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方法研究

2024-01-02 05:40:52马晓豹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23年4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德育体育

马晓豹

(运城职业技术大学,山西 运城 044000)

随着新一轮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落实,很多职业院校都开始注重素质教育,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为优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需要加强开展德育教育,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因此,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中,有助于培养能够满足新时发展需求的人才。

1 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分析

1.1 体育教学渗透德育的必要性

体育教学逐渐受到职业院校的重视,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德育教育充分融入体育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德智美体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专业人才。对体育精神进行分析,其主要强调的是团队精神、乐观精神、合作精神,但这些精神和学生的思想道德息息相关,说明将德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培养思想道德与专业能力协同发展的体育人才,彰显中国精神。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除了能够培养学生的心态、习惯和观念之外,还能促进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体育情操。

1.2 体育教学渗透德育的具体分析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很多学校、教师和家长都比较注重学科成绩,容易忽略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并未在学科教育中融入德育教育。因此,要想改变现实的教学现状,则需要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师不断创新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能够有效解决当前存在的教学问题,提升教学水平[1]。第一,职业院校教师需要高度重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有效采取措施将德育融入体育教学中,同时还需改变传统注重学科成绩的观念,凸显德育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价值;第二,教师需要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改变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教学模式,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专业精、能力强、德育水平高的体育人才。

2 职业院校体育教育与德育融合存在的问题

对当前职业院校体育教育与德育融合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在融合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有以下两个方面:

2.1 体育教学难以发挥价值

体育教学一直是职业院校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发展的过程中,该学科易被边缘化,并未得到社会和院校足够的重视,造成教师难以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体育学科的课时也无法得到保障,不利于学科建设和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职业院校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工作时,很难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工作中。

2.2 体育教学与德育融合存在局限性

随着对体育学科的重视程度提高,国家逐渐出台相关政策,职业院校和社会逐渐重视体育学科的发展,但在教学工作中德育教育的渗透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容易忽视德育教育对体育教学的作用,同时,学科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学生仅学习体育专业的相关知识,对团队精神、乐观精神、合作精神等理解并不深入,缺乏集体荣誉感,教学很难达到预期效果。这也是限制体育教学和德育教育深度融合的重要原因。

3 在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

3.1 明确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内容

3.1.1 培养学生有良好作风

职业院校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除了需要按照课堂安排学习阶段性任务之外,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向教师提出相关建议和意见,而教师需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综合考虑,采纳有效的建议,针对性改善课堂内容,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遵守课堂纪律,在教学安排有序开展的过程中,向教师提出相关要求,逐渐完成教学训练任务,通过这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行为作风,强化学生的纪律性。教师可借助生活技能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以足球赛事为例,教师可组织身体条件比较好的男同学搬障碍物和足球等相关器材,女同学负责布置场地,这有助于增强凝聚力和团队意识,且在活动之余,还可组织开展趣味性游戏,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3.1.2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体育项目是一个综合体,部分项目无法单独完成,需要借助团队的力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团结一致,有效发挥自身的优势,比如,篮球项目需要依靠团队力量,该项目一般由五人组成,位置分为中锋、大前锋、小前锋、组织后卫和控球后卫,战术安排需要结合每个位置具体角色在身体素质、技术手段等方面的优势,且需要相互配合才能顺利完成体育项目。学生在参与此类项目时,需要向学生强调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将德育教育融入教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主动地辅助他人完成体育活动任务,这种教学方法除了能够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基础之外,还能发挥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3.1.3 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体育项目通常对学生的体力和耐力要求比较高,但学生的身体素质存在差异,部分学生无法按照教学要求完成任务。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和鼓励学生完成任务,同时还应鼓励学生突破自我,在教学工作中养成坚韧不拔的品格,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这种教学方法在潜移默化中能够促使学生形成顽强的意志[2]。比如,可以将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师符家庆走上思政课讲台作为例子,其将女足精神作为案例分析,采用视频制作的方法宣扬女足精神,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培养永不服输、勇往直前的精神。例如,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万朝阳通过对学生进行指导,挖掘学生潜力,为学生制定个性化体育教学方案,积极和学生进行沟通,带领芜湖职业技术学院相关学生参加2019年安徽省大学生体育联赛田径比赛,经过6天激烈奋战,勇获“一金六银”的佳绩,这也是对万朝阳教师注重日常行为规范、积极引导学生培养体育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肯定。

