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探索虚拟教研室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2023-12-30 05:43王雨双宋清华郑新奇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1期
关键词:教研室教研高质量

王雨双,宋清华,郑新奇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北京100083〕

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并首次将“推进教育数字化”写入报告,赋予了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新的使命任务,明确了教育数字化未来发展的行动纲领,具有重大意义。教师是改革的实施者,因此,在数字化时代,高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多层次开展教师数字化能力培训工作,为教师职业发展赋能,为教学改革升级[1]。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2022 年12 月,教育部发布《教师数字素养》标准,并将其作为教育行业标准予以施行,提升教师利用数字技术优化、创新和变革教育教学活动的意识、能力和责任[2]。

高校虚拟教研室是跨学科、跨校级甚至跨国际开展教研工作,为解决高等教育教学中的共性、前瞻性问题,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组成的教学研究团队[3],使教师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去重新认识学科特点和教研实践,而且使教育资源得以更广泛优化与共享,发挥其更大的效能,是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支撑[4]。

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牵头,联合新疆大学、郑州大学、首都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山东建筑大学、海南师范大学、黑龙江科技大学、绵阳师范学院共9 所高校共同组建的“理工交叉的地理信息课程群虚拟教研室”(以下简称“虚拟教研室”),以理工交叉融合和跨界整合为特色,“线上+线下”相结合,探索教研新形态,培育教学新成果。

文章以虚拟教研室建设实践为例,探讨高校虚拟教研室如何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根据《教师数字素养》标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跨专业、跨校、跨地域营造数字化教育发展环境,使数字赋能虚拟教研室高质量发展。

二、虚拟教研室高质量发展的含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即更加注重以德为先、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终身学习、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更加注重知行合一、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5],为准确把握教育规律、推进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根据上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理念和要求,虚拟教研室教学团队对促进高校虚拟教研室高质量发展进行了要点分析,解析了高校虚拟教研室的发展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起点架构课程格局——牢记使命,立德树人

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虚拟教研室工作的根本标准,“一课一品”德育为先,以国家级/省部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课标准为目标,深化课程思政实施,增强育人效果。

(二)高标准优化课程内容——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以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加强教学研究。以国家级/省部级一流课程、“金课”、精品课建课标准为目标,加强跨专业、跨校、跨地域的教研交流,围绕学科专业、课程、教材、教师等人才培养关键环节做好质量提升,奋力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三)高质量夯实育人实效——数字赋能驱动教师高质量发展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全面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提升教师利用数字技术优化、创新和变革教育教学活动的意识、能力和责任,打造教师教学发展共同体和质量文化,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6]。

三、虚拟教研室高质量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虚拟教研室汇集了全国8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2 名教师和17 门课程,涉及地质、地理、遥感、测绘、计算机、信息技术、虚拟仿真等多个交叉领域。拥有4 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7 门国家级一流课程、2 名省部级教学名师及省部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多门“金课”、精品课程、省部级优质课程、省部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等优质课程资源。虚拟教研室依托全国高等教育虚拟教研室信息平台的线上课程资源,构建学科领域知识图谱,进行教学名师说课,联合实施教学设计,促进了优质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推进了先进教育理念落地。但是,虚拟教研室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一)虚拟教研室发展与国家“双一流”建设的协同共进问题

虚拟教研室课程群规划和建设基于各校实体教研室,以线下课程为主展开。虚拟教研室的运行则是运用信息技术,探索突破时空限制、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师教研模式[4],形成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管理。

因此,虚拟教研室发展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与已有的国家“双一流”建设成果协同共进,形成合力,避免重复建设,以及如何发挥国家级一流专业、一流课程的引领作用,推动虚拟教研室教学资源库、教学案例库、教师培训资源库的建设,实现优质课程资源互联互通、共建共享。

(二)虚拟教研室教学资源持续升级迭代的激励机制问题

研究成果与教学资源在“量”上的不断丰富和在“质”上的不断提升,是虚拟教研室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虚拟教研室涉及9 所高校17 门课程,兼收并蓄地夯实课程群专业底蕴是虚拟教研室建设的根本要求。

因此,虚拟教研室建设面临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如何激励教师博采众长,持续提升数字化应用水平,以及如何在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验实训项目等教学资源升级迭代中,使教师持续获得教学观念的更新和专业技能的提升。

