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远海 李海英 高慧妮 秦会兵
技能主导类体育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索
刘远海 李海英 高慧妮 秦会兵
(湖北科技学院体育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混合式教学能将线上自学与线下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延伸了教学过程,实现了优势互补,已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发展趋势。以技能主导类体育课程网球发球教学为例,将教学过程设计成课前线上预习、课中线下教学、课后线上监测三个阶段,分析认为:课前预习是技能学习的重要前奏,通过发球视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中教学是技能学习的主阵地,通过传统教学有利于技能的掌握;课后练习是技能巩固和提升的重要途径,通过监督指导有助于内化自身技能。这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对整合高校体育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设计、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打造优质体育课堂等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技能主导类体育课程;混合式教学;教学设计;实践反思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互联网+教育”拓展了教育新的发展空间,加速了教育改革创新的步伐,教育信息化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突发的新冠疫情,催生了教育界线上教学的快速发展。在疫情防控期间,广大教师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在主动或被动中接受了“主播”式的线上教学。教学方式转变,虽然给习惯了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师们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但便捷、高效的教学模式也为教育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引发了一场深刻的教学变革,开启了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新局面。如何有效地整合高校体育传统教学与网络学习资源,优化教学设计,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已成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研究课题。
混合式教学指借用现代化“互联网+”信息技术,将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形成两者优势互补、共同优化的一种创新型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共生性[1],即为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线上和线下教学必须同向发力,共同促进,以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二是互补性。混合式教学实现了线上线下双向教育[2]。线上教学的优势在于知识容量大、获取便捷,学生能借助网络随时随地学习,突破了地域和时间上的局限,更能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便于学习能力的提高;而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在于上课的仪式感强,有利于课堂氛围的营造,便于师生情感交流和思维碰撞,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两者有机结合可以形成优势互补,提高教学质量。三是融合性。混合式教学并不是将线上教学与传统教学简单叠加,而是将两者优势进行有效融合[3],是教与学的深度融合[4],强调了教师“教”的全面性和学生“学”的自主性,充分发挥各自的功能和优势,达到优化教学,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
混合式教学能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化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的双向优势,将传统课堂延伸到虚拟网络,实现网络平台下教学资源共享,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满足学生个性化的教学需求[5],推动网络智能教室的发展,是现代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整合了优势资源。传统教学局限于主讲教师个人能力和水平,信息量有限;混合式教学能充分发挥网络信息的强大功能,能将大师论坛、名师讲堂等精品要义和前沿信息推送给学生,整合了优质课程资源,实现了信息共享,且可以反复利用。二是优化了教学内容。混合式教学突破了传统只重视线下技能教学的模式[6],克服了传统课堂教学中资源匮乏的弊端,教师可以从线上线下两个维度重新设计和优化教学内容,增加了视频演示和音频讲解,达到图文并茂[7],使教学更趋于科学化、合理化。三是创新了教学思维和方法。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的教学,过程枯燥、方法单一、学生能动性差,学生的创新能力难以养成;混合式教学兼容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可以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通过线上线下教学互补,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能满足个性化需求。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探索高校体育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和湖北省教育厅《关于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提示》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因此,它既是疫情防控期间线上网络体育教学的延续,也是体育教学教改的重要发展机遇。高校体育混合式教学融合了线上网络教学和线下课堂教学的优势,拓展了体育教学空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整合了传统教学和网络学习资源,实现了大学体育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对推动体育教学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此外,混合式教学拓宽了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渠道,能将线上学习的自主性与线下锻炼情况结合起来,形成线上线下评价一体化,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为应对混合式教学教改需求,高校体育教师会加强业务能力学习,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能力,对打造高校优质体育课堂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2.1设计思路
