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病毒较量,中国这三年赢得了什么

2023-12-29 00:00:00
现代阅读 2023年2期

面对曾经来势汹汹的新冠病毒,几乎所有国家都经历了从封锁到开放的过程,但大多数国家出于经济考虑,在疫情发生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匆忙开放。中国坚持以人为本,将这一进程放缓至近三年。直到事实证明,重症病例和死亡人数已有效减少,科学诊疗体系已有效建立,人们对病毒的认识和态度有效改善。

近三年来,我们究竟赢得了什么?

赢得了新冠病毒致病力、毒性持续下降的宝贵窗口期;赢得了对症药物研发,特别是中成药大量推出的保护窗口期;赢得了全民广泛接种疫苗的宝贵窗口期。

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是中国制定疫情防控政策的首要考量,也是衡量疫情防控成效的重要标准。

近三年来,中国有效处置100多起聚集性疫情;在病毒最凶猛的阶段,有效保护14亿多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新冠发病、重症和死亡病例均处于全球最低水平;加强疫苗、快速检测试剂和药物研发等科技攻关;启动全球最大规模疫苗接种,中国全人群新冠疫苗完全接种率已超过90%。

让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最大限度保护—这是世纪疫情面前的中国选择。

阿尔法、贝塔、伽马、德尔塔、奥密克戎……不断出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株让防控变得异常困难。

近三年来,中国经受住全球多轮疫情流行的冲击,从应对病毒变异,不断完善疫情防护网,到与病毒赛跑,采取坚决果断措施;从一手抓精准防疫,一手抓民生保障,到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从先后印发九版防控方案和诊疗方案,到出台二十条优化措施和进一步的优化措施“新十条”,我们不断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本领。

从突发疫情应急围堵,到常态化疫情防控探索,再到全方位综合防控等不同阶段,近三年来,我们稳中求进、走小步不停步。新冠肺炎防控方案、诊疗方案的每一次优化调整,都经过了反复研判、科学论证,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

努力用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才能为经济社会正常运行创造根本条件。

近三年来,中国顶住疫情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从在抗疫实践中既重视补安全短板,又着眼长远织牢防护网,到面对接踵而至的风险挑战,中国以科学之策应对非常之难,中国医疗卫生和疾控体系经受住了考验,也最大程度稳住了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盘。

近三年来,病毒弱了,我们强了。奥密克戎病毒致病力在减弱,我们的应对能力在增强。疫苗、药物有了,救治能力提升了,平战结合的防疫本领强了,健康意识和素养提高了,这为持续优化完善防控举措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条件。

我们一起度过最艰难的时光,也一定能够迎来春暖花开。 (来源:新华网)

【总结思考】

1.与病毒较量,中国这三年赢得了什么?

2.中国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3.三年抗疫对中国今后的国计民生有哪些重大意义?

4.中国的抗疫成绩体现了中国哪些方面的优势?