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外宣话语的及物性身份特征研究

2023-12-30 15:34杨艺媛梁传杰
高教发展与评估 2023年6期
关键词:物性身份英文

杨艺媛,梁传杰

(1. 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北京 100011;2. 武汉理工大学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引言

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是当前外宣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任务。用世界语言介绍中国高校,是中国高校走出去的重要环节,也是建立世界一流名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步。中国高校在建设世界一流高校和世界一流学科过程中,如何利用话语建构自己的身份,尤其是如何利用世界话语建构自己的身份,是亟需思考的问题。高校的英文简介中包含了对高校办学历史、学科体系、学生构成、师资队伍、教学理念等基本情况的介绍,是对外宣传最直接的话语媒介,其中话语如何构成、具有怎样的特点以及使用怎么的策略等都影响到对外宣传的效果。

一、高校话语概念及研究问题

学界已经开始关注高校的话语,有学者研究和揭示外国高校机构话语中身份特征[1-4],或对中外高校机构身份的话语对比研究[5-7]。还有学者对机构话语中不同的组成部分进行研究,如开学典礼、毕业典礼致辞中机构身份的建构[8-9]。但是对高校外宣话语中机构身份的研究较少。早期有学者对高校的中文简介话语进行身份研究[10-11],当前有学者对高校的中、英文简介话语的翻译展开对比研究[12]。但是尚未有学者系统地对高校的英文简介话语进行研究,尤其是对英文简介话语在对外宣传中的作用尚未有研究。

及物性系统是运用语言分享经验世界的过程。在语篇中选择哪一种过程类型来描述事件和表达感情通常取决于说话者内心的想法与意图。福勒(Fowler)认为及物性是分析话语表征的重要工具(essential tool)[13],费尔克劳(Fairclough)从批评话语分析的角度,搭建了运用及物性分析话语背后意识形态的桥梁,他指出“选择哪类过程(类型)来表达一个真正的过程会具有重要的文化、政治或意识形态意义”[14]。对及物系统的分析就是对语言及语言背后的价值、文化、意识形态解构的过程。[15-17]可见,及物性系统是探讨个体以及机构身份话语实践的重要工具,是厘清话语所蕴含的意义潜势的重要手段之一。

国内外有学者从及物性视角探讨新闻语篇的标题、内容的及物类型及其特点[18-20];分析地方政府外宣语篇[21],探讨政治语篇中的意识型态等[22]。但较少研究涉及到高校话语,仅有几位国外学者利用及物性分析高校校歌所表现出的身份特征。[23]

由上可知,前人在及物性视域下探讨话语时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研究的话题多集中在新闻话语,对高校话语的研究数量较少,尤其是对高校外宣话语研究鲜有涉及。第二,仅关注及物过程类型的划分,忽视其在社会情境中的深入挖掘。第三,研究的语料较少,对结果的支撑度不够。

基于语料的收集与整理,以2022 年软科发布的“2022 软科中国高校排名”中前100所学校为例①前100 所学校中,有5 所学校无法找到英文网站,或无法打开英文网站,最终共收集到95 所高校的英文简介。,收集其官方网站上的英文简介作为研究语料;清洁、整理文本后保存在TXT 文本中,组建成名为CU 的小型专门语料库,共107 100 个形符(token)。利用LancsBox 5.1.2 语料库软件进行分析。LancsBox 是英国兰卡斯特高校瓦茨拉夫·布雷齐纳(Vaclav Brezina)团队近几年开发的可视化语料库分析软件,可以实现语料检索、数据统计等基本功能。利用该软件对所建语料库的动词词目(Lemma)进行频次统计,得到排名前100的高频动词并对其进行及物性统计,再对其中重要的动词进行及物性分析。利用KWIC功能和GraphColl功能将重要的高频动词还原到语境中分析,并利用及物性理论分析中国高校的机构身份。

