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科教学中艺术科学思想介入研究

2024-01-01 07:52郭敬宇
山西教育·教学 2023年12期
关键词:米开朗基罗解剖学美术

郭敬宇

现代社会的普遍观念中,艺术与科学是两个独立的领域,虽在某些方面存在关联,但表达形式与理论追求不甚相同。在佛罗伦萨文艺复兴时期,这种二元文化假设是不成立的。艺术和科学两个学科边界变得模糊,这也是文艺复兴时期思想自由的基础。艺术与科学都是美术学科的高层级指导观念,从方法论角度看,对美术学科的教学实践有着积极的引领作用。本文旨在探究中小学美术学科教学融入艺术科学这一概念的实践方法与积极意义。

一、艺术科学思想为美术学科教学提供实践经验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通过解剖学研究,提升了艺术思维表达,积累了艺术表达储备,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开创了早期解剖学研究的先河,促进了艺术与科学的结合。16 世纪和17 世纪的欧洲“解剖学文艺复兴”,被视为理性探究的胜利,它预示着对人体结构“现代”或“科学”的理解。随后出现了“艺术科学”这一概念,它被定义为一种“通过综合艺术和科学的探索与表达模式来理解自然与人类自身的新模式”。艺术家成为解剖学家,而寻求解剖学知识的医生成为艺术家,或与艺术家展开深入合作。从这一角度来看,美术学科教学不再是单一的审美知识,更多的是从实践到表达,再到欣赏这一复杂的过程,更需要教师做出正确且高效的引导。

首先,物体本身形式的艺术表现力能够唤起美感、情感,如愉悦感。具体的物体图像赋予了这种感官意识。如在早期解剖学研究中,莱昂纳多·达·芬奇描绘的身体系统非常详细且准确,并精心标记每个图示,在他的草图上添加注释。他还在笔记本上写满了作为艺术解剖学家的创作体会,表明如何描绘身体的各个部位。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物”的感性认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不仅如此,莱昂纳多的贡献被认为是处在艺术与科学的交叉点上。他并没有经受过解剖学的专业训练,因为他常观察,致使他成为“经验的门徒”。他希望通过解剖学研究了解皮肤之下的人体,因此他的解剖图被描述为“科学和艺术的巨大胜利”。所以,美术教师通常需要传授更加简单直观的内容,使学生更快地获取经验,这包括事实信息、感官体验和熟练的细节操作。这种教学方法在传达新的、简单的内容方面更加有效,因为它允许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不熟悉的概念,并为更复杂的主题探索奠定基础。

二、艺术科学思想为美术学科教学建立审美观念

1487 年,莱昂纳多在米兰大教堂的一幅设计草稿中,指出了建筑与医疗实践的关系。“维持各种成分间的平衡一致性是人类医学的核心”,将同样的观点类比到建筑设计与艺术表达中也是如此,各个元素间存在的差异要维持在基本统一的标准中才能继续发展。完美的艺术品就是将其中的比例关系做到极致,从而建立有效的审美观念,最终依靠艺术表达实现更加完备的视觉体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以正确的案例引导学生建立完善的审美理念,这一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时间的积淀与储备,并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通过整体的审美感知,逐渐建立对细节的把控,这是美术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完善的。瓦萨里认为,捕捉表面的特点和“细微之处”是文艺复兴艺术家普遍的特点。艺术越来越注重描绘的准确性,因为它从僵化的程式化绘画转变为更逼真的表现形式,这种趋势是古典的,通常是裸体的希腊和罗马雕塑引发的人文欣赏所推动的。对于米开朗基罗,精确的解剖研究有助于艺术创作,与以往作品相比,这些作品表现出更大的艺术深度,接近绝对的优雅与绝对的完美。

建立感性的审美认知需要美术教师以实物向学生呈现,先厘清其外部形态之间的关系,才可以更好地建立外部的审美态度。如,米开朗基罗最大的研究兴趣在于外部解剖学,也正是这样的研究塑造了他的艺术作品。解剖学包括对不同形态的人体结构进行研究,形成一种由不断变化的轮廓组成的精确形态表达样式,探求在皮肤包裹下的肌肉骨骼运动形态,表达肌肉、韧带、骨骼间的连接关系。但是对于以素质教育为主的非专业学生而言,这样的要求未免有些过高,因为他们短期之内不可能达到如此高的审美理解。

