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有味是清欢

2023-12-29 00:00:00
现代阅读 2023年3期

群文导读:

何为烟火?是老屋袅袅升起的炊烟,是楼下晨光中冒着热气的烧饼和豆浆油条,是每天离不开的柴米油盐,是全家围坐的红泥火炉,是火炉旁家人的欢声笑语……烟火里藏着生活的真味和真趣。

何谓清欢?守着半亩方塘便有悠悠的幸福,津津有味地看着蚂蚁搬家好像得了大奖,喝一杯山泉水宛若啜饮上好的龙井一样惬意,读一篇小文胜过吃一桌佳肴的欢欣……

布衣日子,烟火人生,细碎琐事,城池与村落,忙碌和闲适的时光,“烟火”与“清欢”皆为生活……

美文1生灵烟火

一座城的生灵烟火

鹰来到一座城市,一定带着我们不知道的气流,不知道的风云,不知道的迷失……

迟子建

童年时在故乡,因为狗没有看好家,我踹过狗肚子;猪对我采的野菜挑三拣四,我会掐断它一顿主食儿,饿得它嗷嗷直叫。这些行为若是被姥姥发现了,会遭到她的责备,她惯常说的是,瞧瞧人家的眼睛多清亮哇,怪可怜人的,可不许欺负不会说话的哇。“人家”二字,说明了姥姥把小动物看做了人类一族。

也的确啊,狗再犯浑,从不咬主人,哪怕它挨了主人的揍,呜呜哀叫时,满眼还是忠诚;牛马犯懒,车把式抽它鞭子时,也没见它们回击,虽说它们的蹄子,比拳击运动员的拳头力道都大,可以打得你满地找牙。吃了鞭子的牛马不吭不哈,照例为人卖命。

我在长篇《烟火漫卷》中写到一只雀鹰,有好奇的读者问我,在哈尔滨户外真能看见鹰吗?在大多数人心目中,它出现在城市,一定是在动物园中,翅膀都是僵硬的,这也勾起了我对这座城生灵的回忆,它们无疑是人间烟火的一种。

先说马吧。我初来哈尔滨,是上世纪90年代初,商品房还没兴起,老式住宅楼的楼道,成了居民们越冬蔬菜的公共储藏间。每到深秋,从郊县来哈尔滨卖秋菜的马车就来了。它们停靠在各居民小区入口或是菜市场的十字街头,售卖土豆、大葱、萝卜和大白菜。一车秋菜若是一天卖不完,马就要和主人在城里过夜。霜降之后的哈尔滨很冷了,夜里气温常降至零下,卖菜的裹着棉大衣蜷缩在马车的秋菜上,而马习惯站着睡,所以若是清晨起得早,常见马凝然不动垂立着,像是城市的守卫,而它蹄子旁的水洼,有时凝结了薄冰,朝晖映在其上,仿佛大地做了一份煎蛋,给承受了一夜霜露的他们,奉献了一份早餐。有了冬储菜,哈尔滨人对从西伯利亚长驱入境的寒流,就有温暖的把握了。我虽一个人生活,但自那时起,也养成习惯,买上十几棵大白菜,腌一小缸酸菜,在雪花飘舞时分,让五花肉和酸菜在灶上炽热相逢,让荤素开启冬日的二重唱。能在北风呼号时分,吃上热气腾腾的酸菜白肉,是哈尔滨人的快意时刻。

近年进城卖秋菜的,多是农用机动车了,但马车并未消失,马的眼神和步态一如从前,它载着的越冬蔬菜也一如从前,虽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蔬菜摊四季都是春天的花园,姹紫嫣红的,但哈尔滨人还是会买些耐储的菜,留待冬天。

除了马,我印象深的还有江鸥。刚来哈尔滨时青春飞扬,我常在夏日傍晚去松花江畔看落日,江鸥在水面飞起落下,白色的羽翼被夕阳映照成金色,仿佛它们是一群来自天堂的鸟儿,总能拨动年轻的心,给人以美的遐想,它们是松花江永不沉落的珍珠。

而《烟火漫卷》中的雀鹰,它确实是有原型的。我曾在一家商业银行铺设塑胶跑道的工地,看见过一只深陷塑胶泥潭的燕子,它死时翅膀张开,可以想见它在生命的最后一息,多想挣离大地,飞回天空!而四年前搬到群力新居的次日,新年的早晨,我在北阳台的窗外发现了一只鹰!