基于对及物性视域下高校话语的观察与思考,确定本研究的研究问题:(1)中国高校外宣话语呈现出怎样的身份特征?利用语料库研究工具,基于及物性分析的视角,分析话语背后所蕴含的中国高校外宣话语的特点并阐释其在现实世界中所反映的高校身份。(2)如何建构中国高校外宣话语?为中国高校未来外宣话语的建构提供建议。

二、中国高校外宣话语类型分析

本研究通过LancsBox语料库软件对自建语料库进行分析,得到前100个高频动词的词目,随后根据韩礼德(Halliday)《功能语法导论》(第四版)(Halliday’s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中的内容对这些高频动词进行及物性类型划分。韩礼德认为及物性由6 种过程类型(process type)组成,分别是物质过程(material process)、心理过程(mental process)、关系过程(relational process)、行为过程(behavioral process)、言语过程(verbal process)和存在过程(existential process)。[24]232其中,前3个过程是最常用的过程类型,也是本文分析的主要切入点。结果发现,100个高频动词中,有83 个动词属于物质过程,10 个属于关系过程,7 个属于心理过程,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及物性类型①本表格的举例由高频动词、相对频数和排名组成,如establish/26.89/4指establish的相对频数是26.89、在高频动词排名中排在第4位。

(一)物质过程

物质过程通常是语篇中最常出现的类型,表示做某件事的过程。“因为物质世界是第一性的,人类的活动是人类存在的根本保证。”[25]30在高校英文简介中常出现的物质过程的句式结构为[actor] + [process] + [goal],即动作者(actor)做某件事形成某种过程(process),从而实现某种目标(goal)。物质过程强调参与者使用某种能量(energy)来促发某种改变(change)的发生,无论动作者在小句中出现或者被省略,都被彰显以视作改变的发起者。物质过程的类型又被分为创造性(creative)过程和转变性过程(transformative)小句,如表2所示。在排名靠前的表示物质过程的动词中,大部分都是创造性过程小句。

表2 物质过程分类

在中国高校英语简介的语篇中,创造性过程的动词被较高频率地使用,包括“创建”(establish)、“建立”(build)、“发展”(develop)、“成立”(found)、“领先”(lead)、“排名”(rank)。对排名第一的高频词“创建”(establish)进行观察,首先搜索其所在的索引行,随后使用LancsBox软件的GraphColl功能,跨距为R5-L5,统计算法为互信息3(MI3)≥10 的设置①互信息3值(MI3)的阈值设置过低将导致信息冗余。经过反复实验,MI3 ≥10得到的信息较为合适。,搭配频次≥5,文本显示类型为Type,在检索框中输入所需要的词汇后,得到图1。在图1 中,中间的词为节点词,也就是我们输入的词,周围都是其搭配词,左边的词是语料中常出现在其左边的词,右边的词是常出现在其右边的词,中间的词为左、右出现的频次差不多的词;与中心节点词的搭配强度越强,距离其越近。如图1 所示,该词的语义为积极的、创造性的意义潜势,尤其突显了从无到有的新事物的创造感。与“创建”(establish)词目搭配较强的词包括“关系”(relations)、“关系”(relationship)、“合作的”(cooperative)、“伙伴关系”(partnership)、“合作”(cooperation)、“协作”(collaboration)、“联合的”(joint)、“第一的”(first)等,这表明中国高校对内、对外始终秉持开放办学、合作办学的态度。

图1 establish词目搭配词汇示意图

同时,物质过程的高频动词中,表征转变性过程的动词数量少,且排名相对靠后。根据转变的结果,转变性过程一般包含3 种类型:阐释(elaboration)、扩展(extension)和增强(enhancement)[24]232,而每一种类型又可以被细分为不同的子系统。各高校的英语简介中常用的表示转变性过程的动词如“服务”(serve)、“提供”(offer)等都属于“扩展”类型中的“具有”(possession)子系统[24]234-236,该子系统着力分析实施过程所包含的某种抽象的、非具象化的功能,多用于身份特征的表征。

