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尹荣荣 韩英杰 赵建华
2021 年7 月,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了高等教育信息化正面临数字化转型这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全面推动高等教育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为打造全新的高质量教育新模式铺平了道路。
党的二十大指出,必须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高校人事管理和服务的水平,直接影响学校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其人事制度改革是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内容,是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突破口。高校肩负着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发展科技的使命。目前来看,以人事制度改革融合教育信息化建设,探索数字化改革的建设方针,成为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在数字化转型时代面临的首选路径。
高校作为促进科技发展、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的策源地,其人事服务和管理制度直接服务于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是为了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立符合高校办学规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制度。
在现有信息技术、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环境下,各大高校迫切需要实现人才交流和资源共享。聘任制作为实现高校人才资源良性流动的有效手段,成为全国各个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方向。聘任制的高校人事管理制度就是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公平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实施合同管理。
南方科技大学
高校的人事管理和服务工作重要且复杂,业务内容繁多,聘任制则进一步提升了高校人事服务管理的难度和复杂度。相较于传统的事业编,聘任制下,高校人员变化较为频繁,人事管理要更加灵活和人性化。对此,数字化、信息化成为解决这一实际工作难题的关键手段,聘任制下人事数字化平台(以下简称“数字化平台”)的建设成为推动我国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工具。
聘任制下,高校人事数字化建设应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学习和借鉴国内外高校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加强与各高新企业的合作,努力建成智能、开放、多元、人文、安全、和谐的数字化平台。具体建设要求如下:
第一,管理国际化、精致化。推行国际化标准的管理模式,推广国际化、精致化的人事服务和管理模式,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业务流程。按照国际化标准,打造中英双语数字化平台。
第二,信息资源数字化、标准化。人事资源数字化的程度不仅可以体现出数字化平台的建设水平和应用深度,也可以体现出人事服务的水平。数字化平台建设中,通过将人事数据标准化,建立起长期的人事数字资源收集、维护的机制和手段,逐步实现非数字化资源数字化。人事数据的创建、维护必须保持其唯一性。人事数据与其他业务数据共享和互通时,必须遵循统一的信息标准和信息共享原则,把数据中心作为中转站,在确保数据安全的情况下实现高校数据资源的共享和互通。
第三,师生服务人性化、智能化。数字化建设需要有明晰的业务服务管理体系作为支撑。高校聘任制的人事制度以良好的人事服务体系来推动学校治理,要求人事服务管理人员树立良好的人才观念和人才服务意识,以“人”为本,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引才、留才、用才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和发展的推动力,建立能够快速响应师生需求的服务体系,通过人性化、智能化的服务提升师生满意度,实现从“管理导向”向“服务导向”转变。
第四,基础设施先进化、移动化。数字化平台建设应当充分吸收大数据、区块链等最新的信息技术,应用于人事业务的各个模块,达到更高的数据承载能力、更强的移动能力,支持校内师生各类业务的畅通使用。
第五,人事业务流程化、清晰化。通过数字化建设优化工作流程。针对领导层,进行多维度数据挖掘与分析,帮助领导层全面了解业务状况;针对业务执行层,通过技术创新和流程优化,不断实现工作方式的创新,提高自动化,提高人事行政效能,降低行政成本,快速提高工作效率和精细度。针对师生,通过人事数字化手段能够提高管理和服务师生的水平。
如图1 所示,数字化平台建设首先要梳理人事业务,建立相关规章制度,制度完善后再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手段推动人事业务的开展,同时需要提高相关领导、管理人员、业务部门的数字素养。
图1 数字化平台建设路径
人事数字化工作的推进需要有三方面的支持:一是要有学校领导的支持,高校数字化建设工作是一把手工程,人事数字化建设也不例外,需要有学校领导的支持;二是要落实相关保障措施,包括资金保障、专业的技术人员保障、建设机制保障,充足的资金保障是平台建设的必要条件,有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是数字平台实现的核心,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服务机制是保证平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三是要合理规划数字化推进工作,充分布局,从而克服数字化平台建设发展的局限性。