鹰来到一座城市,一定带着我们不知道的气流,不知道的风云,不知道的迷失,不知道的它所经历的山林草原、峭壁悬崖,以及属于它的勇敢和怯懦、伤痛与离别。我将这只梦幻般出现又消失的鹰,和那只葬身塑胶跑道的燕子,合二为一。

城市的生灵在黎明与黑夜之间,始终静静地唱着生命的歌谣。

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至纯之境,似乎在那个时刻,从唐代曼妙地穿越到这座现代都城了。然而这种骄傲感没维持多久,候鸟迁徙的季节,我看到一则新闻,有只东方白鹳在南迁途中,在哈尔滨的呼兰区,倒挂在高压线上,被解救后已经死亡,而它的脚部,疑似有盗猎分子布设的猎夹。一只戴着镣铐追逐着温暖的东方白鹳,命绝于人类泯灭的良知,没有比这儿最深重的渊薮了!当人心向下时,人性的黑暗,会埋葬这世上最不该埋葬的生灵。这样的埋葬多了,人类就岌岌可危了。

如果我们丧失了生灵的烟火,一座城就少了最动人的色彩。我们治理环境,更要拯救人心。只有生灵的烟火融入大地,一座城的人间烟火才是美的。(来源:《光明日报》2021年4月3日,有改动)

文题解读

鹤腾鱼跃,鹰舞雁归,这些都是自然的生机,也是一座城市的灵气。

城市中有动物,就像白纸上有画作一般。钢筋水泥间正是我们习以为常的植被与牲畜,才让一座座小城焕发了烟火色。作者列举了几种动物在城市中生活的样子:马凝然不动垂立着,像是城市的守卫,哪怕蹄子旁结了一层薄冰;江鸥在水面上起起落落,在天际线边为朝霞留下淡阴;白鹳追逐温暖而飞,却不慎命丧于人类泯灭的良知……字字句句,诉说的都是“留”—我们要治理环境,更要拯救人心,留住那一抹动人的色调,留住那抹野性之美。现今仍然有许多人存在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只有从拯救人心开始,将生灵的烟火融入大地,一座城的人间烟火才是美的,我们的未来才是美的。

主题延伸

城市烟火、生灵、美好、爱之心……

阅读思考

1.你所理解的“生灵烟火”是什么?文中的解读是否与你理解的一致?有哪些不同?

2.想一想城市中的烟火还体现在哪些方面?

美文2

书香·人家

最好的状态:一半书香,一半烟火

人生最幸福的,不过是一家人烟火味里的彼此守候。热气腾腾的餐桌,一家人团圆,笑语满堂,推杯换盏。

刘 璇

网上有个提问,应该怎样生活,才算不负此生呢?

有个回答说,一个人最好的生活状态,就是手执烟火以谋生,心怀诗意以谋爱。书香伴着饭香,便是最温暖又笃定的幸福。

一个人最高贵的气质,是书香气

关于读书,看过一段很喜欢的话,“许多时候,我们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阅读,是一个水滴石穿的过程。读一本书,你可能感受不到什么变化。读百本书,你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就能游刃有余地解决各种问题。读千本书,你的见识和胸怀打开了,遇到再大的波澜也能从容应对。

生活中的许多不解与疑惑,都能在书中找到答案。无论是驱赶迷茫、对抗平庸,还是消解苦难,读书都是最简单也最实用的方法。

一个家最高级的仪式感,是烟火气

你的记忆中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场景?炒锅在灶台上滋滋作响,炊烟伴随着饭香袅袅而起。母亲穿着围裙,催促着开饭;父亲赶忙张罗着,把饭菜端上桌。

