红色遗迹,利用虚拟现实和3D渲染等技术,精准、真实地呈现红色文化资源的“前世今生”。大众也可以借助体感触控设备,在虚拟世界切身感受红色遗迹和革命文物的历史原貌与真实纹理。

3.跨界融合,提升红色文化数字化传播效果

借力互联网技术整合资源,扩大红色文化传播范围。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在全市上下布局红色文化管理“一盘棋”,勾勒红色文化资源“一张图”,编织红色旅游景点“一张网”,建立红色人文数字名册“一张表”,实现红色遗址场馆“一键达”、红色文献史料“一网通”、红色影音作品“一屏览”、红色英雄故事“一指读”、红色文创产品“一码购”,将红色基因活化为可视、可听、可读的文化产品和精神食粮,使大众足不出户就能享用便捷的红色文化资源。借助网络媒体的宣传优势,搭建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数字化宣传频道,将大众个体制作的音乐、视频、艺术作品等上传该频道,并向相关网站或公众号推送,延续红色文化传播的生命力。

利用数字技术优化场景,提高红色文化传播声量。借助声、光、电营造红色纪念场馆震撼视听效果,利用多媒体影视技术、巨幕投影技术、多点触控技术改变红色文物静态陈列形式,优化参观者的视觉感受与互动体验。打造全景式、立体式、延伸式红色文化展示馆,通过互联网和移动智能终端即时获取场馆内红色文物的来历与细节,同步听取红色历史故事的来龙去脉,提升红色文化资源的吸引力。加大盐城当地文旅企业数字研发和智能管理力度,建设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数智红色旅游品牌。运用幻影成像和虚拟数字交互技术打造数字化沉浸式体验场景,实现旅游场地与参观者多元双向的信息交互,推动红色旅游逐渐由观光型向体验型转变,增强红色文化传播的感染力。

4.深挖内涵,发挥红色文化数字化教育价值

根据不同群体的偏好,深挖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制定有针对性和吸引力的红色文化宣传方案,个性化推送红色文化教育内容,精准研判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程度和影响力,补齐红色文化传播短板,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平台,增强红色文化数字化教育的效果。多方协同打造红色文化传播载体与教育阵地,凭借融媒体“一次采集,多角度编辑,多介质推送”优势,将盐城市各个板块的红色文化资源“上云用数赋智”,使大众随时随地都能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从红色文化资源中汲取奋进力量,实现红色文化的动态教育。利用大数据平台分析不同层次受众需求,制作以盐城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微音频”“微电影”“微视频”等,利用新媒体营销手段实现人与景的互动,建立红色文化与价值观的互联。

红色数字化教育的最终归宿是红色文化传承。以情感和价值观预测深挖红色意蕴和文化内涵,增强红色文化的教育实践效果。构建多样化、全媒体的红色文化传播体系,将红色文化教育变成红色文化有效输入,借助大数据分析技术捕捉、监测和反馈大众对红色文化传承的参与性。借助娱乐载体嵌入红色元素,开发以盐城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电子游戏、剧本杀和动漫产品等,满足年轻用户的红色文化体验需求,在娱乐休闲中增强红色文化的情感互动。凭借数字文创产品助力红色文化奋力“破圈”,利用优质文创作品激发大众从“情景共生”与“情感共鸣”,增加对盐城红色文化的关注度与认同感,增强红色文化传承的亲和力与人情味。

四、结语

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红色文化蕴含着悠久的历史积淀和巨大的时代价值。厚重的革命历史和独特的地域特色赋予了盐城这片土地红色的印记。当前盐城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存在着缺乏数字化保护整体规划、数字化转型效率不高、跨界合作不深入、传承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信息时代的发展带来了数字空间的连接与网络社会的交互,数字科技改变了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方式、展示形式与传承方式。数字化时代文化强市,必须顺势而为,为红色文化保护和传承插上“数字”翅膀,推进盐城数字化文化发展战略,加强政策引导和财政支持,利用数字技术盘活红色资源存量,保护好红色文化资源,优化红色文化场景,拓宽红色文化传播平台,利用数字技术深挖红色文化内涵,发挥红色文化的数字化教育价值,不断推动盐城红色文化的创造性发展与有效性传承。

猜你喜欢
盐城红色旅游红色
红色是什么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从盐渎到盐城——盐城命名记
非遗盐城
三个关键词,读懂盐城这座城!
红色在哪里?
“东方湿地之都”——盐城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红色旅游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