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院校毕业论文指导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4-01-02 11:19李向玉陈银凤
铁道警察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公安院校毕业论文实务

李向玉,陈银凤

(1.广东警官学院,广东广州 510232;2.长江大学法学院,湖北荆州 434023)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公安院校坚持实战化的教学方式,为公安机关培养了大批具有较强战斗力和执行力的警务人才,但受院校性质影响,公安院校教学多“重武轻文”,学警的归纳提炼能力及写作能力略显不足,导致毕业论文质量不高。2021年教育部印发《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要求自2021年1月1日起将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全面纳入抽检[1]。在此背景下,探索符合公安院校毕业论文指导的实际需求,可复制、可推广的论文指导方案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尝试构建“导师团队、科研平台、警务实训”一体的毕业论文指导模式,紧抓学警警务安保实训勤务逐步增多的契机,合理调整毕业论文培养指导方案,以现有优势科研平台资源,引导学警提前做好选题。导师团队加强对学警实习实训的过程考核,引导学警在警务实训中积累论文写作资料,以警务经验强化提升毕业论文质量[2]。

一、缺陷与反思:当下毕业论文写作困局成因探析

整体而言,论文写作能力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短期内导师强化指导效果并不理想,流于形式的考核检查对论文质量的提升有限。学位论文的写作指导,应在教学课程设置方面予以改革调整,从实习阶段就实施“全程导师制”[3]。毕业论文写作困局的深层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论文写作指导及拓展性选修课程设置不足

必要的实务与写作选修课可拓宽学警的学术视野。但部分公安院校师资力量不足,受办学经费制约,设置了较高的选课人数,导致实际开课的选修课程偏少,未能充分引导学警将选修课与个人职业规划有机衔接。此外,部分学警迫于入警考试压力,主动放弃与考试无关的课程学习。在培养模式调整时有必要深入思考公安专业教育与公安职业需求,在学警培养目标与培养过程、实践教学训练与职业能力契合度方面进一步整合。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培养方案,可更好地促进公安专业学位教育的长远发展。

(二)毕业论文考核及写作模式单一僵化

长期以来,在警务化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学警多擅长对实务案例的搜集,侧重于应对性较强的解决警务实战难题的调研报告,着眼于警务工作下一步的行动计划。而学位论文要求的理论构建与警务工作“短平快”模式存在不小的差距,实践中,不少公安院校学位论文以学术论文为主,难以在形式上有更多创新突破。以法学(法律)硕士专业为例,经过多年教学改革实践,教育指导委员会颁布的《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对原来较为单一的毕业论文形式予以增加,可采取案例分析、研究报告、专项调查等形式。文件规定了形式上的选择自由权,但多校在落实上仍以学术论文为主[4]。一些院校对学位论文的开题、写作乃至答辩过程仍以学硕论文为统一标准,有些为方便指导甚至将专硕和学硕论文开题一同进行。不同学位写作模式及学术要求不同,开题答辩时很难区分指导,达不到集体培养的效果。同时,硕士论文写作阶段多为导师单独指导,实务部门导师较少参与,弱化了偏实务型专硕与学硕的论文区分度。

(三)部分公安院校对警务实训重要性认识不够

在“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高校排名多体现为科研成果比拼,考核指标分值不高的警务实训往往被忽视,教师普遍侧重于知识再生产的高水平科研攻关。学位评估指标对实践教学的要求仅限于实务训练课门数、与区域(行业)部门合建实习基地等方面,行业间的实习共建多为挂牌而非实质性推进,校局合作的空间发挥有限。此外,一些推行双导师制的公安院校,校内导师负责学警的理论教学,校外导师负责实践或实训业务,但外聘警务实训导师多为实习单位领导,对学警实训指导的时间难以保障。部分担任警务实训导师的优秀业务骨干,办案经验丰富,但零薪酬的兼职收入与大量的时间占比,影响了校外导师的工作积极性。

(四)警务化管理导致的时间碎片化影响论文写作

长期以来,警务化管理模式对强化学警执行力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一些公安院校的警务化管理单纯以集合次数等形式展示,将学警有限的时间碎片化切割,导致训练任务过重的部分学警休息不足,影响了课堂的学习效果。同时,一些需要查找资料完成的作业因内务管理约束,无法高质量完成,课堂教学的活跃度受到一定影响,在通过课堂引导学警思考的关键环节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日常的教学管理环节,部分院校过于拔高课程的实战化效果而弱化理论教学,对教学质量考核过程缺乏科学的分类监管手段。

