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物流服务网络构建研究

2023-12-30 22:57傅嬿霖
中国商论 2023年24期
关键词:物流服务农村物流服务网络

摘 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完善的物流体系支撑和便捷的物流服务,农村物流服务网络作为物流体系的载体,以乡村振兴为使命,以提升行业运营效率为目标,探索出一条以服务为导向的物流发展模式,服务网络功能有效促进了城乡生产消费对接。围绕物流的服务价值,本文从网络布局、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等方面探讨了我国农村物流服务网络的发展现状,并指出农村物流服务网络构建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如农村物流服务网络不健全,特别是末端服务能力无法满足农村物流需求等,其中物流基础设施的滞后性问题尤为突出。为此,必须破解制约农村物流服务网络构建的多种因素,做好整体设计与布局。本文认为,只有强化市场导向和服务质量导向,推动农村各类资源整合以及加快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才能实现农村物流服务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村物流;服务网络;物流服务;农村经济

本文索引:傅嬿霖.<变量 2>[J].中国商论,2023(24):-118.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3)12(b)--04

发展好农村物流,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更好地释放了农村消费潜力、优化了城乡资源配置。然而,当前农村物流短板依然存在,物流成本高、物流效率低、生鲜农产品损耗率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农村物流的发展,并成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阻碍。随着农村电商的兴起,农村物流短板也进一步放大,末端服务水平问题日益凸显,聚焦乡村振兴的内涵,农村现有物流体系应向现代流通转型,打通区域农产品产业链、供应链,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网络。在此要求下,农村物流服务理念、服务模式和服务路径都需要创新,以此来保证整个网络的运营效率和服务品质。农村物流服务网络的使命重在解决农村物流瓶颈问题,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因此,农村发展逻辑不仅是投资逻辑,还是服务问题,要求从服务视角看待农村物流短板,在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新体系中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1 当前我国农村物流服务网络发展现状

1.1 农村物流网络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高效合理的物流服务离不开网络体系的支持,由县到乡镇、村三级的物流网络构建,使城乡物流衔接的更紧密,物流资源也能更通畅流向农村,不断拓展农产品上行的空间,形成城乡物流的相互促动效果。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激活了运输、邮政、快递、供销、企业等经营主体参与农村物流网络布局的积极性,鼓励发展“多站合一”的综合服务站和“一点多功能”村级物流综合服务点,推进县域和农村物流共同配送。目前,乡镇节点基本实现全覆盖,村级网点覆盖率也扩大到74.8%。特别是在快递业延伸上, 95%的建制村实现快递服务覆盖 ,50%左右的村建有快递服务网点,而大多数县城都已建立起公共配送中心,成为物流服务网络运营的“发动机”。

1.2 物流网络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农村物流正在向服务综合化、个性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单一服务模式正在改变,物流服务内容更为全面和多样化,能够为顾客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整个网络作用,通过集产、供、销、购等服务功能于一体,实现“上行”和“下沉”的整体联动,统筹协调各方发挥各自优势,协同发展信息互通、资源共享、集成仓储的共配模式,进一步降低“上行”成本,激活“下沉”需求市场。物流服务日趋个性化、定制化,一方面是物流企业能够根据下游不同农产品的品类属性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方案,并按照方案提供相应服务;另一方面是根据客户的特殊需求,对产业链进行延伸,衍生出更多个性化服务,促进整个物流服务质量的提升。

1.3 物流服务能力更具有协同性

物流市场共同发力是行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的表现,面对农村物流涉及部门多、环节多的问题,要实现资源有效利用,需突出功能整合、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原则,建立以县域统筹的协同机制。一方面,通过统筹利用各部门的支持政策促进各方资源整合;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利益协调机制促进各市场主体深入合作,拓展服务领域。按照“多站合一”要求,打破部门管理界限,进行物流设施的统一建设和经营;按照“一点多能”要求,统一调节交通、邮政、快递、供销等功能向综合服务点集中,开展一体化服务,提高了供需对接能力和规模。

1.4 快递业促使服务网络布局加快

农村网络化消费规模的不断扩大带动农村物流业发展,由电商物流业务量指数可以看到,农村电商物流业务量指数远远高于全国总业务量指数,且持续保持高位增长态势,证明农村电商发展更快促进农村物流业发展的事实。本文以农村快递业发展为代表,农村物流网络化服务逐渐完善,快递业则成为网络化服务的“神经末梢”,逐步承担起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角色,不断壮大的“快递下乡”的新物流业态,已成为农产品流通的重要生力军[1]。据邮政数据统计,当前农村地区揽收和投递快递包裹超过300亿件,带动城乡物流规模超过1.32万亿元, 依托快递业的“提速快跑”,不仅实现城乡农产品网络销售渠道的有效对接,还可以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有利于县镇村三级寄递物流体系建设,而大型电商进村,又进一步助力农村快递业发展,进而促进农村物流服务网络不断完善。