(二)关系过程

关系过程是指语篇中不同实体之间关系呈现的过程,也是表达身份特征的重要过程类型。韩礼德将英语中的关系过程分为3 种类型:内包型(intensive)、环境型(circumstantial)和所有型(possessive)。以下对语料中的3种类型所对应的动词及其话语实践详细论述,如表3所示。

表3 关系过程的类型

内包型小句主要用来描述学校的基本属性,或是强调学校是某一群体中的一员,用所归属的更大的群体特征来标识自己。从其所搭配的形容词来看,中国高校往往将自己定位于“综合性”(comprehensive)、“全国性的”(national)、“领先的”(leading)、“多学科的”(multidisciplinary)和“重点”(key)的高校。在对语料库所筛选的高频动词中,表征所有型过程的动词主要是“有”(have)和“包括”(include),来表征高校所具有的基本属性,如物理空间的大小、学科的分布等,从而简洁、清晰地塑造出一个现代化、多元的、国际化高水平高校形象。在高校英文简介中,排名靠前的动词中“覆盖”(cover)和“位于”(locate)经常被用来呈现环境型关系过程,以此来勾勒高校的所处环境与物质条件。

(三)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是表示“感觉”“反应”和“认知”等心理活动的过程。[25]32韩礼德认为物质过程描述的是外在经验(outer experience),关系过程既可以描述内部经验(inner experience),也可以描述外在经验,而心理过程只能描述内部经验。[24]260在前100 个高频动词中,只有6 个动词表示心理过程,并且排名都比较靠后。韩礼德将心理过程分为4 类,感知(perceptive)、认知(cognitive)、意愿(desiderative)和情感(emotive)。[24]256将6个表示心理过程的高频动词按此标准进行分类,只出现了4类中的3类,其中认知类动词出现最多,如“知道”(know)和“学习”(learn)。

频繁运用认知类动词反映了高校在自我宣传时所隐含的对自我的认知,即高校是具有良好社会声誉、被社会大众所认同的高等教育机构。高校的英语简介中认知类单词出现频率比其他类型的心理过程类单词出现的频率高,是想要表明高校被社会公众认知是基于认知层面的,是公众经过认知加工后表达的“高级”思考,而并非简单的情感层面的喜欢。

三、中国高校身份特征

现有研究中多以阿尔伯特(Albert)和惠滕(Whetten)[26]所提出的描述机构身份(organization’s identity)的3个标准(框架)来探讨机构身份的建构,即认为机构身份应该具备中心特征(central character)、特殊性(distinctiveness)和时间的持续性(temporal continuity),时间的持续性后来被修正为发展性(evolving)。本研究借用此分类来探讨及物性视域下中国高校外宣话语所塑造的身份特征。

(一)中心特征突出,但缺乏异质性

一方面,高校的英文简介塑造出高水平且历史悠久的中心特征。外宣话语中表征物质过程的动词频数最多,无论是创造新事物还是改变旧事物,都是在描述某种改变的发生,主要是指高校的物质环境和文化软实力的齐头并进,与现代化、世界一流高校的形象逐渐接轨。同时,关系过程的语句中,大量内包型和所有型语句来描述作为现代化高校所具有的各种基本属性,比如学科的齐全、科研水平的提高、学生的国际化等;环境型语句则对高校的物质条件进行详尽的描写。同时,高校外宣话语中,经常会设立专门的板块来讲述学校的办学历史,即通过对历史的追溯来拉长身份建构的横向时间轴,从而显示自己身份的厚重感。由此可知,中国高校在英文简介中,利用各种话语技巧与策略向外国读者展示高校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广受好评的社会声誉。

但另一方面,高校的英文外宣中缺乏异质性。在分析中发现,中国高校在自我塑造形象时有相似的话语偏好、类似的叙事框架以及相似的叙事语言,看不到各所学校自身的特色。如喜欢用“学校+ is/was + a/an XXX university/school/base”的句式,这种句式一般以学校作为主语,用主动语态对自我身份进行界定,在我国高校的英文简介中十分常见,在前50 所学校中,约78%的学校简介中都有这个句式。这样的表达虽然简洁、直白,可以直接向读者界定身份,但是直接搬用、不做变通,使得读者看不到学校自身的特色与个性。