二、探索与实践:“导、研、训”一体的论文指导模式创新

部分院校高度重视科研平台的搭建,为学警写作能力培养提供学术支持,有效拓宽了学警的理论高度与学术视野,在此不再赘述。基于前述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下将重点探讨优秀导师团队及警务实习实训在论文写作中的重要性,通过加强对毕业论文写作的过程性考核,强化学校、学警、导师三方责任,以此提升毕业论文质量。

(一)优秀导师团队指导是完成高质量毕业论文写作的关键环节

导师团队指导方式最早见于美国博士研究生教育,因学科交叉优势明显,在新兴交叉学科的研究生培养中被广泛采用[5]。实践中,导师团队由三名以上同一学科领域或以教研室为单位的校内外导师组成,以主副导师及导师组的形式共同承担毕业论文指导任务。

1.导师团队指导弥补了单一导师地域与资源不足的劣势

在“双一流”高校建设的大背景下,优秀导师更多地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时间多用于核心课程教学或参加前沿学术会议,其学术资源未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导师团队的组建有效解决了该矛盾,能够让学警更高效地用好导师团队资源。此外,导师团队组建后,通过灵活调配授课师资,充分发挥专任导师特长开设课程,让科研成果较多的导师讲授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教学环节,积极协调实务部门经验丰富的校外导师授课,或配备校内和校外导师共同授课,充分吸取校外导师的实务经验。

因此,全面梳理导师团队优势,让团队成员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通过团队内部增强团队实力。学警可利用校内外导师团队成员资源,通过分工协调,在校内校外多种岗位进行警务锻炼,以达到复合型警务人才的培养目标。

2.团队指导的论文考评创新机制有利于提升学位论文质量

导师是学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导师要对所带学生进行学术道德、学术规范教育,对学生的学位论文研究和撰写给予指导与审查[6]。但在现行的学生培养机制之下,导师面对的是将无限时间投入相关资格考试的学生,在高校学生心理日渐脆弱的大环境下,部分导师对学生只能选择性指导,以论文检测和外审结果作为论文能否答辩的前置条件,而真正的论文答辩环节却日渐沦为走过场式的流程,导致抽检时仍发现不少质量不合格的论文。导师团队优势更体现在考核环节,通过论文的流程管理创新,特别是在论文考评的匿名投票和外审等机制方面的创新,便于导师对毕业论文予以严格指导。

(二)扎实的警务实习实训为论文写作提供了鲜活的素材

警务实习实训课程,以实体法及程序法作为基础,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两部分,使学警在真实情景中掌握警务实训不同阶段的技巧。为达成公安专业的复合型和实务型培养目标,对公安专业学警而言,警务实习实训课程是必不可少的技能提升途径。

1.警务实习实训案例演练推动办案思维转化为学术表达

将知识转化为警务能力,是公安业务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内在要求。警察执法过程中,面对复杂的个案,如何快速梳理出案件争议的关键点,是对警察业务能力的综合检验。此外,在具体的案件办理过程中,也需要给出不同的处理方案,如何选择最适合的侦办处理策略,采取合适的取证方式,都要进行精细化的分析研判。警察对具体个案的处理向社会传递着公平和正义,如何保护个案各方当事人的合法利益,守住社会的底线,需要学警持续不断地强化培养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将专业知识快速转化为警务工作处置能力。警务实训中的思维转化训练是学警写作表达能力提升的关键,将案件中的疑难问题与解决思路以学术论文的方式表达,让经典案件或类似案件成为学术理论的源泉。

2.在案件办理中实现知识与学术的相互转化

面对快速变化的犯罪手段及社会治理难题,法律条文难以跟上警务实践需求,公安的职业化要求民警不断主动学习应对。实践中的棘手个案,大多是各部门法前沿问题的集中反映,执法民警要将法律思维贯穿整个执法过程,不仅要熟知法律,还要运用创新思维理解法律、研究法律。通过警务实习实训的实战训练,全面强化培养学警的职业思维能力,让学警切身感受到公安专业性业务对警务人才的知识及技能需求。学警面临终身学习的时代要求及网络化时代背景下的执法环境,面临着执法考评的常态化与案件终身责任制的压力,而办好案件的前提首先是要将执法问题学术化,用学术理论助推公安实践难题化解。

