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红十
2021 年的《中国共产党河北省第十次代表大会关于九届省委报告的决议》中明确了河北省“两翼、两区、三群、六带”发展布局,其中的“两区”指的是“建设首都水资源涵养功能区,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而承德地区就涵盖在“两区”内,生态旅游产业是承德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两区”布局安排,承德的生态旅游主要以乡村生态旅游为主。
在京津冀区域协同背景下,基于河北省“两区”布局,承德凭借便利的交通条件和毗邻京津的区位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产业,尤其是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并且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旅游品牌方面推出了“旅居金山岭、漫游大燕山”、国家“一号风景大道”等品牌;建设了中国马镇、兴隆山、七彩森林等精品旅游景区;挖掘开发出了特色乡村旅游商品入驻“承德山水”“承德好礼”网络销售平台;加强民宿建设,建设了一批以草原、温泉、避暑山庄为核心特色的休闲农庄、温泉客栈、精品民宿,形成了兴隆山、雾灵山等高端民宿片区,促进了承德民宿建设的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雾灵山居、梨花公社成为承德旅游的网红打卡地,乡村生态旅游由乡村观光向乡村旅居、乡村生活转变。除此之外,在乡村生态旅游服务设施方面,加大景区道路、旅游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乡村旅游景区的厕所、停车场、标识标牌、通信网络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大旅游产品与服务的营销力度,通过举办草原马拉松、长城徒步大会、茅荆坝红叶节、丰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等节庆活动,宣传推介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一批乡村旅游目的地逐步成型。总之,承德的乡村生态旅游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有了一定的成效。
尽管近年来,承德乡村生态旅游建设取得了长足性发展,但依旧存在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1)旅游服务产品存在同质化,乡土文化利用率不足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之下,对于消费旅游的需求层次不断提升。人们出门旅游追求的是旅游产品与服务的品质和体验,消费需求从过去的休闲观光旅游转向健康养生旅游。基于现代化下,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的问题,在旅游需求上,人们更渴望能感受自然、慢节奏的、享受精神层面愉悦的旅游产品。乡村生态旅游以其充满乡土特色,能够感受自然和慢节奏的乡村生活,迎合了游客们的需求,从而快速发展起来。承德乡村生态旅游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其发展中存在的旅游产品模式化,导致的旅游产品服务同质化的问题。简单而言,承德乡村生态旅游存在盲目开发建设、缺乏总体规划,乡土特色文化开发利用不足,导致乡村观光型景点设计单调,形式以田园自然风光为主,缺乏独特乡土文化内涵,村落举办的各项旅游活动模式化特色不足,经营方式过于雷同。
(2)乡村生态旅游的高层次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缺乏
由于中国城镇化速度加速,农村地区的人口和人才不断地流入城市。基于乡村地区的生活条件与城市有着较大差距的现实,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层面较为突出。尽管承德旅游主管部门和企业每年都会通过人才交流会、旅游人才培训等方式招聘、培养旅游人才,但承德乡村旅游人才依旧缺乏。承德发展乡村旅游经营上,多数是由农户与企业合作经营,而农民受限于教育水平有限的现实,在经营上不可避免地会在经营、管理上出现问题。例如,在经营管理中缺乏专业管理人员,多是以家庭为单位开展管理,管理的不规范就会出现宰客的问题;经营服务人员没有经过严格的职业培训就在经营过程中,缺乏服务意识,不能给客人提供良好的服务,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对于乡村旅游的持续性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尽管承德旅游主管部门和相关企业不断调整乡村旅游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策略,受限于承德地区经济发展的现实,乡村生态旅游的高层次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依旧缺乏。
(3)乡村旅游景区设施有待加强,信息技术利用度不够
承德乡村地区发展旅游产业还存在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比较薄弱的问题。一些乡村景区位置相对较为偏僻,在景区的道路、停车场、公厕、助老等设施的建设上不到位,尤其在一些山区的景区内基于当地的地理条件,道路较为狭窄,影响了当地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除了基础设施建设之外,承德的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还存在着信息技术利用度不够的问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与旅游业相结合成为了发展趋势,游客利用相关旅游网络平台获取旅游景区的相关信息,如旅游区最佳浏览路线、旅游区的特色民宿、美食和游玩项目等内容。乡村生态旅游能借助互联网技术,为游客提供便捷高效的旅游服务,提升游客的感受度。而当前承德乡村生态旅游的信息技术利用还不充分,游客仅能通过网络平台购买景区门票和民宿的预定,而承德地区偏远的乡村相对而言能够得到的融资机会较少,能够并愿意进行相关融资的平台匮乏。