同时,根据前100所高校类型的差异,分别建立了综合、理工、师范、语言、医药、财经、农业、合作办学、政法和林业10 种类型高校的英文简介的小型语料库,使用ROST Content Mining 软件对其进行高频词统计,删除无意义虚词后,得到高频词如表4和表5所示。结果表明不同类型高校的高频词中除了有1-2个表达自身专业特色的高频词外,其他的高频词都很相似,如“高校”(university)、“国家的”(national)、“教育”(education)和“研究”(research)等,只有合作办学高校的高频词差异稍大。这表明中国高校在塑造自身形象时候,并没有基于自身特点塑造突出的差异,而是具有相似的叙述模式,彼此相仿,无法让读者识解出异质性,更无法记忆深刻。

表4 不同类型高校英文简介高频词1

表5 不同类型高校英文简介高频词2

(二)身份特殊性明显,但较少使用微观叙述

以学生为中心以及肩负社会责任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不同于西方社会中私立高校的较高占比,中国高校绝大多数都是官办高等教育机构,积极承担起培育英才与服务社会的责任。尤其是在教育市场化和高校社会化的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和服务社会更是我们区别与他者的重要身份特征。中国高校在英文简介中也十分注意利用话语展现这一特征。在高频动词中,“服务”(serve)、“提供”(offer)和“供应”(provide)这3个动词表征物质过程中的“转变性”过程,主要指高校为学生提供优良的学习条件、丰富的课程和多元的发展机会等。同时,高校立足本土、辐射全国,影响全世界,主动肩负起多种社会责任。不仅如此,观察一些高校英文简介发现,在语态的选择中,学生经常作为主语出现,学习活动经常作为主要被谈及的活动,这也从侧面反映了高校以学生作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可见,这些话语较好地勾勒出了全身心服务于学生及突出高校社会责任的身份特征。

但是,在书写这一身份特殊性的时候多为宏大叙事,较少将立体、生动的个体叙事融入其中。抽象的概念和宏大的命题“能够通过具体而微观的故事清晰地呈现出来”[27],这样才能使读者拥有代入感,产生更好的传播的效果。譬如,很多高校在招生季都会在中文网站上展示学校的优秀学子,展示他们的青春形象和动人故事,这对招生宣传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通过统计软科前50所中国高校的英文介绍的网页发现,只有17所高校使用了个体叙事的方式介绍学校,占比34%;进一步观察发现,排名前10的高校都是宏观叙事和微观叙事相结合,随着排名的下降,使用微观叙事的学校数量陡然下降。而对比QS世界排名前50高校的介绍语言,发现加入微观叙事的占比为78%,如表6所示。有一些中国高校的英文网站,已是一两年前的新闻事件和统计结果,没有提及学校近期的新变化,也没有普通学生留学生代表性故事。其实这些普通高校生的生活或者是留学生的故事是吸引海外学生的关键要素,更是向全世界传播中国教育和中国文化的生动实例。

表6 微观叙事对比表

(三)发展性特征彰显,但鲜有关注共情的话语叙事

中国高校的英语简介所组成的语料中排名前几的高频动词如“创建”(establish)、“建立”(build)、“发展”(develop)、“创立”(found)、“引领”(lead)和“排名”(rank)都具有勇于创造、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语义。这些单词都属于物质过程中的“创造性”,凸显了事物从无到有的被创造出来的过程。而这些单词在语篇中的形式既有物质过程常用的一般现在时,也经常出现现在进行时(present in present),属于被标记(marked)的信息。这些被标记的信息被用来凸显创造的持续性,表示这种创造正在进行,增强了动作的连续性,使其更像某种常态化的特征。我国高校英语简介话语中所表达出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向世界传递了中国高等教育坚持改革创新的积极的身份特征。

