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大学生士兵社团的育人功能

2023-12-30 05:43张轶帆戴雨吟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1期
关键词:朋辈士兵社团

张轶帆,戴雨吟,宋 玲

(1.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上海 200240;2.上海交通大学人民武装部,上海 200240)

一、引言

征兵任务向高校倾斜、征兵机构向高校延伸是建设一支高素质人民军队、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应有之义。大学生参军比例屡创新高,校园中的退役大学生士兵群体逐渐壮大[1]。从营门回到校门,退役大学生士兵面临着身份差异、学业衔接、心理转换、生涯规划等方面的“再学生化”适应性问题[2],而如何调动发挥退役大学生士兵在政治素养、奉献情怀、身体素质、国防知识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也成为新时代育人工作的重要议题。

退役大学生士兵社团是以退役大学生士兵为骨干社员,以凝聚退役大学生士兵群体、落实退役大学生士兵保障、展现退役大学生士兵风采为导向而自发组织、自愿参加、自我发展的学生组织。在众多高校设立的退役大学生士兵社团中,退役大学生士兵同时扮演着“被育人者”和“育人者”的角色。作为新兴社团,各高校的退役大学生士兵社团凭借其出众的社员素质、鲜明的军事特色、充分的政策支持等日益成为校园文化中一道亮丽的“迷彩绿”。

促成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需要调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要素。大学生社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素质教育和“五育并举”的重要载体,在信息传播、沟通协调、价值认同、活动开展、辐射带动等方面具有独特育人优势,是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构建和谐校园的鲜活主体[3-4]。既有文献对退役大学生士兵社团的育人功能进行了初步分析:通过“对话”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学生社团在国防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5];以退役大学生士兵为教育客体,退役大学生士兵社团发挥了强化人际沟通、缓解退役后再适应压力、延续军旅作风和情怀、实现价值认同等功能[6-8];以退役大学生士兵为教育主体,退役大学生士兵社团在参与国防安全和爱国主义教育、助力征兵动员工作、组织军事训练和体育锻炼、锤炼坚定意志和优良作风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9-11]。

在相关研究和高校实际工作中,退役大学生士兵的可持续发展和朋辈引领作用受到广泛关注。而如何通过退役大学生士兵社团,帮助退役大学生士兵适应学生身份和校园生活、凝聚国防教育和征兵工作有生力量、激励发扬朋辈榜样引领和“传帮带”作用,从而发挥退役大学生士兵社团的育人功能,仍是有待研讨的课题。文章遵循“吸引人、凝聚人、塑造人、影响人”的育人宗旨,进一步探析退役大学生士兵社团的育人功能,以期对高校育人工作有所裨益。

二、退役大学生士兵社团育人功能的禀赋优势

(一)政策优待:完善的退役保障体系

退役大学生士兵社团是大学生士兵退役后“再学生化”的重要载体,相较于其他学生组织具有体系化的政策支持优势。

为进一步提升兵源素质,自2020 年起,义务兵征集由一年一次征兵一次退役,调整为一年两次征兵两次退役,紧密衔接本、专科生毕业就业时间,并明确大学生为重点征集对象。在此背景下,国家和地方出台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参军入伍、落实退役大学生士兵保障优待的政策条例,优惠政策体系覆盖考学升学、经济补助、技能培训、就业创业等方面。例如,2021 年退役军人事务部等七部门发布的《关于全面做好退役士兵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支持从高校应征入伍的士兵退役后复学深造,并落实专业转换、课程免修、修业年限延长、考研加分照顾等优待措施,进一步纾解退役大学生士兵的“再学生化”教育压力;教育部印发《2022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的通知中,通过设立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纳入推免生遴选指标体系、扩大考研加分范围、单列专升本招生计划、放宽转专业限制等举措,积极回应退役大学生士兵的考学升学需求。

(二)价值凝聚:浓厚的拥军爱军氛围

拥护人民军队,是每一位普通民众应有的普遍共识和行动自觉,更应在高校校园中蔚然成风,营造稳固统一的价值认同。随着高校征兵工作和国家安全教育的深入开展,高校拥军爱军的氛围愈发浓厚,为退役大学生士兵社团发挥育人功能提供了充足的环境支撑和植根土壤。