(三)创建推动虚拟教研室长远发展的质量文化建设问题

虚拟教研室是“智能+”时代基于合作共赢愿景的基层教学组织的创新发展。由分散在不同区域、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的教师发挥各校特色优势,协同共建课程资源,推广成熟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虚拟教研室需要在组织形式上寻求一种动力,从更高的层面,统筹这种教学组织的长远发展和有效整合,这个源头动力就是进行质量文化建设。

质量文化建设是一种积极进取性的高等教育发展行动,要求将新的文化基因加以有机融合,创新高等教育文化,从而奠定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牢固基础[7]8。教育部《关于开展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工作的通知》中,将“打造教师教学发展共同体和质量文化”列为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目标之一,期望通过虚拟教研室建设形成质量文化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说明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已从完善制度延伸到建构文化,从注重“制度约束”过渡到强调“文化自觉”,反映了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发展趋向[7]11。

因此,虚拟教研室建设面临的第三个问题就是如何树立虚拟教研室质量文化意识,创建富有特色和活力的质量文化。在“引导教师回归教学、热爱教学、研究教学”中促进虚拟教研室可持续发展,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4]。

四、虚拟教研室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

基于上述高质量发展需求分析,虚拟教研室确定了以下3 个重点提质方向。一是确立高质量发展基础,即在思想理念上,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创建质量标准统一的课程群资源。二是确立高质量发展核心,即在实践行动上,通过数字赋能范式探索、营造互联共享的数字化教研新生态。三是确立高质量发展保障,即在文化创建上,以文化建设为引领,通过“云端书院”,树立虚拟教研室文化建设意识,激发教师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一流引领,设立任务清单机制推进高质量发展

1.统一质量标准,设立课程群任务清单

为加速资源集聚,提升源头创新能力,虚拟教研室依据课程类别、课程特色和课程优势,将课程群分为“虚拟仿真群”“典型课程群”“实习实践群”3 个子群。各子群依据不同专业的交集、课程的共性基础、各校特色优势和育人需求,以国家级一流课程质量标准为基准,设立任务清单机制,分别开展线上课程、线下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的资源建设工作。

任务清单由各子群负责教师(即虚拟教研室主任、副主任)牵头,做好各校之间的对接工作,重点进行群课程的体系设计和课程资源建设,列出清单条目和质量要求,组织相关教师开展实践,在实践中根据育人需要不断开拓课程格局,同时,定期组织相关专家对课程资源建设成效和育人成效进行质量控制和评价。

2.名师名课牵头,强化前沿引领机制

按照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强化课程群前沿引领机制。“虚拟仿真群”“典型课程群”“实习实践群”等均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一流课程、一流教材、教学名师、优秀教学团队引领。因此,在教研体系设计上,充分强化“名师、名课、名教材、名团队、名学科”的前沿引领机制,加强教学研究[8]。推动教师加强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探索,提升教学研究的意识,凝练和推广研究成果[4]。集体备课,量化课程群要素指标,提升教研质量。

3.推进“交叉融合再创新”机制

建立“面向学科大交叉,融合再创新”虚拟教研理念机制,拓展课程群前瞻交叉思维,探索专业学科实质性复合交叉合作规律,满足各个成员校有特色的高质量发展需求。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拥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共享平台,该平台能实现跨时空、跨领域的异地同步课程资源共享。因此,在虚拟教研室建设中,一方面,借助该平台的信息汇聚能力,加强和兄弟院校的联系,共建共享教研资源,拓宽行业应用场景;另一方面,借助该平台面向全国的辐射能力,分享经典教学案例和经典实践操作,加强行业交流。虚拟仿真实验共享平台权限面向课程群全体教师开放,充分调动教师教研主动性,加大学科交叉融合和跨界整合的力度,适应学科交叉融合需要。

(二)数字赋能,实施“提质行动”驱动高质量发展

1.搭建知识图谱,整合课程资源

虚拟教研室根据教育部《教师数字素养》标准,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以“对地理信息学科知识体系的凝练”为切入点,增强教师熟练驾驭各种信息技术、平台、工具和资源的能力。通过教育部全国高等教育虚拟教研室信息平台上传课程知识体系资料,开展在线课程资源协作。利用平台的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上传文本内容的智能识别、知识挖掘、自动抽取、关系匹配,构建地理信息课程群知识图谱。以知识图谱形式,形成一张巨大的语义网络,将课程群涉及的地质、地理、遥感、测绘、计算机、信息技术、虚拟仿真等多个交叉领域的碎片化、分散式的教育资源与相关实体关联成有机整体。为“智能+”时代教育的智能化应用提供知识支撑[4],促进优质课程资源和先进教育理念在虚拟教研室内部有序流动。