高校体育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尤其是技能主导类运动项目的教学,在教学方式方法上有别于理论类课程的教学。在理论类课程的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板书讲解,还是PPT的展示,传统教学与线上网络教学都非常接近,因此它更容易将线下课程录制成线上课程,也可以把线上课程作为线下观摩学习课程,这类课程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则容易设计。而技能主导类体育课程的教学则更类似于传统师徒式技艺的传承,有些项目还受到场地、器械等条件的制约,甚至有些集体球类对抗项目还需要同伴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攻防转换,因此,高校体育混合式教学,尤其是体育技能教学设计时,应注重课前线上引导和课后学习指导,形成以“线下课堂教学为主、线上学习为辅”[8]的教学模式,通过线上线下全方位、全流程的深度融合,实现优势互补,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2.2.2教学过程设计
为更好地全程指导和管理高校体育教学,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维度,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设计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全过程。课前为线上预习阶段,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借助线上平台向学生群体推送预习资料;学生在明确学习任务后,可进行“先导式”的自主学习[9],还可自主查阅相关资料,培养自学能力和意识。课中为线下教学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探究式学习了解学生预习情况,并做好相关记录,再结合场地、器材等进行技战术的教学、分组练习和纠错指导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新技能的学习和训练,通过合作式学习提高技能。课后为线上反馈与课后检测阶段,教师对所授内容进行回顾、总结,并根据教学反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答疑和指导,再按照教学规律布置课后练习任务,做好课后检测与指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讨论和经验分享,并及时向老师反馈问题寻求帮助。此外,学生还要积极参加运动打卡完成课后作业,通过竞赛巩固和提高相关技能。
3.1.1课前预习阶段
网球发球是一项难度较高的技术,在学习之前必须让学生充分了解其规则,建立初步动作概念。混合式教学在课前设计了预习环节,目的是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建立相关概念。首先是根据教学进度拟定课的内容和目标。本次课的教学内容为学习网球切削发球,教学目标为初步掌握网球切削发球技术。其次是教师要在课前准备教学资源,并按需要进行优化整合。准备的理论知识点有发球的基本规则和发球的基本类型,让学生明确发球的基本要求及不同比分时发球的站位,明确平击、侧旋和上旋三种发球的特点。准备的技能知识点为发球动作视频。通过搜索、精选、剪辑世界优秀选手的发球动作视频和图片讲解,动作更具直观性和可重复性[10],让学生初步学习发球的基本动作。通过明星效应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为精准教学做好前期准备。教师将准备好的教学资源通过微信、QQ、钉钉等线上平台推送给学生,让学生先行自主学习、了解,建立初步的概念或印象。
3.1.2课中教学阶段
课中教学是学习体育新技能的重要阶段。正式上课前教师可采用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预习情况,通过学生的回答、讨论和教师的补充,激发学生的思维,同时还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认知,并将学生回答情况作为课前预习成绩的评定依据。手把手式的传统教学更有利于技能主导类项目的教学,尤其是新技能的教学。首先,教师通过示范、讲解让学生对所学的技术有初步了解,再结合教师在课前精心筛选的世界级优秀球员的发球动作视频,建立标准动作模型。其次是进行分解与完整法教学。学生通过各个环节动作的模仿练习,体会肌肉感觉,粗略掌握动作。然后进行无球的完整教学,串联各个环节形成连贯动作,注重各环节的协调配合。通过数次的模拟练习后,再结合场地进行有球分组实践。学生通过合作式、探究式学习相互配合,共同提高。教师全程观察并给予指导,若发现共性问题则集中讲解和纠错,重点是针对个人进行个性化指导,让学生快速掌握发球技术动作。
3.1.3课后巩固阶段
课后是学生巩固和提高技能的重要阶段。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梳理课的重难点和注意事项,教师要对所授新课内容进行及时的回顾和总结,通过线上平台推送给学生,要求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探讨和经验分享,及时反馈所遇到的问题以寻求帮助。教师根据教学反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及时答疑和指导。通过互动与交流,既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也可以知晓自身教学不足,便于教师及时改进。为巩固和强化所学内容,教师还应遵循教学规律布置适量的课后练习任务。网球的发球本身是一项较难掌握的技术,只有通过反复练习,注重实战才能得到巩固和提高。学生可以通过运动类APP打卡、师生视频反馈、线上讨论交流及课外竞赛等方式完成课后作业,包括练习的数量和完成的质量。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录制视频的方式向教师展示学习成果。教师根据打卡记录和学生上传的视频给予评价,并及时予以个别指导,指出不足或纠正错误动作,帮助其建立正确动作定型,以内化为自身技能。
3.2.1取得的成效