人生最幸福的,不过是一家人烟火味里的彼此守候。热气腾腾的餐桌,一家人团圆,笑语满堂,推杯换盏。

朱自清在书中忆及父亲冬夜煮豆腐的情景。

房外大雪纷飞,父亲在腾腾的热气里,慢慢夹起豆腐,放在儿子们的酱油碟里,慈爱地说:“晚上冷,吃了暖和些。”

那时他还小,只觉得豆腐暖口暖手,直到多年后一个冬天,朱自清携家眷在台州过年。

他下班回来,正好看到屋里妻子和孩子三人并排挨着厨房的方桌,带着天真的微笑注视着从远处走来的自己。

那一瞬间他才明白,父亲煮的豆腐,其实是暖心暖胃的治愈。在以后每个难捱的人生寒冬,只要想起父亲的叮嘱、妻子和孩子的微笑,他心里总是暖乎乎的。

人生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还好,有家人为你卸下一身风霜,有三餐治愈你的疲惫。那些最热烈的感情、最美好的故事,永远都藏在一粥一饭的守候和一颦一笑的温暖中。

最好的状态: 一半书香,一半烟火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终会明白,我们一生所求,不过是枕边有书、家中有爱。一半诗意,一半烟火,才是生活最美的样子。

工作再忙,也要记得读书,别怠慢了灵魂;生活再累,也要懂得陪伴,别怠慢了家人。

新的一年,愿你把读书当成一种乐趣,内化为一种生活方式。在书香文墨之中,润泽生活的枯燥,充盈自己的头脑。愿你懂得珍惜家人的付出,好好经营家庭,好好经营人生,把日子过得活色生香。(来源:人民论坛网,2023年2月19日,有改动)

主题延伸

幸福人生、读书的意义、生活方式、书香气……

阅读思考

1.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将“书香”与“烟火”联系在一的?

2.文章的布局与谋篇有哪些特点?想想你的所见所闻中有哪些事例可以论证文中的论点?圈出你喜欢的句子。

3.试着仿写朱自清回忆父亲冬夜煮豆腐的情景。

美文 3诗意生活

好生活不一定昂贵

生活的意义,是即使一个人也能把日子过得热气腾腾的情趣。

小 轶

松浦弥太郎,被称为“全日本最会生活的男人”。在他创办的公司里,他对员工的要求是早上九点上班,下午五点半必须准时下班,周末也决不允许加班。多出来的时间,要用来陪孩子,和朋友看电影,或是在家做饭。

而他对于生活,一直坚持着自己的原则,并有着自己的“100个基本”。他坚持一周买一次花,两周剪一次头发。他坚持一年四个季节里,有四次不可错过的享受当季美食的机会。在他的生活中,每一件细微的小事都有其重要的意义;他也持续思考着什么才是生活中美的事物。

他珍惜、享受、体味独处的时间。在他的家里,他认为若增加一件东西,就想办法减去一件东西。而在寝具与家具上的支出更不应吝啬。平日在家中,他会用心地做食物,哪怕泡一杯燕麦片,煎一个荷包蛋,都值得被郑重其事地对待。也会费些心思地购置一些小物件,摆在家中,享受着亲手创造的生活美感所带来的喜悦。他所坚持的生活美学,在他接手的杂志《生活手帖》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他把用心生活当成自己的全部事业,用极致的生活仪式感愉悦着自己,也提醒着自己的每一个读者生活细节有多重要。

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多数时间也许都平淡无趣又充满匆忙的焦躁。松浦弥太郎的生活之道,在于他用认真庄重的态度看待生活里一切细琐又看似不重要的小事。

找到生活的情趣是对生活的尊重,也能让我们发现其中一些被遗忘的快乐。这些快乐,与财富的多少并无太大的关联。

缺乏对生活的敏感,生活中一些趣味盎然的瞬间或许就会被我们错过。比如你种植的绿萝在你新买的花瓶中伸展出来的一片还带着晶莹露珠的叶子,就能让你感受到那抹绿色带来的生机;或是夕阳照在地毯上形成的一轮好看的光影,像是一幅画一样。

