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教融合为导向的服装制作工艺课程的教学探究

2023-12-31 15:38:15彭丽娟
西部皮革 2023年19期
关键词:产教服装实训

彭丽娟

(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服装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升级,服装市场的不断细分,服装行业的岗位设置越来越精细,可分为服装缝纫工、服装熨烫工、样衣工、服装工艺员等。根据不同的岗位,在人才培养与课程建设中,结合学生的个人特长与岗位目标,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学生直接参与到企业岗位,完成课程学习与企业实践。

服装制作工艺课程作为我院(绵阳职业技术学院,下同)服饰设计与工艺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技能课,课程内容主要涉及半身裙、裤装、衬衫、两用衫、西服、大衣、羽绒服等服装类别的缝制加工工艺。它是服装设计理论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和体现,也是检验服装款式设计、结构设计的正确性和准确性的标准。本专业在培养人才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注重职业素养、服务意识的培养,最终凭借自身扎实的专业素养和个人素养为企业创造利益。

服装制作工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各个服装模块的制作加工与实践,能够掌握基本的服装加工技能、熟悉各个类别的服装的制作方法、了解服装的质量标准与工艺流程,具备良好的综合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但是学生在就业期间,由于对于企业的生产需求、制作加工等流程的不熟悉,不能够快速投入到企业的生产模式中,学生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时期。针对这样的问题,如何做到产教融合,如何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最大限度的参与到企业生产中,成为服装制作工艺课程教学改革的问题,如何让学生成为无等待期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是改革的重要目标。

1 教学资源与方法的多重融合

1.1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在教学方法上,注重线上与线下的学习互通性。根据服装制作工艺课程的内容与教学重点、难点,教师将课程的学习内容,提前发布在数字化信息教学平台上,并设置学习情况记录,督促学生在课前进行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前发布的线上资源,以抽查形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学习情况进行知识点的详细解说。在服装制作工艺的教学示范过程汇总,考虑现场示范中观看学生的有限性,挑选每个学习小组中,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观摩学习,并指派该学生进行小组的示范与指导,树立学生的榜样力量,以及团队的凝聚力。除此以外,教师在教学示范中,进行线上直播教学,可以满足部分不能观摩的学生进行同步线上学习,并在示范结束后,学生可以通过回看视频资源,进行反复的查看与学习。

1.2 教学资源的整合

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文字教学资源、网络、报刊、杂志等多媒体资源,教材是文字资源中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通过教材的自主学习,能够对课程内容有系统的、直接的认识,特别是对服装制版技术方面的知识,通过文字的学习是最快捷有效的。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整合运用是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独特优势,教学中,老师如果能对网络资源进行充分的开发和利用,教学的手段和效果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在课程教学中,教师整合多种媒体资源,建立媒体资源库,将服装制作工艺动画图解、服装制作工艺的示范视频,根据模块化项目练习,进行分类整理与发布,让学生进行多种资源,多种途径的学习与练习。

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的多样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多种渠道了解学习资源,并选择最恰当的学习资源。教师的课程示范与指导,可以让学生掌握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建设丰富网络教学视频资源库,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特性与不足,选择适合的资源进行学习与巩固;结合企业产品的开发,企业的参观与学习,让学生了解企业的产品生产规范与标准。

2 实践课程教学中的项目模块化

根据所开设的课程内容,针对学生的学习水平,结合企业的产品需求,制定有序的项目任务,安排学生进行真实产品项目的设计构思、设计方案和标准化生产,在教学过程中将项目任务中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活动有效地融合在一起。通过项目实践激发学生的探索问题、解决专业问题的学习能力。比如在服装的裙装结构制图与工艺制作中,可以将裙装服饰根据不同类型的裙装,拆分成直筒裙、A 字裙、鱼尾裙、高腰裙等项目产品开发。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选择不同的产品项目,整个课程任务涉及裙装的产品调研、裙装产品的设计、裙装产品的结构分析与纸样、裙装产品的制作工艺。在不同类型的裙装设计方案和加工工艺这些单项任务上,完善教学策略,设定有关的实践活动。

2.1 实行项目化课程的基础

项目模块化课程的开发设计与教学最根本、最关键的要素是教学团队。具有“双师型”的团队,才能够有效进行项目化方案的设计,并指导与示范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教学任务。因此,加强“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是教学过程中必须的基础保障。一方面,可以通过校企合作项目,让专业教师深入企业锻炼,了解行业动态与标准,提高职业发展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积极从相关企业引进聘请企业人员,组成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团队。

2.2 项目设计与运作是课程项目化关键

课程项目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兼顾企业的实际需求,根据教师与学生的自身特点,从学生的项目训练效果出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开展项目化教学,课程项目设计要确保实施效果与质量,具有较强可实施性。

在项目设计中,目标要具体、明确,实施程序科学、合理,每一个环节均制定相应的标准,以此确保教学的机动灵活性,保障教学效果。例如在衬衫的模块化学习中,针对领子、袖子、口袋、门襟等不同的工序生产,制定相应的制作流程与标准,以此评判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质量标准。

2.3 项目化教学的过程考核

项目化课程教学中,需要每位学生参与其中,并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的生产工序,与其他参与人员形成一条高效的生产流水线。在项目完成过程中,需注重学生的配合度协调度,注重以项目完成的情况来评价。建立单个工序的评价机制,将课程项目化为若干项目,每个项目赋予一个量化的评分值。