混合式教学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将传统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前和课后两个阶段,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提高。以网球发球技术教学为例:课前预习是技能学习的重要前奏。教师为学生精心准备了优质的预习资料,利用网络资源库整合了有关发球教学的动作视频和讲解,将世界顶尖级选手们的发球动作展现在学生面前,力与美的完美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产生了主动学习的欲望,先导式的自主学习为后期课堂教学做好了充足准备;课中教学是技能学习的主阵地。通过教师精准的讲解和合理的引导,学生对发球的理解更加深刻,对动作概念模型的建立更加精准,更愿意去主动探索和实践。通过分组合作学习和教师的纠错指导,有利于发球技能的全面掌握;课后练习是技能巩固和提升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师的答疑、点评以及对学生表现的肯定,更加坚定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强化练习,达到巩固和提高的目的。可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全程指导与监测的教学设计,既保留了线下氛围浓厚、指导精准、互动灵活的教学特色,又融入了线上资源丰富、功能强大、监测方便的巨大优势,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此外,混合式教学将传统的课堂评价延伸到课前和课后,教学评价更加科学、全面,促进了课内外一体化,学生的参与更加积极和主动,提高了教学效率。
3.2.2不足与展望
当然,技能主导类体育课程混合式教学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是加大了教师工作量,教师自身能力有待提高。混合式教学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素材准备,尤其是搜索和整合与教学内容匹配的图像视频资料,甚至有些视频文字还需要教师亲手制作,这对教师的个人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此外,课后也需要教师进行全面的监测和指导,这无疑加大了教师个人工作量,需要更多的精力投入。二是增加了学生自学空间,自主学习意识有待加强。尽管当前网络学习资源十分丰富,但线上学习主要取决于学生的自主性,尤其是在缺少教师的约束与同学的陪伴时,学习者容易产生倦怠或敷衍情绪,因此需要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此外,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性较大,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料也较为有限,这就需要学生根据个人需要自主查阅相关资料予以补充。针对这些不足,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一是以教改为契机,加强高校体育教师业务能力学习,提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能力;二是按照课程组建教学团队,鼓励跨校联合,打造优秀教学团队,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三是加强线上沟通,合理引导,使学生达到乐学、会学、善学的目的;四是重视过程性评价,将学生课前学习和课后练习情况纳入总成绩评定中,以评促学,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混合式教学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发展趋势。通过线上线下两个维度,将传统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前和课后两个阶段,创新了教学方法和手段,强化了教学过程的监督和管理,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开发创造思维,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学改革,融合线上线下优势,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实现双向发力,才能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1] 王鼎.网络教育背景体育线上与线下“共生”之思考[C].第一届陕西省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优秀论文集,2021:774-778.
[2]方三华.互联网背景下线上线下混合式体育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网羽世界,2021(3):59-60.
[3]刘浏,陈家起,高奎亭.后疫情时代体育混合式教学的内涵、价值及路径[J].湖北体育科技,2020,39(11):1021-1025.
[4]李利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公共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羽毛球教学为例[J].灌篮,2020(9):43-45.
[5]赵凤英.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建设研究[J].职业技术,2021,20(7):94-98.
[6]陆孟飞.高校公共体育"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6):48-50.
[7]黄兵,陈远生.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大学,2021(11):78-81.
[8]李晓磊.线上线下混合式大学体育课程构建的探究[J]. 当代体育科技,2021,11(27):95-97.
[9]冯杨.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的"互联网+教育"应用探析[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20,39(6):43-45.
[10]张晓娜.微课在线上线下混合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和实现[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6):134-135.
Design and Practice of Online-offline Mixed Teaching for Skills-oriented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LIU Yuanhai, etal.
( Hubei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ning 437100, Hubei,China)
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020642)。
刘远海(1980—),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体育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