信息化是对传统运行模式的解构、重组、再造一个新的运行模式。高校人事信息化作为支持聘任制人事业务发展的工具和手段,其实践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可以改变原有的工作模式。数字化可以进一步提高人事管理服务平台的利用效率和价值,提供更为便利的服务,为高校人事业务开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数据支撑和管理依据。聘任制下,数据平台的搭建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组织架构。明晰组织架构中的单位属性,建立明确的组织架构,是搭建数字化平台的基础。
2. 寻找数据源。基于人事业务寻找数据来源。聘任制下,人事数据的来源有很多种方式,包括手工录入、系统同步以及申请人发起的数据。聘任制下,人事业务最为复杂的是人员的流动和变化、人员类别和岗位类别较多,不同人员类别、不同岗位类别的调动会带来大量数据的流动,以及离职、入职、退休等。这些数据源是人事最为核心的数据,是人事数据的骨架,只有梳理好入口、出口、变动的人员数据才能保证聘任制下人事数据的准确性。同时,由于数据变化较大,需要通过终身“唯一”的工号等方式来确保数据的唯一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3.选择架构搭建平台。如图2 所示,数字化平台的架构包括信息标准体系、信息安全体系、平台服务基础环境、平台服务内容、平台服务管理、访问终端。
图2 数字化平台整体架构
4.技术实现。搭建好平台架构后,需要根据业务特色来选择实现的技术手段。例如,对于复杂的审批业务可以采用可视化的流程引擎,方便修改和调整,对于相对固定的新进、离职等业务可以采用自定义流程的技术方式,对于人事数据看板可以采用大数据分析,对于安全级别和信息化要求高的人才管理、基本信息管理、合同等可以使用区块链技术。
5.数据驱动管理。聘任制下,人事信息化的核心就是数据。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技术的更新迭代,一个信息化项目最终留下的就是数据。其中,人事平台的数据尤为重要,是高等学校管理、发展的基础。评判人事信息化项目的优劣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看其数据的价值,所以数字化平台建设的意义除了支持各项业务的办理,更重要的是收集高校管理的核心数据,通过大数据技术,对人事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从而为管理人员提供数据支持,为高校领导提供科学、准确的决策依据。对人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是人事数字化平台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只有这一步做好了,才能推进人事业务的改进和优化,实现数字化真正的价值,从而对人事业务进行解构重组,提高人事服务效率,节省时间和人力成本,释放更多资源来推动高校的发展。
6.数据实时交互与共享。以人事数据为核心,基于数据中心实现高校各项业务数据实时交互。单业务数据的价值是有限的,只有实现高校各业务数据的实时互联互通才能使数据的价值更高。例如,对于人事考核业务,需要有科研、教学、学生管理、招生、社会服务、技术转移等数据作为支撑,才能对教师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因此,高校以人事主数据平台输出符合数据中心统一信息表的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中心供各业务系统进行业务拓展,实现动态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这样既能实现高校各项业务互动,又能推动高校人事改革和其他各项业务的发展。
数字化平台从技术、业务、制度上保障了高校人事聘任制的落地实施,数字技术可以为高校人事管理和服务提供更加精细、科学、高效的解决方案,帮助高校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技术上,数字化平台通过流程引擎、服务总线平台、主数据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对聘任制下复杂多变的人事数据专业化、个性化、人性化、自动化、移动化、国际化的管理;利用区块链的非对称加密和分布式数据库特性,实现了人事数据的时间顺序链条结构,防止数据篡改;驱动多元大数据计算分析,整合人事核心数据图标搭建“数据看板”,为高校人才治理改革决策等提供便捷的数据支撑,为人才治理工作提供了便利。
业务上,通过数字化手段建立健全人才服务业务,加强教职员工发展和激励机制,帮助高校优化人才结构,提高高校的整体能力和竞争力,激发教职员工的工作热情、工作质量和水平,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教职员工的需求和期望;通过建立数字化培训平台和数字化绩效评估平台,将学术文章、讲座、研讨会、在线课程等各种教学、培训等数字化资源进行集成,为教职员工定制个性化学习,实现学习的自主化、个性化和普及化,提高了教职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学术水平,为教职员工的个性化、专业化服务提供参考;利用数字化手段采集教职员工的教学、科研、服务等各项工作活动数据,综合分析创新成果、学术荣誉、科研经费、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的数据,定量评估教职员工的绩效,让教职员工能够清晰地了解自己工作表现;建立数字化人才信息服务和管理平台,管理人员对人才信息进行采集、维护、管理和分析,实现了人才信息的一站式服务和管理,记录人才档案、人才培养、人才选拔等各种重要信息,实现人才管理的科学化。
制度上,引入数据化评价机制,可以确保人才选拔公正、透明、开放,使资质和能力成为人才选拔和评价的唯一标准,进行规范化、量化的评估,提升数据化评价机制的应用效果,及时反馈并调整相关制度,实现人事制度的不断优化和升级,实现人才选拔的科学化和系统化,有效推动高校聘任制人事制度的执行。管理人员认真分析数据报告中所展现的问题和趋势,制定具体有效的措施,优化人事制度,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提升人事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另外,通过数字化手段建立人才流动和交流机制,可以促进高校人才的共享和流动,实现人才的多元化和国际化,不仅可以提高高校的学术水平、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还可以提高高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