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绍福
摘 要:劳动教育与思政课相融合的育人是指将劳动教育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共同的育人目标和方法,实现协同育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关键词:劳动教育 思政教育 融合 育人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20.063
新時代的劳动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载体与手段,通过培养学生劳动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形式。劳动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劳动实践,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劳动态度和合作精神,提高其综合素质。劳动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教育,更是一种素质教育。劳动教育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生产发展历程,理解生产劳动的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劳动精神,形成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美、劳动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其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劳动教育应该贯穿于学生的整个教育过程中,从小学到大学都应该注重劳动教育。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特点,制定相应的劳动教育计划,通过各种形式的劳动教育活动,让学生掌握基本劳动技能,学会合作精神,培养劳动意识,养成劳动习惯,提升劳动素养。
一、树立“大劳动教育”观
“大劳动教育”观是指将劳动教育作为一项全面的教育内容,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为目标,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观。
具体来说,“大劳动教育”观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一)劳动教育的全面性
劳动教育应该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包括学科教育、实践教育、职业教育、社会实践等,使学生能够全面地接触和了解劳动,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劳动教育的社会性
劳动教育应该始终紧密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关注社会发展趋势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其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和发展。
(三)劳动教育的实践性
劳动教育应该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获得一定的实践经验,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劳动教育的个性化
劳动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身心年龄、不同人生阶段等个性化特点,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需求,开展不同形式和不同内容的劳动教育活动,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成长需求。
二、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意义
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劳动教育,学生可以亲身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掌握实际劳动技能,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通过劳动教育,学生可以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形成自食其力的意识,产生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热爱劳动的朴实情感,有利于培养劳动精神。
(三)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劳动教育可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能增强学生的体质。适当的体力劳动可以缓解学生紧张学习带来的精神压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精神、责任感等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通过劳动教育,教师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打下基础。
三、构建劳动教育与思政课协同育人机制
劳动教育与思政课融合育人是指将劳动教育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共同的育人目标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这种融合育人的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社会意识和价值观念。
劳动教育课程与思政课融合育人是当前教育中的一种趋势。劳动教育课程与思政课融合育人是一种有益的教育改革,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通过将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课程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一)劳动教育课程与思政课的有效融合
将劳动教育课程与思政课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劳动教育课程与思政课的融合:
1.加强理论研究,深入挖掘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的内涵和关系,探索劳动教育与思政课的融合路径和方法。
2.优化课程设置,将劳动教育与思政课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课程体系。
3.创新教学模式,通过实践教学、案例教学、讨论教学等方式,教师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发展实际和国家政策,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4.强化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思政素养,为劳动教育与思政课融合协同育人提供有力支撑和保证。
劳动教育课程与思政课的融合可以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劳动教育课程与思政课相融合的育人措施
首先,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从而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劳动教育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现实,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其次,思政课是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课程,教师可以通过思政课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政治引领和价值观引领作用。同时,思政课也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现实和国家政策,提高他们的社会意识和政治素养。
因此,将劳动教育课程与思政课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劳动教育课程与思政课的融合:
1.强化劳动教育的理念。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劳动教育的理念,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和价值,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2.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培养正确的劳动态度。
3.加强实践教学的实效性。通过劳动课程与思政课的融合,教师可以拓宽思政课实践育人的路径,增强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4.构建劳动教育与思政课相融合的育人模式。教师要科学把握二者融合的重要意义,建立起劳动教育与思政课相融合的育人模式,实现教育教学的有机结合。
5.探索融合的内容与形式。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的特点,探索融合的内容和形式,使劳动教育与思政课的融合更加贴近实际、更加有效。
(三)劳动教育贯穿学生的实习实训全过程
