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莉容,莫 坷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6 )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2]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化险为夷、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动力支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前提,新时代青年弘扬历史主动精神对个人、社会、国家和民族都有着重要意义。
独立自主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性,敢为人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创造品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就是这种精神的生动诠释。中国发展道路经历了众多的艰辛与曲折,从洋务派试图以“中体西用”救亡图存到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废除封建专制政体以资产阶级共和国代之,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了成功的革命道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承独立自主、敢为人先的精神,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建设和改革的方案,如实行改革开放,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中国共产党除了重视本国的发展和建设外,还积极致力于全球的发展事业,在探索自身发展的同时认真总结经验,为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政党,他的伟大之处在敢于直面问题,敢于正视自己的错误,有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自觉精神。“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坚决、最深刻的革命,与以往历史上一切革命都不同。”[3]八七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缺乏革命斗争经验导致革命受挫的情况下召开的,会上党中央对大革命的失败进行认真的检讨和总结,对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进行纠正,并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遵义会议是党在历史伟大转折中的一次自我革命,在第五次反“围剿”遭受严重挫折时,党中央开始对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进行深刻的分析,重新确定了毛泽东同志的军事指挥地位,最终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延安整风运动,批判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解决了党内的思想矛盾;批判了党的历史错误,破除了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神圣化的错误思想倾向;确立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新中国成立初期,践行“两个务必”思想的整风整党运动和开展“三反”运动,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并严肃批判处理部分党员干部存在的腐化堕落行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全面拨乱反正, 对“两个凡是”进行批判,对“文化大革命”进行反思,党敢于正视和纠正自己的错误,坚持真理,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态度让社会主义事业回归正轨。党的十八大开启了全面从严治党新征程,党中央深入开展反腐倡廉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决心进行自我革命,避免掉入历史周期率的陷阱。
历史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人可以认识规律、把握规律。中国共产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与挑战。中国革命建设道路是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从学习苏联到以苏为鉴,中国共产党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征途,在遵循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推行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对社会主要矛盾进行了阶段性的划分,实现了从“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4]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5]9的转变,对社会主义建设中“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规划和实施,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探索,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等,都是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遵循规律的实践证明。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首位。自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就看到了人民群众变革社会的力量,积极发动人民群众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无产阶级革命政权,随后又带领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和发展,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始终牢记初心和使命,践行“打铁必须自身硬”的理念,不断地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为民服务的本领。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为民情怀,真正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等问题。面对我国发展道路上的困难和阻碍,中国共产党以“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魄力主动作为,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实现了农村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面对新冠疫情,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无数党员先锋模范主动请缨,以孤注一掷的行动诠释初心和使命,以坚毅逆行的勇气守护人民的生命和健康。
“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5]144我们有坚强的领导核心、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6]。历史主动精神作为一种积极的精神品质,蕴藏着深厚的精神力量。弘扬历史主动精神,对个人、社会、国家乃至民族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新时代青年弘扬历史主动精神,能够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增强攻坚克难的志气和底气,能够锻造意志品质、坚守初心、矢志不渝,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弘扬历史主动精神对个体而言,就是从思想这一源头加固防御的壁垒,主动切断一切有苗头的导火索,以避免陷入险境。政治品格是在风俗习惯、社会舆论、政治制度、公共教育等因素的影响下,经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和党的行为的相互作用和逐渐内化的结果。政治定力就是党性修养,定力就是严于律己的内心自觉,就是清白做人、干净做事的道德品性。潜在风险挑战具有不确定性,如“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尽管难以做到有备无患,但也可以防微杜渐。弘扬历史主动精神,有利于新时代青年明确政治立场、增强政治认同,在困难挑战中淬炼出对党忠诚、遵守纪律、服从组织等的政治品格;有利于新时代青年排除思想上和政治上的干扰、消除各种困惑,在多元化社会思潮中保持正确方向、涵养政治定力;有利于新时代青年提高意识形态领域的警惕性,面对网络中不良风气,如网络暴力、网络谣言等,有正确的认识和判断能力,能自觉抵制这类消极错误的思想。