随着大学生在征兵工作中的重要性日益凸出,高校作为兵员征集主阵地的角色定位也广受重视。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23 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对密切军地协同、加大征兵宣传进校园工作力度进行了整体部署。高校在具体推进征兵工作时,一方面结合学校教育实际,不断细化、完善退役大学生士兵经济资助、学业发展、生涯支持等各项政策,推动优抚优待扎实落地;另一方面注重崇军尚武、参军光荣氛围的营造,把握入伍、退伍2 个关键节点的仪式感教育,以校园征兵工作站为抓手,以退役军人服务站、退役大学生士兵社团为纽带,搭建短视频、推文、直播等拥军新媒体矩阵,合力推动退役大学生士兵典型塑造和事迹宣传。

(三)群体特质:正向的双重身份推动

回应强军强国的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新时代军人以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为练兵导向,而高校育人工作将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视为事业使命,两者在思想上高度统一,在行动上紧密配合。

退役大学生士兵拥有士兵与大学生的双重身份。经过人民军队红色思想的洗礼,退役大学生士兵具有听党指挥的军人灵魂,立场信仰坚定;肩负保家卫国的军人使命,家国情怀深厚;履行依法服役的公民义务,责任意识牢固;受过艰苦严格的军事训练,身体素质过硬;养成规律健康的作息习惯,生活作风纯正。作为学生,退役大学生士兵在入伍后保留学籍,履行服役义务后返校继续学业,复学后往往较同学年长且社会阅历丰富、军事素养高,加之军旅生涯的特殊经历,使退役大学生士兵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可接触的朋辈榜样、可观摩的典型人物、可互动的军事专家。

退役大学生士兵社团应深入凝聚、充分调动退役大学生士兵的种种优良品德和典型特质,组织开展多姿多彩的校园活动,激发朋辈感染、朋辈互助、朋辈引领的鲜活动力,同时,为退役大学生士兵接续发展、自我展示创设了校级平台。

三、退役大学生士兵社团育人功能的实践路径

退役大学生士兵社团的初始定位,一方面是发挥“退役军人服务站”功能,使退役大学生士兵在学校重新适应学生角色,重整行装再出发;另一方面扮演“征兵宣传工作站”的角色,为有参军意愿的学生提供咨询和服务,揭开军营的神秘面纱。

在高校育人工作重塑优化的背景下,退役大学生士兵社团需要发挥多维度布局、全方位发力、多主体汇聚的育人力量,强化组织育人和朋辈引领,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相统一。同时,退役大学生士兵社团也急需完善持续培养和激励机制,避免出现人才流失、社员素质下降、组织纪律涣散等问题[11]。

(一)凝聚合力强化组织建设

2020 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指出,加强群团组织建设,并强调要切实加强学生社团建设管理。发挥退役大学生士兵社团的育人功能,首先要从社团内部的建章立制和团队凝聚力着手,强化退役大学生士兵精神层面的认同感、满足感、荣誉感和成就感,帮助重返校园的退役大学生士兵适应身份和环境的转变,关注退役大学生士兵在校期间的长期发展和表现,持续激发组织育人功能。

2021 年,北京邮电大学成立“戎归邮子”社,49 名退役大学生士兵在校团委和武装部的指导下组织军事类校园文化活动,将社团职能明确为协助开展国防教育宣传、挖掘退役大学生士兵榜样故事、开展特色团日活动、发挥退役大学生士兵的模范带头作用和国防教育先锋队的作用等,并明确了社团架构和中心组人员任职及各部门职责,确立了社团每月例会制度和主题团日活动制度。中南大学成立退役大学生士兵之家,内设办公室、阅览室、荣誉室及学习辅导室,除了提供学业辅导、支持学业发展外,统一发放体能训练服和常服、表彰优秀个人典型,以提升社团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二)立足全面发展延展育人广度

在汇聚群体、搭建平台的基础上,退役大学生士兵社团需要面向更广视域的学生群体发挥育人功能。挺膺担当,以身垂范,通过对接校内外多种资源、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形式,退役大学生士兵社团持续助力高校育人工作,推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家安全教育、体育锻炼、劳动教育等方面深化育人内涵、延展育人功能。