3 实践课程教学中改革探究

传统的服装专业实践教学往往流于形式,由于实践教学条件、场地、师资的不完善,很多实践环节基本都是进行所谓的设计,学生基本掌握不了结构、工艺、立裁等服装专业实践的技能,学生学习的作业成果只是一幅画,并不具备把设计做成作品的水平和操作技能。这样的学生不具备实践能力,不了解企业岗位需求,如何能够进入企业工作,是我们值得思考与改变的问题。

3.1 产教融合中教学环境的改变

所谓产教融合,“产”指的是产业行业,“教”就是指教育,这里特指职业教育。它既是一种教育理念,同时也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学校和企业密切合作,协同育人。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采用教学到生产的模式,结合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联系企业开展教学。校企双方按照对应企业下的企业生产需求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并制定完成该工作任务的人员分配、职责、任务表等,这是产教融合课程的关键一步。

此外,课堂教学、实训基地、企业实训等多维教学场景的联动与结合,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将课堂理论实践到工作岗位中,检验自身的学习效果与不足。例如在实施服装制作工艺课程的衬衫制作中,衬衫的纸样完成部分,可以在课堂上采用讲授法、示范法、讨论法等教学方式完成。衬衫的裁剪、熨烫、缝制工艺部分的实践教学,结合企业的项目需求,可以安排学生在生产性实训基地或者企业中完成生产实训项目。在企业中实践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专业职业岗位,认识自身的岗位职业能力,学校做好教学管理,企业加强实践指导,学生通过参与企业生产,感受企业文化,提高专业技能,从而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打下良好的职业基础。

3.2 产教融合中教学模式的改变

传统教学模式中,在服装制作工艺课程中,教师会根据教学内容示范、讲解知识重点、难点。在产教融合教学中,前期课程学习中,教师会根据课程的教学计划,讲解课程相关基础知识与实践操作示范,在校进行相关工艺的练习与熟悉。后期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可以在企业通过流水线轮换作业形式,在企业人员的指导下,完成企业产品的工艺流程制定、设计和制作生产工序卡、组织生产缝制流水线等缝制生产流程。在企业生产实训中,学生通过与企业中车间主任、技术员、生产员、检验员等不同岗位人员的接触与了解,能够不断了解不同服装工作岗位的职责和要求,能够在实训过程,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岗位能力,为以后的就业工作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教学过程是一种双向交流形式,学生在公司进行顶岗实践学习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总结与分析,撰写实践报告,能够更好地有针对性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服装专业学生,能够在校期间熟悉企业的工作环境与企业需求,能够找准自身的岗位,毕业后就马上适应工作岗位,无需企业的岗位培训,减少企业培养成本。

3.3 产教融合教学中教师主导性的改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占主导性的作用,并始终坚持“教、学、练、评”的教学原则,不断将最新的实践技能和知识融入到课程教学中,让学生掌握更加实用的专业技能,以满足新时期下的工作岗位需求。在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学生与企业之间的沟通衔接者,将生产与教学进行深入融合,将产业与职业教育进行结合,促成校企互动、一体化发展,做到产中教、教中产。教师通过企业项目的参与,与一线工人的交流,以及一线生产的参与,能够对行业的现状、发展、前景有更好的了解,对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更好地指导学生的专业知识与职业规划、就业方向,为社会和国家培养更多的职业技能型人才。

3.4 产教融合过程中学生被动性的改变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生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实训场所为中心。学生通过参与企业的生产,与企业专家、企业人员进行面对面的沟通,能够快速地了解企业需求与专业岗位设置,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学习更多的新型设备的运用与技术提升,点燃学生的探索激情和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多学生会主动要求自己深入企业一线参与实践,成为学生成长的有效动力。学生在企业的高效运作环境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完成具体工作任务中,通过实现相应等级能力,形成一定的专业自信,也逐渐形成一种内驱力,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有条不紊地进行高效产品生产,在专业技能上不断自我提升。

3.5 产教融合中实训设备的建设

为了更好地推进产教融合,建设高水平实训基地,培养创新性技术技能人才,本专业建设了服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场地设备:服装生产性实训基地占地2000 平方米,服装产教融合中心设备有400 台,包括拷边机、卷边机、锁眼机、坎车、烫台、吸风熨烫台、蒸汽熨斗及人台、CAD 绘图仪等。

随着服装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更新运用,企业对技术工人的要求不仅停留在服装制版与缝制工艺的水平上,并要求技术工人能够根据行业的发展,学习运用新的技术与方法,广泛运用现代技术设施是现代行业对技术工人提出的新的能力要求,也是对教学改革的一种挑战。我校今年还增加了服装3D 试衣间、服装三维扫描仪、服装制版一体机等新设备,保障了教学设备的高质量与先进性,让学生在生产实践中掌握最新的技术与最高的水平,这也是提升学校综合实力的有效保障。

4 教学改革与总结

各高校服装专业可以建立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产教融合中心对接地方纺织服装产业链,通过企业参与实践教学过程、构建校企深度融合以及协同育人的校企合作平台[3]。学生通过产教融合下的校企合作项目,在企业实践中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并对自我的专业岗位有了清晰的认识,自身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有助于更好地规划职业发展。在实践教学改革中,通过学生的实践参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自觉性,通过与企业人员的生产线合作,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并提高了他们的工作效率与质量。课程的改革实施,不仅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师也对企业有了新的认识,清楚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方向。

猜你喜欢
产教服装实训
让人心碎的服装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中国市场(2021年34期)2021-08-29 03:25:38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6:56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商周刊(2018年22期)2018-11-02 06:05:30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电子制作(2017年8期)2017-06-05 09:36:15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