3.扎实的警务实习实训提升学警的实际动手能力

警务实践远比课堂讲授的课本知识复杂,在警务实习实训过程中,可通过一线实战中的真实案例,让学警完全置身于个案中,观察并深入思考日常警务个案中的关键问题所对应的知识点,从多方面思考法律实施的难点,理解警察执法的痛点,学会从妥善处理的个案中体会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医学和建筑学等专业知识储备在执法中的重要性。知识从来不是僵化的,公安的思维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要求学警具备较强的事实认知和推理论证等综合能力。因此,警务实习实训的锻炼必不可少,通过实际个案的跟班处理,全面学习相关司法文书的写作,提升学警的语言表达及法律文书写作能力。同时,有总结性的实习实训有利于缩短从警后的适应期,增强就业竞争力。

三、实施与成效:“导、研、训”一体指导模式推进

写作能力培养对学警的长远发展意义深远,也是检验学警培养质量的重要方式。该毕业论文指导模式不仅是公安院校学位论文抽检之下的应对之策,更可以全方位提高学警培养质量。

(一)以平台团队优势破解了指导不足难题

导师团队、科研平台、警务实训三者是紧密联系的有机统一体。导师团队是整个模式的智力支持和保障,导师的科研和实务水平直接影响团队的整体水准。同时,在导师团队建设中应注重导师结构合理化,形成团队内专业和年龄分布均匀、学科思想活跃、优势互补的学术梯队。与传统的单一导师模式相比,科研机构的团队优势更为明显,将原有单独指导拓宽为团队指导。不同专长的导师合作促进了平台内部信息共享,也有利于增进学警对前沿学术信息的了解。科研机构的搭建为导师与学警提供了相互成长的难得的学术平台。

在具体的科研活动中,学警能有更多机会与多学科的优秀导师接触,得到全方位的学术指导,有利于培养其创新思维意识,综合科研素质也能得到较大的提高。

(二)以问题导向为牵引强化了论文指导力度

1.实现毕业论文的问题意识与入警联考等考试的有机契合

入警考试改革后,案例分析题型比重不断加大,部分考试题的学术性也日渐增强。若缺乏一定的阅读积累及对经典和热点实务案例的充分研判,无形中就增加了考试的难度与风险。在该指导模式下,导师团队群策群力,可帮助学警制定详尽的入警联考备考计划,在研判实务案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其毕业论文深入思考理论问题。此外,通过学术研究环节的问题意识培养,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考试中的难点和重要知识点,使论文写作与入警联考协调有序,不偏不废。在双师型导师团队指导下,将理论知识与警务实践需求相衔接,化解入警考试与学位论文写作冲突问题。

2.通过校外导师的深度参与加大对毕业论文写作过程性考核

在传统的论文指导考核环节,校外导师多参与最后的毕业答辩,但部分高校的毕业答辩已沦为走过场式的表演或仪式化的答辩,导师难以真正起到把关作用。在该指导模式下,应充分发挥校外导师作为实务专家的业务优势,在开题报告环节直接参与对学警的集体指导,通过外部导师力量加大对论文的淘汰力度。在毕业论文预答辩等环节,校外导师可直击问题要害,指出论文的不足之处,等预答辩后再引导学生及时修改,有效避免论文外审否决的风险。校外导师的全流程介入,从制度设计上增加了评议表决环节的外部否决权比重,可减少问题论文,也弥补了单一导师制资源与地域限制的缺陷。毕业论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公安院校学警的培养质量和水准,更是衡量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在论文写作环节对学警加强指导及分阶段的考核力度,通过校外导师及校内导师共同发挥作用,不断挤压毕业论文中的“水分”,切实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猜你喜欢
公安院校毕业论文实务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本科毕业论文要不要取消”为何长期无解
关于公安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考
基于科学计量学的公安院校科研与评价
我的月子毕业论文
论公安院校诊所式法学教学模式的建构
我的月子毕业论文
ODI实务
FDI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