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琴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裴圩镇农村工作局,宿迁 223700)
玉米是江苏淮北地区夏播的重要粮食作物。由于玉米籽粒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等),且是重要的饲料原料(玉米享有“饲料之王”的称号,玉米的籽粒是良好的精饲料,每100 kg 籽粒可折合135 个饲料单位,饲料报酬在所有谷类中最高;玉米的茎、叶、穗轴是较好的粗饲料,例如,玉米的新鲜茎叶可制成优良的青贮饲料)和工业原料(玉米可作为原料而被广泛应用于化工、发酵、医药、纺织、造纸、塑料等工业生产),故玉米在江苏淮北地区的发展前景较好。
近年来,江苏淮北地区夏季灾害性天气不断频发(如2022 年即出现了持续高温天气),对当地玉米生产造成了较大影响。为稳定江苏淮北地区玉米生产,保障江苏淮北地区的粮食生产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笔者于2 0 2 0 年引入了国审玉米新品种‘MY73’,并在江苏淮北地区进行试种,经3 年种植发现,该品种适合在江苏淮北地区进行规模种植。在此背景下,笔者拟在介绍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和产量表现的基础上,对该品种在江苏淮北地区的夏播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总结介绍,以期促进该品种在江苏淮北地区的大面积推广应用。
‘MY73’在江苏淮北地区夏播种植,出苗至成熟时间为95 d,幼苗叶鞘为紫色,花药为绿色,株型紧凑,株高为235 cm,穗位高为92 cm,成株叶片数为20 叶,果穗为筒形,穗长为16.6 cm,穗行数为16~18 行,穗粗为4.8 cm,穗轴为白色,籽粒为金黄色、硬粒,百粒质量为32.5 g,籽粒容质量为798 g/L、粗蛋白含量为10.57%、粗脂肪含量为4.08%、粗淀粉含量为72.14%、赖氨酸含量为0.33%。该品种田间种植表现为抗茎腐病,中抗小斑病、瘤黑粉病、南方锈病,感穗腐病,耐高温,耐干旱,耐雨涝,不秃尖、不空棵。该品种在生长后期表现为落黄较好,熟相好,易脱粒、适合机收,品质优。
‘MY73’于2020 年—2022 年连续3 年在江苏淮北地区进行夏播,平均每667 m2产量分别为691.9、723.3、751.7 kg,产量表现较好。
由于该品种在江苏淮北地区的多年种植中,表现出矮秆、抗倒、抗病、高产、较耐高温、品质优良、适合机收等优点,在2022 年秋季玉米品种观摩中,被专家及当地百姓列为了下一年首选品种。
2.1.1 大田选择及耕翻
‘MY73’要求选在土层深厚、结构良好、疏松通气、保水和保肥能力强、耕作层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高的田块进行种植。
鉴于耕翻具有增加土壤孔隙度,调节土壤的水、肥、气、热状况,促进土壤微生物繁殖等优点,故在大田前茬作物收获后,需及时进行灭茬耕翻(夏玉米早播是实现其高产稳产的关键技术之一,且夏收夏种农时紧张,故大田需尽早进行耕翻)。一般耕深在20 cm 左右,并随耕随耙,防止跑墒。在实际生产中,还可采取全套机械耕、耙、施肥、播种等复合作业措施,实现边耕边播、连续作业。
2.1.2 施足基肥
玉敏半晌不语,坐沙发上暗自饮泣。雨落说你先回去吧,不要哭哭啼啼的了,莫让小虫看出来。玉敏颓丧地缩着身子,猫在沙发里说,这么大的事,能瞒得了么?我做不到若无其事,我更无法坦然面对。
‘MY73’夏播高产栽培要求施足基肥,以提高土壤肥力,确保土壤能在该品种全生育期不断供肥。一般每667 m2施商品有机无机复混肥(N∶P∶K=8∶3∶4)100 kg+玉米专用肥(N∶P∶K=28∶6∶6)40 kg 作基肥,在耕翻时随机械作业均匀施入土壤。
2.2.1 种子处理
市售的‘MY73’种子已采用种衣剂(具有防病、治虫、供肥三重作用)进行种子包衣,无需进行二次包衣。在播种前,去除破碎、霉变及受到病虫危害的种子,有条件的地方还可按照大、中、小粒的标准进行种子分拣,从而分开播种,以利于一播全苗,提高群体整齐度,防止“空秆”现象的出现。播种前,选择晴天将精选过的种子翻晒1~2 d,以降低种子含水量,增强种皮透性,杀死吸附在种皮上的病菌,从而减轻病害的发生,提高种子发芽能力。
2.2.2 适期播种