2 农村物流服务网络构建面临的问题

2.1 物流服务节点建设缓慢,村级网点覆盖率较低

农村物流是由乡镇多个节点和村级网点布局的整体,人口聚集程度、收入和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决定了网络节点、网点的选择,通常节点布局大多集中于乡镇和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这也导致节点布局的不合理性,农村物流服务的“短板”恰恰在于这些节点的太过集中或不到位。截至2022年,我国乡镇快递节点覆盖率达98%,但这只是覆盖到乡镇,依然存在村级覆盖难题——仍有约3/4的行政村没有农村物流配送站点,网点布局也不均衡。在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中,村一级是重要突破点,面对市场需求能力有限而物流规模效益不明显的地区,如何解决网点覆蓋与高成本之间的矛盾是个难题。

2.2 末端服务能力跟不上农村物流需求

物流服务的响应度、可靠性、配送效率反映专业化服务能力高低,总体上,农村物流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县级层面分拣运输的零散状态,难以发挥中心的调节作用;乡镇层面超过70%的快递服务运营不稳定,有些服务站甚至处于闲置状态;村级层面的“快递进村”覆盖率低、服务能力差,降低了服务满意度。由服务深度认识,目前对于下沉市场的配送服务标准尚未有明确规定,许多农村私营物流网点管理更随意性,服务的响应度和可靠性远远达不到顾客要求[2]。专业化服务能力方面,支持农村物流加强冷藏保温仓储的设施、装备和关键技术缺失,成为制约农产品上行的瓶颈。

2.3 农村物流自身问题的复杂性

农村家庭作业形态使得农产品上行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人口集聚的分散性造成端点需求小,致使农村物流承担更大的运行成本,运营效率也难以提高。地区水平的非均衡性,包括技术装备、人才建设水平的差距,使得农村物流服务水平参差不齐。以我国县域网络零售额占比为例,华东地区县域电商发展占比达到60.9%,已经形成了产业链条较为完整的电商集群,相应的是农村快递业务量的巨增,其快递物流服务网点达到98.6%的农村布局;华南地区占全国县域网络零售额的比重约为 19.5%,农村快递物流服务网点达到91.3%的布局,而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合计仅占全国县域网络零售额的2.1%,农村快递物流服务网点布局仅为76%。显然,地区发展非平衡性会带来农村物流网络服务的复杂性和服务水平的差距。

2.4 物流基础设施的滞后性问题

物流基础设施是物流发展的关键支撑要素,包括硬件设施与信息技术传递。目前,我国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偏少,特别是一些边远农村,道路规划和建设还不能顺畅到达。与市县相比,乡村配送点的设置不集中、物流网络布局站点数量不足,导致不少农民不得不选择自营配送,而由于配送效率太低,造成很大的成本浪费,尤其是农产品冷链配送体系的不完善,进入市场的鲜活农产品缺乏冷冻冷藏设备和技术,极易变质腐烂,造成农产品物流损失很大[3]。另外,缺少信息化支持,表现在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在农村物流中的应用很少,虽然我国网络覆盖已扩展到98%的乡镇,农村使用网络用户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根本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物流信息平台。

2.5 各主体角色参与未能形成合力

实现农村物流服务网络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依靠政府、各市场主体、社会组织的共同参与,进一步加强各主体、部门间的协调性、联动性,形成一体化服务的合力。物流运营主体要具备接受市场检验的能力,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而政府所发挥的作用在于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网络的基础工作,建立物流布局的网络支持优势,鼓励物流企业根据自己的专长发展农村物流业务,引导各类资本进入农村物流行业。然而,现实中一方面是政府对物流体系运行过程缺乏有效的协调、管理和控制,另一方面,基于政绩而无所不包的干预,造成的是市场活力的缺失和网络服务质量的低下,各类市场主体分散,难以发挥出整体联动效应[4]。

