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改革撬动大服务 打造农业服务体系新样板
——以江苏省海安市组建区域农业服务中心为例

2024-01-01 03:09:21蔡晓波薛苏萧李叶青吉美林
上海农业科技 2023年2期
关键词:香芋海安农技

蔡晓波 薛苏萧 李叶青 吉美林

(江苏省海安市农业科技教育指导站,海安 226600)

2022 年,江苏省海安市市委围绕全省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结合全市农业的主导产业特点、区域分布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科技需求,在科技强农上做文章,在藏粮于技上下功夫,创新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在全省范围内率先组建了里下河区域、西南区域、高新区区域、开发区区域、东部区域五大区域农业服务中心,并以“微改革”撬动大服务,全力打造了“一区域一特色”的县域农业服务体系新样板。在此背景下,为进一步促进海安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笔者拟对五大区域农业服务中心的相关经验做法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效进行总结,以期深化海安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为周边地区的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海安样板。

1 海安市农业服务体系改革背景

基层农技人员承担着农村事务管理、农业产业经营、农技服务指导等职能,既是行政执行者,又是农技服务员,角色多重、任务多样,但这易产生内部监管不严、服务不到位等弊端[1]。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发展的多元化、专业化,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难以适应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需求。

1.1 专业队伍力量薄弱

随着海安市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步伐的不断推进,原来的农技站、农经站、农机站等“七站八所”合并组建为乡镇农业农村和社会事业局,职能整合后,全局总人数虽然变多了,但是真正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人数没有增加,农技人员队伍的整体力量十分薄弱。

1.2 工作职责不清

乡镇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考核任务重,农技人员往往集行政事务工作和农技推广工作于一身[2],疫情防控、拆迁安置、信访维稳、人居环境整治等非专业性工作也挤占了农技推广人员的大部分时间。

1.3 服务能力弱

在考核“指挥棒”的影响下,乡镇机关普遍对农技推广工作不够重视,造成专业人才数量不足,而现有的农技人员老龄化严重,知识结构单一,对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等的知识掌握不够,只能从事常规性、基础性的农技推广工作,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遇到的各种难题。

1.4 管理体制僵

乡镇农技人员归镇政府统一管理、考核,但大多数镇政府对乡镇农技人员的管理考核处于无序状态,没有形成统一而有效的专业技术人员考核办法。例如,在之前的农业高质量发展考核中,偏重于对农业产业项目的考核,对农技推广工作的考核权重相对较低,从而导致基层农技人员的职称问题始终得不到有效解决,严重挫伤了基层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海安市打造农业服务体系的经验做法

2.1 创新模式,重构农技服务体系

2.1.1 坚持高点定位,强化顶层新设计

近年来,海安市遵循“专业人做专业事”的原则,跳出“每个区(镇)设立农技站”的惯性思维,立足海安实际,加强顶层设计,根据服务半径、主导产业布局,设立五大区域农业服务中心,且进行独立建制运行。同时,集聚全市农业领域的技术骨干和人才资源,组成涵盖栽培、土肥、植保、蚕桑、果蔬、水产、农机等专业的专职技术推广服务团队,并按区域进行专业化服务和精准化指导,加快构建开放竞争、多元互补、协同高效的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3]。

2.1.2 坚持质量为要,打造服务新高地

海安市五大区域农业服务中心的人、财、物由海安市农业农村局统筹安排,采取“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模式,综合考虑基层农技服务场所的实际需求,统一规范门牌和标识。同时,各基层农技服务场所除了设立农技人员专门办公室之外,还配套建设了实验室、检测室、档案室等,从而为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调查、相关数据的对比分析和预报、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提供了保障。此外,相关基层农技服务场所配置了农业服务大厅,第一时间接待前来咨询的种养大户;配置了会议室、多媒体培训室,满足农民培育、农作物病虫害远程诊断和防治等的需求;特设了乡土人才办公室和行业协会办公室,为发挥乡土人才带领技术传承、带动农民增收、带强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保障。

2.1.3 坚持开拓创新,构建管理新模式

建立片区管理、重大事项集体会商、考勤请假、周例会、月汇报等制度,形成了“一个工作班子、一家办公场所、一套管理制度、一份职能清单、一本考核办法”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做到制度化管人、程序化办事、规范化管理、优质化服务,形成了“工作在镇、管理在市、市镇共管”的工作格局,建立了管理规范、运转协调、充满活力、服务到位、农民满意的基层现代农技推广体系雏形。