3.2 明确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原则

3.2.1 批评形式与表扬方法

职业院校教师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需要关注学生的意志、思想和道德品质等,若某个环节出现偏差,学生都会以语言和行为的方式表现出来,不利于规范学生的课堂纪律。因此,教师需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意志和道德品质工作,协同开展教学和德育教育工作。除此之外,教师在全面观察学生具体情况的同时,还应收集关键信息,借助批评与表扬融合的方式开展教育,逐渐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引导学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同时主动完成学习任务。

3.2.2 严格要求与耐心教育

教师开展教学时,需要有目的、有规划地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引导学生具有坚定意志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优良作风。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中需要严格要求学生,部分刚入校的学生无法全面适应体育教学活动,容易产生不良情绪,需要教师积极引导,采用正确的德育教育方式和理念来消除学生的不良情绪。此外,若发现学生情绪化比较严重,需要采用平等交流的方式,在课下询问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看法和建议,这种沟通方式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3]。和学生沟通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讲述体育精神,比如,可以向学生讲述中国农业大学体育教学部白子杰教师的经历,让学生学习白子杰教师的优良品质,了解“跆拳道基础——前踢”的比赛内容,理解白子杰教师“以礼始、以礼终”的跆拳道思想,并润物无声地融入“热爱祖国、仁恕礼让、克己慎独”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德育水平和学习品质。

3.3 加大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与德育教育的融合力度

3.3.1 合理规划教学内容

体育课堂是教师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载体,教师应运用德育理念来加强学生在运动阶段的获得感和体验感。开设教学活动时,涉及的教学内容多样,但学生群体存在自由、开放和广泛等特点,教师需要保障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同时还应蕴含哲理性。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细致制订教学方案,保障方案的完善性和科学性,并在教学方案中有效融入德育内涵,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受到德育教育熏陶。体育教学工作开展时,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教学的方式,保障课堂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并将德育教育理念融入其中,发挥体育课堂的育人作用[4]。此外,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精神品质,引导学生主动帮助他人,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

3.3.2 利用体育运动,增强学生的竞技能力

竞技能力是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需要采用不同的竞技模式来检验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成果,在考察成果的过程中,需要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在开展体育教学工作时,需要充分利用竞技活动开展教学工作,同时还应保障形式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重视教学活动。体育竞技比赛对学生的品质要求比较高,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行为规范和意识,有效凸显学生优势,促进体育教学高效发展[5]。在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在体育课堂中有效融入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一方面,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竞技体育活动,且教师可以结合活动的难度设置奖惩机制,但需保障奖励措施的合理性,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体育竞技相关知识以及相关规则,注重纪律性的竞技原则,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中展现出竞技体育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心智和理念,有助于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竞技价值观,对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可开展4×100米接力赛,对前两名分别设置不同奖项,颁发荣誉奖品,冠军组颁发奖杯,亚军组颁发荣誉证书,但需要参赛小组熟知比赛规则,组员在指定的20米交接棒区完成交接棒,完成交接后,不可干扰其他组员交接,否则成绩无效,引导学生培养活动的纪律性。另一方面,职业院校可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体育竞技比赛,通过这种方式来考查学生学到的体育知识,且在学生参与体育竞技活动时,还能检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竞技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拼搏的意识。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内化所学知识,形成良性发展。

3.3.3 教师规范自身行为,发挥模范作用

在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中,教师是开展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行为对学生有直接影响。因此,教师需要对阶段性教学形式进行反思,综合考虑自身情况,可以从自身仪表、与学生相处的方式等方面进行入手,避免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教师的着装需要得体和整洁,一般情况下,以运动服为主,课前阶段,需要及时到达教学场地,主动等待学生上课报到[6]。同时,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全面了解学生特点,不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为学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引导方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达到耳濡目染的德育教育目的。此外,体育教师需要严格遵守德育教育理念,在体育课堂中有效融入德育方法,同时采用的德育方法还需要和体育实践活动保持高度融合,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专业相关知识,使其在实践活动中有一定的效用,强化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院校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工作中,还需要树立良好的育人形象,在常规课堂教学中,需要积极与学生沟通,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友好相处,增强学生的纪律意识,发挥教师的育人作用,还应开展针对性指导,帮助学生完成阶段性任务的同时,有效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

4 结语

体育教育是职业院校开设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其中,同时还需结合整体的教学流程,保障德育教育能够有效融入体育教学。职业院校需要加大对学生的管理力度,建设优良的校风,在体育教学中有序推进德育教育,并积极鼓励学生突破自我,养成坚韧不拔的品格,促进教师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氛围,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德育功能。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德育体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0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 00:50:04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3:12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51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