3 破解制约农村物流服务网络构建的因素

3.1 协同发展的主旨

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承担了货物的包装、装卸、仓储、配送等大部分物流工作,不仅要求各层级节点内部资源共享,同时要求不同节点信息双向畅通,实现高效配送。这就要求建立起管理层面的协同机制,由配送中心统一领导,由统一平台进行组织协调,强化乡镇服务站和村级物流服务网点参与协同决策[5]。各个部门之间通过加强协同联动,形成紧密合作和资源有效利用。运输与电商、供销、邮政等部门之间不断创新合作模式,构建以县级寄递配送为中心的物流网络系统,将县乡村三级物流紧紧联系在一起,进而实现县鄉村三级农村物流的协同发展,协同的目的在于打破部门管理界限,推动各方融合运营。

3.2 利益协调的关键点

服务网络要形成整体功能的共振效应,主体间应统一服务目标并建立起利益共同体,在每个服务环节和节点达成利益一致。农村物流各参与主体包括政府、邮政、供销、电商、个体以及第三方物流企业,共同构筑起农村物流利益分割的格局,获取利益最大化成为每个主体运营的动力,网络布局的每个环节和每个节点都会考虑增加收益的问题。如果使整个服务网络运行有序,形成协同发展的合力,就要在各主体参与中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利益分配能否公允决定了服务网络构建的可持续性。以县域服务中心为统盘,要充分尊重各主体的利益诉求,兼顾各方利益要求,通过有效沟通、激励和监督,建立起各主体良性互动关系,达成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市场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消除各种利益冲突,最终实现网络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3.3 运营成本的市场逻辑

物流服务和物流成本密不可分,如果物流服务能够顺畅、高效,就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的浪费,从而降低物流成本。物流的合理化是使物流服务尽可能保持在高水平状态,让有限开支恰当应用在改善服务质量上。在整个农村物流服务网络优化中,需要评估物流节点的成本合理化问题,因为物流节点承担着大量物流转运和跨区域配送的职责,物流节点的设置和优化对物流成本的降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最优化的物流网络布局,来达到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

一直以来,我国社会物流成本都比较高,这一占比是发达国家的2倍。农村物流由于整体需求和供给的分散性,不具有规模经济的属性,这带来物流成本的增加;而在运输、仓储、包装、搬运、配送等环节缺乏系统性、高效性,也导致物流成本上升,相比城市地区承担高出15%的成本。运营成本的居高不下也使一些物流企业和快递业并不愿把服务网点向偏远农村延伸,导致服务网络布局的非均衡状态长期存在。为降低农村物流投入成本,需要优化农村物流服务网络布局,加大农村快递、电商、交通、供销、邮政等领域的融合发展力度,推动资源共建共享共用,将农村物流合理化建立于成本节约和服务优化的基础上。

3.4 资源的合理利用

服务网络运营依赖于资源的合理利用,而资源的合理利用取决于资源配置合理和资源利用有效,重要的是统筹多方资源,形成服务一体化。我国农村物流构成了交通、农业、供销、邮政、电商、快递企业多方参与的服务网络,然而由于部门分割,服务网络并未形成统一运营的整体,多方重复进入有限市场,造成极大资源浪费,如果依据农村物流的分散性而加以网络布局,也会造成极大的资源利用负担。基于此,农村物流资源需要高效整合,在利益目标一致前提下,加强组织协调和管理协同,统筹利用各方资源,加强开展市场化合作,并通过创新不同的合作模式,引导各方向综合服务点集中,实现资源合理利用。

3.5 基础设施的支撑作用

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物流的“短板”,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要求加快建设农村物流基础设施,这已成为农村物流服务网络布局、提升农村物流末端配送能力的根本。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定位于农村,还要纳入城乡物流网络一体化的建设范畴,并且不是限于物件的送达,而是寓于包装、仓储、配送、运输的整个环节。

4 农村物流服务网络构建的整体设计与布局

4.1 乡镇为节点的辐射效应

乡镇物流在整个网络布局中发挥纽带作用,这要求选取的节点不但是空间位置的考虑,还要达到多项评价指标的综合度量。交通区位较好的地方,成为乡镇物流节点布局的参考依据,但更主要的是人口聚集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乡镇消费水平高,消费量也大,必然带来货运量的扩大,形成物流的规模效应。然而从乡村振兴战略整体价值出发,为实现农村全面振兴,乡镇节点布局的指标选取不能机械,并且不能只集中于经济效益的考虑,而应服从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局,加强乡镇物流节点建设,是为了发挥其纽带作用,在仓储配送、运输、加工、电商快递等综合服务上提高物流中转效率[6]。