天津大学退役大学生士兵协会以“普及国防知识、弘扬爱国精神”为宗旨,精准定位退役大学生士兵特质和专长,充分调动这一有生力量在育人工作中的主动性、创造性。该协会承担了学生军训、征兵宣传、民兵训练、节庆安保等工作,在此过程中以朋辈角色渗透军营风采展示、国家安全教育普及、爱党爱国思想,在学生群体中厚植家国情怀、激扬青春报国力量。成立于2011 年的上海海事大学退役大学生士兵社团“军魂团”将强体与强心相结合,动员退役大学生士兵组织课外体育锻炼、举办军事户外拉练、排演文艺话剧,在退役大学生士兵中培养出“双肩挑”学生干部的同时,改善了学生的精神面貌和生活习惯,陶冶了学生的爱国情操和文艺素养。

(三)依托课堂激励朋辈引领

提升课程思政建设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和途径。上海交通大学在军事技能训练必修课、军事理论课、军事选修课等“第一课堂”,在国家安全教育活动、国防知识竞赛、军事主题活动、志愿服务等“第二课堂”,在网络新媒体传播等“第三课堂”,以退役大学生士兵社团为抓手,将退役大学生士兵的军旅故事、个人感悟、典型事迹、思想意志、荣誉成果等内容真正融入育人主阵地,以现身说法的方式选派一批信仰坚、素质高、能力强、作风硬的退役大学生士兵在课程育人、实践育人、网络育人等方面发挥主体作用,激励朋辈引领。

上海交通大学退役大学生士兵协会“交大戎耀”是学校武装部的得力助手、退伍军人的温馨家园、国防教育的一面旗帜。该协会团结了校园中携笔从戎的退役大学生士兵力量,活跃于校园的学生工作、志愿服务、科研探索、创新创业等各个领域。协会组建“戎光”爱国主义宣讲团,将国防知识带入军事理论课堂和军事训练校场;集结“戎耀”应急志愿服务队,完成核酸引导、楼宇志愿者、协助隔离场地物资设置、防疫物资搬运发放等工作,为校园疫情防控筑起了一道坚固堡垒;举办校“戎耀之星”退役大学生士兵和市、校优秀毕业生评选活动,充分展示退役大学生士兵良好形象,持续激发适龄青年参军报国热情。

四、提升退役大学生士兵社团育人功能的工作建议

(一)筑牢“思想坝”: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精神认同

高度的政治站位和强烈的精神认同是一个社团形成凝聚力、增强自我认同和荣誉感的重要元素,能够让社员在共同的价值观、信仰、目标下携手并进,形成强大的集体力量。退役大学生士兵社团是具有特殊背景、聚拢退役大学生士兵的群体组织,稳固树立社员的思想防线、筑牢理想信念根基,使退役大学生士兵成为社团发挥育人功能的首要支撑。为此,需要综合多种途径,强化对退役大学生士兵在思想信仰和精神意志上的引导。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政治理论学习。引导退役大学生士兵在思想上站稳政治立场,树立正向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巩固提升退役大学生士兵的政治素养和军事积淀。退役大学生士兵社团可以定期组织党日活动和理论专题学习会,集体学习党的基本理论、方针政策、新时代军事理论等相关内容;举办军事知识竞赛和党史知识竞赛,以赛促学,调动退役大学生士兵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课堂内外育人阵地,大力传播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退役大学生士兵成长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自发践行者。在此过程中,退役大学生士兵社团可以通过举办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等主题活动,激发退役大学生士兵的爱国情感和集体荣誉感。同时,通过开展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让退役大学生士兵更好地理解社会问题,强化社会责任感。

三是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育人形式与内涵。退役大学生士兵社团可以围绕国家安全或军事主题,组织各类文艺、体育、劳动教育、创新创业、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如编排军旅舞台剧、组织户外长途拉练、实施内务整理教学等,从而激发退役大学生士兵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焕发其精神面貌,增强社团在校园文化中的影响力和认同感。

(二)疏通“资源渠”:强化工作指导,提高支持力度

退役大学生士兵社团作为一个以学生为主的育人平台,其育人功能的培育和发挥需要正确的方向引导和持续的资源支持。科学的工作指导和全方位的支持保障,有利于提高育人工作效率,避免退役大学生士兵社团在开展活动时出现育人主旨偏离、活动形式单一等问题;有利于帮助退役大学生士兵解决实际问题,如在人际关系、学业发展、职业生涯等方面提供帮助,帮助退役大学生士兵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社会发展需求;有利于退役大学生士兵社团可持续发展,提高运营效率,并吸引退役大学生士兵以外的群体加入,进而促进退役大学生士兵社团的长远发展;有利于引导退役大学生士兵社团更好地为退役大学生士兵和其他群体提供服务和支持,在更深入、更广泛的视域发挥育人作用。