2.2 明晰职责,提升技术推广能力

为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海安市构建了“局属专业站挂钩到片、区域中心分工到镇、村农技员联络到组、乡土人才示范到户”的服务模式,形成了“县级部门指导、农技人员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反馈”的高效闭合链条,依靠素质优良、多元互补、协同高效的农技推广服务队伍,为全市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全天候、保姆式、一条龙”的农技服务,着力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

2.2.1 专家人才,倾情助阵

具体措施:(1)挂钩市级专家。通过挂钩联系、挂职锻炼等形式,推动市级农技专家人才下沉,以更好地贴近群众、服务农民。(2)返聘退休专家。返聘部分已退休的农技专家到各区域农业服务中心指导工作,协助开展农技推广服务。(3)对接院校专家。鼓励各中心积极与科研院所合作,柔性引进高校或科研院所的农业专家担任特聘顾问,借助科研专家的力量,提升本市农业科技服务水平。(4)聘请乡土专家。通过吸纳本市专业农技人才或本区域在全市有影响力的“土专家”“田秀才”等担任专业辅导员,经验传授、辐射引领,为本区域农户提供更“接地气”的技术服务。

2.2.2 理顺关系,明晰职责

理顺各区域农业服务中心与区镇农社局和海安市农业农村局的工作关系及各自的工作职责,明确区镇农社局的主要工作是农产品稳产保供、农业项目实施、惠农补贴落实等产业发展和行业监管,区域农业服务中心的主要工作则涉及包村到户、挂钩联户、技术培训、试验示范、农事指导等。另外,海安市农业农村局专门制定了区域农业服务中心的目标绩效考核办法,以激发技术骨干的工作热情,释放农技服务工作效能,顺应新时代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需求。

2.2.3 技术供给,突破障碍

依据海安市三大片区(沿海绿色旅游农业片区、里下河生态农业片区、西南特色农业片区)和城郊的农业特点,海安市立足区域产业特色,重点打造“五个一”(一粒米、一滴油、一个蛋、一条鱼、一根丝)农业优势主导产业,聚焦农业新业态,完善产业技术体系,提升农业质量效益,系统开展技术协同攻关、集成示范、推广应用及决策咨询,把农技服务送到家门口,真正突破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障碍,夯实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

2.3 科技赋能,助推特色产业发展

五大区域农业服务中心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因地制宜、服务产业、形成特色”的发展原则,着力在服务机制、服务模式、服务质效上求突破,全力打造“一区域一特色”的农技服务品牌。

2.3.1 因地制宜,激发“一条鱼”的活力

充分利用里下河区域河道密集、水源丰富、水质优良等资源优势,以特色淡水养殖为基础,发展四大家鱼和河蟹等特种水产种苗繁育、提水养殖及水产物流,再现“船过鱼跃水、秋到蟹爬坡”的里下河水景,打响野生河蟹品牌。同时,与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对接,重点推广大宗鱼类‘江丰1号’鮰鱼养殖技术,变区域优势为产业优势,提高海安市里下河渔业知名度,打造环境优美、产业兴旺的现代化鱼米水乡。

2.3.2 抓点示范,壮大雅周香芋产业

雅周香芋是海安市雅周镇的特色水香芋品种,集粮食、蔬菜、药膳等功能于一身,素有“开锅十里香”的美誉[4],深受市场青睐,但高效化、规模化种植一直是限制雅周香芋产业发展的难题。为此,西南区域农业服务中心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的专家对接,成立了雅周芋头产业研究院,从香芋的选种、脱毒、催芽,到打造地理标志农产品、建设区域品牌、发展香芋产业等,开展全面合作,同时进行抓点示范,携手推广雅周香芋种植技术,壮大了雅周香芋产业,打造了雅周香芋的地域名片。

2.3.3 聚焦三产,延伸产业链效益

高新区以延伸农业产业链为准绳,初步构建了以优质农产品为基础、衍生加工业为重点、都市休闲农业为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全力聚焦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5]。具体措施:(1)精心打造都市农业园基地,依托区域内中杰地产净菜加工配送项目建设,发挥科技优势,做强产业基地,打响农业品牌,做大精深加工,做好融合文章。(2)合理布局组培快繁实验室,建设以草莓、芋头、马铃薯为主的脱毒种苗组培中心,利用组培快繁技术,促进草莓、芋头、马铃薯等优良品种的规模化生产和推广应用[6],从而推动海安市传统农业向精品农业和现代农业转变。