总体看,建设乡村生态旅游景区的资金不足,导致乡村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这必然会出现乡村生态旅游的基础设施智能化、信息化不足的,满足不了游客需求的现状存在。尤其是,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更新,我国的旅游产业与互联网科技日益结合紧密,“互联网+旅游”成为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大趋势,我国越来越多人的生活、消费、工作、娱乐日益依赖于网络,旅游业与互联网技术结合是必然的趋势。乡村生态旅游依托于互联网平台,进行旅游产品的营销推介,同时为游客提供各种便捷、舒适、特色的旅游产品与服务。当前“两区”布局下的承德地区乡村生态旅游并不能有效提供和满足游客通过网络平台解决旅游服务各种问题的需求,乡村生态旅游平台能提供基础的景区门票预订,而景区附近民宿预定、景区相关路线规划服务、旅游景区附近相关交通状况查询等游客所需服务功能需要进一步完善,对旅游主体的信息采集和发布还有待进一步改进。总体上,承德地区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中,信息技术利用度不足,智慧旅游建设滞后,制约了承德地区乡村生态旅游发展。
“两区”布局下承德乡村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依托于承德当地特色乡土文化,通过挖掘乡土文化资源,打造特色乡村生态旅游产业。承德乡村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建设并不是简单的复制照搬其他地区“网红景点”,而是要建设以本地乡村自然生态与生态人文景观特色为中心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在当今社会的广泛应用,承德地区乡村特色旅游产业的发展虽然离不开网络媒介的推广,但就承德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而言,核心的工作依旧是对于承德乡村本土生态人文资源的深度挖掘开发,也就是,在始终保持并彰显承德地区乡村景观原有乡土特征的同时,充分合理科学地运用现代化的技术与手段,在保护承德地区乡村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持续挖掘、创新与发展承德地区特色乡村文化和乡村景观。为此,承德地区相关政府机构就要在立足“两区”布局的基础之上,发挥政府职能,充分利用承德乡村地区的生态资源优势,与旅游经营企业和相关社区的居民协力合作,在保护地区生态环境和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合理和规划、设计、开发乡村生态旅游。例如,对于承德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可以开发满族的饮食、刺绣等文化产品的同时,可以在乡村旅游项目中积极邀请游客参与饮食、刺绣等手工品的制作展示,在满足游客兴趣,提升游客满意度的同时,也能促进承德地区乡土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除此之外,承德地区在进行乡村生态旅游的建设过程中,应该重视具备区域文化识别价值的乡土村落等乡村生态景观群的开发和保护,以承德乡村地区的独具特色的乡土景观为中心,开发其他种类的生态旅游服务产和特色产品。通过不断完善相关生态旅游产业链条,丰富承德地区乡村旅游的业态,塑造独具承德地域乡土文化意蕴和人文特色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
“两区”布局下承德乡村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具有高专业素养的生态旅游产业人才提供智力支撑。伴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以及对养生的需求的增加,人们的旅游方式已经有简单的观光旅游转向深度体验旅游,游客对于异地疗养休假、异地养老等长期旅游需求增加,旅游方式的转变对于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承德地区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在本地生态旅游人才培养方面,承德市政府相关部门可以牵头引导旅游企业和承德地方院校进行合作。简单而言就是依靠承德地方院校开设乡村生态旅游教育课程,对旅游专业类学生培养其导游、动植物鉴赏、市场营销、生态企业经营管理等素质与技能,地方院校的旅游专业重点培养承德地方乡村生态所需的高层次人才,企业可以依据自身发展需求与地方院校进行校企合作模式,即订单式人才培养,地方院校为企业提供合乎要求的从业者,提升旅游企业的服务、管理等的质量,进而促进承德乡村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其次,充分利用专业培训机构,对承德乡村生态旅游的从业人员进行分类分级别的生态旅游职业培训,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安全保健、环境保护、地方民俗文化等培训,提升旅游业服务人员的技能、知识、修养水平和综合素养。最后,制定吸引外地人才的政策,通过外聘、调动等方式吸引外地优秀生态旅游人才,充实与发展生态旅游业有关的培训教育队伍。总之,承德乡村生态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引入和培育机制。
承德地区乡村生态旅游发展需要多渠道吸引外来资金在旅游建设上的投入,可以合理利用各种投融资模式,建设详尽完备的乡村生态旅游项目库,通过招商融资平台,建设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在多渠道吸引到资金后,要加强对承德乡村地区交通、信息、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在乡村景区交通方面,加强旅游区道路管理建设,对于景观资源丰富的生态旅游区,需要适当增加观光巴士,并且在园区客流较大的区域安排观光巴士分布点,以此来增强景区内人员流动性,促进景区发展。除了加强乡村景区交通设施建设外,还要加强景区的信息网络建设以及智能化设施的建设,提升旅游游客的感受,有针对性地加强便于老年人旅游的基础智能设施建设。积极完善网络平台的功能,有效提供和满足游客通过网络平台解决旅游服务各种问题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