学生的实习实训是培养劳动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组织劳动课程实践,让学生在做中学,是劳动教育的主要教学方式。在学生的实习实训中,教师要注重实践操作、建立劳动意识、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培养责任心和创新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
1.强调实践操作。实习实训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过程,因此要重视实践操作。在实践中,学生可以体验劳动的辛苦和快乐,感受劳动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培养劳动精神。
2.建立劳动意识。在实习实训中,学生应该明确自己的劳动者身份,认识到自己是在为社会做贡献,从而建立劳动意识。
3.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在实习实训中,学生需要与同事、教师等人合作完成任务,因此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团队协作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
4.培养责任心。责任心是指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的态度,是培养劳动精神的重要内容。在实习实训中,学生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5.培养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指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的能力,是学生能够提高劳动素质的重要方面。在实习实训中,学生需要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劳动教育培养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和职业精神
劳动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手段,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劳动意识、劳动习惯等方面的素养,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培育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和职业精神是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
劳动精神是指在劳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状态,包括勤劳、诚实、坚韧、奉献等方面。劳动精神的培育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例如,教师在实践中开展劳动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通过开展劳动模范评选活动,树立榜样,并激励学生向他们学习。
工匠精神则是指在劳动中追求卓越、精益求精、不断创新的精神状态。工匠精神的培育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例如,教师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和技能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组织学生通过企业实践深刻领会企业精神、企业文化、职业素养。教师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劳动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劳动习惯,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中,职业精神是劳动教育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它是学生在职业生涯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状态,包括责任感、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等。
为了培育职业精神,劳动教育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培养责任感:劳动教育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对于整个社会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培养敬业精神:劳动教育要让学生了解职业的本质,从而培养他们的敬业精神和职业操守。
3.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劳动教育要让学生了解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4.培养创新精神:劳动教育要让学生了解到创新创造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通过劳动教育,学生可以逐渐形成职业精神,从而更好地应对职业生涯的发展和挑战。同时,劳动教育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
(五)在日常生活中培育劳动素养
1.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可以让学生参与家务劳动,如洗碗、扫地、整理房间等,让他们感受到劳动的重要性和乐趣。
2.带学生去参观企业、工厂、农村、农田等地方,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劳动的辛苦和重要性。
3.鼓励学生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如义务清洁、义务植树等,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和责任。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物品,如劳动工具、专业课实操作品等,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5.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教师可以让学生参加一些团体活动,如运动会、演出等,让他们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6.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教师可以让学生承担一些劳动任务或学习任务,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7.给学生树立榜样。家长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劳动教育,鼓励学生参与家务劳动和社会实践。家长要成为学生的榜样,让他们养成勤劳、努力、坚韧不拔的精神。
总之,在日常生活中实施劳动教育,需要家长和学校共同努力。
四、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策略
加強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能够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学校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加强劳动教育,让学生了解劳动的重要性和意义,掌握劳动技能和方法,增强劳动意识。
(一)制定劳动教育计划。学校需要根据实际,制定劳动教育计划,包括劳动教育的目标、内容、形式、时间等。
(二)确定劳动教育的形式。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开设劳动技能课程等形式来实施劳动教育。
(三)安排劳动教育的时间。学校需要合理安排劳动教育的时间,避免影响学生的学业。
(四)配备必要的劳动教育设施和设备。学校需要配备必要的劳动教育设施和设备,如工具、设备等,以便学生进行劳动实践。
(五)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学校需要通过劳动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社会实践的途径有许多,如社会调查、企业见习、企业实习、校企合作等。
(六)鼓励学生参与公益劳动。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公益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需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劳动素养。
(七)建立完善的劳动教育评价制度。学校需要建立完善的教育评价制度,对劳动教育方案、过程、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
(八)劳动教育实践需要一定的平台和载体。学校需要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各种劳动实践场所,例如实训室、工厂、农场等,为学生提供实际的劳动实践机会。
总之,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施劳动教育需要全面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劳动教育与思政课的有效融合可以更好地实现协同育人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刘舒婕、范榕、郑青《高校推行劳动教育的问题与对策分析》,《现代职业教育》2023年第14期。
[2] 蒋志容、陈开龙《“劳动+”型综合实践活动推进“五育融合”实践探索》,《生活教育》2023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