但为了更好地实现对外宣传,在理性叙事的同时也应该具有共情的话语。实现对外传播需要关注话语符号的共识性、共情性和共享性[28],尤其是共情的话语叙事最能引发他人的认同、减少误解并实现共同体的发展。在前100 个动词中只有6 个动词表示心理过程,而这其中表示“情感”类心理过程的词汇在高校英文简介中数量较少,排名也较靠后。再次收集软科中国排名前10高校的英文简介和QS世界排名前10的高校的英文简介,分别组建名为CUTOP10和QSTOP10两个小型语料库①CUTOP10中的高校是指2022软科排名前10的高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QSTOP10 中的高校是指2022QS 世界排名前10 的高校:麻省理工学院、剑桥大学、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哈佛大学、加州理工学院、帝国理工学院、伦敦大学学院、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和芝加哥大学。表中高频词后面的数字是指出现的频数。,使用ROST Content Mining软件对其进行词频分析,剔除诸如the/to/of等无意义虚词后,发现排名前10的词汇如表7所示。

表7 高频词对比表

对比发现,中国高校英语简介的叙述主体通常为“学校”(university),而西方高校的话语主体通常为“我们”(we/our),后者在叙述过程中就已经将读者代入其中。这表明在语言架构过程中,中国高校叙述时极少以个体或者拟人化的群体、团体的口吻来建构语篇,这容易给读者造成一种疏离感,无法引发他们的共情反映;而西方高校恰好相反,用“我们”第一人称复数让读者沉浸入建构者的主人姿态。中国高校在叙述时空间视域多为中国,出现了“中国”(China)和“国家的”(national)两个高频词,而西方高校建构语篇意义时则是放在了世界空间视域中,“世界”(world)这一高频词第三,这样以更宏大的视域将其他国家的学生视作潜在的阅读对象,也增强了读者的共情心理。

四、建构中国高校外宣话语的建议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国际传播叙事框架

每一篇高校的英文介绍都是叙事。叙事在解释和说明的同时也可以说服和影响读者。但是面对冗杂的信息,往往需要搭建一个框架,利用框架不仅可以将复杂的信息简单化,而且可以使信息更具可读性。叙事框架利用话语将事件串联起来,形成一种视角,但没有一种视角是中性的媒介。[29]中国一些高校的英文简介的叙事框架多为对基本情况的堆砌,高校之间差异不大。而在建构具有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新的叙事框架时,可以“回看”和“向内看”。中国元代陈绎曾将叙事形式归纳为11种:正叙、总叙、铺叙、略叙、直叙、婉叙、平叙、引叙、间叙、别叙和意叙。其中,直叙是指“依事直叙,不施曲折”,是当前很多高校简介的叙事方式。但其实如上所述还有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叙事方式,如多重叙事线索排列间插的“间叙”和将时间和空间提前的“意叙”等其他多种叙事方式。[30]傅修延在《中国叙事学》里提到中国古代叙事中体现出“视听倚重”,尤其是对听觉特别依赖,这种听觉叙事同样极具中国特色。[31]在建构中国高校外宣话语时,可以充分借鉴和利用中国古代和现代丰富的叙事理论,建构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叙事框架,这是将中国话语、中国高等教育推向全球的积极尝试。

(二)讲述真实故事,减少模仿西方的话语模式

叙事学中分为纯叙事(diegesis)和模仿(mimesis),纯叙事讲述是在自己的话语体系中开展,而模仿是在他人的话语体系中进行。很长时间以来,世界话语权被西方所掌握,中国基本在西方的话语体系中模仿[32],中国高校借鉴欧美高校的话语体系来讲述自己的故事,这仍是在被西方的叙事模式所影响,而并非真正讲中国高校的故事。在高校的外宣话语中,一方面可以借由西方话语来拉近与西方读者的距离,如运用英文中的谚语等来解释中国高校;但同时一定要将中国高等教育的话语体系融入其中,可以将“双一流建设”“师德”“立德树人”“书院制度”等内容有机融合在其中,讲述真实的中国高等教育,展示真实的、生动的中国高校形象。与此同时,国际社会对大部分中国高校的了解是有限的,甚至存在一些误区和刻板印象。在对外宣传中以生动和多元的方式来讲真实的中国高校故事,翻译时可以用一些具象的词汇代替抽象、空洞的表达,也可以将文字、图片、视频等多模态媒介融合在一起,强化表达效果。浙江高校、上海交通高校、华东师范高校等学校官网的英文简介就极具现代风格,文字简要,主要是图片和视频,多模态话语讲述了多彩的校园学习和生活,读者的体验感和参与感较好。这些网站更新及时,紧紧抓住社会潮流与热点,用大篇幅介绍了ChatGPT与高等教育的发展等。同时也植根于中国高校特有的故事,如介绍了中国的教育扶贫工作,讲述了中国援助和救助他国的真实故事,展示了中医科学的历史和发展等。

