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课程的教学实践

2024-01-02 07:19王芙艳
基础医学教育 2023年10期
关键词:免疫学线下基础

霍 治,王芙艳,王 洁,黎 明

(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 长沙 410008; △通信作者)

近期,教育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中指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落实“大健康”理念,加快构建服务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医学学科专业体系;要加强基础学科专业建设。精准推动基础医学(含药学)学科专业建设,推进基础与临床融通的整合式八年制临床医学教育改革[1]。这对临床医学八年制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课堂教学是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在基础医学学习阶段的重要教育方式。因此,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响应教育部提出的建设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线上一流课程或线下一流课程等成为各个高校探索教学改革的方向。

医学免疫学既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也是一门关键的基础-临床桥梁课程。它具有概念多、内涵丰富、理论抽象等特点,不同章节的教学内容联系紧密、知识点交叉,与临床联系紧密,所以学生反映该课程难以理解和全面掌握。因此,有效推进临床医学八年制教学中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改革是我们长期探索的课题。

自2018年教育部通过一系列文件提出淘汰“水课”、打造“金课”以来,“金课”建设在各高校全面展开[2,3]。“金课”是指具有“两性一度”的课程,即课程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金课”建设分为线上、线上线下混合式和线下金课三种。其中线上金课虽然具备学习时间自由、不受地域限制等优势,但同时也存在对学生监管力度小、学习层次较浅等劣势[4]。我科室搜索了一系列国内外的线上教学资源,发现线上教学资源良莠不齐,且不能很好地与我们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相匹配。为此,我们更新教学理念,融合多项课堂教学改革举措,并结合医学免疫学内容特点,将基础与临床融通探索整合式教学改革,构建了医学免疫学线下课程的教学改革模式。经过多年摸索,于2022年秋季将此教学改革模式应用于2019级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的医学免疫学教学,取得了有效效果。本文总结了我们线下教学改革模式的实施设计和应用体会。

医学免疫学是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的必修课程,共64学时,其中理论授课42学时(包含基础临床融通双师教学4学时);全程讨论课6学时;实验课16学时。我们的教学改革要点如下。

1 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设计

为了构建医学免疫学线下课程教学模式,我们以教学大纲要求为基础,充分参考国内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5,6],在反复集体备课讨论中不断优化课程的教学设计,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目标为导向,实现立德树人与专业人才培养相融合的目标创新,基本内容与学科发展前沿相融合的内容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与现代技术相融合的技术创新,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全过程,在课程思政中创造性地实现“两性一度”。总体教学改革目的不仅教学生“学会”医学免疫学,更教学生“会学”医学免疫学。

理论授课采取总体顶层设计。根据教学规律、学习规律以及多年来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7],我们将教学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实施阶段:课前,通过教学平台向学生发布微课或课件,介绍经过筛选的相关慕课等线上教学资源,同时发布课前导学文档。此导学文档中不仅注明了本章节的大纲要求,还根据需要掌握的重点和历年学生反映的难点精心设计了4-6个问题,要求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了解相关知识,尝试寻找答案,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免疫球蛋白一章的导学中,我们提出问题:“采用痊愈患者血清治疗新冠病毒感染危重症患者的原理是什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在补体一章的导学中,我们提出问题:“异型输血为什么会导致溶血反应”,引导学生主动应用基础免疫学知识解释临床现象;在课中实施阶段,首先课中前几分钟通过随堂测验及时反馈预习效果,之后通过讲解、提问、讨论、例举临床病例等多种手段结合本堂课的知识点解答课前导学文档里设计的问题,使这一问题贯穿本堂课教学过程,最终解疑答惑,使学生获得最终答案。这一举措极大吸引了学生,提高了学生学习热情;在课后实施阶段中,我们会在网络教学平台发布相应作业,开放在线答疑和留言讨论区,通过作业批改、答疑和问题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巩固和强化知识,同时课后作业也将作为过程考核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综上,教学分成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实施阶段的目的是强化课前的信息传递、课中对知识点的吸收内化以及课后的巩固和反思。

2 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全程讨论式教学模式

在前期学生获得基础免疫学知识的基础上,为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强化对所学基础知识的理解,我们安排了3次讨论课,每次2学时。

以往讨论课的教学安排是:教师课前在教学平台上发布相关讨论题,由班长组织并分配学习任务,课堂上学生基于问题展开讨论。但我们发现这种教学模式存在两个严重缺陷:①每个学生只关注分配给自己的问题,并不关注其他讨论问题,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出现“冷场”。②刚结束基础免疫学学习的学生还不能深刻领会教材实质,所以在讨论课堂上照本宣科,甚至讨论偏题。为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将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与基于案例的学习(case-based learning,CBL)模式相结合[8,9],形成一套新的全程讨论课教学模式。以超敏反应一章为例,课前,教师准备并发布了10余个讨论题,同时发布相关微课、临床病例、教学PPT以及推荐的学习网站,要求学生线上学习,寻找所列讨论题的答案;课中,将课堂教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用时约5 min,由教师简单阐述各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第二部分用时约70 min,教师随机点名,由学生针对前期公布的题目展开讨论,第三部分用时约10 min,学生讨论所公布的临床案例,讨论内容包括案例的诊断依据、治疗原则等与免疫学相关的问题,第四部分用时约5 min,由教师总结,包括对课堂讨论内容的点评和梳理、或者留下问题供学生课后继续讨论;课后,要求学生制作思维导图,以梳理讨论课堂上的问题,并必须提出至少一个让自己困惑的问题。这些问题由教师通过教学平台一对一的解答。全程讨论课的教学模式大幅度提升了学生学习效率,有效纠正了学生被动、应付式地预习和学习习惯,而且课堂上讨论气氛热烈,师生互动活跃,非常受学生欢迎。