质量互变规律表明,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质的飞跃。个体是社会的基本元素,当众多的个体都具备了历史主动精神,整个社会的风气也将得到革新。历史主动精神蕴含了主动求变、科学应变的精神品质,与中华民族精神一脉相承,同时也是时代精神的营养剂。新时代青年是社会历史发展中最具活力的部分,蕴藏着推动社会变革的伟力,他们满腔热枕、蓄势待发。弘扬历史主动精神,有利于提高新时代青年忧国、忧民、忧党的忧患意识;有利于激发新时代青年团结奋斗、创造伟业的雄心壮志;有利于鼓励新时代青年不畏艰难险阻、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坚强意志。弘扬历史主动精神,可以培育良好的社会风尚,同时良好社会风尚又反过来丰富历史主动精神,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推进社会和谐稳定,塑造奋发向上的社会面貌。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物质力量,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蕴藏着极大的变革潜力,新时代青年弘扬历史主动精神就是要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让他们意识到自己蕴藏的力量以及肩负的时代使命和担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处在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我们实现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2020 年实现了全面脱贫,现在正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力进军,这是一条新的赶考之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2]新时代青年要看到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敢于接受时代给出的考卷,争做优秀的答卷人。“坚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必须掌握历史主动。”[7]这就要求提高人民的历史主体意识,发挥人民的创造热情,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举国同心,一同面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和阻碍,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军。
历史主动精神表现为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把握,这种把握是以正确的历史认知和坚定的历史自信为前提的。“历史自信是行为主体对自身发展历史的充分认同的情感态度和精神状态,只有建立在历史自信的基础上,历史主动精神才能有更为坚实的底气与力量。”[8]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5000 多年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四大发明、天文历法、传统医学以及哲学思想等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华民族是有底气自信的民族。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以和为贵”“和谐万邦”的多民族国家,由于外国列强的入侵和统治阶级的腐朽使得“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9],中华民族被推到了历史的风口浪尖。自此,中国人民自觉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最伟大的梦想。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以史为鉴方可知兴替。新时代青年通过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的学习,可以从历史经验和教训中汲取精神力量,主动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自觉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自身的历史定位,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方向,积极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进。
弘扬历史主动精神是我们所处时代赋予青年的历史使命,青年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决定着中国未来的命运和走向,青年工作已经上升为全党的战略性工作。新时代青年要自觉加强理论武装、培育历史思维、增强主动意识、践行使命担当,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有力武器,是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2]中国革命得益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体现在它并非僵死的教条,而是一种揭示事物发展规律的方法论,是指导我们进行实践的科学指南。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需要与具体的国情相联系,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在实践基础上得出的理论成果。
新时代青年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会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探寻事物发展演变的客观规律。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实践到认识,然后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的过程,实践是理论得以深化的前提,理论的发展也在于创新。新时代青年在实践过程中,既要重视既有理论的指导,还要因时而变,因势而变,与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出发点,推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只有深入学习“五史”,才能了解过去,把握现在,展望未来。“五史”是时代发展的重要见证,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传承,是中华儿女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新时代青年,要自觉加强“五史”学习,深入了解中华民族过去的辉煌与成就以及中国近代遭受的苦难与屈辱,深入了解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与经验教训,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对中国道路的艰难探索。这对加强青年历史自信、增强历史自觉,提高青年志气、骨气、底气,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有着强化和激励作用。理论自信可以转化为实践自信,新时代青年学习并掌握历史经验,将在中国道路上走得更加踏实和笃定。
树立大历史观,在历史经验中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学习历史是树立大历史观的基础,把握社会发展规律要以树立大历史观为前提。新时代青年,要用“历史思维看待问题,做决策,以唯物主义评价历史和从大历史观审视历史,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10]。历史中蕴含了社会发展的规律,青年只有认真学习历史,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历史经验和教训,才能把握规律;同时还要依据不同时代条件的变化,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总结升华,学会预判事物发展的大致走向,提前做好应对风险挑战的准备,坚定地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向前发展。
主动意识,是我们面对困难时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竭力寻求解决办法的积极态度。当前,我国正处于“两个变局”之中,世界局势呈现出“东升西降”的态势,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国际舞台的中心。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认清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要始终坚定政治立场,做出正确的政治判断和政治选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能够亦步亦趋走别人的道路实现自己的发展振兴”[11]。因此,新时代青年还必须有主动意识,有创新的魄力,紧跟时代的步伐,走好自己的民族复兴之路。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新时代有新的风险和挑战,同时也蕴藏着新的发展机遇。新时代青年要时刻防范“四种危险”,在危机中育先机,赢得发展的主动权。青年可以通过加强自我教育,巩固思想防线,克服精神懈怠危险;通过练就过硬本领,以真才实学投入实践,应对能力不足危险;通过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预防脱离群众危险;始终以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敢于斗争的精神状态、清白做人干净做事的精神品质,抵御消极腐败危险。
理论的生命在于实践,弘扬历史主动精神,不能局限于意识活动领域,重在投身实践。首先,新时代青年要心怀“国之大者”。人民是国家的基本要素,人心向背是一个政权是否得以维系的决定性因素,人民群众的事情,上升到国家层面就是国之大事。百姓安居乐业,社会才能和谐稳定,国家才能向前发展。新时代青年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必须对“国之大者”有清晰的认知,以此坚定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明确自身在这个时代中的定位。其次,新时代青年要将个人发展目标融入国家发展目标。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在推动国家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个人的发展目标与国家和时代的发展目标一致时,才能起推动作用,反之就会成为国家发展的阻碍。现阶段中国的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新时代青年只有将个人发展目标融入国家发展目标之中,才能形成推动历史发展的合力。再次,新时代青年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5]225在前进道路上,有着许多不确定的风险和考验,新时代青年在大是大非面前既要有敢于斗争的勇气又要有善于斗争的智慧,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在斗争中锤炼意志品质,在斗争中积累经验和能力,在斗争中不断突破自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