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资料,理解文意

2024-01-01 21:25张春阳
作文周刊·小学六年级版 2023年48期
关键词:理解课文节选自野草

张春阳

上课铃声响起,张老师大步走进教室,边操作投影仪边说:“学习完第八单元,我们来结合具体的问题,回顾一下‘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借助作者的经历理解课文

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节选自《少年闰土》)

问题:怎样理解“四角的天空”?

方可丽:从课文中我们知道,闰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闰土的世界是充满童年乐趣的。查阅资料后得知,《少年闰土》节选自《故乡》,而《故乡》是鲁迅的短篇小说。小说以“我”的回乡之旅为主要内容,通过描绘故乡环境、闰土与杨二嫂的变化,展现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

廖俊杰:当闰土在雪地里抓各种各样的鸟雀玩时,当闰土在海边沙地看瓜刺猹时,当闰土在海滩看跳鱼儿、拾贝壳时,“我”和朋友们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天空。借助资料,我们知道这句话其实是说“我”和朋友生活天地的有限,表达了“我”对所处环境的不满,流露出“我”对丰富多彩的生活的向往。

张老师:借助作者的生活经历来理解文章内容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借助评价理解课文

大屏幕一闪,第二道题登场了:

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节选自《好的故事》)

问题:请大家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

苗丽娜:《好的故事》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野草》。冯雪峰先生在《论<野草>》中这样说:“‘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这一幅美丽的生活图画也绝不是模糊的,而是十分清楚和真实的,它像记忆中的江南农村的美丽景色那样实在,像河岸美景倒映在澄碧的河水中那样分明……”结合课文《好的故事》,我觉得作者希望有这样美丽的生活,而现实是他所在的时代并没有这样美好的生活景象。因此,作者的梦境正是在展现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陈克晨:幻境的美好还不等作者看清楚,就被无情的现实打碎。于是作者发出了“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的呼唤,从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先生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以及要和黑暗社会抗争到底的坚定决心。

高铭铄:李何林先生在《鲁迅<野草>注解》中说:“作者憧憬于‘美的人和美的事,但现实是‘昏沉的夜,没有‘美的人和美的事,所以只能在梦中看见;醒来却‘只见昏暗的灯光,‘何尝有一丝碎影。”这“昏沉的夜”,应该是代表着当时的现实环境,而“美的人和美的事”则是作者希望的美好生活的代表。

杨瑜:作者之所以想追回、完成、留下这好的故事,实际上是希望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可以成为现实,希望所有人都能过上这样美好的生活,所以作者写下了这一篇《好的故事》。

张老师:运用他人对作品的评价来理解文章内容,这个方法值得大家借鉴。

借助写作背景理解课文

大屏幕再次变换: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节选自《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问题: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蔡一卓:当时的社会很黑暗,没有一点光亮,鲁迅先生为了唤起民众觉悟,揭露反动势力的丑恶嘴脸,写出了一篇篇犹如匕首般的杂文,引起了反动势力的极度恐慌。他们千方百计地查禁鲁迅先生的作品,不允许发表,而且对他本人进行迫害。句中“四周黑洞洞的”,比喻当时的社会一片黑暗,看不到一点儿光明,老百姓连一点儿民主和自由都没有。“碰壁”是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从这看似玩笑的话语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鲁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惧迫害的顽强斗争精神和革命的乐观主义态度。

张老师:一卓同学运用了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来理解文章内容,这个方法很巧妙。

翁妙然:老师,运用这个方法,我可以理解《有的人》中的句子——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底下的火烧。

张老师:说说看!

翁妙然:可以借助鲁迅先生创作的散文诗集名称——《野草》来理解。他在诗集《题辞》中说:“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为我自己,为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我希望这野草的死亡与朽腐,火速到来。要不然,我先就未曾生存,这实在比死亡与朽腐更其不幸。”将他同发动战争的军阀及其形形色色的走狗们斗争的决心表达得清清楚楚。

张老师:说得好!我们还可以“借助原著来理解文章内容”。《有的人》是詩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一首抒情诗。诗人以高度精练的诗句,对比总结了两种人、两种人生选择和两种人生归宿,讴歌了鲁迅先生甘为孺子牛的一生,抒发了对为人民而活的人们由衷的赞美之情。文中多处暗引鲁迅的诗文,如“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源于鲁迅诗句“俯首甘为孺子牛”,“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则源于鲁迅《野草·题辞》中的句子。化用鲁迅诗文以讴歌鲁迅精神,形象鲜明,能够更透彻更贴切地表达诗作的主题。

“借助资料,理解文意”的方法

1.借助作者的生活经历。

2.运用他人对作品的评价。

3.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

4.借助原著。

猜你喜欢
理解课文节选自野草
小心野草
节选自简·奥斯汀的Pride and Prejudice
节选自欧亨利短篇小说集Hearts and Hands
李建国:誓把“野草”变身致富草
我种了一棵野草
一束野草
十月
名家写夏天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切入点
衔接追问,趁热打铁,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