我们并不需要一掷千金买一盏华丽高贵的水晶吊灯,相反,一台花纹简约氤氲着暖光的落地灯,更能让我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找到生活的情趣是一种能力,生活就像加减法,我们该学会去掉一些不重要的东西,添进能增加生活味道的物品,一点一滴地构筑生活的乐趣。

在我心目中,生活的意义,是即使一个人也能把日子过得热气腾腾的情趣。这种对生活有着不停息的热烈感动,让我坚信让自己及生活的空间保持干净整洁,是对生活的尊重。有位女作家曾说过,衣要有衣的美妙,人要有人的精神,家要有家的样子。我愿意盖着阳光晒过的有着淡淡香味的棉被安然入睡,也愿意在周末起个大早,清洗衣服床单,把沙发和桌子整理清爽。

更愿意在阳台种几盆花草,养一只可以依偎在脚边的宠物,把住宅打扮得精致漂亮。

王小波曾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过这种诗意的生活并不是矫情造作,而是在庸常生活里让自己带一点格调与品位做事,把生活过得浪漫有趣,不让自己活得粗糙。

一个人生活品质的改善,并不需要多少钱来堆砌,更与地位无关。把日子过得精致了,才是你的本事。只有对生活不将就,才能把日子过成诗。

主题延伸

热爱生活、仪式感、诗意生活、生活的意义……

阅读思考

1.作者表达了怎样的生活观点?与你所理解的生活有什么不同?

2.作者对待生活中的种种坚持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3.试着借助身边的事例来论证一下作者的立意—好生活不一定昂贵。

美文 4有味清欢

人生有味是清欢

崔修建

01

清欢,轻轻地读着这个雅致的词语,便有一股清爽之气,自胸间徐徐吐出。

清欢,是对人生的深刻思索,是对生活的睿智把握,是对生命的细致品味。清欢,是浓烈与清淡之间的平衡,是执着与放逐之间的取舍,是现实人生的诗意体验。

许多人都喜欢苏轼的旷达人生,即便是试吃野菜这种普通的清欢,在词人的眼里也变成了人间难得的滋味。

何谓清欢?守着半亩方塘便有悠悠的幸福,津津有味地看着蚂蚁搬家好像得了大奖,喝一杯山泉水宛若啜饮上好的龙井一样惬意,读一篇小文胜过吃一桌佳肴的欢欣……这些散落于简单平凡、质朴疏淡的生活中的,自然而生、浑然去雕饰的“淡淡的欢愉”,或许正是对清欢的最好诠释。

清欢之所以好,并非因为它对生活的无求,而是它在看淡了许多物质的诉求和欲望的追逐之后,更倾向于心灵的充盈,更在意精神世界的富足。

清欢是谢绝了“人生得意须尽欢”的恣意纵情,是远离了“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茫然无措,是放下了“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痴情执着,是看淡了“人生若只如初见”的美妙假设……是从容地面对世间的大波澜,是坦然地迎纳生活中的大悲喜,是“一杯浊酒喜相逢”的快意,是“闲敲棋子落灯花”的闲适,是“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飘逸。

清欢,是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它引领人们进入美的情境和意境之中,发现美、欣赏美、享受美。清欢,可以是雨后漫步于林间小径,嗅着湿润的空气,听着小鸟的欢唱,身心清爽地忘却所有的烦恼;清欢,可以是结束了一整天的忙碌后,调一杯咖啡,慢慢地顺着一首老歌优美的旋律,走回心灵安然的家园;清欢,可以是对琐碎生活的体味,也可以是对平凡细节的感受,一本书、一片云、一滴露水、一株草,都能让人生出一份淡淡的欢愉。

02

朋友在市郊买了一块地,盖了几间小屋,屋前栽种了两株柳树,屋后掘了一方水塘,里面撒了些鱼苗,还养了几只鸭鹅。周末他约上我等两三知己,一起在屋前“躬耕陇亩”,侍弄那些寻常的蔬菜。说说笑笑间,日上三竿,我们便懒懒地坐在小院里的石板上,任阳光暖暖地照着,不知谁扯起了一个话头,大家便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各自快乐无比的童年,彼此的眼睛里都无遮拦地流露着天真。此刻,大概就是真正的“人间有味是清欢”了。