2.3.4 项目加持,打响海安脆梨品牌

开发区立足江苏省现代农业(梨)产业技术体系项目,充分发挥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的引领带动作用,积极促进梨产业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等农业科技成果在海安市的转化落地。同时,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等建立长期技术合作关系,采取“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品牌化运营”的模式,进一步提升‘秋月’‘苏翠一号’‘新高’‘黄金’等优良脆梨品种的产量和品质,向“中华好梨”发起冲刺,全力打响海安脆梨品牌,推动海安果业提质增效。

2.3.5 智慧助农,培育“农二代”典型

东部区域着力培育“农二代”典型,探索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发展。例如,海安可新家庭农场是南通市农业农村局重点培育的五个智能化农业生产管理示范点之一,该农场与南通朴侬智慧农业有限公司深入合作,在粮食种植领域示范推广了智能化变量调控施肥技术、智能喷药技术,转化了南京农业大学科技成果[7],实现了农业生产智能化管理。

3 海安市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效

五大区域农业服务中心自2022 年建成以来,主要负责各区域内作物栽培、植物保护与农药管理、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种子管理,负责稻麦、农机、蚕桑、果蔬、水产等的技术推广和生产管理,以及基地建设、试验示范、人才培养等,实现了入户走访全覆盖、技术指导全覆盖、建档归档全覆盖。

3.1 农技服务质效同升

五大区域农业服务中心自建成以来,累计开展各类监测调查与试验示范项目12 项,组织各类技术宣传培训76场,服务农民3 400余人次,组织苗情、病虫草害、土壤墒情等监测调查18 次,培育科技示范主体700户,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5个,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等合作,达成产学研合作意向5 项。

3.2 夏粮生产再破历史

2022年海安市夏粮小麦的产量、产值、效益均创历史新高,据统计,海安市小麦种植面积为3.66×104hm2,平均每667 m2产量为416.3 kg,较2021年每667 m2产量增加1 kg,比2022 年南通市平均每667 m2产量高41.1 kg,比2022 年全省平均每667 m2产量高33.3 kg,连续14 年在全省89 个小麦生产县(市、区)中排名第一;海安市高产田小麦平均每667 m2产量普遍在500 kg 以上,例如,粒粒香家庭农场‘农麦88’核心方(面积为2 286.68 m2)的小麦平均每667 m2产量为651.3 kg,刷新了南通市小麦高产历史记录。

3.3 雅周香芋喜迎丰收

近年来,在夏季高温持续破历史极值的情况下,雅周香芋长势仍保持良好。例如,海安鸿慧家庭农场香芋种植基地运用起垄覆膜技术种植香芋,每667 m2产量达2 000 kg,较采用传统种植方式每667 m2增产750 kg(增幅达60%),取得了质量、效益双丰收的丰硕成果。因此,海安市计划进一步扩大雅周香芋种植面积,并优化种植模式,以加快推进当地香芋产业发展。

3.4 海安脆梨斩获金奖

2022 年,海安市333.33 hm2梨园迎来了丰收,海安建国家庭农场和海安鑫俊家庭农场种植的‘翠玉’‘圆黄’‘翠冠’‘苏翠一号’,在南通市优质鲜食水果品鉴推介活动中均被评为金奖,这也是海安脆梨产品连续4 年蝉联市级以上金奖。

4 小结与展望

乡村振兴的出路在科技,活力在创新,效能在推广,组建五大区域农业服务中心是海安市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建立与当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业结构与布局相适应的新型农业服务体系的创新之举,计划经过未来3~5年的发展,逐渐形成管理规范、运转协调、充满活力、服务到位、农民满意的基层现代农技推广体系,以期更好地服务农村、发展农业、造福农民,持续引领海安乡村振兴走在全省前列。

猜你喜欢
香芋海安农技
香芋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 06:31:36
Child Vaccines and Autism
福建省海安橡胶有限公司
铜业工程(2021年1期)2021-04-23 01:44:36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今日农业(2020年20期)2020-11-26 06:09:04
临武县香芋品种比较试验
长江蔬菜(2019年12期)2019-07-16 02:51:04
海安:联手开展“双随机”执法
威远县庆卫镇香芋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培育乡镇农技人员立足当下更要看重长远
看仪陇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