4.2 村级配送网点的覆盖功能

村级物流服务网点布局如同人体细胞,主要功能是解决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通过快件收投、信息收集与发布、农产品代销代购等服务,实现农村物流畅通。但乡村布局的分散性,要实现物流配送的无缝衔接是十分困难的,考虑运营成本,即只在业务量大,辐射范围广的村庄建立配送网点,却忽视了偏远农村的物流服务。当前只有中国邮政快递在农村积极布局网点,民营快递公司布局较少,最常见的快递网点是借助村里的小卖部或便利店来提供服务,服务标准和服务质量无法获得保证。

4.3 县域物流中心的统筹作用

县域物流中心集仓储、分拣和配送于一体,其功能重在物流网络规划、建设和综合协调以及信息发布,实现资源有效利用,提高县域物流整体发展水平。首先是仓储配送功能,能够提供基本的保鲜、冷藏服务;其次是信息集散功能,能够向农户、企业传递供需信息,监测分析市场行情,最后是展示交易功能,能够解决农户经营的产品曝光量不足问题,促进消费和市场需求。县域物流中心建设的主要形式是建立物流园区,实现县域范围内物流资源的高效整合,建立资源共享和服务标准的统一规则,以提升县域物流体系的整体运营效益。

5 结论与建议

5.1 推动农村各类资源整合

交通运输、供销、邮政、电商及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农村都有自身的物流资源优势,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发展合力已成构建农村物流服务网络的迫切要求。依托邮政网络优势,邮政与快递、邮政与交通、邮政与供销,邮政与电商的结合模式创新,都可以实现资源有效利用,并能促进共同效益增长。依托农村客运代运、代揽、代投的快件服务,也可以扩展业务量,而电商进村也要考虑与各类资源结合,以避免重复建设、降低物流运行成本。

5.2 强化市场导向和服务质量导向

在构建农村物流服务网络过程中,绝不是靠政府手段强制推行,而要始终坚持市场化原则,通过市场机制释放市场活力,激发各主体参与动力。要坚持政府推动、企业经营、市场运作为方向,用市场手段来发现不足,调整布局,使该网络达到高质量的服务要求。

5.3 明确农村物流定位,做好整体规划

乡村物流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整个供应链运营与县乡村物流一体化发展入手,明确农村物流定位,将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纳入城乡建设整体规划中,政府需会同农业、商务、供销、邮政等部门和单位,合理确定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的布局,力争实现区域内农村物流服务网络全覆盖。

5.4 加大农村快递服务网络的支持力度

优化行业发展环境,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强综合信息平台建设,调动快递企业参与农村快递市场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企业因地制宜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范围。强化农村寄递物流与农村电商融合发展,倡导电商平台和物流开展邮快合作、快快合作,加速电商快递下沉,提升寄递物流对农村电商的定制化服务能力。

5.5 加快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功能集约、优势互补”的原则,形成与物流相配套的道路、仓储、冷链装备与信息技术的支持,加快对现有乡镇交通运输和服务设施的改造,新建或改扩建集客运、物流、邮政、快递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乡镇综合服务站,加强节点建设的辐射效应;利用村部、社区及其他各类村级服务网点,建设具备农村物流各类物资集散、配送、信息采集与发布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运输服务点,完善末端服务网络。

总之,全面实施鄉村振兴战略,需进一步完善农村物流服务网络,补齐农村物流短板,为农村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应探索建立交通运输、农业、供销、邮政等多部门协同的物流发展机制,构建资源共享的农村物流服务新格局,高度集成并融合运输、仓储、分拨、配送、信息等服务功能,建立以县级物流为中心、乡镇服务为骨架、村级网点为覆盖的县乡村三级物流服务设施体系,为农村物流发展提供全新的思路,以此提高农村物流网络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于倩颖.农村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农村物流发展分析[J].中国物流与采购,2022(9):89-90.

张东哲.乡村振兴下的农村物流网络可持续发展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 2022(10):142-145.

邹辉.大数据环境下农村电商物流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全国流通经济,2021(28):18-20.

李睿君.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物流终端配送影响因素:基于县域层面的微观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 2023(20):89-92.

丁乔颖.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物流与农村经济协同发展[J].商业经济研究, 2021(7):134-137.

戴小廷,胡永仕.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水平测度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1(4):72-77.

猜你喜欢
物流服务农村物流服务网络
服务网络协作模式下中小物流企业间利益分配研究
电商环境下快递企业物流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贵州省农村物流发展问题与对策
我国农村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河北省物流业发展分析
南京市农村物流“客货邮商”同网经营发展策略浅析
基于95306网构建铁路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思考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问题探析
重庆三江物流公司业务拓展模式探析
构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服务载体问题探析——基于遵义市构建“四级服务网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