在强化工作指导方面,现行高校社团的管理实践中,退役大学生士兵社团多由高校武装部和校团委双重管理,2 个部门都具备各自的育人优势,如武装部对退役大学生士兵、军旅文化熟悉程度高,能维持退役大学生士兵社团的军事特色;校团委在青年工作和校园文化活动方面经验丰富,为退役大学生士兵社团开展丰富活动、传递积极理念提供指导。2 个部门应形成育人合力,指导退役大学生士兵社团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和行为守则、围绕组织管理和育人能力提升组织常态化培训、推动社团导师制与开展规范化共建。

在提高支持力度方面,针对退役大学生士兵的特殊性,提供精神和物质层面的充分支持。具体包括:建立完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机制,缓解退役大学生士兵“再适应”阶段的心理压力,为其提供精神上的支撑;提供学业帮助和就业帮扶,关注退役大学生士兵复学后的学业问题和就业困难,为其消解未来发展的压力;提供充足的资源支持,如活动资金、场地、物力、人力等,为社团活动开展创造条件;支持网络平台建设,畅通社团宣传通道,强化退役大学生士兵之间的交流和信息共享。

(三)蓄满“朋辈库”:挖掘人物事迹,塑造人物典型

挖掘和塑造退役大学生士兵社团中的朋辈榜样,有益于发挥激发集体凝聚力、激励学生潜力、传承优良传统、彰显退役大学生士兵风采、弘扬军人精神和优秀品德的教育引导作用。

一是要充分挖掘人物事迹。退役大学生士兵社团应建立完整的退役大学生士兵档案,记录退役大学生士兵的个人信息、军旅经历、社会经历等,从而发现其优点、特长。此外,退役大学生士兵社团可以通过定期组织交流会、座谈会等形式,让退役大学生士兵分享自己在军队及退役后的经历和心得,发现和挖掘典型事迹,激励其他学生。此外,可以邀请退伍老兵、先进模范等人物典型来校分享自己的经验,为退役大学生士兵提供学习资源和榜样。

二是大力宣传典型事迹。退役大学生士兵社团应通过社交媒体、宣传展板、校内海报、榜样评选等渠道,宣传、挖掘典型事迹和人物,辐射广泛的校园群体。同时,退役大学生士兵社团也可以通过组织公开课、见面会、路演等形式,将典型事迹融入到日常活动中,进而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挖掘退役大学生士兵事迹、塑造退役大学生士兵人物典型,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个人潜能和创造力,赋能育人工作。

三是拓展退役大学生士兵社团活动覆盖面。退役大学生士兵社团的活动开展,不能仅仅面向本校的退役大学生士兵,而是一方面要与其他高校的退役大学生士兵社团联动,互通有无、共谋进步,另一方面要将活动的覆盖面延伸至暂无参军入伍经历的普通学生,开展如军事知识擂台、户外徒步露营、真人CS、寝室内务评比等参加门槛低、覆盖范围广的活动,辐射带动军事爱好者协会、军事类社团,使朋辈典型形成更广泛的传播影响效应。

五、结束语

新时代高校退役大学生士兵的比例和质量不断提升,退役大学生士兵社团在高校中的育人意蕴和育人价值也显著提高。一方面,高校在退役大学生士兵的管理和教育方面需不断加强,彰显政策优势,积极引导高校退役大学生士兵在校开展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够在各行各业建功立业,不断发挥退役大学生士兵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以退役大学生士兵社团为依托,鼓励退役大学生士兵参与高校育人工作,深化育人功能,全方位融入高校育人体系,在强化组织建设、延展育人广度、依托课堂激励、典型塑造等方面对在校学生发挥引领作用。未来需要从思想建设、资源赋能、朋辈带动等角度进一步挖掘、深化退役大学生士兵社团的育人功能。

猜你喜欢
朋辈士兵社团
英军士兵正在放飞Puma-LE无人机
缤纷社团
朋辈联合CBL在肾内科低年级住院医师技能教学中应用及效果评价
朋辈携手共赢成长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心理节活动掠影
优秀朋辈辅导员人格特质研究
——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
士兵独白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一个士兵的最后一封信
K-BOT拼插社团
高校朋辈辅导的差异化策略研究——基于北京本科院校大学生朋辈辅导员工作情况的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