三、艺术科学思想促进美术学科教学成果转化

米开朗基罗对艺术理解的核心是,他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随心所欲地生成人物。由此可见,米开朗基罗只是将解剖学原理融入自己的艺术创作中,而没有在自己的作品中以非常明显的方式表达出来。他的雕塑作品表明,他非常熟悉人体的肌肉和骨骼构成,并对其进行了逼真的描绘,这得益于他对解剖学的正确运用。因此,他将科学融入艺术表达中,科学作为一个主题存在,并且是为了更好地表达艺术而存在。

美术教师在促进学生以原有的艺术经验进行艺术自由表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早期莱昂纳多和米开朗基罗的艺术实践可以说是完全没有可参考的前人研究,可是在他们的人体解剖图出现之后,文艺复兴后期绘画艺术以及雕塑艺术得以快速发展。因此,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多地考虑如何借鉴一些作品或案例启发学生,以此增强学生的信心,并保证他们的艺术想法得到充分的重视。因为学生不仅仅渴望创作艺术,他们还热衷于讨论和辩论,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美术教师需要考虑如何让学生来到学校充满热情和兴奋地交谈、参与和展示。同时,教师可以练习从传统的教学角色中退出,以促进学生对不同艺术观点的思考。

此外,艺术表达是对情感批评的回应,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回应,而不是对原理和技术的抽象研究。所以,美术课可以从讨论一个社会现象与一个简单的社会事件开始,而不是一味地从欣赏一件抽象的艺术作品开始。当代艺术观念下的美术课程不是简单地为学生塑造冷静或中立的情感态度,而是要更多地参与情感表达与人格塑造。所以,对于青少年的美术课程应强调在艺术和人文课程的框架之内欣赏和审视艺术史,从而建立学生的审美态度。这个过程并没有严格的结果输出导向,因为在个体差异的前提下,尊重不同的审美眼光是美术教师的首要职责。对于成熟的青少年来说,学习艺术理论和历史课程,或者涉足教师设置的艺术练习,并不像认真追求艺术创作那样有同样的效果。

以艺术科学的视角在美术学科中设计管理评估体系以达到美术教学目标是较为高效的。莱昂纳多与米开朗基罗两位艺术家就是以艺术准确地表达科学,又通过科学促进了艺术的准确表达,所以在教学评估时,以艺术与科学的双重视角衡量是否完成教学目标是比较可行的。另外,学生在美术课堂中创作能够与他人对话、塑造激情和表达自我审美感知的艺术,并且符合该年龄段学生的特点,便可以被视作科学的一部分。同时,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通常是理想主义的、不切实际的,但又是科学理性的。所以,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能准确理解艺术家如何成为独立的个体,并能在美术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艺术素养。

在艺术科学观念的指导下,美术学科教学应建立在经验建立—审美表达的循环重构的框架之下。文艺复兴时期深入的早期解剖学研究催生了一种超越表象的自然主义,涵盖了生理学和宇宙学的含义。经验知识在科学实践中得到论证,并上升为合乎逻辑的理论文本,艺术经验也在实践中得到确认。美术学科的教学过程也应如此,依托于更高层级的艺术史理论与观念,建立一个较为全面的审美教学过程。科学的进步促进了艺术概念的准确表达,艺术实践的进步促进了科学研究的深化。艺术知识的图像化打破了由文字带来的知识垄断,由一种艺术介入科学的方式进行优先表达,科学和艺术的融合沟通在任何时候都会成为形成人文主义社会整体意识形态的原始驱动力。所以,美术教学应积极融入艺术史学科的理论知识与审美观念,以更加简洁精炼的语汇将美术知识传递给学生,从而指导美术学科的教学实践。

猜你喜欢
米开朗基罗解剖学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米开朗基罗
创意美术
米开朗基罗
CBL结合微课在神经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解剖学教师培养模式的探索
正常人体解剖学知识竞赛的规划设计与组织开展
不同教学模式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讨
米开朗基罗.博纳罗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