2.编写课程群资源建设指南,实施“提质行动”

教研领域的外延拓展是虚拟教研室的显著特征。为发挥教学发展共同体既能输入资源又能输出资源的优势,虚拟教研室以“教育数字化”为引领,制定了提高课程资源建设质量的“提质行动”。一是组织编制《虚拟教研室课程资源建设指南》,聚焦质量提升渠道,固化一批已比较成熟的虚拟教研室课程建设成果,不断完善课程群建设体系。二是宣传推广优秀成果和先进经验,调动教师课程建设积极性,引领和带动课程资源建设质量整体提升。

《虚拟教研室课程资源建设指南》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1)总结推广典型经验篇——以国家级一流课程建设经验为例,落实、落细课程建设成果。主要介绍如何通过虚拟教研平台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辅助“课堂+线上+实践”教学项目开展,如虚拟仿真实验设计和资源建设、线上线下混合式综合实习等。着力推广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方式,凝练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为虚拟教研室中各校教师开展课程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借鉴和指导。

(2)共性资源“嵌入”篇——虚拟教研室课程群涉及地理信息科学、遥感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17 门课程,课程中有交叉重叠的授课内容。因此,本部分主要介绍如何将具有共性的课程资源“嵌入”到每位教师的授课中,做好跨专业、跨课程的知识衔接,避免重复建设,促进资源整合、利用和升级。

(3)“同课异构”合作篇——虚拟教研室涉及不同地域、不同专业方向的多所院校,有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但又同时存在地理信息科学领域大量或相同、或相似、或相关联的课程。那么,如何在强化课程群共性的同时,充分体现各校育人特色?虚拟教研室在合作共建的基础上,采用多成员单位“同课异构”(指同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教师和教学需要进行不同教学设计和研究,基于同伴互助实现)形式,寻找专业新的生长点,扩大教学信息量[9]。在互学共进中,实现虚拟教研室课程建设向特色迈进,夯实高质量育人实效。

(三)打造“云端书院”,培育质量文化保障高质量发展

1.打造“云端书院”,培育团队质量文化

质量文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土壤,优良的质量文化能够孕育高质量的高等教育[7]12。倡导形成教育质量文化,是从更长远的角度,谋求更高层次的建设成就和可持续发展。因此,虚拟教研室应是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教师教学发展共同体[10],在建设中需要树立虚拟教研室文化建设意识,创建富有特色和活力的质量文化,促进高等教育品质提升。

虚拟教研室推出了质量文化多校共育平台——“云端书院”。“云端书院”以虚拟教研室教师的在线交流和在线展示为主。根据虚拟教研室不同建设时期建设内容需要,举办云端名师讲堂、云端读书会、云端说课、云端教改、云端课程思政、云端共建课程资源等灵活多样的教研活动。通过多资源开发、多情景展现、多形式交流[1],使课程群建设和课程群教师保持足够的前瞻性、先锋性和活跃度,促进团队先进质量文化的形成。

2.关注教师职业情怀,关注教师切实成长

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 年)》指出,高校要构建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大学质量文化,把其作为推动高校不断前行、不断超越的内生动力,将质量意识、质量标准、质量评价、质量管理等落实到教育教学各环节,内化为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11]。

因此,虚拟教研室在加强教师间的合作、对话与分享过程中,将关注教师职业情怀、关注教师的切实成长作为重点,以论坛、征文、“云端书院”等多种交流展示形式,开拓多元化教研拓展场景,培育教师团队良好的协作氛围和质量意识。在交流分享中,获得来自校内外同行的肯定和认同,能使教师获得更大的“主动成长”的内生动力。在集体教研中,探讨交流授课心得,能使教师获得教学技能的增长和专业的进步,进而产生更大的主动探索驱动力,推动教师团队质量不断发展和提高。

五、结束语

“教育变革首先是从数字资源建设和教育模式探索开始,进而会引发根本性的范式跃迁,形成教育新形态。”[1]教育数字化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基础,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行动纲领。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推进虚拟教研室建设,实现了数字资源高效流转和共享,促成了教研新形态的形成,将各专业、各高校、各地域的各自探索逐步转向有组织的集体探索,促进了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高校虚拟教研室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管理者有战略性思考,进行宏观把控[12]。今后,虚拟教研室还将不断围绕地理信息课程群建设目标,综合施策,不断发挥激励引导作用,构建教研新生态,服务教学,服务智慧育人!

猜你喜欢
教研室教研高质量
海军军医大学神经生物学教研室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海军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高职教研室教研活动高效运行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