当年,我在一个偏远林区的小镇中学工作,有一位在大山深处居住的学生家长,几次邀我到他所在的清峰林场去玩,我终于动心。

初夏的一天,我在学生的陪同下,坐了三个小时颠簸的客车,然后沿着杂草丛生的山间小路,慢慢地朝幽静深远处走去。一路上,那个原本话语不多的学生,突然变得十分健谈,他指着那些开花的杂树,向我讲那些树和花的名字、习性和故事,他的眉宇间写满了欢悦。

我随手摘下一朵盛开的牵牛花,将它放到鼻翼前,轻轻地吸着花蕊散发的若有若无的香气,那一丝丝含了大山精华的气味,带给我一种妙不可言的感受。

学生家长像变魔术似的,从屋后的院子里捧来带着露珠的新鲜果蔬,还拿出最好的一罐柞树蜜。一旋开瓶盖,一股清冽的柞树花香,带着甜润之气迎面扑来,待舌尖一触,微闭眼睛,那份轻松的陶醉,便神奇地进入了只有优美的诗词才能描绘出的意境中。

03

要觅得清欢,并非一定要远离都市,也并非一定要有青山绿水。如果葆有一颗明慧的心,能守得住心灵的清净,纵然是身处滚滚红尘之中,也依然可以屏蔽那些物欲的嘈杂与侵扰,让耳目沉浸到和谐的情境中,体味到喧嚣中的宁静。相反,若是以浊为欢,以清为苦,即便是身处清欢之地,也难免会心浮气躁。

清欢,有时是历尽沧桑后的平淡回归,是追求完美后的随遇而安,是面对缺憾时的静默无言,是繁盛凋落后的简单,是热烈燃烧后的清静……因为经历过浮浮沉沉,品尝过酸甜苦辣,蓦然回首,才发现:平平淡淡也是真,能够拥有一颗平常心,实在是一种智慧的选择。

只要拥有一颗平常心,就很容易在寻常的生活中,捕捉到“清欢”的影子,体味到“清欢”的美妙。“人间有味是清欢”,包含了深刻的哲理,唯有真正热爱生活的人,才能品味到,才会真正明白其奥妙所在—过于浓烈的欢乐不会持久,就像馥郁的花香容易消散,而清幽淡雅的香气反倒难以消退。清淡的欢乐会令人长久地回味。

主题延伸

平常心、热爱生活、回归、发现美好……

阅读思考

1.说说你对“烟火”与“清欢”的理解?两者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2.试着分析身边熟悉的亲人/同学/朋友分别喜欢哪一种生活?想想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3.思考一下,本组群文的四篇文章用什么词语串联起来的呢?

至味辞典

01

治愈/食一碗人间烟火,

饮几杯人生起落

构成人生的都是寻常烟火和平常小事,也最容易通过人间烟火荡漾出欢喜。其实我们的平凡生活中蕴藏着无数的宝藏,拥有一个充满烟火气的家、一颗积极向上的心、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就是人间幸事。美好离我们很近,我们应该珍惜现在,好好生活,在成长中用心感受每一天。

即便偶遇风雨,“食一碗人间烟火,饮几杯人生起落”,便可治愈你,温暖我。

02

浪漫/我亦可贪恋人间

心中最灿烂的一盏不灭灯,是屋檐下挂的两顶红灯笼。

红尘炊烟永不散,人间灯火总相迎,抬头相见便浪漫。

幼时不懂为何神仙甘愿放弃宫阙琼台也要奔入人间,如今想来,胜过仙境繁华的,也仅是夜幕落下时,映出的灯火漫天。何为人间?不过是灯火后藏着的一半红尘俗事,一半梦里清欢。

“我亦可贪恋烟火,殷实人家,几间瓦房,四方小院,守着流年,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