(三)宏大叙事与微观叙事相结合

按照叙述理论,中国高校英文简介的叙述多属于无聚焦或零聚焦,高校作为叙述者,所聚焦之物可以是人物、事物或场景等,随意转移,突破时空的限制。在无聚焦或零聚焦中,叙述者本可以“看”和“听”一切事物,但是在高校外宣话语的无聚焦和零聚焦中,聚焦的对象多集中于宏大叙事,而遮蔽了微观叙事。虽然宏大叙事的有效建立可以帮助建构中国高校的身份特征,这也是中国高校外宣中的传统,但是宏大叙事较抽象,仅有宏大叙事不足以建构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微观叙事并不是反对宏大叙事,而是在宏大叙事的基础上,用具有个体化、日常化和多元化的叙述方式,用源于日常生活的个人和小事件来渗透大观念与思想,这也符合各国青少年的阅读习惯。如QS世界排名第十一位的普林斯顿高校(Princeton University)在对学校介绍的首页呈现的不是学校的历史和排名,而是一张巨幅照片,照片中有世界各国学生,配有文字“普林斯顿高校的核心是人”(People Are at the Heart of Princeton),在该页面详细介绍了本年度两位分别来自塞尔维亚和美国的优秀毕业生的故事。再如QS世界排名第八位的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 Zurich)在学校的介绍页也是突出人这一主体,用视频的方式,介绍了高校中的学生和教师在学习、工作和社会活动中的故事,带读者浸入式地体验学校生活。中国高校在对外介绍时,也可以以某些具有代表性的学生、教师、事件和场景等来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可亲的高校生活图景。众多微小叙事能给外国青少年读者以更清晰和生动的代入感,这些叠加在一起则聚集成为有效的高校身份认同。

结语

话语是社会实践的一种方式,高校的英文简介是一种话语实践,是高校对外宣传的首要途径。及物性系统是实现概念意义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探讨话语背后作者意图和社会文化结构的方式之一。本研究以及物性视角切入,以自建语料库为研究语料,以语料库研究软件LancsBox为研究工具,分析了中国高校英文简介话语中常用的物质过程、关系过程和心理过程的话语构成,并用详实的语料支撑说明。研究显示:(1)中国高校在利用英文简介进行对外宣传时,主要利用物质过程中的“创造性”和关系过程中的“内包型”和“所有型”来构建自己的形象,辅以心理过程来补充说明。(2)外宣话语中呈现出中国高校的如下特点:高水平及历史悠久,但具有趋同性缺乏异质性;服务于学生与社会,但较少使用微观视角;锐意创新的发展特征,但鲜有关注共情的话语叙事。(3)未来中国高校身份建构中需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国际传播叙事框架、展示真实且立体的中国高校故事,宏大叙事与微观叙事相结合。本研究虽对排名前100的中国高校的英文简介进行了分析,是否样本应继续增加,是否应分学科、分地域来研究不同类型高校的对外宣传策略,这将在后续研究中继续跟进。

猜你喜欢
物性身份英文
R1234ze PVTx热物性模拟计算
中韩天气预报语篇的及物性分析
LKP状态方程在天然气热物性参数计算的应用
跟踪导练(三)(5)
英文摘要
低孔低渗储层物性下限确定方法及其适用性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他们的另一个身份,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