3 采取临床与基础融通的双师教学模式

以往本课程的临床免疫学部分由本系教师讲授。尽管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会注意结合临床实例解释知识点,但由于本系教师的科研方向多为基础医学,而且教材章节以介绍疾病机制为主,因而使得授课内容与临床实际结合不够紧密,基础与临床甚至出现知识脱节和知识空白点。为此我们对临床免疫学的重点章节采用了基础-临床融通式双师教学模式,即分别聘请附属医院肿瘤科和器官移植科的临床医生与我系教师共同承担肿瘤免疫和移植免疫这两章的教学,通过临床医生提供丰富的一线经验、临床教学实例以及诊疗最新进展,为学生对基础免疫学知识点理解提供专业素材。该举措不仅极大丰富了相应章节的教学内容,更新了相关知识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临床医生对相关真实病例的诊断和治疗的报告,学生也受到了一次良好的医者仁心、救死扶伤的思政教育。

4 建立多元化考核与评教系统,构建过程性评价体系

过程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为引导教学过程正确、完善展开而对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师教学效果采取的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最早由美国教育学家斯克里芬于1967年在《评价方法论》一书中首次提出,并由美国的教育学家布鲁姆应用于教学领域。该评价方式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方位考核,监控学生知识与综合技能的提升,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10,11]。

我们在构建线下课程教学模式时,主动采用多元化的过程性评价,不断调整考核项目、考核标准和比例分配,拟通过全过程、多维度的评价指标达到最佳效果。目前采用的过程考核项目包括:期中考试(10%)、平时作业(5%)、实验报告(10%)、实验考核(5%)和讨论课评分(10%)。每部分均有客观、具体、操作性强的评分标准,各个平行教学班之间成绩评定的标准完全一致。同时,我们还开设了课后评教,以评促教,不断优化教师的教学技能。

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我们应用自建客观题题库,在课程负责人安排下,采取组卷形式统一命题,组卷完成后还需经过再次审核定稿。命题教师在命题同时给出评分标准和评分细则。考试完毕,教师流水阅卷,每份试卷的主观题均为复评给分。

为了获取学生对线下课程教学模式的感受和看法,我们在参加教学的101位学生中随机抽取了25位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学生总体反馈非常积极,特别是问题“课程学习提升了我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及合作能力”,有8人(32%)选择了完全符合,15人(60%)选择了符合;问题“课程教学激发了我的兴趣与潜能,启发我思考,我在课程学习中付出了很大努力”,有12人(48%)选择了完全符合,12人(48%)选择了符合;问题“该课程营造了一种鼓励提问、自由表达观点的氛围,用于讨论的问题具有挑战性”,有13人(52%)选择了完全符合,10(40%)人选择了符合。综上,问卷结果表明我们所采取的教学改革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经过数年摸索,我们逐渐积累了不少教学改革经验,也深刻体会到教学工作对教师的挑战:①在基础-临床融通双师教学中,我们发现临床医生工作繁忙,加上临床医生的专业教学经验稍显欠缺,所以基础教师需要积极主动与临床医生预约时间,多次进行集体备课,并进行预讲,以保证课堂质量和效果。尽管如此,由于临床医生的临床感受很多,加上学生主动提问,所以在课堂上,临床医生可能讲授偏题,此时需要基础教师进行灵活调整,控制课堂教学进度。②在全程讨论课的教学安排中,列出有效的讨论题目、更新临床案例是对教师的挑战。③在课前教学准备工作中,列出每章的课前预习题目对教师的要求也很高。综上,为获得良好的教学质量,教师不仅需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还需要与时俱进的学习精神,在探讨教学法的同时,要加强专业学习,提高教学改革能力和水平。

目前我校的医学免疫学课程线下教学模式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但从2022年秋季学期的应用效果来看,应该说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在线下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已逐步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教学文件、课程建设规划、课程教学研究活动计划、集体备课记录以及学期工作总结与计划。以此为基础,我们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下将持续进行教学改革探讨,提高学生学习医学免疫学的兴趣,化被动为主动,充分利用数字资源,采用多元化教学策略,让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

总而言之,当前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是利用数字化资源,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导,核心在于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教师教学由“授人以鱼”变成“授人以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我们的医学免疫学线下课程教学实践将为深化医学免疫学及其他学科的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猜你喜欢
免疫学线下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现代免疫学》稿约
《现代免疫学》稿约
COZMINE线下集合店
传统线下与直销模式孰强孰弱?这家动保企业是这样看的
从“偶然”的疫情大爆发到“必然”的线下线上教学结合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