适期播种能为玉米种子的发芽、出苗创造出较优的水分、温度条件,从而使玉米植株生长健壮,进而获得高产。‘MY73’在江苏淮北地区夏播,应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早抢播,一般在6 月上中旬完成播种(若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则应在6月20日前完成播种)。
‘MY73’在江苏淮北地区夏播,宜采用机械种肥条播,一次性完成播种、施肥、覆土、镇压等工作,一般播种的行距为60 cm、株距为25 cm,播种深度在5 cm 左右,每667 m2播种2 kg 左右。播种后,立即每667 m2用50%乙草胺微乳剂100 g加330 g/L 二甲戊灵乳油150 g 兑水50 kg 均匀喷雾,以有效封闭田间杂草。
2.3.1 查苗补缺
合理的群体数量是确保‘MY73’高产稳产的关键。‘MY73’在江苏淮北地区夏播,常因播种时大田墒情不足、不匀和播种质量较差等原因,而导致大田出现缺苗,故应及时进行查苗补缺,以确保每667 m2种植4 500 株(高肥水田块可增加至5 000株)。一般在幼苗2~3叶期,结合间苗定苗,采取移密补稀的方法进行查苗补缺。值得注意的是,幼苗补栽后要及时浇水,以确保其成活;对缺苗严重的田块,宜尽早进行补种。
2.3.2 肥水管理
‘MY73’在江苏淮北地区夏播时,苗期需肥不多,在施足基肥的情况下,一般无需施用苗肥。‘MY73’在进入穗期后,其根、茎、叶会旺盛生长,雌雄穗分化也会加快,故穗期是该品种一生中生长最旺盛的时期,也是该品种一生中需肥最多的时期,宜重施穗肥(施肥量宜占总施肥量的70%~80%)。一般在大喇叭口期,每667 m2施尿素25 kg 左右,以促进雌雄穗分化,增加分化小花数,减少小花退化,提高中上部叶片的光合生产率,延长叶片功能期,从而避免因肥料供应不足而造成植株瘦弱、空秆增加、穗小粒少,进而影响产量。
‘MY73’在苗期植株耐涝能力较差,在4 叶期对涝渍较为敏感,而该品种在江苏淮北地区夏播时,当地夏天正值雨季,故此期间大田遇雨涝要及时排水,以防止芽涝、苗渍等的发生。‘MY73’在拔节到抽穗期对水分的需求较大,此期是该品种一生中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特别是大喇叭口期到抽雄期,缺水会严重影响雌穗的穗粒数和雄穗的花粉量,从而造成花期不遇,故此期间大田不能干旱,遇干旱需及时进行灌溉。与此同时,此期间江苏淮北地区也正值雨季,应预防旱涝急转,及时做好抗旱排涝工作,从而确保该品种的正常生长。
2.3.3 预防倒伏
由于江苏淮北地区夏季气温高,‘MY73’植株生长快,营养生长旺,若根系和茎秆发育不良,遇病虫为害及暴风雨侵袭,极易发生倒伏。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需使用化学药剂进行矮化调控。一般在‘MY73’6~10 叶期,选晴天,每667 m2用30%胺鲜·乙烯利水剂25 mL 兑水20 kg 对植株上部叶片进行喷雾,要求喷雾一扫而过,不重喷、不漏喷。值得注意的是,若遇干旱或弱苗,不能进行化控。
2.4.1 草害防除
‘MY73’在江苏淮北地区夏播时,需在播后、出苗前进行土壤封闭除草。但若遇干旱、多雨等造成土壤封闭除草效果差,需在‘MY73’3~5 叶期、杂草2~5 叶期,选晴天下午,每667 m2用33.5%硝磺·异丙·莠悬浮剂170 g+40 g/L 烟嘧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110 mL 兑水30 kg 均匀喷雾(也可在6 叶期以后采用相同药剂进行行间定向喷雾),以有效防除田间杂草。
2.4.2 病虫害防治
‘MY73’在江苏淮北地区夏播时,该品种生长期间要及时防治玉米螟、草地贪夜蛾、纹枯病、锈病等。具体方法为:在‘MY73’大喇叭口期,选晴天下午4 时以后,每667 m2用6%阿维·氯苯酰悬浮剂(宝剑)40 mL+24%井冈霉素A 水剂30 mL兑水30 kg喷雾防治纹枯病、玉米螟、草地贪夜蛾;在‘MY73’籽粒灌浆期,选晴天下午,每667 m2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康宽)10 mL+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 g 兑水30 kg 喷雾防治锈病、玉米螟、草地贪夜蛾。
‘MY73’品种抗性强,成熟时秆青籽黄、品相好,可适当延迟至完熟期进行收获,以使其灌浆充分,最大限度地提高其产量。
‘MY73’在江苏淮北地区夏播,一般在该品种苞叶干枯松散,籽粒变硬发亮、用手指甲掐籽粒看不到痕迹时,即可及时进行机械收获,以确保丰产丰收。值得注意的是,收获过早,其籽粒质量下降、产量降低;收获过迟,其果穗干松、易掉穗落粒,进而影响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